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教学观

 贺兰雪 2011-01-19

论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教学观

作者 白杨  中小学电教 2010年第12  

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教育步入新的时代——网络信息时代。这对于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那么,在新的时代里,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应怎样去适应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呢?我认为,我们要敢于面对现实,敢于迎接挑战,敢于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敢于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质,以适应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一、与时俱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1.教学观念和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其讲授、板书及多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灌输给学生。教师是主动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媒体是辅助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它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控制,但是它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学生缺乏主动的思考、探索,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人才的成长。在信息时代,教师应在智力、情感、个性、精神和人格等方面全面培养和塑造学生,体现教育以人育人的特性;教师应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设计者、开发者、社会文化的诠释者、教育的研究者。更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开发,学生应由被动的知识容器和知识受体转变为“知识的主宰,学习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2.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转变

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新的挑战,我们要由过去的以课堂的教学内容、教材、教师的经验以及学生的接受和理解为主的课程转变为一种包括其它各种媒体类型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经验和反馈,课程体系的调整以及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在内的课程观。教学模式由“传授知识——接受知识”转变为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依托网络和多媒体的开放式的、多种形式共存的现代教学模式,并且对教学模式合理组合,综合应用,整体优化学生的学习模式是被动接受转变为“双主”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交互”学习模式、“探索”学习模式等等。

3.教学组织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课程是国家统一的、单一的、封闭性的采取班级授课形式,我们应转变其为个别化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授课、协作学习等多种组织形式并存,优化组合,合理应用。

二、参加培训,提高教育教学素养

新时代对教师提出新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教育视野,精深的专业知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将课程进行整合的教学能力和高度的教育教学素养。教师素养包括教育理论素养、信息技术素养、学科知识素养、课程整合素养。教育理论素养包括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教育思想包括素质教育观、终身教育观、双主体教育观、创新教育观(创新意识——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进取心。创新精神——拼搏、开拓、发展。创新能力——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对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的探索、发明和开发能力)、四大支柱教育观(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合作)。

教学原则:以人为本原则,面向全体原则,全面发展原则,主动发展原则,愉悦审美原则等。

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落实新课程“重建师生关系,体现平等、尊重,实现教育民主”的教育理念。

教师信息素养包括基本信息素养、多媒体素养、网络素养及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教师学科素养包括广阔的教育视野,精博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教学设计和娴熟的课堂教学能力。

课堂整合素养包括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科整合的基本知识,在短时间内能根据教学目标高效地收集与之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料和信息,并将其巧妙整合于学科教学实践中的能力和素养。

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作为指导者的教师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如何永远走在技术发展的浪尖上,以反过来指导学生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观念远远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教学的需要,教师要成为常流常新的“自来水”,成为学生的“活水源”,因此,教师应不懈地追求真知,扩展视野,使知识体系从封闭走向开放。

教师接受培训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的培训和专业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和更新教师的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认知和能力,使教师学会利用教学软件和通过网络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由于信息发展快,更新周期短,为使教师能够在教学和科研中使用较新的信息技术,持续的再培训非常必要。

三、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渠道广泛摄取知识和锻炼思维的机会,因而他们完全可能在某些方面甚至是本学科领域领先教师,教师作为知识垄断者的权威地位逐渐瓦解,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势在必行。

作为教师要迎合教育信息化,注重人的积极参与与主动合作,提供多种与学生沟通的机会,如在网上与学生探讨问题,解难答疑,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获取信息,得到启发,提高教学质量,师生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建成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四、客观确定,评价课堂教学标准

传统的教学评价观的作法是重知识,轻能力,轻智能,更轻思想和情感;重考试分数,轻平时表现;重横向比较,轻纵向比较;重共性,轻个性。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评价上则主张全面、整体、积极有特点地评价学生的能力。既要考察知识也要考察能力和技能,还应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既要考察学习结果,进行终结性评价,也应关注学习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既要有客观评价,也应有主观评价,既要有定量评价,也要有定性评价。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有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目前,特别应该减少常摸参照评价,因为它主要确定学生在群体中的地位,带有甄别、选拔性质,而应强调大量使用准则参考评价,与事先制定好的标准比较,对学生要多肯定,多鼓励,还要有特点地对学生评价,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行肯定,以使不同的学生“各有所得”。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环境已经成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从事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力教学平台。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把握时代的脉搏,熟悉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类型与特点,掌握不同教学环境下教学行为变化的特征,以便能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合理地进行教学资源的配置和优化,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