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瓷鉴定中的工艺痕迹辨识?[转贴]

 吴 海 涛 2011-01-22

古瓷鉴定中的工艺痕迹辨识 [转贴]

(2010-08-24 09:10:11)

     在景德镇第三期古瓷鉴定研修班结业典礼上,面对电视台记者的采访,一位来自上海的学员说:参加这期研修班的最大收获就是深入了解了古瓷制作的工艺过程。熟悉不同时期的不同制瓷工艺及其留下的工艺痕迹,就像医生熟悉人体解剖一样重要,否则,就无法准确判断古瓷的生产年代及其真伪。

     这话是十分中肯的。因为陶瓷是通过工艺过程制作出来的.而不同时期的胎釉原料性能、炼制方法、成型工艺、施釉手法、装烧窑具、烧成窑炉结构、烧成气氛、装饰材料性能及炼制方法、装饰技法等等,并不完全相同.这就必然会留下不同时期的不同工艺痕迹。认识这些工艺痕迹,对于古瓷鉴定与辨伪,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景德镇古代陶瓷制作为例:宋代以单一瓷石成型,烧成温度和烧结程度不如明清;早期碗类仅拉坯、过范、剐足三道工序,有手拉痕迹,不及中后期增加镟坯工序,坯体表面留有刀痕;壶类多拉坯成型,未干时用竹刀压出瓜棱,不很规则;装烧工艺碗盘类早中期多以耐火土(含铁量较高)做成圆饼或圆圈,顶在无釉的圈足内底,吊脚而烧,实物内底留有不规则的米糊粘渣;后期采用支圈组合式窑具的覆烧工艺,口沿成为无釉的芒口瓷

  元代以瓷石加高岭土二元配方制胎,可烧大件器物而不易变形,但由于早期高岭土水洗选矿不精,大件元青花胎体不如明清瓷器细腻。元青花一改宋代以拉坯为主的成型方法.采用过范分段印坯然后泥浆粘接的工艺.瓶罐内壁可见手捺痕迹和分段接坯泥浆挤压痕迹;圈足内底除小件如玉壶春瓶等外,多数为涩底,且由于施釉采用泼釉工艺,釉层有时会出现厚薄不匀现象,釉汁流到底部也需要刮除以防粘连。由于胎体厚重,左手卧撑,右手刮釉不能持久而刮得草率,往往留有未刮净的釉痕。元瓷装烧采用垫饼铺沙工艺,圈足处往往出现粘沙的黑点。元青花以及洪武,永乐、宣德青花的绘制,采用勾线并浓淡拓科技法,两笔之间的重合处料色特深,由于采用西亚进口的苏麻离青料,内含一定量的氧化铁,凝聚在料深处往往形成铁锈斑,而且深入胎骨,这与成化以后采用多锰少铁的国产料,并逐步运用勾线分水技法形成鲜明对比,后者料色匀净,几乎不存在铁锈斑。当然明清各期由于青花料来源的不同以及绘制技法的差异,其发色效果并不相同。发色效果其实还与釉料成分、施釉方法、釉层厚薄以及窑炉结构。窑位烧成曲线和烧成气氛甚至气温、气压。湿度有关,特别是釉里红、青花釉里红和铜红釉的发色,后者更起主导作用。

  洪武青花或釉里红,原材料来源及技术都继承了元代,但釉面泛白黄,釉质普遍欠莹润,发色效果多数欠佳,可能与窑炉结构由龙窑向葫芦窑或马蹄窑转型有关,对于窑温和烧窑气氛的掌握还处在摸索阶段。其露胎的涩底大量出现火石红,则与湿泥垫饼装烧有关,升温时垫饼中的水分渗入器底,导致器底始终处于氧化状态,坯体中的氧化铁在这种状态下便形成红色。现代试验证明,湿泥垫饼粘老糠灰装烧坯体,烧成后底部露胎处都会出现火石红

  永乐、宣德时的瓷器上出现的所谓桔皮棕眼,则是由于烧成后期降温加速所致。我们知道,釉在高温下形成液态覆盖在胎表面,而胎内的空气必须冲破釉层泄出,形成一个个气泡。如果降温阶段减缓,气泡周围的釉液会将气泡收缩后所形成的棕眼填满,使釉面光洁,如果快速熄火,因釉液来不及填平而形成所谓的桔皮纹,这种情况柴窑中烧成更为明显。

  成化釉中所使用的二灰(石灰加草木灰配制而成)最少,所用风化程度最适中的瓷石制釉果,加上烧成温度和气氛最佳,所以釉面肥润莹丽,白里微泛青,质如美玉。

  清三代瓷胎中高岭土含量为历史上最高,烧成温度可达 1300摄氏度以上,故瓷胎坚实,胎体薄腻、瓷质精美。

  限于篇幅,仅举数例以窥全豹。不同时期由于原材料性能和制作工艺不同,瓷器上所留下的工艺痕迹也不同。历史上或近现代的仿古瓷,无论其如何刻意追求仿制品的乱真,总是会留下仿制时期的工艺痕迹,准确辨识不同时代的工艺制作所留下的痕迹,有利于解决传统鉴定方法中目测,手触等无法解决的难题,对于断代和辨伪,减少了许多人为的主观因素。从某种意义来说,可以成为鉴定学的一个分支。

 

   瓷器的表面显微特征与其真伪鉴别
   对于喜好瓷器收藏的朋友们来说,如何识别瓷器的真实年代,判断其是否以假乱真,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摸索总结了很多方法,而借助于50倍以上显微镜,通过观察瓷器表面的显微特征,是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

真实年代的判断:
   
瓷器以釉作,不同年代的瓷器其釉质的粗细坚松、光泽明暗、气泡的大小与疏密等等有着不同的表面显微特征。

      一、早期龙泉窑青瓷,北宋龙泉窑青瓷胎骨与早期龙泉相比已增厚,胎土淡灰,底足露胎处风赫褐色窑红,胎微生烧。釉的玻化程度好,釉层透明。釉层中气泡大且分布稀,纹片不规则。釉绿中带灰黄,釉表光泽很强。碗类器物的圈足较为宽矮。
    二、南宋龙泉窑青瓷,粉青瓷釉又称虾青釉,胎色白中含灰。在显微镜下,釉层中因含大量密集的小气泡和未熔石英颗粒,介入釉层的光线产生散射,使釉层透明度差,釉表光泽柔和,带一种玉质感。
   
梅子青釉的龙泉青瓷的胎色白。由于烧成温度高,气泡和未熔石英粒都很少,玻化程度高,釉层略带透明,釉层厚润光泽,看上去宛若青玉。
     三、宋代钧窑瓷。钧瓷的釉有三个特征:

(1)乳光釉,即釉呈一种萤光一样的蓝色乳光,会随光线而变忽不定,由釉层中的极小石英粒造成。

2)窑变,系各种釉色交汇变化而成,这是宋钧窑瓷区别于同时代其它青瓷的重要特点,其中红、蓝色相融形成极度为美丽的紫色。
     四、北宋妆窑瓷,汝窑瓷的釉质(透明度和开片)和釉色之间有一定的组合规律:

1)釉质透明的包括粉青和天青两色,在显微镜下釉表特征为:见针眼状气泡孔;有细小纹片和冰裂纹片两种;纹片开裂深。

2)釉质不透明的有卵青和天青两色,在显微镜下釉表性为:少见针眼状气泡孔,开细小纹片,纹片开裂浅。
    
五、元代龙泉窑青瓷,釉色为粉青带黄绿,釉层半透明,在显微镜下气泡很多,光泽较强,釉表有细纹片。
     六、元代青花瓷在显微镜下有密布的雾状小气泡中散落着大气泡,无中等气泡过渡。同期的青白釉和枢府釉并无这种情况。明初青花瓷釉面也见气泡,但是大、中、小气泡混杂,和元青花惟见大、小两类气泡的分布不同。有些器物釉表有橘皮纹或棕眼。
     七、明永乐窑瓷器,釉面有肥亮感--典型永乐青花,由于烧成温度较高,釉内气泡较宣德器为少,而釉面有肥亮感,但有很大部分永乐器也有较多气泡,在显微镜下,气泡应为大、中、小3种不同类型,永乐瓷的气泡一般均有大小不同,在鉴定仪器下,凡气泡一律大小者,要特别注意其时代,永乐的白釉器口、边角、底,以及釉薄处应闪黄和闪白,釉厚处闪淡青色,乃因釉面含较多的钾和钠元素所致,这些特征是后世难仿的。
      八、明宣德窑瓷器,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出宣德官窑瓷釉内的气泡成大、中、小不同的气泡群,群与群之间的间距较疏朗,凡气泡密集而整齐者大多非宣德瓷。明代宣德青花器的釉面就多数泛青,俗名(亮青釉)。气泡大小不一,像云雾般朦胧,民间名为(睡沫釉)。宣德的色釉器亦釉质细润,气泡密集,同样大多数见有(桔皮纹)。其器身和器足时常有亮青色的积釉;不过晚期较少桔皮纹显现。清代仿品的桔皮纹太规整,是得刻意;釉泡没有层次,大小相同,临别时应细心比较清楚,勿轻率大意。
     九、明景泰青花瓷,碗的底釉有粉青和淡青两种,釉层较器身为薄。在显微镜下釉层中有极度细气泡凹陷痕迹,见缩釉点及两次上釉刷痕。釉表有细结皮纹。釉汁肥厚,在鉴定仪下釉层中有小而密集的气泡,使釉层有玉质感。器物底面的釉与器身一致,见波浪痕。
    十、明成化窑瓷器,成化瓷的气泡小而密集整齐,不同于典型宣德器大、小不同而疏朗的气泡群。成化瓷的气泡已彻底改变了宣德瓷的大小不同而疏散的情况,显得小而密集,成化瓷的釉面则如脂如玉,光洁细润;釉面闪淡青色。民初后仿者釉面粗劣多杂质,没有成化釉质那种肥腴,也没有垂流而成的一圈积釉。
    十一、明正德窑瓷器,正德瓷一般胎质较成化、弘治为粗而厚重,制作亦稍粗糙,釉内气泡小而密集,呈鱼子状。
1
、明正德官窑青花瓷。正德青花色泽呈蓝灰,用的是港西端州上高县的无名子石子青”.青花呈色稳定、匀净。在显微镜下,釉面青亮,器物边缘凝釉处因釉厚而颜色更深。在鉴定仪下釉层中有小而密集的鱼子状气泡。
2
、明正德民窑青花瓷。釉有厚薄两种。在显微镜下,厚釉的含微小的气泡而成乳浊状,鸭旦青色;薄釉的中泛青。
十二、嘉靖隆庆窑瓷器,紫金釉也叫酱色釉,是传统的高温釉,在伟世中的喜靖器,釉色往往呈黄红色,釉内气泡疏朗而不密集。
十三、清雍正、乾隆青花瓷,雍正仿宣德青花器非常普遍,官、民窑均有出品,这种制品大多是雍正中后期至乾隆前期生产。仿宣德青花用重笔点染模仿宣青的晕散与黑褐斑,但色浮釉中。在显微镜下,釉中有气泡,呈桔皮纹。


以假乱真的识别:

     瓷器作伪手法大体可分为旧器改观和新器作旧两种。旧器改观就是通过复原、配缺、截口和磨口、补釉、复窑、补缺等方法作伪。新器作旧就是采用种种方法将后仿新器作旧,所见的方法有打磨釉面、药品处理、高压蒸煮、水浸、加饰土锈、打破修复、套口接底数种。
这些手段必定会使瓷器表面显微特征出现异样,给我们的判断带来重要依据。

1
、在显微镜下探视瓷器表面釉层,老瓷表面的磨损(牛毛纹)纵横交错,粗细深浅不一,新瓷则无这一现象。有的作伪者用砂纸擦,线条、方向和力度几乎都一样。
2
、凡用氢氟酸处理过的瓷器,显微镜下可显现出无数个被酸腐蚀过的小孔。
3
、修补过的残瓷,在修补过的地方,用显微镜观察,会发现原来有釉子各地方,布满了在小不均匀的气泡,当显微镜移动到修补过的部位时,气泡突然缺失或减少。
4
、一般认为以前用柴窑烧制的瓷器,因热量低造成炉内温度改变快,所以瓷釉是气泡大小不均、分布不匀,用现代窑使用煤、气、电、窑烧制所以釉中的气泡大小均匀,分布也均匀,在薄釉中多为均匀泡,但在实际中不完全是这样的,也要靠其它方法加以鉴定,要知道现在做假是多种多样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