分享

白釉瓷

 香草*薇儿 2011-01-17

白 釉 瓷

 

 

白釉为含铁量低的高温透明釉,白釉瓷始见于北朝,唐宋时期成为瓷器釉色的主流产品。明初受蒙元贵族“国俗尚白”遗风的影响,白釉瓷作为宫廷祭器和日常饮食使用器皿的主品种而大量烧制,在整个明代始终未间断过。明洪武朝的白釉瓷,仍保留着元代的特征:胎体厚重,胎色洁白,釉色或为白色,或白中泛青。永乐甜白釉胎体轻薄,釉色莹润,达到了当时白瓷的最高水平。随后的几个朝代里,白釉瓷都制作精美:宣德白釉干净纯洁,成化白釉轻薄如纸,弘治白釉肥厚细润,嘉靖白釉细润光亮,万历白釉透亮明快。清代白釉瓷主要是仿古瓷,或仿定窑白釉,或仿永乐甜白釉。明清时白釉瓷的另一个主要产品就是德化窑生产的白瓷,德化窑白瓷釉色纯洁莹白,润若凝脂,胎与釉结合紧密,釉层和胎质难以分清,胎骨略厚,温润如玉。明德化窑白瓷以瓷雕仙佛和供器为主,早期釉色为白中含极淡肉红,中期为白中略带奶油黄,晚期则为奶油白。清代延续了德化窑的白瓷生产,但技术却维持在一般的水平上。

 

 

 

 

明洪武白釉

 

 

明洪武时期白釉器较少,就目前所能见到的器物来看,白釉瓷有元代枢府白瓷的痕迹。洪武白釉器见有罐、梅瓶、盘、盏、碗、杯及爵等型制,器物制作规范,胎体与元代差别不大,多数较为厚重,尽管胎土的淘炼较元代精细,但胎内仍有细小坚硬的黑色砂粒。器物色泽不甚纯正,白中闪青;釉汁匀净,釉层较厚,呈乳浊状,釉面的透明度较差。但少数精品釉色温润,有永乐朝甜白之气。盘、盏类器物底足平切,均为细砂底。在装饰工艺上,有光素无纹饰的,也有印花、划花相结合的装饰技法,在器物上见有暗刻云纹、龙纹、缠枝花卉纹等。由于洪武白釉瓷底多无款识,故较难断代。

 

 

典型器

 

 

洪武时的白釉器以白釉梅瓶最为典型。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明洪武“赏赐”梅瓶,出土于明故宫皇城遗址的一口古井,是中国首次发现在白釉上用红料书写“赏赐”的梅瓶,也是目前为止惟一的一个。此梅瓶细颈,丰肩,瘦长腹,下腹微敛,胫部外撇。腹部有两道明显的胎接痕,底部有斑驳釉迹。此梅瓶釉色介于元代枢府釉和明永乐甜白釉之间,肩部用铁红料竖写楷书“赏赐”二字。此梅瓶在风格上更接近于元代,是明洪武时景德镇官窑为当时的皇帝朱元璋专门烧制的酒器。

 

 

 

 

明永乐白釉

 

 

明永乐时宫廷把洁白素雅的白瓷作为极佳的饮食用具和祭祀用瓷,这就促使了景德镇制瓷工匠对白釉器胎釉配制等诸多工艺进行改进,最后成功地烧制出了一种半脱胎白瓷,釉质洁白细腻,温润如玉,色如凝脂,有一种甜蜜之感,被后世称为“甜白瓷”,甜白瓷的产生成为白釉瓷烧造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除此之外,永乐时还生产一种高白釉瓷,釉色洁白光亮,莹润如玉。这一时期的白釉瓷胎薄体轻,釉面肥腴,以光素器为多,也有在薄如卵幕的胎上刻、模印花纹的。总体看来,永乐白釉器有两个特点:一是迎光透视,胎釉呈粉红色;二是在器物足边和肩角积釉处,常可见灰青闪绿的光泽。

 

 

典型器

 

 

永乐时制作的白釉器多数成为经典之作,后世很难比肩。白釉梅瓶为永乐时常见的器物,造型古朴,肩部丰满圆润,腹下较元代同类器开阔稳重,或暗刻纹饰,或光素无纹饰,均釉质肥腴,胎轻体薄,尤其是带有暗刻纹饰的梅瓶,若迎光而视,纹饰清晰可见。器型有大中小三类,较大的梅瓶上部胎薄,下部渐厚。

 

 

器型

 

 

永乐白釉器器型较多,有梅瓶、荷叶形盖罐、双系盖罐、四系罐、钵、烛台、豆、孟、军持、花浇、器座、盘、碗、高足杯、僧帽壶、扁壶、执壶、梨壶、三节竹节把壶、爵杯等。民窑白釉器型中,以碗、盘等圆器为主,其中碗以撇口、深腹为多,口沿处出现了浅褐酱色假芒口(檀香口),底足为外敛内收式小圈足,足端有平切和斜削之分,底面采用细砂底、荡釉和刷釉三种处理方式。盘大多为撇口,折沿,花口或菱口形少见。为减少底部厚度,盘心常留有修坯后的对阶式旋纹,底足明显变大,直径与口径已相距不远,底面有砂底和荡釉两种。高足杯整体造型仍留有元代遗风,足柄呈竹节形,外撇,内中空,留有胎接时的乳突,足端露胎,见有火石红或黑褐色斑痕。

 

 

胎釉

 

 

永乐甜白瓷的胎体细腻,没有元代和明初瓷胎内的黑色小砂粒。胎薄如纸,几乎见釉不见胎,洁白悦目。白釉器物多为小件,釉面肥厚,釉色白中闪肉红,没有闪青或泛灰的现象,色调沉稳。

 

 

永乐官窑白釉釉质纯净,釉面光滑,无流釉现象,有细小棕眼,玻璃质光泽温润。民窑白釉瓷的胎色白净,瓷化程度较好,产品以高白釉为主,釉色洁白光亮,釉面细腻均匀,无闪青现象。与官窑甜白不同的是,此类釉色类于唐代邢窑或定窑器的洁白。民窑中也见有甜白釉器物,其色调凝重,温润肥腴,无橘皮纹。

 

 

永乐白釉釉层有厚薄之分,薄釉器多为圆器,如盘、碗、杯等,釉面平整光润,或光素,或模印、锥刻纹饰;厚釉器多为琢器,如瓶、罐等,釉质凝厚肥腴,以光素无纹饰者居多。

 

 

纹饰

 

 

永乐白釉器上多无纹饰,但也有刻、印花、印花加青花装饰的器物,以刻、印花白釉器制作最为规整。白釉印花瓷器,一般胎体较薄,制作精美,迎光透视可以看见透明白釉下的各种缠枝花卉、云气、海马等纹饰。白釉印花加青花装饰的器物,通常是在器壁上印刻各种纹饰,口沿、器心处则用青花料绘以旋纹及吉祥寓意的图案,如葡萄、花卉、月华锦、寿字、福字等。官窑器上多见云龙、云凤、缠枝花卉、莲托八宝、瓜果、花果及藏文等纹饰,民窑以花卉纹、麒麟纹为多。

 

 

款识

 

 

    永乐时甜白釉器多在盘、碗或高足杯的内底暗刻或模印“永乐年制”四字两行篆书款识,刻痕清晰,迎光而视清晰可辨。有的甜白釉器底无款识。

 

 

 

 

明宣德白釉

 

 

明宣德时的白釉器与永乐白釉器一样享有盛誉,素有“汁水莹厚如堆脂,光莹如美玉”的美叹,也是一代绝品。这时朝廷对白瓷生产极为重视,甜白瓷的生产在宣德朝瓷器中仍占有重要的地垃,传世品釉而洁白细腻,上有细密的橘皮纹。宣德甜白瓷的色泽与永乐同类器略有差异,白中含极淡青色,有少数缩釉细点。白釉器上多暗刻款识或青花署款。

 

 

典型器

 

 

宣德时期白釉器以碗常见,器型与永乐相似,略显墩厚。碗的造型多样,其中高足碗有大中小之分,器足有空心和平底两种。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白釉暗花高足碗为宣德白釉典型器,器内外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略泛青,内口沿暗刻弦纹二道,外壁暗刻缠枝莲托八吉祥纹饰。碗心青花双圈内有一竖向长方双线形方框,内书“大明宣德年制”楷款。

 

 

器型

 

 

宣德白瓷的生产基本上承袭了永乐的工艺水准,器物特征与永乐相似,仍以生活器皿中的盘、碗为主,同时还有高足碗以及盖罐、大盘一类的大器。此外,梅瓶、扁瓶、壶、罐、钵、花盆、炉、花浇、豆、烛台、盖盒、爵杯、盏托等也见有,传世品以碗、盘和高足碗为多。碗的造型仍以撇口、深腹碗为主,碗壁稍厚,底足仍采用外敛内收式圈足,圈足较永乐时稍大;细砂底和刷釉方法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荡釉方法的普遍使用,这种方法使得器物足内或底面变得均匀光洁,一改过去工艺粗糙的感觉。足墙转折处的釉色,因积釉较厚而呈较浅的青亮色。白釉高足杯、高足碗,均以竹节柄为主,柄中空,有施釉和不施釉两种。

 

 

胎釉

 

 

宣德白釉器与前朝不同的是器表有明显的橘皮纹,这是鉴定永乐白釉器与宣德白釉器时的一个典型特征。宣德白釉瓷胎体的洁白度高,有薄胎和厚胎两种:薄胎多为半脱胎器,以盘、高足碗及小杯等圆器多见;厚胎器多为大盘、梅瓶、扁瓶、盖盒、大碗等。宣德白釉瓷的胎骨较永乐同类器要厚,釉层含有大量气泡,釉色白中略有淡青,暗花部分的釉色微微带有青色。半脱胎的盘、碗一类器物,与永乐时期白釉器一样,壁薄而底稍厚,器底不透亮。

 

 

纹饰

 

 

装饰工艺方面除保留素面无花纹、印花、印花加青花外,还增加了白釉刻花、白釉刻花加青花的品种。后者装饰手法,均以碗、盘上多见,纹饰双勾浅刻在碗的外壁,盘类器物则刻在器物的内心。纹饰为同时期青花器物上常用的装饰,以龙、凤、花卉、麒麟、钱纹等多见。和胎釉的白色相比,暗刻纹饰线条内的釉色,往往微带青色。

 

 

款识

 

 

宣德白釉器款识有青花款及暗刻款两种,为“大明宣德年制”楷款。中小型盘类多书于底足,其他琢器类多书于器物口沿处。另见有甜白釉瓷壁刻“宣德年制”四字两行的篆书款的。

 

 

 

 

明成化白釉

 

 

明成化白釉瓷虽不及永宣同类器成绩显著,但也以“平净油光”为世人所爱。成化时期白釉瓷的烧造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尤其是薄胎瓷器,与永乐时薄胎白瓷的半脱胎相比,此时的胎薄到几乎可以完全脱胎,这种技术的掌握为成化斗彩和青花瓷的高度成熟并享誉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化白釉器传世品较永乐、宣德两朝少一些,以碗、盘、杯等日常用品为主要器型,造型精巧俊秀。官窑白釉胎质洁净,胎体轻薄,釉色洁白细腻,如霜似雪,有“猪油白”之称。釉汁肥厚,釉质纯净,釉层中有小而密集的气泡。此时白釉瓷釉面的玉质感较强,不见有永宣时期的橘皮纹,另有白中泛青的白釉器物,多为中晚期器物。

 

 

成化民窑白釉器追求轻盈纤巧的官窑风格,胎质洁白细腻,釉层透明,釉表没有橘皮纹,釉色或较白,或白中泛青。所见日常生活用品中的盘、碗、杯、碟、瓶、罐等,都制作得比前朝精细规整。盘类以侈口多见,线条柔和圆浑,盘内已不见因减少厚度而留下的台阶式弦纹,底面施釉平整,圈足呈外敛内直壁式。高足杯有八方竹节高足杯、六方竹节高足杯、四方竹节高足杯和竹节高足杯等,造型大多撇口,腹部微敛,与永宣两朝的高足杯相比,下承的竹节柄较为纤细外卷,显得格外优雅。白釉器底足多为青花“大明成化年制”楷款。

 

 

 

 

明弘治白釉

 

 

明弘治朝瓷器的生产上承成化,下启正德,由成化朝开始的向轻盈秀逸、线条柔和风格的转变在此时已经完成。弘治白釉器型有瓶、觚、罐、碗、盘等日常生活用器,以碗最为典型,内外通体施白釉,足部釉面多白中泛青或泛灰,时代特征明显。官窑白釉瓷器胎质洁白细润,釉面滋润,釉质稍逊于成化,釉厚处略泛青,特别是底部尤为明显,多泛灰青,与器表釉色略有差异。器物施釉较厚,有“肥厚细润”之誉。白釉脱胎器的盘、碗等底部厚度已较永乐、宣德时薄,但仍处于半透明而未全透明的状态之中。民窑白釉瓷器物中略显粗糙的制品最为常见,器物胎质细腻洁白,釉面肥厚。早期釉面光润白亮,中晚期釉面白中闪青或闪灰,接近正德的呈亮青色,有一器双色的现象出现。

 

 

弘治白釉器除光素无纹饰的器物外,另有白釉露胎刻龙纹盘、碗类器物。制作方法是在胎体上先刻出龙纹,然后施透明釉,施釉时留出龙纹的部位,这样高温烧成后,出于露胎部分的氧化作用,会呈现出火石红色的龙纹,与洁白釉面相映成趣。官窑白釉器底多书“大明弘治年制”青花楷款,另有少数官窑白釉器不书款识。民窑白釉器多书“大明年造”、“弘治年造”及干支纪年款,双方框“福”字款和图案款等。

 

 

 

 

明嘉靖、万历白釉

 

 

明嘉靖时期大量生产白釉瓷,制作水平很高,其中以仿永乐甜白最为出名,因酷肖真品而被后世誉为“纯净无杂”。常见器型有瓶、罐、壶、炉、钵、杯、方斗杯、盘、碗、洗等。除光素无纹饰外,还有白釉刻花纹饰器物,以龙、凤纹和各种花卉纹饰常见。款识有“大明嘉靖年制”青花楷款与暗刻款。

 

 

明万历时因五彩盛行,白釉器制作并不是很多,多为未施彩的半成品。器型有瓶、罐、杯、盘、碗等日常生活用品,带有官窑款的碗、盘类器物制作均很精细,无款识的较为粗糙一些。瓶、罐等大型立件器物型制多不规整,釉面也不平整,底足处理粗率,纹饰线条没有犀利感,浅而柔和。印花、刻花器物上见有云龙、饕餮纹等。器底一般书“大明万历年制”两行青花楷款。

 

 

典型器

 

 

明嘉靖白釉器以壶类器物制作最精,这一时期执壶变化比较大,颈部加长,肩部与底部收敛,圈足高而微外撇,壶腹部常凸起鸡心为饰。这时壶的造型多仿永乐时同类器物,但器腹稍圆,颈部较长,腹部胎接缝也不如永乐器平整。

 

 

明万历白釉瓷中以白釉印花器最为精美,如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白釉刻花饕餮纹觯,形制规整秀美,胎壁厚薄适当,通体釉色白中闪青,釉质凝厚而滋润,纹饰是在成型的胎上先刻出饕餮纹,然后再罩釉烧成,是仿古器中的珍品。

 

 

胎釉

 

 

嘉靖官窑白釉瓷胎质细润,釉色白中微泛灰青,呈乳白色,釉面肥厚,光泽度高,无橘皮纹,釉内有小而密集的小气泡,精细者与永乐白釉瓷相差无几。但器物胎体变厚,制作不及前朝精细。民窑胎质较为细白,釉色较杂,有的釉色光亮灰青,有的釉质乳浊青白。釉面不够平整,缩釉现象明显,碗类器物多施酱口,器底则多为亮青釉。瓶、罐类底足处理不如永乐时齐整,盘、碗类圈足里直外坡,不够光滑。

 

 

万历时官窑白釉瓷胎略为厚重,釉色有纯白和白中闪灰青两种,早期釉面光润肥厚,有“透亮明快”之称。中期釉面细润呈乳白色,微有橘皮纹和不易察觉的棕眼、褐斑点等,晚期则釉面稀薄,呈淡青花。官窑制作以小件器皿为佳,胎质洁净,釉汁洁白光润,釉面肥腻平静,制作细巧规整,与此时的大件器物裁然不同。白釉琢器类釉面欠平整,制作欠精细,但其釉下刻划的纹样刀法流畅,非常具有观赏性。民窑白釉瓷胎体粗松,杂质较多,制作不精,胎虽薄但造型臃肿,塌底现象明显。釉面较为稀薄,呈淡青色。万历民窑中的精品以薄如卵幕的脱胎白瓷为代表。

 

 

 

 

清康、雍、乾白釉

 

 

清康熙白釉瓷主要有三类,一是康熙时开始仿烧的宋代定窑白釉瓷,此品种至雍正、乾隆时均有仿烧;二是甜白釉器;三是浆胎白瓷。康熙白釉器除光素无纹饰外,另有刻花、印花及镂雕器物,纹饰见有牡丹、缠枝莲、缠枝菊等。官窑白釉器落款有“大清康熙年制”、“大明宣德年制”、“成化年制”楷款。民窑白釉器有无款识器物,也有落“朗润堂”、“上峰博制”、“希范堂”等堂名款的。

 

 

清雍正时白釉瓷的烧造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无论是釉的透明度还是胎的白度均大大超过了明永乐时期的白釉瓷,为雍正及以后各朝的珐琅彩瓷、粉彩瓷的烧制提供了更好的条件。雍正白釉器的暗刻与划花器物上见有龙、夔龙、凤、菊花、葡萄、三果、八宝以及竹子等纹饰。款识多为“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青花楷款,也有仿永乐甜白釉器物而书“永乐年制”款的。

 

 

清乾隆时瓷器生产量巨大,白釉器也不例外,无论官窑与民窑均生产了许多。白釉器早、中期的釉面洁白似玉、莹润光亮,晚期由于制瓷技术的下降与御窑厂管理的不善,致使白釉器的烧造水平下降,但瓷器质量仍比晚清时的同类器卓越。白釉器上有光素无纹饰的,也有一部分暗刻花纹的。款识以“大清乾隆年制”多见,有楷书与篆体书写两种。另有仿宣德白釉器底书“大明宣德年制”以及堂名款如“彩华堂制”等。

 

 

典型器

 

 

花觚是中国瓷器仿青铜器造型的传统的品种,清康、雍、乾三朝时这种造型十分流行。白釉花觚器呈撇口,长直颈,圆鼓腹,腹下外撇,圈足,但各朝又略有不同。康熙时胎体较厚,口面撇度大,中段细腰突出,釉面白中透青;雍正时的多加凸莲瓣、乳钉等装修,釉面洁白纯正;乾隆时则显得规整雅丽,釉面明净光亮。

 

 

器型

 

 

康熙白釉器器型丰富,有觚、尊、瓶、梅瓶、葫芦瓶、橄榄瓶、盘口瓶、三足炉、盆、蟋蟀盆、盖盒、盒、缸、钵、洗、盘、碟、碗、杯以及笔筒、水孟、太白尊等文房用具器物,民窑白釉器多为日常生活用瓷和祭祀用瓷。雍正时白釉器有瓶、玉壶春瓶、梅瓶、观音瓶、蒜头瓶、双鱼瓶、尊、枇杷尊、觚、罐、僧帽壶、太白坛、盒、洗、笔筒、盘、菊瓣盘、碗、高足碗、斗笠碗、杯等生活用瓷。乾隆时白釉器见有礼器、祭器及生活用器,如瓶、莲瓣口瓶、觚、尊、罐、花盆、香炉、盆、盒、簋、灯、豆、壶、笔架、水孟、渣斗等器物,日常生活用瓷则以盘、碗、杯数量最大。

 

 

胎釉

 

 

康熙官窑白釉器的胎质较为纯净细腻,有如糯米粉一样细白,釉料配制纯净,胎釉结合紧密,无明显的气孔,这是与明代白釉器的不同之处。另外,康熙时白釉器的釉层也不象明代那样肥厚,而是釉层较薄,可以看到胎体上的旋削痕,迎光透视胎色则为青白色。康熙民窑白釉器有日常生活用瓷和祭祀用瓷,釉色白中透青,釉质滋润光亮,显得格外坚硬。也有胎体为浆胎的白釉瓷,器物胎体较轻,釉面白中稍闪灰。

 

 

康熙时仿明代甜白釉的白釉器釉质莹润,釉面平滑,透明匀净,没有开片,釉色呈乳白色,色泽或如羊脂玉,或白中泛青。由于工艺的不同,这时的釉层与明代甜白釉釉层也有所不同,不如明代肥厚,但胎釉结合紧密,具有康熙本朝特色。除素面外,装饰以刻、划花多见。康熙时的仿宋代定窑白釉器,釉色白中泛黄,釉面或有细密的开片,釉下有暗刻纹饰。与宋定窑真品不同的是,没有当时特有的竹丝刷纹及釉面“泪痕”特征。

 

 

雍正官窑白釉器与康熙官窑同类器大致相同,胎体精细,釉白纯正如雪,釉层较薄,比较均匀。其底足或足墙留有积釉痕迹,微现青色。民窑白釉瓷的胎质细腻,釉色或青白或粉白,釉面较为匀净。烧造工艺讲究,无釉砂底光滑细润。

 

 

乾隆官窑白釉瓷胎质洁白,较雍正时坚致,施釉匀净,釉质极为莹润细腻,釉面明净光亮,如脂似玉。仿明永宣的白釉器的釉色白中闪青。民窑白釉器的胎质不及康熙、雍正时坚致,釉层薄而匀,少数器物的釉面有橘皮纹,釉色多白中泛青而透明,也有呈色粉白的器物,亮青釉较为少见。这时的仿定窑白瓷,釉色白中泛青或泛黄,釉面细腻滋润,较宋定窑真品更为光亮,没有下淌“泪痕”,釉下多有印花纹饰。传世品以小件器物常见。

 

 

 

 

清中晚期白釉

 

 

清嘉庆早期,景德镇御窑厂的制瓷水平基本上还能保持乾隆朝遗风,造型、纹饰均承袭前朝旧制。然而到了晚期,随着制瓷水平的日趋低下,白釉器也流露出胎体粗糙、釉而不平的现象。嘉庆朝官窑白釉器以祭器多见,民窑则多为日常生活用瓷,有罐、簋、笾、镫、豆、爵杯、盘、碗等品种。总体来讲嘉庆时期白釉器的胎体与乾隆时期白釉器胎体接近,施釉稀薄,釉色因含铁量过高而泛青,并有波浪釉现象,特别是仿定窑白釉器的釉而尤甚。民窑白釉器的胎体粗松,多有杂质,釉层稀薄,光泽度较差。

 

 

清道光时期,景德镇御窑厂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人员数量均不如前朝,白釉瓷器与其他瓷器一样均承袭嘉庆遗风,胎质略为粗松,釉面稀薄,造型笨拙。官窑白釉器胎质粗松,胎体薄厚不匀,施釉稀薄更甚于嘉庆,釉色白中泛灰,光泽度极差。有一些白釉暗刻纹饰器物,釉而莹白光润,但较宋代定窑白釉相差过大。民窑瓷胎厚质粗,釉色不纯,由于施釉不匀,釉而泛起如水波一样的涟漪,欲称“波浪釉”或“浪荡釉”。道光白釉器有“大清道光年制”六字楷体或篆体。

 

 

清咸丰时期白釉器器型见有祭祀器、陈设瓷与生活用瓷,如尊、簋、笾、镫、豆、爵杯、洗、瓶、碗等。官窑白釉器胎体较道光时的轻薄,釉层厚薄不匀,釉色青白,极少有釉而细润之器,大多数都有波浪釉。民窑白釉器胎白而坚致,但不细腻,施釉稀薄,釉色浆白,器底“大清咸丰年制”六字楷款。

 

 

清同治时期以日常生活用瓷为主,有罐、爵杯、盘、碗等。同治官窑白釉器胎质较接近咸丰,但比咸丰洁白,釉面不够平净,釉色青白。由于工艺的不断改进,同治时的白釉器已带有近代瓷的特征,即釉色白净,釉层较薄,此前肥腻凝厚的质感已不见有。民窑胎釉均较粗松,釉面趋于白净,釉质稀薄均奖,但波浪釉现象严重。

 

 

清光绪白釉器见有罐、缸、盘、碗等日常生活用瓷,官窑白釉器胎体厚重,但较同治时略为慎密,釉面稀薄,釉色以青白为主调,釉质较细,釉面光亮,已趋向现代瓷的纯白色。民窑白釉胎质较前朝略细,胎色较白,施釉稀薄,有飘浮感,釉面欠莹润。除光素无纹饰外,还见有白釉暗刻龙纹与莲纹的装饰,款识以“大清光绪年制”楷款多见。

 

 

清宣统一朝仅三年,为清代最后一朝,随着光绪、慈禧的先后死去,御窑厂为办丧事烧造了不少白釉器用于祭祀。宣统白釉器与其他朝代所不同的是多在器物口沿上或以青花饰边,或涂金彩装饰,为一大创新。这一时期白釉器见有罐、炉、爵杯、碗、盘等器型。官窑白釉瓷胎质洁白纯净,胎体轻薄,具有近代瓷的特点,釉面洁白匀净。民窑白釉瓷胎质粗松,胎色较白,釉色白亮。白釉器款识或为“大清宣统年制”,或为“江西瓷业公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