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位于六盘水市(贴图)

 创意大白菜 2011-01-20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生态博物馆和传统博物馆的最大区别:传统博物馆状文化遗产征集到博物馆里收藏和陈列,而生态博物馆是对文化遗产进行就地保护。
        
   生态博物馆位于六盘水市、六枝梭嘎乡,这个乡镇由12个长角苗村寨组成,共有4000余人,至今仍延续着一种古老的、以长角头饰为象征的独 特的苗族文化,长角苗文化不同于任何地方的苗族文化,由于过去战争的原因,他们长期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交通闭塞,过着自然经济的封闭式生活,他们的精神 文化和物质文化得到了较完整的保护。这种文化非常古朴,有原始的平等,有丰富的婚恋、丧葬和祭祀礼仪,有别具风格的音乐舞蹈和十分精美的刺绣艺术,仍过着 男耕女织的农耕生活。他们的服饰、头饰、手工艺品、婚恋习俗等都十分独特。为了保护和延续这支独特的苗族文化,中国博物馆常务理事、国家文化局专家苏东海 先生陪同挪威生态博物馆学家杰斯特龙先生到贵州六盘水考察了苗族、布依族、侗族的典型村寨。最后决定在中国建立第一座生态博物馆。
        
  这座生态博物馆座落在陇嘎寨旁,掩映于绿树丛中,环境幽雅,景色秀丽,空气清新。其平面布局呈马蹄形,房屋建筑木质结构,茅草覆顶,与整个 长角苗寨融为一体,保持了古朴、自然的风格。博物馆的大门以长角苗头饰为标志,构思巧妙,展现了浓郁而独特的长角苗风情。
        
    1998年10月31日,中国第一个生态博物馆--梭夏生态博物馆正式开馆,并对外开放。生态博物馆和长角苗风情令人心驰神往,至今已接待中外游客20万人次。


博物馆大门
  
  其实那天没有作好要去生态博物馆的一切准备,是临时决定的.相机也没充足电.下午二点到达梭嘎乡,阳光明媚.
 
生态博物馆
  
  生态博物馆展厅由三排草房组成,样子成马踢形,一切建筑都是原始的,墙壁是木制的,盖的是稻草,地面是土.
 
织布车
  
  苗族同胞们就是用这样的织布车,用着原始方法,一针一钱的织着自己喜欢的腊染布.
 

展厅
  
  各种各样的苗族服饰,这些服饰都是用上面的织布车所织,手工一针一线的逢制而成.
 

蓑衣
  
  这是用来耕地或者下地做农活的时候,如果下雨披上身上的,以作挡雨用的.
 

纺线车
  
  在织布前,要把一切线都纺好,以为准备工作
 

水桶
  
  用来装水或者装其它的东西.方法:背着水,而不是担着走.
 
纪念树
  
  这是当时挪威生态博物馆学家杰斯特龙先生到贵州六盘水\六枝梭嘎乡考察时,种下的树作为一种纪念.
 

这是山寨里的一农户家,在这个依山畔水的地方,居然这样的房子还有人据住,可想他们的生活困境以及封闭式生活方式.
 
在长角苗里,妇人是最不受尊重的,吃饭不让上桌,一切重活,比如插秧\背水\做一切农活,都是女生做得多,男生做得少.
  
  在这样的山里很少看到有人扛着摄影机,所以好奇的跑出来了.
 

在长角苗寨,主劳动力是妇女,男人在家带着孩子,女人在外做重力活.最可怕的是他们寨子中的通婚习俗,他们不与外界人通婚,通过对歌的方式,女孩子找到自 己的男友后,首先男生要下一定的聘礼,然后女生就要到男方家试婚半年,在这半年内,女孩子要为男方家做一定的手工织布的衣服等,如果这半年后试婚内,男生 家不满意,要求退婚,那女孩家就要退还两陪的聘礼,我个人觉得这样的习俗很不公平,尤其对一个女孩的不公平.
  
 

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听着当地的导游的介绍,心里有一种心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