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旗袍来自温婉丰润的中国传统文化

 婉林 2011-01-21
 
 
 
旗袍来自温婉丰润的中国传统文化
 
2011/01/21 21:05


      有人认为,旗袍更适合成熟女子——历经沧桑,仍保有从容淡定的情怀,细瘦浑圆的衣型下包裹着一颗受欲念和矜持双重煎熬的心。因此,旗袍不适合鲜艳的颜色,最经典的旗袍颜色是带有一点悲剧感的,比如阴蓝、深紫、玫瑰红、鹅绒黑。

        说到旗袍的来历,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传说。清朝入关,满人一统天下,旗人的服饰传入中原。一个叫黑妞的满族渔女,皮肤黑亮有光泽,人长得很俊俏,身材又好,被誉为“黑里俏”。她为了方便打鱼,把原本的大套“一统江山”裙,剪裁成窄小的扣裙便装。后来,这个黑妞被选入皇宫,封为“黑娘娘”。旗袍由此流传开来。

  旗袍是中装的一种。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统称中装,也叫唐装、汉服。延续至今还在穿着的,主要以清末民初时样为主,款式不固定,但有一些基本元素,如元宝领、斜襟、连袖、盘扣、滚边、丝绸、刺绣等等。旗袍可说是女式中装最杰出的代表。

        旗袍从诞生之日起就和时尚嬗变沾了边,和城市生活发展、新思想传播紧密相关。单从字面看,旗袍缘自满族,之后不断发展变化,除连身裁剪这一共同点外,旗袍和旗人妇女的裙袍有着很大不同。经典的旗袍款式贴身裁剪,能充分显示穿着者的婀娜身段。

        旗袍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发展变化着。时代风尚、女子思想的点滴进步,都在旗袍的每一处细小变化中露出端倪。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职业妇女人数骤多,线条简洁、式样明快的服装越来越受欢迎。上海女性开风气之先,对旗袍的长度、腰身松紧、开叉高低、色调浓淡等各方面进行不懈地改革,使之渐渐变得贴身,长度从拖及脚背,到20世纪30年代已接近膝盖,衣袖的长短大小,也是变换不定,30年代,上海女性所穿夏装,索性没有了袖子,这在若干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旗袍来自温婉丰润的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同样温婉丰润的中国女性才能将其演绎得优雅妩媚。旗袍要求穿着者个头中等,溜肩,细腰,丰臀,胸部大小适中,举止端庄得体,行走时香风细细,静默时俨然百媚,而这些正是东方女性的基本特征。穿着旗袍的女人,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温柔典雅的气质,小巧的立领让其脖颈更为纤细,锦缎轻裹软玉温香,流畅明快的线条使身材更曼妙动人,这种实实在在的娇柔细腻,足以让女人风情万种,而其显示出的娴淑和从容,更是西方女性所缺乏的韵味。所以说,旗袍最适宜东方女性。旗袍所表现出的含蓄的美学特质,更适合东方人内敛的审美心理。

       此外,旗袍还能掩饰中国女性腰长、胸部不够丰满等身材缺陷。正面看,包裹严实,没有露出一点不雅,十分符合中国传统的保守观念;侧面看则另有一番风味,不仅“S”型尽显无遗,腿上的开岔更是一道风景线,影影绰绰,勾起人无限遐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