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三川《晴雯撕扇》
京韵大鼓 · 探晴雯
制作编辑:温柔细雨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人间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
京韵大鼓白派(白云鹏)代表曲目之一《探晴雯》又名: 《嗑指换袄》。中东辙。《探晴雯》故事见于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美优伶斩情归水月”。叙晴雯被撵出怡红院后,卧病家中,日渐沉重。贾宝玉前往探望,与晴雯互吐情愫,互换绫袄留作纪念。白云鹏演唱的《探晴雯》唱腔优美哀婉,如泣如诉,细腻地表达了晴雯的愤懑和悲伤。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广为流传。

清代·孙温《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宝玉揭开《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一看,只见这首页上画着一幅画,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后有几行字迹,写的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吴彩光《晴雯撕扇》
霁月难逢,是说像晴雯这样的好姑娘难以找到;同时“难逢”又是“难于逢时”,即命运不好的意思。彩云易散,是预示她薄命早死。画里的“乌云浊雾”也是说她的遭遇将是一场悲剧。

王叔晖《晴雯补裘》
晴雯相貌美丽,心地纯洁,聪明伶俐,双手又巧,是怡红院里最拔尖的女孩子。虽是奴婢,但从不自轻自贱去巴结谁;相反性格刚烈,疾恶如仇,有话便说,而且常常是一针见血。

戴邦敦《莲花与晴雯》
荣府大太太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是个心地邪僻的奴才,当王善保家的随着凤姐来到怡红院搜检她时,“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掉出来”,当场给王善保家的一个大难堪。就因为晴雯平日不趋奉她,便忌恨在心。
 关良《晴雯补裘》
王善保家的乘着“绣春囊事件”阴毒地使了手脚,在王夫人面前王善保家的说:“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她生得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会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她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趒趒,大不成个体统。”王夫人认为是晴雯把宝玉勾引坏了,把她叫来,尖酸刻薄地辱骂一顿。将晴雯赶出大观园,晴雯在那个不成器的姑舅哥哥的又破又脏的家里凄凄惨惨地死去。

赵成伟《晴雯》
《红楼梦》把晴雯这个聪明美丽的少女写得光彩四射,楚楚动人,晴雯被赶出大观园,寿夭的晴雯年仅十七岁。悲剧的结局写得让人刺心搅肺,心酸泪落。晴雯:具金玉之质,冰雪之性,秉花月之貌,奈何时世难容,最终“谁怜夭折”!可叹可叹!

清代·孙温《晴雯笑帖绛芸轩匾 宝玉领秦钟拜贾母》
晴雯是宝玉的贴身侍女之一,和袭人、麝月、秋纹等同为怡红院里宝玉的大丫头。晴雯和宝玉的关系非常亲昵;晴雯的死深深刺激了宝玉,宝玉一面哭一面质问袭人“虽然她生的比人强,也没甚防碍去处,就是她的性情爽利,口角锋芒些,究竟也不曾得罪你们”,晴雯被驱逐大观园;宝玉后来悄悄外出看望晴雯,和她交换信物,作为纪念。

清代·孙温《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晴雯死后,《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宝玉撰写《芙蓉女儿诔》,以祭奠晴雯,“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垅中,卿何薄命”,真是深入骨髓的悲痛与凄凉。
【视频】郭德纲的妻子王惠演唱《探晴雯》
【视频】白云鹏 京韵大鼓《探晴雯》
 冯其庸《晴雯补裘》
白派京韵大鼓《探晴雯》弦声乍起,檀板轻敲,开篇数句:“冷雨凄风不可听,乍分离处最伤情。钏松怎忍重添病,腰瘦何堪再减容。怕别无端成两地,寻芳除是卜他生。”
 刘旦宅《晴雯撕扇》
白云鹏嗓音虽低,听来却圆润浑厚,吐字清晰有力,唱腔于妩媚中透苍劲,善于通过半诵半唱传达人物的内心情感。白派在描绘景物和抒发人物忧思之情时,常用平中见奇,稳而有变的唱法,恰当地调动了排比句的功能,具有深挚的艺术感染力。

白云鹏
(1874-1952.4.6)
【注】白云鹏是京韵大鼓演员,白派创始人。与刘(宝全)派、张(小轩)派齐名。1910年三十岁时的白云鹏到京津一带演唱由木板衍变而成的京韵大鼓。初时演唱的曲目有《长坂坡》、《战长沙》、《单刀会》等。白云鹏根据自己的素质和理解力加工创造了白派的代表作《焚稿》、《哭黛玉》、《探晴文》及《孟姜女》等。 1950他被聘到中国戏曲研究院工作后,整理演唱了《花木兰》等曲目。 1951年入中央戏曲研究院工作,积极革新鼓曲艺术,刻意传艺授徒,弟子有富少舫、阎秋霞等。

进入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