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你的“梦想”写下来

 莱阳好人 2011-01-22

把你的“梦想”写下来!

◎    苗向东

(2011、1《这辈子难道就这样吗》周语主编,华文出版社出版)

 

    她是非洲贫困农村的一位普通家庭妇女,仅有小学一年级学历、抚养着五个孩子和照顾身患艾滋病的丈夫,可2009年12月四十四岁的她在美国西密执安大学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她的名字叫特莱艾·特伦恩特。

    她1965年出生在非洲小国津巴布韦的一个贫穷的山村里。贫穷的家境,让她只读了小学一年级,就早早地辍学在家帮助父母干活,成了7500万文盲中的一员。但特莱艾有自己的理想,她便用一张小纸写下了自己的四个梦想——出国留学、读完学士、硕士和博士。然后,她将写着梦想的纸条放进一个瓦罐里,埋在家门口的这块大石旁。

    写下这些梦想时,她的前途正处在人生的最低点,不难想象,如果这张纸被别人看到,会引起什么样的嘲笑和讥讽。然而,她却把这些话深深铭刻在心底。

    接着她刚11岁,还没有长成人,父母就按当地的风俗,早早地让她嫁了人。还不到18岁,特莱艾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之后,她又有了2个孩子,成了5个孩子的母亲。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喘不气来,梦想离她越来越远了。

     一晃十几年她只能疲于奔命,为了养家活口,年过三十依然贫困交加,吃饱饭都很困难。正当她感觉到不能实现梦想,宁愿死的时候,一个国际援助组织的志愿者团队路过她居住的村庄。特莱艾无比兴奋,像是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她向带头的一位志愿者乔·拉克女士道出自己的梦想。有幸,乔·拉克女士鼓励她——只要你有梦想,你就不要放弃,只要你能够坚持,就一定能够实现。

    就这样,眼看活着已经没有什么意思的她,又燃起了生活的信心和活下去的勇气。特莱艾便为国际援助组织工作,攒下工资攻读函授课程,从小学课程一直补到高中。1998年在国际援助组织的帮助下,她被美国奥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录取进本科学习。她没有就此丢下丈夫和孩子,而是卖了家里牛、羊,凑了4000美元,带上孩子和丈夫一行七人到美国留学。实现了她的第一个梦想。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她克服了无数次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她却不仅要读书,还要养活一家七口人,因为她的丈夫游手好闲,还染上了艾滋病。没有钱,她们全家租住在最便宜的车屋里;没有吃的,她就去附近的垃圾筒里,翻找别人丢弃掉的食物充饥。同时特莱艾不得不打几份工,眼看奥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因为她交不起学费要开除她,就在她快要撑不住时,她的善良和才智打动了身边的人们,一位学校官员发动老师学生伸出援助之手,解了她的燃眉之急。接着当地的慈善组织定期捐出食品,国际援助组织提供房租补助。就这样,她实现了自己的第二个梦想——完成学士学位。

    原本自己的梦想已经实现了两个,也算是比较圆满了,可以满足了。但特莱艾仍然不罢休,继续向硕士进军。可是丈夫艾滋病已经临终,此前还被美国驱出出境了,她又把丈夫接过来照顾。这边孩子读书开销更大了,她咬紧牙关,用毅力和智慧抗拒着生命中的一个个“不可能的高度”。特莱艾又实现了自己的第三个梦想。

    丈夫去世后,非洲大陆艾滋病的现状激发了她完成了关于非洲艾滋病预防的博士论文,顺利地实现了自己的全部理想。在实现自己理想的同时她还收获到了爱情,她与奥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的一位病理学家马克·特伦恩特结为夫妻。2009年十一月她还被美国最著名的日间谈话节目“奥普拉秀”邀请做节目,向世人讲述她自强不息的故事,此后她又成为了美国媒体聚焦的人物。 

    前段时间,我们的媒体和网络都在讨论“知识是否能改变命运”;特莱艾的极限努力和锲而不舍精神,完美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某些喜欢自怨自艾、自叹自怜、自暴自弃、甚至是自绝人世的人,真应该好好照照这面镜子。

    有了梦想,就写下来,哪怕是在一张不起眼的纸上,也可以鞭策自己,毕生向往。梦想带给我们坚定,带给我们信心,梦想是一种无声的希冀,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特莱艾从从非洲小学文化到美国哲学博士,就是最好的例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