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病床患者输液护理风险管理的探讨

  2011-01-23
    家庭病床患者大多为多病老年人, 且多为慢性病。他们静脉穿刺几率较高, 护士独自在病员家中完成护理工作, 与医疗机构内部的要求相差甚远; 且输液过程中没有医护人员陪伴, 家中无抢救设施及药物。因此, 家庭病床患者输液故障发生率高, 风险更高。作者总结2006 年1 月~2007 年12 月在家庭病床科的护理工作, 对静脉输液风险管理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
    我院家庭病床科近两年共收治病员46 例, 男28 例, 女18 例。年龄69~91 岁, 平均82.14 岁。其中冠心病9 例, 脑梗死12 例, 冠心病合并脑梗死14例, 糖尿病1 例, 患上述3 种疾病者6 例, 癌症4 例。家庭病床最长者2 年, 输液最多者为130 天/年, 连续输液最长者为30 天。2 年内静脉输液共计1 174 例次, 其中一次穿刺失败31 例次, 出现输液故障72 例次; 未发生输液反应和过敏性休克。
    2 家庭病床输液护理的风险
    病员在自己的房间内输液, 光线多数欠佳, 且空气清洁度差, 更没有清洁操作台, 给输液护理增加了感染机会。护士独自工作, 没有第二核对者, 无疑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和静脉穿刺的难度, 使静脉穿刺成功率降低, 输液风险也大大增高。患者多为老年人, 一般一人多病且多为慢性病。长期卧床多有血运差, 感觉和反应迟钝, 失语, 营养障碍, 血管弹性差,肌肉萎缩。老年性不自主肢体颤动, 各种原因的尿频, 健忘、痴呆、烦躁或意识障碍等均可引起老年患者肢体多动。这些因素均能使静脉输液故障率提高。另外, 空巢老人家庭增加迅速, 本文中38 例是空巢老人, 由保姆或钟点工长期陪护, 其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卫生保健知识甚少, 进一步增加家庭病床输液的风险性。
    3 对策
    3.1 营造良好的输液环境如房间光线特差, 对能行走的患者采取在阳台上进行静脉穿刺, 成功后再回房输液。对不能行走者, 采用台灯照明。要求家属保持房间整洁。在输液前一小时开窗通风半小时, 做到空气对流, 并注意对患者的保护, 以防着凉。每天用消毒液擦试护理操作台面。
    3.2 严把输液操作( 1) 认真执行我院护理部的规定, 凡是需做皮试的药物, 家庭病床一律拒绝使用。认真做好三查七对工作, 所用药物出药房时与药剂师核对, 以保证无误。严把输注液体质量关, 用密封药箱送至病员家中。配药前再次仔细检查药品的批号、外包装、有效期、剂量、用法、使用要求和副作用。尽量使用软包装液体( 可防空气污染) , 做到在有效期内无漏气、渗液、浑浊、异物、沉淀, 从药源方面确保输液安全。输液用无菌物品,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 认真检查注射器、输液器在有效期内, 并不漏气。遵循药物配伍禁忌, 配药时充分摇匀, 避免结晶。配药完毕再次仔细检查核对, 在输液包装上清楚注明药品名称、剂量, 加药时间和滴速。( 2)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科学选择静脉, 静脉要充盈, 使用合适的头皮针,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减少静脉损伤。( 3) 妥善固定, 穿刺后用两条输液贴固定针头, 依据输液针的位置绕过相对应的一根或两根手指, 使输液管末端的终端滤器固定于两根手指之间背侧。这样可有效减少输液贴与皮肤的接触面, 降低对皮肤的损害, 并减少胶布脱落、针头脱出、针尖斜面紧贴血管壁的发生率。对看护条件欠佳者, 用简易静脉输液固定垫局部固定, 再用绳子将手臂固定于床边。( 4) 科学拔针, 教会陪护者用“指压纵向止血法”拔针, 提高静脉给药血管的使用率。( 5) 做好观察工作, 家庭病床远离医院, 作者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 每半小时与陪护者联系一次, 询问输液滴速、患者有无不适, 已配药物有无异常。嘱一旦有异常情况立即电话联系。
    3.3 做好必要的应急准备在出诊药箱内备有血压计、听诊器、常用急救药物、常用抗过敏药物、开口器、压舌板、舌钳, 遇有紧急情况, 使危重病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
[ 声明: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请注明“转自(或引用)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www.chkd.cnki.net”字样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