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左岸 - 左岸读书

 怠者 2011-01-26

感谢大家一路陪我走过,下面是彩虹之爱理解的“左岸”,那,你的呢?

左在中国是个含义丰富的词汇。

地理上通常东边为左,这是因着中国人喜欢面向南方,于是左边也是东边了。

左又指,指政治思想上进步或超过现实条件许可的过头思想和行动,或指进步、革命的派别或思潮(其实在很多时候是一个意思)。这样又似乎革命而光明。

但及至中国的很多语句里,比如左迁、左脾气、左道、辟左,似乎左的邪气与不正道又弥散开来,带着点酸酸的不得意和孤芳自赏,离群索居,众人皆醉我独醒。甚而到了官场,左丞相多数朝代都比右丞相矮上半截。

“左岸”,顺流而下,左手的是为左岸。那“巴黎的左岸”,那“左岸读书”呢?

在法国,左岸,是一个特别“小资”的词。好像提起“左岸”,就提到了这样一些气氛或背景:诗歌、哲学、贵族化、咖啡馆、艺术、清谈……当然,还有文化。左岸质朴而思考,叛逆而激情,眼神清亮而锐利,浪漫而雅致,热烈而丰富,思辨而明晰,躁动而清明,寂寞而快乐,艺术而单纯,耐心而韵致,情感而自伤……

巴黎的左岸,至今仍是一个经常萦绕着对文化名人的追忆寻觅和凡人窃窃私语的地方。那靠近河南岸圣·米歇尔大街和圣·日耳曼大街交汇的方圆几公里的地方,遍布着不计其数但各具特色的咖啡馆、酒吧和啤酒馆。最早的弗洛咖啡馆(cafe de Fiore,也称“花神咖啡馆”),这家咖啡馆和边上的德玛格餐厅 (Auy Deux Magots)是著名的哲学家萨特和他的情人波娃天天消磨时光的地方。咖啡馆的菜单上印着萨特的语录:“自由之神经由花神之路……”。而附近的“里普啤酒馆”是安德烈·幻德及其《法兰西》杂志社撰稿作家们定期见面探讨写作心得的地方,也是圣罗兰经常涉足的地方。无数艺术家、作家和诗人,如海明威、毕加索、魏尔伦等都曾经常出入于这里的咖啡馆和啤酒馆中,与朋友相聚或寻找灵感。。。

300多年来,左岸的咖啡不但加了糖,加了奶,而且还加了文学、艺术以及哲学的精华,加了一份像热咖啡一样温暖的文化关怀。也像极了那些红酒和啤酒,夹杂着香烟、香水的味道,悄无声息的弥散开来,浸润、渗透了人的思想。

除了这些, 左岸文化氛围非常浓厚。几乎所有的大媒体、大多数研究机构和政府机关都在左岸,还有数不清的画廊、艺术馆、放映老片子的小电影院。还有那些靠近塞纳河边星星点点的大学、研究所。“左岸”成为了一种象征、一个符号。

一直蛮喜欢和向往法国的氛围,法国跟中国很类似,曾经的贵族界定了生活的方式和独特的审美,而大革命后的去贵族化,思想天马行空,洋洋洒洒。巴黎的左岸令人向往。

至于左岸读书,来的极偶然,依稀记得是绕了个圈子从其他网页来到这里。因着对“左岸”两字的敏感,细细读来,颇有感慨。

一直以来,我一直想世界是右岸,读书是左岸。思想通常战胜不了物质,但物质最终需要思想的诠释。思想的争辩,最暴烈的争执,也无非是把咖啡泼到别人身上,拂袖而去。但岂不知,那些思想的刀剑斧凿,对于人的伤害与惊醒,满足与财富,快乐与痛苦,未来与过去,眼光和视角,方式与技巧,生存与消亡…若一场战争、一次战斗、一次问禅、一次跋涉、一次洗礼、一次新生、一次成长。

我喜欢左岸里的唇枪舌剑,锋芒毕露,铿锵有力,刀光剑影,火花四溅,血肉成河;也追求与我心有戚戚焉,于会心处大笑,月朗星稀,天高云淡;也如荒野追踪,万物可喜,天人合一,孤独的我因为孤独寻找爱;也如山寺寻僧,问禅求学,得意经卷,夙夜不眠。

读书是随时随地的事情,左岸读书倒是轻省了许多选择的困惑,甚而一些读书的过程,浓缩的不一定是精华,但认真读书人的心得总是值得借鉴。特别是那些拘囿于读某一类书,某一个思想的书的人,打开一扇窗有时候比关上一扇门还难,而这里窗户多的是,看出去的眼光和角度也多令人赞叹和警醒。

书无该读不该读之分,读书不求甚解,独立而思辨的看书,是读书者的快乐和目的。头脑混战才可梳理思想,梳理思想才会真的读书。这里不是图书馆和阅览室,不是汗牛充栋,书可盈梁,仅仅是个看待读书看待世界的一个窗口,偶尔教教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用什么方式,用什么角度。

我不知道左岸读书名字的由来,只是坚信,读书虽然改变不了世界,但读书可以改变思想。思想改变不了世界,但能改变我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角度,于是我的世界也会随之改变。

左岸PS:感谢“彩虹之爱”,这篇可以为“左岸读书”序。当初选名字的时候是因为我看到个故事:

我有次在法国巴黎塞纳河的左岸咖啡馆喝咖啡,外面的天气很冷,我看到卖咖啡的服务员,端了杯咖啡走到门口,打开门,对着河边一个画画的小伙子叫了起来:过来喝咖啡。结果小伙子就跑了过来,服务员接着就把咖啡倒上,天气很寒冷的,他们聊了几句,小伙子把咖啡喝完杯子放下,说声谢谢就又去画画了。我这个人很爱观察,我马上就问,那是你朋友?她说不认识。她接着就讲了,我们法国左岸咖啡馆世界闻名,亏得是有外面的这些流浪画家,我们在这里烹制我们的咖啡,他们在外面画画,我们相得益彰,所以我们拿杯咖啡给他们喝,是我们的荣幸,更何况,他们还常常送回我们一些画,我们统统把它们收藏起来,中间只要出一个毕加索, 我们就发了。其实后面这句话是开开玩笑的,但最重要的是她出于对一个艺术家的尊重。你不相信你在杭州的西湖边画画看,你看看旁边的那个香格里拉什么时候端 咖啡给你喝?所以这个就叫做对人文艺术的尊重。杭州是中国有名的古城,白居易、苏东坡都来过,那么最重要的是你有尊重这个艺术吗?大家都在讲艺术,都在讲人文,你有尊重吗?我非常喜欢三句话,第一句话是英国人讲的,我们宁可失去印度,不能没有莎士比亚!这句话我们中国人该怎么讲?我们宁可丢掉外蒙古,不能没有苏东坡。第二句话是德国人讲的,建设一个国家,理工科技是钢筋,人文艺术是水泥。所以一个国家不能没有人文艺术。你不要小看那个德国,德国是一个硬棒棒的国家,但是德国 的民族音乐非常发达,他的人文艺术非常发达,所以伟大的国家都很重视文学艺术。你如果去过莫斯科,你就知道他们的地铁里面根本没有广告,全部是壁画,这就证明俄罗斯也是很重视艺术的。第三句话是中国人讲的,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王国维,他说:生100个政治家,不如生一个文学家。这都是人文艺术的概念,可证明强大的国家都重视这些问题。

“左岸”的这种氛围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也差不多是那个时候,我也真正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就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之后,其实是大家的参与成就了现在的“左岸读书”,大家的思考、争议、观点……为这个空间打开了一道道通往智慧的大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