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项王故里在崛起——看宿迁建新兴工商业城市

 史事笑评 2011-01-18
记者 王斌 肖昌琦 苏彤晖

  4月24日,沐浴着朝阳,“三报一网”特派记者组一行向宿迁进发。到了宿迁一下高速,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公路两旁整齐高大的意杨树,就连道路的名字也颇有气势:时代大道、发展大道、富康大道……进入市区,只见街道干净整洁,双向6车道混凝土马路两旁绿树成荫,一座座崭新的建筑拔地而起,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

  建淮海经济区商品集散地

  宿迁是项羽故里,与徐州历史渊源深厚,人缘相亲,地缘相近。宿迁西距观音机场60公里,东陇海线第一个十字交叉点新沂火车站离宿迁市区仅需40分钟。

  令记者感受最深的是,从宿迁市区跨过古运河到骆马湖边,过去开车要近1小时,现在竟然不到10分钟时间。近年来,宿迁在穿城而过的古运河和古黄河上各建起了10座大桥,从原来局限于大运河、古黄河之间的“造镇”时代,进入北到骆马湖、南到洪泽湖的“河湖联动”的“造城”时代。

  据介绍,京沪高速公路、宁宿徐高速公路、徐宿淮盐高速公路与宿新、宿沭一级公路的建成,构成了宿迁环城60平方公里的高等级公路圈,市区和各县城均可在10分钟内进入高速公路。交通“瓶颈”的突破,把宿迁的区位优势变成了区域优势。目前宿迁40多个省市重点工业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宿淮铁路、宿新高速等45个重大项目列入了省“十一五”规划。总投资达26亿元的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囊括商贸城以及物流中心、专业街、步行街、商业中心、配套社区等子项目,其一期工程将于今年5月完工开业,建成后将成为苏北乃至淮海经济区综合性商品集散地。

  一路“小跑”追出五个江苏第一

  在宿迁当地干群中流行着这样的顺口溜:“雨天当作晴天干,夜晚当作白天干,两天事情一天干,两人事情一人干。”形象地展示了宿迁人的干劲。正是凭着这股干劲,组建地级市只有10个年头的宿迁,一路“小跑”追出五个“江苏第一”: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预算收入、进出口总额、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和工业用电量等五项经济指标的增幅均居全省第一。

  宿迁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政绩来抓。他们建立了干部招商引资实绩考核档案和认定制度,并将引资实绩与公务员考核、干部考察、晋级提拔紧密挂钩。与此同时,大力开展经济发展环境整建工作,积极创造“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安全”和“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三最四低”的投资环境,全社会亲商、安商、扶商、富商观念深入人心,形成吸引和富集生产要素的洼地效应,成为2005年全国12个“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之一。

  据介绍,“十五”期间,宿迁共引进并开工固定资产投资3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680个,合同投资195亿元,其中进园区项目1276个;竣工投产项目974个,固定资产投资70.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进园区项目136个。目前宿迁的经济发展达到了建市以来的最好水平。

  酒都花乡打造天然氧吧

  宿迁南有洪泽湖,北有骆马湖,古黄河、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为了打造湖滨特色生态城市,切实提升城市品位和竞争力,在2001年的中心城市总体规划新一轮修编中,宿迁市明确提出重点实施“北扩西进、南拓东延”和“引湖纳山”战略,建设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湖滨特色生态城市。到2005年,宿迁初步建成了“蓝天、碧水、绿地、靓城”的框架,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6.8%,中心城市绿化覆盖率更是高达38.5%,被誉为“华东的一片净土,黄淮海地区的一座氧吧”。

  宿迁市旅游局副局长曹宏伟介绍,宿迁的洋河酒、双沟酒及花木都很有名,被称为酒都花乡。宿迁的旅游资源很丰富。乾隆行宫是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项王故里经修复重建再现西楚雄风;骆马湖、成子湖、嶂山森林公园等风景名胜区初具规模。“生态,是宿迁最可宝贵、也最有发展潜能的自然优势资源,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它都会给宿迁提供不尽的发展机遇!”陪同的宿迁市社科联副主席杨崇祥简洁的话语,更点明了宿迁未来发展的方向。 

  • 2006-4-29 20:0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