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甜高粱产业化遭遇政策门槛

 榆杨 2011-01-23
2008/8/1/09:04 来源:《华夏酒报》 作者:李辉

    虽然国家对非粮生物质能源有了总体的规划,但是具体的实施细则还没有出台。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我国在甜高粱方面的政策还摇摆不定,持对立意见的两派专家势均力敌。    

    而随着记者对此事件调查的一步步深入,中粮甜高粱燃料乙醇项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亦浮出水面。    

    中粮“悔婚”黄骅    

    “到了要谈婚论嫁的时候,中粮突然悔婚了。我们非常怀疑中粮这种大企业的信誉,但是无可奈何。”河北黄骅农业局种子公司刘站长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满地说。    

    2007年3月,中粮与全球500强企业英国BP公司在河北黄骅、山东阳信和内蒙五原分别搞了甜高粱试验田。如果土地上甜高粱的产量、糖度都符合中粮需要,黄骅就可能成为种植基地。河北黄骅农业局种子公司刘站长介绍,中粮的这个甜高粱加工试验项目没有具体的名称,也没有签协议,一直在做调研,处于讨论阶段。双方原本大致的计划是种植甜高粱1万亩,投资额可能达到几千万元。    

    在他看来,项目上马的基础工作已经差不多了,“不过中粮方面可能不这么认为吧,企业和我们搞技术的想的不一样。农户方面,有初步的种植意向和大概的种植区域,不过在企业没下订单之前,农户是不会种的。”他表示没有听说过农户种植出的甜高粱得不到收购的现象。现在中粮退出,使原本的一切计划成为泡影。    

    然而,今年4月份,中粮突然发函说要暂时退出已经合作了一年多的甜高粱项目。在与记者谈话的最初几分钟里,刘站长都不愿意谈和中粮之间的事情,“中粮方面给出的理由是不符合中粮发展战略。”不过刘站长显然不满意这个答复。    

    “该项目还处在探讨过程中,不过中粮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推动下去。”中粮集团生化能源事业部研发部工程师邓立康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甜高粱燃料乙醇项目还处在研发阶段,没有进入产业化。虽然中粮做了非常完整的两种工艺路线的技术经济分析和项目评价,该项目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原料本身和能耗。甜高粱收获期相对集中,不能满足工厂长周期运行,必须要进行储存,且需要很大的储存面积,因此只有榨汁储存。所以,如何解决原料分散、季节性等都成为项目进一步推动要详细考虑的问题。邓立康强调,“产业化的风险很大。”    

    而对于黄骅等三地甜高粱项目的合作事宜,邓立康仅表示“合作意向有很多,和他们没有很正式的接触,有过交流”。    

    记者采访中获悉,中粮2006年10月开始甜高粱制乙醇项目的研发,出资138万元联合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研究院和广西轻工业科研院进行了甜高粱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的中试试验。2007年,中粮和BP公司一起,委托河北省农科院的谷子所,筛选出了适合的品种。2008年,该项目进行了产业化可行性的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