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32例

 幸福姥姥 2011-01-24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32例

                          

河北省人民医院中医眼科         庞荣

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中医眼科学教研室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是眼科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病变发生的部位主要局限于黄斑区,临床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常是单眼发病,亦有健眼先后发病者,且易反复发作,也有时为双眼同发病。中医眼科称为“视惑证”。1994年-1996年余跟随祖父庞赞襄教授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本病32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32例患者,男性25例,女性7例,年龄男性30-49岁,女性28-46岁,患者中双眼发病12例,单眼发病20例,共计44只眼。治疗前视力:0.1-0.5有28例,0.5-0.9有2例,1.0以上有2例。

2.治疗:本病致病原因为多方面的,如精神过度紧张、用眼疲劳过度、饮酒过度、失眠等,容易导致毛细血管痉挛,局部脉络膜的渗出液积聚在视网膜下,以致本病的发生。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长期饮食欠佳,生化资源缺乏,故人体阴津日益衰弱,表现水液代谢失调,随着病情发展,势必阴伤及阳、胃气衰弱、脾阳不振,则形成脾胃虚弱证。如病久波及肝肾,肝肾阴虚上犯于目亦能发生黄斑区水肿,严重者可出现黄斑区周围小片状出血。故治疗宜健脾渗湿,和胃通络为主。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物组成:党参、白术、炒山药、茯苓、焦神曲各10g,车前子12g,砂仁、木香2g,炙甘草3g,白叩6g。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200ml。此外,应用针刺治疗本病,对于提高视力,促进眼底黄斑区水肿吸收,改善视功能方面尤为重要。选用主穴:承泣;配穴:太阳、风池、上星、百会、攒竹。手法平补平泻,每次留针30-40分钟,每日1次,12次为1个疗程。

3.疗效标准及结果:视力恢复1.0以上黄斑区水肿渗出物吸收者32只眼,视力恢复到0.6以上黄斑区渗出物减少者8只眼,治疗前后视力无进步者4只眼,总有效率95%,疗程最短者20天,最长半年,平均2-3个月。随访1年无复发者29例,复发者3例。

4.病案介绍:崔某,男,32岁,1995年7月10日来诊,主诉右眼视物变形,变色10余天,检查远视力为右眼0.25,左眼1.0,眼底检查:右眼黄斑区可见黄褐色渗出物及水肿反射轮,中心窝反射不见。左眼底小瞳下未见异常。诊为右眼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胃纳欠佳,口不干,二便正常,脉沉细。治则:健脾渗湿,和胃通络。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组成:党参、白术、焦神曲各10g,炒山药15g,茯苓、车前子12g,砂仁、木香各2g,陈皮、炙甘草各3g,白叩6g,水煎服,每日1剂。1995年7月17日复诊,检查远视力:右眼0.5,左眼1.0,眼底黄斑区水肿较前吸收,继服前方20剂,视力恢复至1.0,随访1年未复发。

5.体会:本病的辨证,当根据眼底黄斑区有无水肿及其轻重程度、渗出物的多少、有无小出血,区别标本虚实。水肿严重者,多属湿困于脾的标实证,治当健脾燥湿清热利水;若水肿较轻兼有渗出并有小出血者,多属肝郁脾虚,治当舒肝凉血健脾利水;黄斑区轻度水湿困于脾的标实证,治当健脾燥湿清热利水;若水肿较轻兼有渗出并有小出血者,多属肝郁脾虚,治当舒肝凉血健脾利水;黄斑区轻度水肿,渗出较多,多属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的本虚证,治当温补脾肾。如虚实错杂,应酌情并顾。故以参苓白术散加减为主,如湿困于脾证,可加苍术;如肝肾阴虚证,可加麦门冬、五味子等。

黄斑区水肿吸收后,视力可逐渐恢复,视远、视暗、视小、视物变形、视直如曲的症状可逐渐消失。故在视力达到正常之后,应该继续服药治疗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方可达到痊愈不复发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