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导航“数字校园”

 高歌1 2011-01-22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导航“数字校园”
来源:现教传媒网   作者:薛 峰  时间:2010-09-01

    一场数字化变革悄悄在校园发生。

    面对伴随着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数字化原住民”——90后学生,50后、60后的校长们能否跨越“数字鸿沟”,担纲“数字校长”,引领学生、教师、学校在数字校园文化的浸润下,共同发展和成长?

    8月19日至20日,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联合主办,《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承办的“全国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与数字化校园高峰论坛”,吸引了来自各地200余名校长的目光。围绕“数字化引领,塑造学校品牌,提升校长领导力”的主题,校长们聚焦于找准自身突破,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创建数字校园,提速学校现代化发展。

    “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不再是所谓窗口学校的专利”

    从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到网络环境下的学习阶段,十年教育信息化经历了两个阶段。如果说前一阶段是注重教学呈现方式的变革,走出了“粉笔+黑板”的传统模式,那么,后一阶段则意味着基于网络环境下,平等、开放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开始形成。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李天顺从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为与会校长阐释了当前教育信息化的现实路径:“对于学校而言,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不断地发生变化,个性化教育开始普及,教学的时空界限被打破,数字化校园趋于成熟。这些都是网络环境下学习的基本特征,也是发展中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特点。”

    这就意味着,单向的教师培训将逐步发展为交互式的教师专业发展,简单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将逐步进入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进入到网络教学。一种国际潮流日益凸现:越来越强调交流和资源共享,越来越重视实际的运用效果,越来越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强调标志性成果的培育。

    就在刚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加快教育信息化”被作为六大保障措施专列一章,并设计了国家教育信息化项目: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全面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装备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手段问题,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末梢神经问题。我们应该站在战略高度上对其战略意义达成共识,对其所具有的中枢神经作用有所认识。”李天顺进而阐释道,“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不能只是在少数学校或少数地区的实验,不是在少数学校的星星之火,不再是所谓窗口学校的专利,要在全国的所有中小学普及。”

    他提醒校长们特别注意,一个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交互式的教育运用平台,将极大地促进教育的变革,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体制和模式等方方面面的变化。

    “站在学习环境的建立上,创造学生健康成长的模型支撑”

    一个有信息化领导力的校长,并不在于让学校拥有多少电脑、多少课件等,如果他和教师们仍然延用旧的教育观,“人灌”就会变成“机灌”,教育技术就会成为强加于学校传统体系上的一堆仪器。只有校长自身首先具有高信息化素养的教育观,善于有效地配置、开发、管理和运用网络环境,建立一个开放的沟通体系,改变管、教、学的方式,才能成为有领导力的“数字校长”。论坛研讨中的真知灼见引发了校长们的深思。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李先启校长形象地把90后学生称为“数字原住民”,而老师们则是“数字移民”。和许多学校一样,他们经历了“数字移民”破茧的艰辛:从关注技术实现及理性发展的“建队、建网、建库、建制”,到关注教学模式建构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再到关注教师、学生发展的“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深层次整合”,现在已进入到关注建设校园网群、共享优质资源的“信息技术与集团化均衡发展的探索”。

    这四个阶段,从目中有“物”到目中有“人”,不平凡的10年让他们发现,数字化教与学的方式,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发展成长、共同迈进数字社会的最好方式:教学方式上,从单向到互动;学习模式上,从个人学习到协作学习,从文本学习到实践探索;学习内容上,从统一内容到个性化的拓展学习;学习工具上,从传统的纸笔到信息化工具的运用。

    1997年,南山实验学校建立第一届网络实验班。新生入学,每人家里配备一台电脑,每周学生在学校网络教室上课不少于3节,学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制作电脑作品,并开展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13年后,从学校的跟踪调查发现,45名学生考取剑桥、牛津就读的学生各有1名,考取美国、加拿大名校的分别有6名和4名;其他33名都升入中国高校,其中的25名在重点大学就读。同时,“数字文化”浸润出了一大批优秀骨干教师,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南山实验学校每一位教师开展研究的必备工具。唐晓勇老师荣获第五届全球创新教育大会“最佳合作奖”第三名。现在,学校已进入到涵盖理念、硬件、软件、制度等全方位的“数字文化”探索中。

    “一位有领导力的校长,必然有高信息化素养,有开阔思想、开放心态。”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晓芜解读说,“校长要着眼于21世纪国际竞争,着眼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围绕学生的学习和体验,站在学习环境的建立上,创造学生健康成长的模型支撑。”

    “数字化校园正从‘桌面时代’走向‘移动时代’”

    “未来学校”究竟会怎样?论坛上,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王陆教授基于“21世纪能力指标”,带来了对于“未来学校”的预言。她告诉校长们,全球意识、信息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是未来学校所需要培养的重要技能。

    信息浪潮引导着未来学校的巨变:从个人到合作学习的转变,强调工作团队的创建;从教到学的转变,学习者对教师的依赖减少,蜂窝状教室设计将会带来更为开放的互动学习空间;学习评价将引入大量富有想象力的技术运用,考试检测可能变得不那么重要……

    面向未来学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王陆教授看来,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就是校长借助多种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化资源,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处理,支持其决策并激励和影响全体师生员工,促进学校可持续性发展与创新超越的能力。

    为此,她提出一种“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发展模型”:关注校长的关键职能和学校的核心绩效这两个维度的交互作用,帮助校长提升信息收集、加工、处理的能力。其中,信息收集着眼于跨越时空的“观察”,信息加工着眼于对时间、空间、资源的“连接”,信息处理则着眼于校园活动的“改进”和“适应”。从而生成校长信息化决策力、执行力、反思力、创新力。

    正在北京开展的“数字校园”实验是否正是“未来学校”的前奏,正在前所未有地考问着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

    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副处长李永生带来了全球视野的前沿信息:数字化校园正在从“桌面时代”走向“移动时代”;普适计算正在迅猛发展,其教学实践应用报告显示了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显著提高;学校网络接入的带宽危机出现,在线学习正在上升;一些支持学习的信息产品种类迅速增加,设备低廉拥有成本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职业能力发展成为关键。

    北京市最早启动校园数字化建设的朝阳区陈经纶中学,正是在数字校园的创建中经受了历练。胡砚副校长解析了学校的“一二六”校园数字化模型: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构建与创新的能力”为一个中心,聚焦“师生信息素养、改变师生教与学观念”两个关键点,建立协同办公、自主学习、成长发展、家校沟通、校园一卡通、服务支持等六个层面的信息平台。

    数字校园的创建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建立了新型的备课方式和教学方式,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主动、积极、自主的学习方式,快速、高效的指挥和服务体系。透过变化,是信息化教育观的刷新,推动了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

    “推倒围墙,改变学校孤立运作、彼此相对封闭的习惯,加大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等等之间的沟通,最终形成一个开放的教育体系。”这是李天顺副司长眼中的未来学校。

    可以预见,数字校园建设,正在成为未来学校发展的一个新的制高点。它呼唤着校长们把握教育信息化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不断提升信息化领导力,引领学校资源重建,拓展平等、开放、自由的数字时空。

    域外风向标

    抢占教育现代化的制高点

    美国:大规模的教育实验在持续运行,且运转良好;学习管理系统的应用成为主流;在线测评正取代铅笔;学生对于计算设备的使用正加速向移动设备转移;交互白板正扮演它们应有的角色;Internet网络接入带宽问题的公众知晓正引起新的关注。

    英国:2009年6月,英国推出《下一代学习宪章》,提出数字校园建设未来三年将关注下列8项内容:确立采用技术的共同信念;在所有课程中采用技术;采用技术增强学习和支持;评估技术怎样支持学生学习;确保所有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能够有效、安全地使用技术;运用技术使学习拓展到学校之外;确保有安全、可靠、可持续的资源;运用技术帮助学生进步和发展。

    澳大利亚:《数字教育革命实施路线图》战略拟采取4个联合行动:领导力、基础设施、学习资源、教师能力。资金投入的重点:通过全国中学计算机基金,争取到2011年生机比达到1:1;为学校提供高速宽带服务,使所有学校的带宽达到100M,下载速度达到12M/S;在线课程资源和数字架构;支持教师有效使用技术促进教与学。

    新西兰:《成为21世纪的学习者——学校数字化学习行动计划(2006—2010)》主要关注:数字化学习与有效教学;数字化学习与家庭、社区参与;数字化学习与循环实证;数字化学习与基础设施、系统和标准;数字化学习与管理和支持系统。

    转自 现教传媒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