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室黄瓜霜霉病综合防治技术

 农业书屋 2011-01-25
 
 
 
温室黄瓜霜霉病综合防治技术
----------------------------------------------------------------------------------------------------
www.xjbzny.gov.cn        [2007-9-24 11:19:47]         来源:和静县园艺技术推广站        点击: 88

  一、症状及发病规律 

  黄瓜霜霉病是一种专性寄生菌,主要危害叶片,在整个生育期和整株各叶均可发病,从中下部老叶发病,病部从下向上蔓延。子叶染病后,正面初呈褪绿,继而黄花,最后不产生黄斑。在潮湿条件下叶背病部生黑色霉层,真叶发病后,初成淡黄色或黄绿色,小圆形斑,扩展后因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黄褐色或褐色,温室潮湿时,叶背病部长出一层浓密的黑色霉层。病菌发育适温15—20℃,高于25℃病菌受抑制 ,温度越高,对病菌的抑制作用越大,日最低温度低于10℃很少发生此病。该病主要靠气流和小滴或水膜传播。

  二、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美国帝王、津绿3号、冬棚丰冠等品种对霜霉病均有一定的抗性,可因地因时选用。

  2、培育和选用无病菌苗  育苗温室和生产温室必须分开,以   苗期感病。苗期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栽苗时严格检查,防止带病苗进入温室和大棚。

  3、栽培防病  合理增施有机肥和P、K肥,以增强寄主抗病性。实行地膜栽培,土壤水分蒸发减少,提高地温。苗期减少浇水,阴天不浇水,以降低保护地内空气湿度。             

  4、高温闷棚  适于在黄瓜植株生长旺盛健壮的棚室里进行。在准备闷棚的前一天,给黄瓜浇水1次,次日必须是晴天,封闭棚室,将棚温提高到45℃左右,温室达到43℃后开始计时,掌握温度不底于42℃,不超过46℃。达到1.5—2小时后,从顶部慢慢加大放风口,缓缓使室温下降,次日摘除病、老、枯叶后浇水1次水,适量追施尿素。隔 4天,再进行1次闷棚,以后如需要每隔10—15天闷棚1次。

  5、夜间通风排湿   当日平均气温达到10℃时,夜间放风1小时,平均气温达到11℃时通风2小时,12℃时放风3小时,13℃以上可整液放风,此法可延缓发病两周以上。

  6、药剂防治

  ①熏棚  用45﹪百菌清烟雾剂,每667㎡110~180ɡ,分放5-6处,傍晚点燃,闭棚过夜,7天熏1次,连熏2次。

  ②喷雾  在发病初期,在本地该病在4月上中旬即发现中心病株。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或疫霉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或艾霜800—1000倍液或天威3号1000-1500倍液或霜霉威等药剂进行交替使用,隔5—7天1次,连续2—3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