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丞相

 一朵彩云 ltlizi 2011-01-26

百科名片

丞相(也称宰相),是古代中国,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目录

简介
来源
演变
职能
历史
  1. 起源
  2. 三公制
  3. 董卓相国
  4. 朱元璋废除相国
记载
相权与皇权的冲突
历代丞相
  1. 1.秦
  2. 2.汉
  3. 3.三国
  4. 4.晋
  5. 5.南北朝
  6. 6.隋
  7. 7.唐
  8. 8.五代
  9. 9.宋
  10. 10.辽金
  11. 11.元
  12. 12.明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官名。中国古代皇帝的股肱。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无所不统。丞相制
  

-

起源于战国。秦从武王开始,设左、右丞相,但有时也设相邦魏冉吕不韦等都曾居此职。秦统一后只设左、右丞相。西汉初萧何为丞相,后迁为相国,何死,曹参继任。惠帝、吕后到文帝初年,设左、右丞相,以后只设一丞相。汉初各王国拟制中央,也在其封国中各设丞相,景帝中元五年(前145)改称为相。丞相制度于明太祖朱元璋在杀了丞相胡惟庸后废除,同时还废除中书省,大权均集中与皇帝。君主专制得到加强,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以皇权胜利而告终。

编辑本段来源

  丞,《说文解字》解释道:“丞,翊也,从从卪从山。山高,奉承之意。”段玉裁注释说:“翊,当作翼。……凡高者在上,必竦手以承之。”古代同音相训,“承”“丞”古代都属于古音的第六部,所以段玉裁用“承”来解释“丞”并没有错。《左传•哀公十八年》:“使帅师而行。请承。”承就是丞的意思。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释丞拯》:“丞字象出氼上举之形,乃拯之初字,而许君不知,乃训为翊;上举之训,乃为后起加形旁之拯所据有。”其实杨树达的说法还是有一点问题,现在根据甲骨文来看,“丞”的示意是“一人处陷阱中,左右拯之以出”,也就是说“丞”下面的“一”不是山,也不是水,而是“臼”形的陷阱。丞的本义就有“帮助、辅助”之意,动词。后来使用在官职里,就变成了名词,一般放在后面,表示“辅助……的人”,比如郡丞,就是辅助郡守的人;县丞,就是辅助县令的人。丞相的丞不是放在后面,那他就不是辅助相,而是辅助天子了。
  相,《说文解字》解释道:“相,省视也。”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仔细看”,这是“相”字的本义,如《诗经•鄘风》中的“相鼠有皮”,我们日常用语里面还有这种用法的遗存:算命先生的“相面”,意思便是“仔细看脸面”。后来这个词也用作“相瞽”之“相”,瞽就是瞎子,瞎子看不见东西,需要一个人帮助他看,这个帮助他看的人就叫“相”,于是“相”字在“省视”之意外又多了“帮助”之意,但仍没有脱离“省视”的范畴。在周代,这个“相”在使用中又有了新的外延。周代频繁举行朝聘、盟会、享宴、祭祀等活动,这些天子、诸侯未必都娴于礼仪,但又不能闹笑话,这就得有一个熟悉礼仪的人在旁边帮助指点,这个人就叫“相礼”,如《春秋左传•宣公十六年》:“冬,晋侯使士会平王室,定王享之,原襄公相礼。”“相礼”也简称“相”,如《春秋左传•桓公十八年》:“秋,齐侯师于首止,子亹会之,高渠弥相。”我们现在日常用语中也有这个词义的遗留,结过婚的同志都知道,结婚的时候有“傧相”,就是这个“相礼”的“相”。春秋的时候,“相礼”之人一般都是主礼者的重要大臣、或者助手。于是“相”就完全脱离“省视”的本义,变为“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之意。也就有了后来“丞相”的雏形。

编辑本段演变

  《通志》、《通典》乃至《文献通考》里面都说:“黄帝置六相。尧有十六相。殷汤有左右相。周成王有左右相。”这些都不可信。“相”作为“高级助手”的意思乃至春秋左右才出现,黄帝他们不可能提前知道。
  最早的丞相,有史可考的,是出现在秦悼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史记•秦本纪》说:秦武王二年,“初置丞相,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史记•樗里疾甘茂列传》中也有记载:“武王立……以樗里子、甘茂为左右丞相”。秦悼武王,在历史上非常出名,出名原因不是因为生得伟大,而是因为他死得奇特,他就是跟人打赌,结果举鼎累得双目出血、绝胫而死的傻大个儿。可他在正事上绝对不傻,任命的俩丞相可是鼎鼎大名,右丞相樗里疾,可能大家没有听过,“智囊”大家知道吧?这个词的起源,就是秦国人称赞樗里疾的,可见其人之聪明;甘茂,大家从小就听说,“十二岁拜丞相”的甘罗,甘茂是甘罗的祖父,自然也不是小角色。
  之后丞相这个职位就存在了,中间也曾改名,比如“相国”、“司徒”、“大丞相”、“宰相”、“中书令”、“同中书门下三品”、“枢密使”、“知政事”等等,也时废时设,中间的变更太多。但大部分时间内,这个职位还是存在的。
  丞相一职在中央政权里的彻底废除,是在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丞相之职,建议权归六部,决定权归皇帝。而最后的三位丞相是李善长、胡惟庸、汪广洋。为丞相这一制度殉葬的是这最后的三位丞相以及与之有关联的几万人:原丞相李善长,在十年后(1390)李善长以胡党获罪,连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一律处死;左丞相胡惟庸,以谋反罪被处死,株连杀戮者达三万余人,前后延续达十年之久;右丞相汪广洋,也因为与胡惟庸案有牵连,在流放途中被诛杀。
  所以有人说,丞相这一制度的开局是个喜剧,而结尾却是一个悲剧。

编辑本段职能

  丞相负责管理军事大计或其他要务,并辅佐皇上处理国家大事。逢有机要事情皇帝召集公卿、二千石、博士共同在御前商议,避免专断。一般政务,则由丞相决定即可施行。皇帝有事,常向丞相咨询,丞相有时可封驳诏书,表示对皇帝命令持保留态度。丞相具体职权是:任用官吏,或是向皇帝荐举人才;对于地方官的有考课和黜陟、诛赏的权力;主管律、令及有关刑狱事务;地方上若有暴动等事,丞相派属官前往镇压;在军事或边防方面也承担一定的责任;全国的计籍和各种图籍等档案都归丞相府保存。西汉时御史大夫辅佐丞相,,职掌大致相同,所以不少事务常由丞相、御史共同出面处置。
  丞相之秩为万石,月俸之谷三百五十斛,钱六万。属官有长史二人,为丞相的助手。另有少史、征事等。又设西曹东曹、奏曹、集曹、议曹等机构,分管官吏迁除、郡国事务、章奏谋议、征集租谷等事。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又置司直,专司刺举百官不法者,从而加强了丞相的监察职能。

编辑本段历史

起源

  西汉初,为相者多为开国功臣,位尊职重,敢于直言进谏,如吕后欲封诸吕为王,王陵即当面表示反对;景帝时周亚夫曾反对封王信、废太子刘据等事。到武帝时,擢用公孙弘为相,开以后布衣登相位的先例。随着君主集权加强,武帝重用内廷近臣,对丞相不甚信任,其在位者如薛泽赵周庄青翟石庆田千秋等人,皆谨小慎微,庸碌无能。武帝末年,霍光大司马大将军,从此到西汉末,大司马权势在丞相之上,而大司马多由外戚充任。西汉晚期,丞相职权为内朝所取,已无所作为,如韦玄成、匡衡等,在君主和权贵面前,阿意曲从,以保持其禄位而已。

三公制

  汉成帝时,何武以丞相一人难以处理烦多的政事为理由,建议立三公制。于是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遂以大司马、大司空、丞相为三公,这是旨在分散丞相权力的一项措施。丞相、御史被分割为三,三公实际上是三个宰辅。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初又改大司徒、大司空为司徒、司空,改大司马为太尉,三公之中以太尉为最尊。东汉初为了加强君主权力,权归君主,协以内廷尚书,三公仅为备员。以后,大权又转移到外戚、宦官手中。三公汉成为一种空衔。三公制一直实行到东汉末。

董卓相国

  汉献帝董卓
  

为相国,强梁跋扈,俨然在众官之上。后来曹操(见魏武帝曹操)又废三公而恢复丞相、御史大夫
  

,并自任丞相。董卓和曹操都是大权独揽,和君主无异。
  魏晋南北朝在易代之际有时也设丞相或相国,性质均与董卓、曹操时无异,并非正常官制。隋朝设三省六部,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相当于丞相。唐、宋以后尚书省或中书省有时设左、右丞相,相当于原来的尚书左右仆射,位居尚书令中书令之次,握有实权。明初中书省无令,仅设左、右丞相,权极重,后为明太祖所废,以内阁大学士行丞相职权,迄清末未再恢复。

朱元璋废除相国

  洪武十三年(1380),明太祖(即朱元璋)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并下令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关于其发展详见三省六部制),直接管理国家政事。至此,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被废除(胡惟庸也成了最后一位丞相)。

编辑本段记载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编辑本段相权与皇权的冲突

  很少大有为的皇帝能长期忍受权力过大的相权。因此相权在中国历史中不断的被裁减。其中较显著的变革有三个时期:
  汉武帝设内廷。
  唐代设三省制。
  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废相,集君权与相权于一身。

编辑本段历代丞相

1.秦

  王绾李斯赵高

2.汉

  萧何,曹参,陈平周勃张苍卫绾窦婴田蚡魏相丙吉黄霸,匡衡,王商张禹孔光朱博邓禹伏湛侯霸蔡茂虞延袁安丁鸿鲁恭杨震刘恺,种皓,黄琼胡广杨赐杨彪黄琬王允,董卓,曹操,荀彧申屠嘉,周亚夫,公孙弘,公孙贺刘屈牦,田千秋,于定国韦玄成翟方进

3.三国

  韩暨华歆钟繇王朗陈群陈矫刘放高柔蒋琬费祎董允顾雍陆逊步骘朱据孙峻孙綝濮阳兴陆凯张悌司马懿司马昭诸葛亮

4.晋

  贾充裴秀石苞何曾荀勖卫罐杨骏张华王戎王导何充蔡谟桓温谢安司马孚司马亮司马伦司马冏司马乂司马颖司马越诸葛恢王彪之司马道子司马元显

5.南北朝

  傅亮沈约崔浩元勰元禧,元祥,崔光李崇元徽杨椿高欢杨愔高俨刘穆之徐羡之刘义康何尚之刘义恭萧宝夤尔朱荣斛律金和士开宇文护

6.隋

  高颖苏威杨素裴蕴宇文化及

7.唐

  裴寂萧瑀封伦裴矩高俭李靖王珪魏征戴胄张亮马周裴炎姚崇李峤,苏瓌,崔湜宋璟张说韩休房琯张镐元载刘晏杨炎卢杞李晟浑瑊李勉马燧韩滉李泌董晋陆贽杜佑李藩李绛裴度王涯元稹李训李绅毕諴杨收郑畋张浚崔胤陆扆刘文静杨恭仁房玄龄杜如晦褚遂良许敬宗于志宁李义府上官仪刘仁轨武承嗣苏良嗣狄仁杰苏味道武三思魏元忠张柬之刘幽求窦怀贞郭元振源乾曜张嘉贞宇文融张九龄李林甫牛仙客杨国忠韦见素苗晋卿郭子仪李辅国李忠臣张延赏郑余庆杜黄裳武元衡李吉甫权德舆令狐楚牛僧孺韦处厚李德裕杨嗣复崔彦昭杜让能长孙无忌宇文士及

8.五代

  敬翔刘鄩冯道张文蔚桑维翰杜重威李守贞苏逢吉

9.宋

  范质赵普吕端寇准丁谓晏殊,富弻,韩琦蔡京王黼李纲,张浚,秦桧薛居正吕蒙正王钦若吕夷简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范纯仁郑居中张邦昌汪伯彦吕颐浩贾似道文天祥

10.辽金

  韩延徽耶律隆运完颜希尹完颜宗翰石盏女鲁欢

11.元

  安童崔斌伯颜桑哥脱脱哈麻成遵史天泽阿合马萧拜住耶律楚材铁木迭儿燕铁木儿,铁木儿塔识

12.明

  胡惟庸
扩展阅读:
  • 1

    在中国封建时期,皇权和相权总是相互矛盾。譬如秦始皇时,中国第一任丞相李斯,对秦皇服服帖帖。但秦皇死后,二世几位,丞相李斯、赵高专政,导致秦朝覆灭。再如东汉末年,丞相董卓、曹操专政,皇帝成为傀儡。宋真宗时期,宰相李沆为防止皇帝乱花钱,虚报金额,制约了皇权。明朝胡惟庸专横跋扈,在家里摆上皇帝才能用的东西,还杀死朱元璋器重的刘基,最终导致杀生之祸。胡惟庸是相权灭亡的牺牲品,他的死,标志着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最终取得胜利。

开放分类:
制度官职历史宰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