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给刚刚毕业即将入职的师弟师妹们(之一)

 秘密城堡 2011-01-20
前言
 
本科南开,现居广州,从事银行风险管理工作。
此系列文章原于095月底发表在nkbbs,现发在中大bbs上,愿能为中大的弟弟妹妹们提供一些建议,如果读者能从中得到帮助,鄙人不胜荣幸。这个系列因为工作繁重未能写完,日后如果大家有意愿看后面的续篇,我会尽量接着写下去。
 
 
写给刚刚毕业即将入职的师弟师妹们(之一)
 
 
如果不算之前的实习,再有大概一个月左右,你就将结束十六年的寒窗生涯,暂时或永久地告别学生的身份,奔赴新的战场,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这个时刻,不知你是否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
 
开始工作,对一个人意味着太多:新的城市,新的交际圈,新的身份,新的生活。如果从积极的角度看,你终于可以不必再依赖家庭的经济支持,通过自己的工作获得相应的报酬,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话语权,这意味着你将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将获得更多的自主权,
甚至基本完全独立;终于不用再在闷热的教室里苦读脱离实际的圣贤书,也不再会在每个六月和十二月为密集袭来的考试而叫苦不堪;不会再纠结于考研、飞跃抑或工作的选择,或许也不必再烦心于一步步必须按照家庭的设计来安排自己的道路;终于,泡吧、烟酒、谈情,都显得那么惬意和理所当然。
 
不过,假使我们换一个角度再来看待这些变化,可能一切又会是另外一番模样。(当然,本文主旨是光明的,好的那些方面自然会在随后的篇章里向大家详细介绍)
 
离开了家里每个月的生活费,你的衣食住行将完全仰仗于每个月打到卡上的那区区几千块钱。住房(租金、水电、物业、通讯、电视等等)、交通、吃饭、应酬、买衣物家具电器书报……你会发现其实那点钱真的少得可怜。如果你提前进入了房奴群体,每个月高额的
房贷支出就更加残酷地挤压着本来就不宽裕的收入,让你在发工资的当天就眼巴巴地盼着下个月的工资赶紧发(目前月供4500的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有房没房都是件很郁闷的事情。当然如果你家里早已为你准备好了房子或者全款的钱那是另当别论)。另外,出身于低收入家庭的同学们从此就必须背上家庭的重担。一家老小可能都在等着自己养活,这是怎样的滋味我无从体验,但想必很难轻松。
 
俗语有云:有得必有失。有了空前大的自主权,依照自己的意志来做出大大小小的选择,也并非一定像想象中那样美好。是否应该留在当前的单位和岗位?是否应该和某些圈子结交?是否需要买房买车?晚饭是去这边10块钱一顿的街边饭馆还是应该去那边的环境好一点的餐厅改善一下生活?今天买的菜新不新鲜,价格公不公道,下次要去哪个档口买?尽管也许你对从前的管教倍感厌烦,但如今真的把你放归社会自行谋生,你有没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琐碎的生活以及为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影响负责?初出茅庐,独自经营生活,会很累。不过此时你必会懂得对父母感恩,也更加怀念从前家庭对自己的呵护。
 
其实,毕业后的我们,最怀念的还是在大学里的那段时光。那是人生最美好的四年。不会有太多压力,也不会太多束缚,只需要花费不算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搞定上课和考试还有点名。在这座大园子里,人和人之间相对是那样单纯,彼此的过去基本没什么太大差别,很
容易就可以找到志同道合可以一起努力拼搏或者喝酒海侃的朋友。感情也很纯粹,两个人可以只因为喜欢这个理由而在一起,享受单纯美好的小幸福。我这个观点得到了几乎所有已经工作的朋友的一致赞同。社会当然不会是阴暗的,但它留给我们对真实的反应时间太短。
 
当你真正进入社会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是一个讲究实际的世界,一个不容浪漫主义者藏身的世界。工作很可能无法让你施展抱负,纵使一腔热情也只能顾影自怜;人际关系可能错综复杂,不经意的一个行为或一句无关紧要的话就会让你付出沉重代价,能够真诚交谈的
朋友少到可怜甚至干脆没有;感情因素在一段感情中只能作为原因而不能作为依据,权衡或被权衡时充其量只能占到一半的权重;可能你会发觉到太多的事情或规则本不应当存在却若无其事地存在着,而且你没有质疑的资格;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基本上意味着你已经被这个社会所小数点后忽略不计(类似的话估计你肯定听过,但唯有当你踏入社会之后才能深刻体会到金钱、或是物质财富、或是能够派生物质财富的权力的重要性)……
 
或许此时你会像我们曾经历过的一样,痛恨、迷茫、怀念。但这无济于事,除非你有足够的魄力重返校园或者有足够的能力去改变处境(工作之后才从心底深深佩服那些辞职考研的人,他们是好样的。不过话说回来,研究生之后你依然无法逃避进入社会的必然性),否则在抱怨之后,下一个清晨,你依然需要重新回到那朝九晚五的潮汐中去。不要过于依赖奢望改变环境,绝大多数情况下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我在这里的意思不是鼓动诸位向生活妥协,恰恰相反,如果你妥协了臣服了,那么我觉得你作为个体的生命就从此结束了(当然如果你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是顺水行舟,我觉得也不错。毕竟每个人对自己的选择都值得尊重,因为都有这么做的缘由,或者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我希望大家能够明白,这个世界尽管不一定有多美,但它值得你为之奋斗。 
 
补记:
想到写这个系列,也是希望尽我们这些已经毕业滚蛋的前南开人的一点力,让后来的师弟师妹们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校园到社会的巨大转变,如果诸位弟弟妹妹能因此少走一些弯路,我将无比欣慰。之前去年九月写过一篇《写给我亲爱的金融系师弟师妹们》,有兴趣可以看看,不过那篇主要是说金融方面的学习。
 
最后,祝各位珍惜大学时代的最后这些日夜。多年之后,你会怀念。
 
写给刚刚毕业即将入职的师弟师妹们(之二)
初来乍到(1)环境篇
 

月台上朋友和同学们的身影渐渐远去,你终究随着飞驰的列车奔向另外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新的一段生活。留恋也好,期待也好,不满也好,车轮不会停下,我们就这样路过一站又一站,这就是人生。

 

    到达单位所在城市所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找个暂时落脚的地方。目前的形势是只有小部分单位会为新员工提供住房,如果你所在的单位恰属此列,你可以在报到后就能很快安顿下来,并且以后会避免很多关于住宿的麻烦。如果你的单位属于另外的大多数,只提供一定

数额(从几百到几千不等)的住房补贴,我建议在刚报到的时候不妨找个附近学校或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招待所(好处一是住客成份比较单纯,二是安全性有保障,三是配套消费如饮食购物等相对而言会比较便宜)先住几天,等对这座城市有了初步了解并听取老同事的建议后再开始着手寻找长期的租房。租房的地点建议不要太注重价格因素,可以在离单位近且小区条件尚可的地段重点考察,待几个月之后熟悉情况之后如果实在需要再换到稍远但性价比更高的地段。

   

交通路线也是需要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能在20分钟内走路或骑车(注意:部分城市自行车道比较少甚至没有,比如广州,郁闷)到达单位当然是最好,如果稍远但附近有地铁并有多路公交通向单位的地点也很不错(特别是地铁。一旦堵车公交车很容易造成迟到),

再者就是较远且只有公交车去往单位的地点(如果站不多且不经过交通黑点就可以),最后选择是需要换乘一趟以上公交的地点或必须乘坐的士的地方(的士费长年累月会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或许你们单位会报销一定的交通费,但直接去发票贩子那里用2~3个点的价钱买的士发票岂不是更好)。在工作初期最好避免每天花费大量时间用于通勤,毕竟新员工必须避免迟到以免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另外习惯职业身份顺畅地完成工作需要一个承接的过程,我想大概谁都不会愿意每天上班身心俱疲的情况下还得每天披星戴月上下班。

 

住房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校期间曾经在外长期租房(日租就免了吧……)的同学应该对此有了解。除去房租外,还需要支付的相关费用有物业费(大约1~5/平米月)、水电费(50~300/月),燃气费/煤气费(30~80/月)、电视费(10~30/月)、宽带费(100~200/月)、固话费(如有。金额看你怎么打了。当然固话打长途肯定会比手机便宜,而且可以在手机欠费或没电的情况下依然留有联络渠道,这点在发生特殊情况时会比较重要),垃圾费等等。

 

无论是住单位的房子还是在外租房,你肯定需要再购置一些家电家具起居用品。在购置这些物品的时候原则应以够用即可尽量不要一步到位(因为很有可能用不上几年),并且从正规渠道购买(土著可以挑便宜的,但如果是外地新来者,在花钱的事情上尽量还是谨慎为好)。此外在北方工作的南方同学基本可以参考天津的气候,在南方工作的北方同学建议空调、蚊帐、纱窗必不可少,不然会比较难以适应。另外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很大,尽管不会很夸张,但需要在设备上和心理上做好双重准备。最好能常备一些药物,以预防水土不服带来的身体不适。

 

在有精力的情况下,建议不妨学习一些基本的当地方言(和自己家乡话或普通话差的不大的就算了),这会为你今后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多方便(特别是在南方,工作和生活中会接触大量的当地方言,能听懂大致意思是必要的,即使对方也能使用普通话和你交流)。

 

    购物方面,不要因为手头上从来没有过这么多钱而大肆挥霍,以后用得上钱的地方还太多太多,树立结余意识是重要的(部分同学开始的半年或一年可能工资要比转正后低很多,虽然储蓄是不需要也不大可能,但如何合理分配资金也将直接关系到你这个期间的生活质

量、身体健康和心情状态),对10元(这个起点也可以是2050,根据收入水平自己制定)以上的花销记账是朋友介绍的一个不错的节约之道。以尽快了解当地主要的各类商品市场/和哪里哪种商品性价比高,会为你节约下不小的一笔开支。以广州为例,天河北体育西附近云集众多mall和卖场,品种齐全适合逛街,但价格不低;而北京路、上下九、状元坊一带尽管品牌层次不同但极其物美价廉,与王府井和动物园的差异类似。另外在珠三角工作的同学在采购化妆品、烟酒、电子产品时不妨考虑去香港购买,以化妆品为例,价格基本比内陆低30%~50%(可惜我们男生享受不到这个便利)。

 

    另外再提一点,自己独自在外生活,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当然目前各地治安情况基本良好,但永远不要对可能带来危险性影响的事情抱以侥幸心理。不要轻信他人(社会很复杂,有很多你闻所未闻的可能侵害到你的事情,即便是较熟的人),不要随意泄露自己的信息(身份、联系方式等。印的名片不要太新鲜,不是让你随处发的,要依实际情况而定),遇事要冷静理智不要冲动(就算你很猛,也应该明白强龙压不过地头蛇的道理)。自己安安全全健健康康的,才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否则如果连对自己都不负责,又能指望可以对谁负责呢?父母离你虽远,可一定要记得不要让他们担心。

 

写给刚刚毕业即将入职的师弟师妹们(之三)

 

初来乍到(2)户口和收入篇

 

待一切安顿下来,到达单位办理手续完毕之后,你就将正式入职迈入本单位员工的行列了。不过,在绝大部分企业存在见习期,一个月到一年不等。在此期间,你尚未与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身份并非正式员工,拿到的薪酬也在正式员工之下(甚至会少很多,不过

基本福利应该都能享受得到,忍一忍就过去了,我是忍了半年-_-),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还没有熟悉岗位能够为单位创造等值回报,并且需要有其他正式员工减少工作时间来辅助指导。

 

户口在这个阶段由单位统一为新进员工开始办理,所需周期大约为一个月到半年多,依不同地区而定(小城市较快,大城市视之单位人事部门效率)。有了户口,你将享受到本地居民的完整权利和公共保障福利。关于户口究竟有多大作用,我在这里只提一些个人意见。户口最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两点,一个是子女上学(毕竟子女户口随家长),一个是自己养老。

 

目前各城市中小学均对本市户籍和非本市户籍学生采取了不同的收费政策,以广州某省一级小学(全市排名前10)为例(数据可能不很准确),本市中心八区户籍非学区学生择校赞助费4/年,本市外围城区户籍(番禺、花都、南沙、萝岗等)5/年,非本市户籍6/年。像某几所数一数二的学校非本市户籍学生更是要交到8/年。没有本市户口,或者没有好学校的学区户口,意味着你在子女上学期间将额外付出一笔不菲的费用,算下来总价还是相当多的。这样的高额费用在幼儿园和初高中阶段也存在,并且某些城市的市区学校

规定在小升初和初升高招生中将基本不留公费名额供接收非本区或非本市户口学生,若坚持就读这些学校则需额外交纳赞助费或择校费,还不一定能上(毕竟有钱人很多,京沪穗深这些地方的外地有钱人更多)。从养老的方面来说,京沪穗深这些发达地区的社保、医疗体系质量较高且完备,退休后能享受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金额也较高。换句话说就是看病能报销的医院好,养老金拿得多。

 

当然如果对于收入较高的人来说,其实有没有户口基本都一样,相对于户口,还是收入水平最重要。挑剔实际如北京上海女孩,找对象时看的也主要不是你是否有户口,这个道理各位师弟必须明白。

 

户口一般来说在应届毕业时最好解决,工作之后相对就会变得很难(部分城市有购房入户的政策,但如果你不想去密云这样的地方拿一个北京郊区户口并且依然不被看作本地人,我觉得这条路也不必去考虑了)。工作后一般的户口变动有两种情况,一是人才引进(较难),二是继续读书然后重新获得应届生身份(这条路走的人比较多)。日后北京上海户口虽必定不会放开,但会在各方面逐渐减小非户籍居民的待遇差异。如果你对户口情结并不是那么割舍不下,拿着外地户口安居乐业也不是就必然会比本地人悲惨多少。

 

关于薪酬的方面我想多谈一下。现在大家找工作求职除了地域要求之外主要就是薪酬水平要求,工资七八千的职位一般应聘的总比五六千的多(公务员除外,公务员的问题以后会有讲到)。但根据我工作这一年的经验来看,薪酬也是个大有玄机的事情。以下总结成几

点供各位师弟师妹参考。

 

误区之一:著名企业的薪酬水平高所以好

 

实际上据我了解,著名企业和高薪并不能画上等号。比如,外资银行的收入未必就比本地农信社的高,比方像四大城市的农信社;世界500强的工资也未必有本土国企高,比方像各城市的市属大企业和垄断性国企;赚钱的企业未必员工收入高,如IT业某些企业(具体我不提)。

 

此外,很多外企即使收入高,但工作负荷大,竞争激烈,心理压力大,因此收入付出比并不突出。

 

那么为什么大家依然对著名企业趋之若鹜呢?我认为这也有一定道理。首先,在著名企业工作能有较高的自我实现感和社会认可度(这部分可以看做是隐性“收入”),其次,著名企业的优秀制度和高效的运行体系对员工职业素质的熏陶是很有好处的(目前企业招聘在职人员更倾向于外企背景就是这个原因),最后,著名企业的激励和培训制度相对合理和完善,员工能有更好的成长空间和更丰富的提升机会,薪酬职位与实际工作能力也更加紧密相连(不少国企和私企相对来说在这点做得很差。这部分也可以被看是另一部分的隐性“收入”,类似于期权吧)。

 

因此,全面深入地评价你的单位能够给你提供的东西,而不只是简单地比较薪酬,会对你在评价目前职位和其他机会时提供有益的帮助。

 

误区之二:比较收入就是比较月薪

 

在我当年找工作时也存在着这个误区,因此当听到现在所在的这个单位的HR报的月薪时,我心里那叫一凉……等到实际工作之后,发现以前对收入的估计实在是有些雾里看花的感觉(不过如果不是员工想了解其实际收入的确不易,甚至在很多企业不同员工之间的薪酬

都是互相不透明的)。

 

以前在job板发过一篇文,题为“关于银行工作的一点简单介绍”,各位可以搜一下。在这里我简要说一下其中收入构成部分。以本人所在行为例,收入组成如下:

 

月收入=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房补+交通补+伙食补+通讯补+岗位补+工作花费报销-五险一金-税费-杂费

年收入=月收入*计算月数+年终奖(税后)+节假日过节费+个别月份高温补+购物卡+健身卡等

 

当时我在合同上签的是基本工资2650,可总的算下来每年每年能有税后十来万左右的收入加福利。但不是每个单位都是这样的收入构成,有相当多的单位报出的月薪虽高,但每年你能拿到手的也就是月薪乘以1213,除此之外没什么其他收入(特别是外企和一些小企业)。另外,部分企业存在面对员工的股票期权或原始股配售,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

 

误区之三:收入一样的情况下,职位优劣也一样

 

实际上,就算在同样收入的情况下,职位的优劣也是有很大差异的。

 

首先是部门不同的情况。以银行为例,总行、省分行、市分行、支行(分理处)的基本工资或者初始收入基本上差不了多少,但实际情况差别很大。比如绩效工资,总、分行基本上额度很稳定,可以视作固定收入。但支行的就得根据该支行效益及个人业绩而定(好的支行发的比分行还多,不好的支行可能一个月只有四五百,而且和个人业绩及拉存款数额相关,这块差异很大),各种补贴、节假日奖金、年终奖亦因不同支行有不同业绩和规定,有多有少。另外随着级别的提高,总行、分行、支行基本上福利水平是前者大于后者不少(部分业绩很好的分、支行要比高一级的平均收入要高)。另外,客户服务中心等部门待遇远不如总行其他部门,只不过在管理划分上属总行罢了。还有,如果在分行做得好,可以升到总行或调任支行行长,在总行做得好,可以下派分行做领导,但在数量庞大的支行做,就算做得好,也很难进入升职序列,没办法,入不了head们的视野。

 

在其他类企业的核心创造利润的部门、未来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部门做,未来收入增长和职业发展空间也必然和其他部门有显著差别(如P&G的核心部门是Marketing

 

此外,是不同企业的区别。比方说现在入职国有行,起始收入(转正后)可能比外资、四大会所(四大会所起始收入其实不高,45千的样子)高不少,但如果没有升职或转换部门,可能你做十年之后还是这个收入。而在部分外企或者四大会所做,你的收入每年都会有一定的增幅(比方说20%),用不了几年你的收入就会超过在国有行做的同学的收入(四大正常情况下上第五年能拿到20万,另P&G marketing年增幅似乎就是20%)。这样,初始收入相同的工作日后可能差别会很大。

 

最后,还有具体岗位的差别。比方说具体从事一线市场、销售的岗位(或投行的业务岗位)一般收入和本部门文书类支持类岗位没啥差别,但一旦谈成一个项目,bonus会有不同分成,head们和一线岗位的会提得多,后勤的就会提的少些。还有就像比如说银行里同处一

个支行或分行营业部的柜员和信贷岗也是这样,柜员得到额外收入的机会很少。而且,从晋升角度,同部门的一线人员和二线人员也存在显见差别。

 

最后说说公务员的收入情况。去年有幸参与本行发放公务员工资及生活补贴的工作,对公务员的收入情况也有所了解,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我只做简单介绍。公务员收入主要以工资和生活性补贴构成,工资发13个月;补贴一般高于工资20%,且基本固定(不存在业绩的问题);过节费三次(元旦、春节、国庆);此外就是单位自己的福利和额外收入。如果从前面三项看,收入的确不能算高,一般处长级别的一个月也就八千多。部分单位可能收入会很多,比如说某些你可能都没听说过的小单位,平均能达到两万多。中央公务员一般比富裕地区(如京沪穗深)公务员收入低一些,但混到一定级别后权力很大,到地方上更是有钦差的意思了。至于公务员的其他收入无法估计(因为不是我们发的,呵呵),这个和职位和具体负责的工作有很大关系,国土局和环保局肯定不一样。

 

另外,公务员的生活一般来说很惬意,我有时会去市府某重要单位办事,那里的公务员一般9点多到办公室,中午11点做广播操(对于这个我很无语……而且还两遍……),做完操聊聊天11点半去吃饭,下午2点半有时办公室还没人,3点半会有活动时间,那帮公务员就在电梯间打羽毛球踢毽子,然后不到5点人去楼空……不多说了,就此打住。

 

敬请继续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