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恨天下人之所爱

 songzichou 2011-01-20

 

一位好友看了我的日志,反过头去看韩寒的《说徐志摩》,说很是怀疑韩根本没有读过徐志摩的诗文,大约是写《说徐志摩》之前,闻听了徐志摩、林徽因乃过去名人,心里发痒,随即在网上搜来有关这一干人的文章,也不管理清理不清,便急于操笔攻之。我觉得,这也是当下许多人惯用的最简捷的手段。但这种方式虽然简捷,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对历史或人物之间的来龙去脉总不能理得十分清楚,靠在网上临时突击的学问,毕竟要打折扣。这也就是韩寒大胆说晕头话的原因。至于现代诗,更不是突击看几首几十首就可以培养诗意、掂笔捣鼓诗的,看惯了言情武打的人,咋一接触诗歌,也确实别扭,既做不了诗,也不会有诗意,所以韩寒一棒轮下去,中国现代诗狗屁不是,中国及各省数千位诗人几乎因此失去存在的意义。

学问,需要慢慢积累,这是常识。对此,我自己也深有体会。10年前,我得到一套80年版的《鲁迅全集》,共16本。因为喜欢鲁迅,总觉得以前看鲁迅作品太少,就利用工作闲暇读起来。要仅仅这16本也算了,最多一年多就可以通读。但没想到会经常节外生枝。比如我看到鲁迅写到与梁实秋、李四光、郭沫若等等同期名人的笔墨官司时,就会忍不住查找这些人的情况,不得已就得一趟一趟到读者俱乐部借阅其它书籍,这样折腾下去,几乎快5年时间了。那时不比现在,也没有电脑,书籍也不好找到,甚至会为找一本书跑几天。记得看到鲁迅讽刺徐志摩为诗哲,就看徐志摩的书;看到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有瓜葛,就找张、林、陆的书看,一路看下来,尚不得要领,有时又要回头再看。也不知道是自己太笨还是什么原因,至今对鲁迅也研究不透,更不要说鲁迅文章中所涉及到的人了。但有一点是明白的,鲁迅虽然在文字上不饶人,但现实中他绝不进行文字以外的人身攻击,许多他的“仇敌”,像林语堂,在鲁迅死后,也能够客观地评价鲁迅,肯定鲁迅在文学上的成就。

可以说,鲁迅为文说话有根有据,骂人有的放矢,而韩寒呢,的确很“独特”:骂天下人之所赞,恨天下人之所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