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复杂的汉字

 乐乐耘耘 2011-01-20

                        中国最复杂的汉字
                          这个字是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做出来。是的,做出来,不是打出来。
                          试用了我会的全部的输入法也没能把这个打出来,只好调出photoshop来,一个图层一个图层的打出每个分部来,然后再调整大小,组合,总算把这个中国最复杂的汉字做了出来。
                          据文摘周刊上一文介绍说这个字读biang(第二声),是陕西人最爱吃的面食之一。如此古怪的字,《辞海》里也找不到。写它的时候需要一边念口诀,才不会写错。在陕西,最为的公认的写法和口诀是: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东一扭西一扭,左一长右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钩搭持麻糖,坐个车车逛咸阳。
                          这是个专为陕西一种面食造的一拟声字。俗语陕西八大怪之一“面条象裤带”,说的就是这个面。因为面条很宽,摔在案板上,落进锅里,吃进嘴里,都会发出“biang-biang"的声音,因此得名。
                          传说一:秦始皇御笔亲题
                          秦时,始皇帝卧塌不起,对御膳房的山珍海味都没胃口。宫中小宦官跑到集市,买了一碗面进宫。始皇帝胃口大开,吃毕赞不绝口,欣然提笔,御赐此字。
                          传说二:纪念秦赵两国“长平之战”
                          赵奢善用兵,被赵惠文王封在马服,称为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擅长“纸上谈兵”,长平之战令赵兵大败,40万赵兵被秦将白起活埋,赵氏后人蒙羞,子孙深以为耻,改用赵奢封号“马服”为其姓氏,简称马氏,马姓由此诞生。“马大王”说的就是赵括,“坐车回咸阳”,是说秦将白起告功还乡。
                          陕西民间有个廉洁:媳妇强不强,先看biangbiang面擀得长不长。学擀biangbiang面,是农村末嫁姑娘的一门必修课。女儿从七八岁起,就搭了凳子站在面案前,刻苦练习擀面手艺。婚后次日上午,婆家还要举行隆重的“试刀面”仪式,新娘必须亲自上案擀面。
                          再次感叹中国汉字的神奇、博大、高深,一个biang字,就蕴藏了这么多历史地理人文风俗啊。
                          PS:听丫头在书房里叽哩挂拉地背着英文,满书的洋字码乱晃,看全国上下学外语热潮一浪高似一浪,很多人的嘴里不时地蹦出个单词夹杂在中国话里,再看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的作文里错别字百出,无法不为我们自己的语言文字抱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