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要抱着“无为而无不为”的原则 【原文】衔1命者,君之尊也;受辞2者,名之运3也。上无事则民自试4,抱蜀5不言,而庙堂既修6。鸿鹄锵锵7,唯民歌之;济济8多士,殷民化之,纣之失也。蜚9蓬之问10,不在所宾11;燕雀之集,道行不顾12。牺13牷14圭15璧16不足以飨17鬼神。主功有素18,宝币奚为?羿19之道,非射也;造父20之术,非驭也;奚仲21之巧,非斫削也。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言无事焉,唯夜行22者独有也。 【译文】担任命令的人,是君主所尊敬的;接受指示的人,名誉会改变的。君上无事那么民众就会自己尝试发展,怀抱独一而不说,而庙堂就会得到整治。鸿鹄飞鸣声锵锵,百姓就会赞颂它;周朝有众多的读书人,感化了殷商百姓,这就是商纣王的过失。小飞虫的问候,值不得礼遇;燕雀的聚集,行大道的人不会眷顾。用牛羊玉器来祭献,也不足以让鬼神享用。君主的功业质朴,拿宝贝财富又有什么用?后羿射箭的道路,不在于射箭的动作;造父驾车的要领,不在于驾车的动作;奚仲造车之巧,不在于砍削的动作。召徕远方百姓要无为,亲近身边百姓要无事,唯有暗中行事者才能掌握。 【说明】本节看似杂乱无序,实则内容统一。其基本内容是要求统治者制定法律法规就行了,不要随口乱说,要抱着“无为而无不为”的原则。君主不是鸿鹄,不要想去获得百姓的赞颂,君主也不是济济多士,不要想去感化百姓。百姓犹如小飞虫,犹如燕雀,应该让他们自由发展。就象后羿射箭,不在于外表的动作,就象造父驾车,也不在于驾车的动作,就象奚仲造车,也不在于砍削的动作。那么作为统治者应该干什么呢?仅仅就是暗中行事吗?所谓暗中行事,是指主持制定方针政策,很少公开露面。统治者除了暗中行事外,当然还有事情干,下节就说到选拔人才的事情。 —————————————————— 【注释】1.衔:(xián咸)《礼记·檀弓上》:“衔君命而使。”《正字通·金部》:“奉君命而行曰衔命。”这里用为奉行命令、接受、担任之意。 2.辞:(cí瓷)《书·洛诰》:“惇大成裕,汝永有辞。”《书·毕命》:“政贵有恒,辞尚体要。”《诗·大雅·板》:“辞之辑矣,民之治矣。”《老子·三十四章》:“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礼记·檀弓》:“使人辞于狐突。”《礼记·表记》:“无辞不相接也。”《孟子·万章上》:“不以文害辞。”《荀子·正名》:“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 本意为言说之意。这里用为指示之意。 3.运:(yùn韵)《管子·水地》:“晋之水枯旱而运,淤滞而杂。”《孟子·梁惠王下》:“亦运而已矣。”《说文》:“运,移徙也。” 本意为迁徙之意。这里延伸为改变之意。 4.试:(shì士)《书·舜典》:“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孟子·梁惠王上》:“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战国策·秦策》:“臣请试之。”《广雅》:“试,尝也。”这里用为尝试之意。 5.蜀:(shǔ暑)《尔雅·释山》:“独者蜀。”郭璞注:“蜀亦孤独。”这里用为独一之意。 6.修:(xiū休)《书·舜典》:“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书·大禹谟》:“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书·梓材》:“既勤敷菑,惟其陈修。”《荀子·不苟》:“人污而修之者,非案污而修之之谓也。”《史记·货殖列传》:“管子修之。”这里用为整治之意。 7.锵:(qiāng枪)凤凰鸣声。《左传》:“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 8.济:(Jǐ挤)《书·大禹谟》:“济济有众,咸听朕命。”《诗·邶风·匏有苦叶》:“匏有苦叶,济有深涉。”《诗·小雅·楚茨》:“济济跄跄,絜尔牛羊。”《诗·大雅·文王》:“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诗·周颂·载芟》:“载获济济,有实有积。”《左传·成公二年》:“济济多士。”这里用为众多之意。 9.蜚:(fē飞)昆虫名。草螽。一种有害的小飞虫。《左传·庄公二十九年》:“秋,有蜚,为灾也。” 10.问:(wèn汶)问候、慰问。《论语·雍也》:“伯牛有病,子问之。”《战国策·齐策》:“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11.宾:(bīn彬)接引客人。用宾客的礼节相待。《书·尧典》:“寅宾出日。”《书·洪范》:“六曰司寇,七曰宾。”《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相待如宾。”《礼记·乡饮酒义》:“宾者,接人以义者也。”《仪礼·乡饮礼》:“谋宾介。”《荀子·礼论》:“宾出,主人拜送。”《玉篇·贝部》:“宾,客也。”这里用为礼敬之意。 12.顾:(gù固)《诗·邶风·日月》:“胡能有定,宁不我顾。”《诗·桧风·匪风》:“顾瞻周道。”《诗·小雅·大东》:“眷言顾之,潸焉出涕。”《论语·乡党》:“宾不顾矣。”《史记·项羽本纪》:“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说文》:“顾,环视也。”这里用为眷顾、回头看之意。 13.牺:(xī西)《书·微子》:“今殷民乃攘窃神祇之牺牷牲用。”《诗·小雅·甫田》:“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诗·鲁颂·閟宫》:“享以骍牺,是飨是宜。”《周礼·牧人》:“共其牺牲。”《管子·侈靡》:“操牺牲与其圭璧,以执其斝。”《左传·昭公二十二年》:“自惮其牺也。”《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荀子·王制》:“宰爵知宾客祭祀飨食牺牲牢之数。”《大戴礼记·曾子大圆》:“宗庙曰刍豢、山川曰牺牲。”《说文》:“牺,宗庙之牲也。”古代用于祭祀仪式的整只猪、羊、牛等牲畜称为牺牲。 14.牷:(quán泉)《书·微子》:“今殷民乃攘窃神祇之牺牷牲用。”《左传·桓公六年》:“吾牲牷肥腯。”《礼记·祭仪》:“牲牷祭牲。”《说文》:“牷,牛纯色。”这里用为牲畜毛色纯一之意。 15.圭:(gui规)同“珪”。古玉器名。长条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正方。中国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以为礼器。依其大小,以别尊卑。《书·顾命》:“太保承介圭,上宗奉同瑁。”《诗·大雅·卷阿》:“颙颙卬卬,如圭如璋。”《诗·大雅·云汉》:“圭璧既卒,宁莫我听。”《周礼·大宗伯》:“以青圭礼东方。”《管子·侈靡》:“操牺牲与其圭璧,以执其斝。”《左传·哀公十四年》:“司马牛致其邑与珪焉。”《论语·乡党》:“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庄子·马蹄》:“孰为珪璋。” 16.璧:(bì毕)《书·顾命》:“弘璧,琬琰,在西序。”《诗·卫风·淇奥》:“如圭如璧。”《诗·大雅·云汉》:“圭璧既卒,宁莫我听。”《周礼·大宗伯》:“以苍璧礼天。”《尔雅·释器》:“肉倍好谓之璧。”《韩非子·十过》:“君其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赂虞公,求假道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说文》:“璧,瑞玉环也。”《白虎通》:“璧者,方中圆外。”这里用为平而圆,中心有孔的玉之意。 17.飨:(xiang响)通“享”。《诗·小雅·彤弓》:“钟鼓既没,一朝飨之。”《诗·周颂·我将》:“既右飨之,我其夙夜。”《诗·鲁颂·閟宫》:“享以骍牺,是飨是宜。”《左传·哀公十五年》:“子,周公之孙也,多飨大利,犹思不义。”《国语·周语上》:“神飨而民听。”《孟子·滕文公上》:“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荀子·王制》:“宰爵知宾客祭祀飨食牺牲牢之数。”《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今日飨国而杀贤者,何也?”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飨,受食亦曰飨。”这里用为祭祀先王和鬼神的宴席之意。 18.素:《管子·势》:“动作不贰,素质不留。”《论语·八佾》:“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礼记·杂记》:“纯以素。”《礼记·檀弓》:“素服哭于库门之外。”《说文》:“素,白致缯也。”本意为没有染色的丝绸,这里用为质朴之意。 19.羿:古人名,传说是中国夏代有穷国的君主,善于射箭。亦称“后羿”、“夷羿”。《左传》:“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亨之。”《论语·宪问》:“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孟子·离娄下》:“逢蒙学射於羿,尽羿之道。”《荀子·儒效》:“羿者,天下之善射者也,无弓矢,则无所见其巧。”《荀子·君道》:“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荀子·正论》:“羿、逢门者,天下之善射者也。”《荀子·解蔽》:“倕作弓,浮游作矢,而羿精于射。” 20.造父:西周时期周穆王的车夫,传说最善于驾驭马车。《荀子·王霸》:“造父者,天下之善御者也。”《荀子·正论》:“王梁、造父者,天下之善驭者也。”《荀子·解蔽》:“奚仲作车,乘杜作乘马,而造父精于御。” 21.奚仲:传说是夏禹时管理车辆的官员。《荀子·解蔽》:“奚仲作车,乘杜作乘马,而造父精于御。” 22.夜行:即暗中行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