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之外行谈理念,内行谈决策(2010-11-28 19:38:14)非常高兴能有机会跟大家一起探讨管理会计的话题。 我先给大家讲个关于会计的笑话。 十几年以前吧,有个老会计,在一家国营企业上班。他戴着一付老式的眼镜,每天在一个老式的办公桌后面工作。很普通的办公桌,两边各有一个抽屉。这个老会计人很不错,但同事们发现他上班时有个习惯:他会时不时地打开抽屉看一下,有时打开左边抽屉,有时打开右边抽屉,下班时他会把抽屉锁掉后才离开。同事们都很好奇。后来老会计退休了,同事们为他开了个欢送会。欢送会之后,同事们迫不及待地跑到他的办公桌那里,打开这两个抽屉。他们发现左边和右边的抽屉里各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各写着两个字。请问:各写着哪两个字? 猜出的请举手,给大家10秒钟时间想一想。(请在座的人回答) 答案就是左边是借方,右边是贷方。 这个笑话说明一件事情:西方的会计体系被中国的企业所接受和应用其实只有十几年左右的时间。 1993年7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才规定我国的企业必须采用复式记账法,而复式记账法在西方国家已经存在近千年了。2007年1月1日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这个时候中国的会计准则才基本上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但是这十几年来,由于ACCA在中国的推广,由于股票市场的出现,因此财务会计在我国的认知程度已经非常高了。举个例子可以说明:每年报考中国CPA的人有60万。 管理会计在我国的认知程度就低很多了。绝大多数企业不知道它的重要性,更不知道如何应用它来为企业创造价值。但是,管理会计并不是什么时髦东西,它1920年就开始被西方的企业所重视,至今已经有80年的历史,并早已深入人心了。在美国,有点规模的企业的经营部门(如生产和销售)都有管理会计师的岗位;90%的财会人员是做管理会计工作,75%的工作时间是用于决策支持。 在日本又是怎么样呢?我用一个真实的故事来说明。我认识一个名叫山田的日本老人。山田先生曾经是日本伊奈公司一个厂长。他在大学里读的是无机化学,大学毕业后就在伊奈上班。先从工人干起,一直做到一个分厂的厂长。他退休之后,被国内的一家陶瓷企业聘请为咨询顾问,帮助辅导5S/TPM(全员生产性维护)。虽然山田先生读的不是财会专业,也没有在企业里做过会计工作,但是他竟然能够指导那家陶瓷企业的财务人员做标准成本。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日本企业的效率会这么高,竞争里会这么强。 管理会计的课我们必须补上。国内的很多企业已经在做6西格玛、精益生产、平衡计分卡等时髦的东西了,很多企业用上了ERP。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管理会计的课不补上,那些时髦的东西都是做不好的,只会白白浪费时间和金钱,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会计曾经被称为“数豆先生”,意思就是专门处理枯燥的数字。但是,在现在的企业当中,会计被赋予了更具有挑战性的职责,那就是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这就需要财会人员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全面的知识体系。我希望今天的讲座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外行谈理念,内行谈决策 前面我提到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那么首先我们看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差别在哪里? 如果我们以今天为分界点。那么如果我们往后看,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能做的就是对它进行客观公正的记录和整理。财务会计就是记录已经发生的财务数据,然后按照可以接受的财务准则(美国称GAAP,国际称IFRS)制成财务报表。它的使用者是外部的人群,如投资者、银行、供应商等。所以它具有历史性、外部性和符合性。如果我们往前看,我们所看到的就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对于没有发生的事情,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决定应该如何做这件事情。管理会计就是对财务数据进行识别、测量、分析、综合,帮助企业更好地做决策。它的使用者是内部的管理人员。所以它具有未来性,内部性和决策性。接下来我要讲本次讲座的一个主要观点:“外行谈理念、内行谈决策”。我先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来解释一下我的观点。 打仗的时候能用火来攻击敌人就是“理念”,只要读过一些兵书战策的人都知道这个。但是能不能用火攻,到底哪一天才能放火就是“决策”。放火需要借助风力,风力就是决策的“假设”(所谓假设就是有待证明的条件)。而能够预测什么时候刮什么风就是对假设的验证。 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决策挑战 现在的企业管理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决策挑战。我认为这种挑战主要来自两个因素: 1、 外部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比较典型的例子是顾客偏好的多样性和捉摸不定,还有就是IT技术的飞速发展。 2、 越来越需要平衡股东、顾客、员工、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以确保企业的持续经营与发展。 第一、顾客需求的多样化,产品的生命周期变短。对企业经营来说就要进行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以前福特汽车就生产一种T型车,这种车一个型号,一个颜色,而现在一款汽车可能就有好几个颜色、好几种配置,因此一款汽车可能有十几甚至几十个品种。我记得第一次买手机的时候,摩托罗拉、西门子和爱立信都只有一款手机,而且都是黑色的。IT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就不用再举例了。一个企业如果可以只生产一种产品,而且一连生产几年都不带换的,只要把机器一开,眼睛闭着都能经营,那么他当然不需要什么决策。而一个企业如果每年要推出几十种产品,而且每年都要淘汰一半产品,那么他的决策量就会大大增加。 第二、以前西方企业管理者满脑子就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这本身没有什么错。后来竞争越来越激烈了,他们又懂得了要让顾客满意企业才能挣钱的道理,所以才有了顾客是上帝的说法。后来他们又发现要让顾客满意就要让员工满意,特别是基层员工。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西方国家的服务业越来越发达,比如在美国,服务业的产值占到GDP的70%。服务业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基层员工与顾客有很多互动,他们就是产品的一部分。因此,一个工人在装配手机的时候有没有微笑,你不会在乎;但是一个餐厅服务员、一个空姐有没有微笑你在乎。如果他们不满意,他们是笑不出来的,他们笑不出来,顾客就不满意。还有就是供应商,企业发现供应商越来越重要。如果供应商的质量、成本和交货期不能提升,那么自己的质量、成本和交货期也不能提升。与其粗暴地逼供应商,还不如大家坐下来一起寻找机会。 这些因素正在使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而应对这种挑战的一个重要武器就是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的价值 管理会计的作用就是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相关性信息!就像诸葛亮告诉周瑜什么时候会刮东南风(相关性信息),周瑜最后才能火烧曹营(决策)。可以说没有相关性信息,就没有决策(就算有也是“乱拍脑袋”),也就没有行动(就算有也是盲目行动)。企业决策者们(就像是周瑜)需要拥有管理会计知识和技能的人(就像诸葛亮),他们就像企业中的参谋,帮助决策者制定高质量的决策。 决策的过程就是定义问题-确定选项-确定基准-评估选项-确定选项-实施决策-评估决策-再定义问题。管理会计在整个过程中都可以发挥作用。 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创造价值。以下举些例子: 在投资方面可以用于分析投资回报,看看投资到底能不能做。 在营销方面可以衡量顾客的盈利性。 美国有一家超级市场(奶制品),老板叫斯图·伦纳德,他就说如果我们失去一个顾客,那么就会失去50000美元的收入。因为我的顾客在我的店里每周平均开支是100美元,平均每年购物50次,平均在这个社区生活10年。如果失去的顾客是因为不满意,他还会去影响其他顾客,那损失就更大。这些数据当然需要管理会计师提供。 研发和设计阶段要分析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一个产品从研发到设计到生产到使用到维修到抛弃这个当中到底要发生多少成本。很多企业往往不算后期服务的成本,结果就低估了成本。刚开始还以为自己赚钱,后来发现其实是亏损。 供应链成本的最优化。一个供应链上的两家企业或者一个企业的两个部门,他们的做法如果单独来看好像没有问题,但是把它放在一起看就可能会有问题。有家生产巧克力的企业以前将一大块一大块的巧克力卖给一家生产糖果的企业。生产糖果的企业将巧克力融化,加入硬果,最后做成巧克力糖果。后来管理会计师发现生产巧克力的企业可以将液体的巧克力卖给那家生产糖果的企业,这样就帮助后者节约了用于融化巧克力的成本,这样双方都可以得益。 【点评】 1、 2、 3、 4、 5、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