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几种预防感冒的中医方法 1.中医讲:“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要顺应四时季节变化,调节寒热,随季节气温变化增减衣服,防止着凉、受风等。室内经常通风等。2.多饮水,勤饮水, 绿豆汤、梨汤、白菜汤等等; 桑叶菊花水:桑叶3g、菊花3g、芦根10g。沸水浸泡代茶频频饮服;清热散风。 二白汤:葱白15g、白萝卜30g、香菜3g。加水适量,煮沸热饮; 银花麦冬水:金银花、麦冬、青果、胖大海适量代茶饮;清热利咽。 葱白5节、淡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日一次;主治风寒外感。 3.“食饮有节”,饮食要适时、适量、适温,少进刺激之品;多食蔬菜,水果,少食油炸,辛辣,干货; 4.不吸烟,少饮酒; 5.感冒流行季节少去公共场所或人群密集场所,避免交叉感染。 6.有基础病的人要加强调治,身体虚弱,胃肠不好,免疫低下,职业病等等; 7.“起居有常”,作息要有规律,多动、早睡;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疲劳。 8.“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保持心态平衡,放松心情,适当户外活动,通过锻炼身体增强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太极拳; 9.一年四季用冷水洗面,减少感冒,减少鼻炎,减少痤疮; 药物预防 (一)成人 1.太子参10g、苏叶6g、黄芩10g、牛蒡子10g; 适用人群:素体虚弱,易于外感的人群。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2.大青叶5g、紫草5g、生甘草5g; 功能:解毒清热; 适用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3.桑叶10g、白茅根15g、金银花12g; 功能:清热宣肺; 适应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4.苏叶10g、佩兰10g、陈皮10g; 功能:健脾化湿; 适应人群:面晦无光,常有腹胀,大便偏溏。 煎服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建议不同人群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在流行期间可连服用3—5剂。 (二)儿童 藿香6g、苏叶6g、银花10g、生山楂10g; 功能:清热消滞; 适应人群:儿童易夹食夹滞者。此类儿童容易“上火”,口气酸腐,大便臭秽或干燥。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三)服用中药预防感冒需要注意事项: 1.老人应在医师的指导下适当调整用量服用; 2.慢性疾病患者及孕妇慎用; 3.预防感冒的中药不宜长期服用,一般服用3—5天; 4.服用期间或服用后感觉不适者,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及时咨询医师; 5.对上述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过敏体质慎用; 6.不要轻信所谓的秘方、偏方和验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