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堡杯】浅谈幼儿教育中几点有效教育方法

 fenbi5354 2011-01-18

浅谈幼儿教育中几点有效教育方法

            

兴化市竹泓中心幼儿园   张红莉

 

内容摘要:

幼儿有其特殊的心理需求,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所以幼儿教育要根据幼儿特点,这样的教育才有效。利用幼儿好奇心,在玩具交流中,科学引导,培养合作与互助意识;在活动中,鼓励大胆想象,培养幼儿创异思维;加强家园联系,形成合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关键词:幼儿  有效   教学  方法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阶段教育的奠基阶段”,它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孩子的有心人,处处关怀、爱护幼儿,使他们健康成长,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耐心教育,科学引导

幼儿的心理发展需要成人的关怀与爱,我们要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小班的小朋友,每周都会从家中带一些玩具到幼儿园,有时各玩各的,有时交换着玩,我时常提醒他们:“小朋友们,你们可以把玩具借给别的小朋友玩,但玩别人的玩具时一定要得到别人的同意,注意不能把别人的东西弄坏。”班上有个小朋友叫晨晨,在家里是个小太阳,有“四个行星”昼夜不停地围着他转。刚进班时要有大人陪读,否则就哭闹,性格也很固执,他十分爱惜自己的东西。一天,他带了一辆新的玩具汽车到幼儿园,当别的小朋友羡慕地围着看时,他说:“这是我爷爷刚给我买的,不给你们玩,你们会弄坏的。” 并将玩具放到了书包里,想玩汽车的其他小朋友不高兴地走开了。过了一会儿,他看到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也很诱人,于是凑上前去,说:“给我玩一下,好吗?”那位小朋友一听,拿起自己的玩具走到另一个小朋友那儿,说:“晨晨是个小气的小朋友,我们不要跟他玩。”晨晨听后感到很委屈,走到老师跟前,说:“老师,他们说不跟我玩了。”遇到此类情况,不能用消极的方式纠正,应该在承认和尊重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在了解情况后,对他说:“晨晨小朋友,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不跟你玩吗?因为你不肯将自己的汽车借给别人玩,所以别的小朋友也不肯把玩具借给你玩。你可以把玩具跟别的小朋友换着玩,那他们就很愿意跟你玩了,懂了吗?”听了老师的话,他好像明白了什么,点了点头,高兴地走开了。后来晨晨不再把玩具藏到书包里了,也愿意和别人交换玩具玩了。消极的纠正和制止等教学行为容易激起幼儿的逆反心理,因为根据常识我们不难发现,几乎在任何年龄阶段,都存在着这种逆反的心理:越是不让做的事情,对人们就越是具有吸引力。对学生耐心教育,加以科学引导,用积极的方式提出建议,既可以中止幼儿不恰当的行为,又结合幼儿实际心理需求适当引导,为他们指明行动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改变幼儿不当行为,产生艺术的教育效果。

二、鼓励想象,发挥潜力

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成年人往往习惯于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和食物自身特征来表现事物。如太阳是红的,天空是蓝的,因为他们的思维已局限在事物的本身特征的框框里,但孩子是天真幼稚的,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和兴趣,想象也很奇特,他们的活动是自主探究的活动,对问题的猜测、假设是老师无法预知的,在学习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在一次美术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用彩笔给青蛙涂上颜色,大多数小朋友涂的是绿色,而丁乔小朋友却涂了红色,其他小朋友看了都哈哈大笑起来,说:“老师你看,丁乔涂错了!”老师走近丁乔,问:“丁乔小朋友,你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把青蛙涂成红色吗?”她不假思索地说:“老师,我给青蛙宝宝穿上红衣裳了。”听了她的回答,老师适时地加以了表扬和鼓励。孩子的想象是奇特的,思维是活跃的,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不应该限制幼儿的这种脱离实际的想象,而应该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大胆相信,敢于表现,充分挖掘幼儿潜力,激发幼儿创作兴趣,那种在活动中以成人的思维模式去要求、限制幼儿思维的做法只能扼杀幼儿的想象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行为训练,家园配合

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这种习惯要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游戏中强化,如教育学生尊重老师、长辈,团结小朋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同时,通过口头表扬,奖励小红花等方法鼓励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当然,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家庭的熏陶。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幼儿园与家庭是伙伴关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配合。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每个家庭对孩子的关心都是无微不至的,但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有些甚至是无理要求,只会让孩子养成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不良习惯。某周星期一,来到学校,听同老师埋怨说:“可可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做操,乱扔东西,上课时喜欢讲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老师颇有同感地说:“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由此可见,在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影响家长、干预家庭教育,而且要吸取家长的教育经验,听取家长的教育意见,与家长共同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当今,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把每个孩子培养成优秀的人才,必须从幼儿抓起,幼儿的人格发展、品德行为、智力发展对社会的进步都有很大影响,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是每个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