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九八六年前黄山景区的主要道路及历史

 成成02 2011-01-27

一九八六年前黄山景区的主要道路及历史

时间:2011-01-18 21:16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黄山志 点击: 167次
  
一九八六年以前黄山景区的主要道路及历史
 

盘道

历史上形成的登山盘道,主要有四条:一是从温泉经慈光寺、玉屏楼至天海;二是从苦竹溪经云谷寺、白砂岭、白鹅岭、狮子林到天海;三是从辅村经芙蓉岭、松谷庵、十八道弯到北海;四是从焦村经钓桥庵、汤岭关到温泉。1950年后,全山盘道都做过全面整修,并新建了一些盘道。到1984年底,全山盘道总长已达40,788米,石阶26,073级。

紫云路 从温泉翻眉毛峰,经万松林、梅屋至云谷寺,全长 3,533米,高差700米,路宽约1.2米,石砌台阶。始修于民国二十年(1931)。

温(温泉)平(玉屏楼)路 从温泉经慈光寺、半山寺,过天门坎,穿云巢洞,至天都峰脚,再过小心坡、一线天、文殊洞,经迎客松至玉屏楼。全长4,094米,高差1,060米,是南路登山的主干线。明代之前,磴道沿人字瀑中间岩壁直上,称“罗汉级”。徐霞客游黄山,曾有“中悬鸟道,两旁泉泻如练”的记述。民国二十八年(1939),黄山建设委员会利用赈济款三万五千余元,招集民工,以工代赈,废古道“罗汉级”,新开温泉至慈光寺宽1米左右的石阶盘道。1950年后,逐年整修,改建青鸾峰盘山磴道,在险处增设拦杆扶手,加宽路面到1.5米。全路有石阶 6,178级,其中:上6,030级;下748级。

平(玉屏樱)北(北海)路从玉屏楼右行,经蒲团松,攀莲花沟八百石阶至莲花峰脚,下百步云梯,穿鳌鱼洞,过天海,从光明顶至北海,全长4,135米,是南路主干线。此路形成于古代,民国二十八年(1939)重修。1950年后,逐年整修,加宽加固了路基,重铺了路面。在莲花沟一线,增设了栏杆扶手和休息观光点。全路有石阶6,178级,其中,上 6,030级,下748级。

芙(芙蓉岭)北(北海)路 从芙蓉岭往松谷庵、刘门亭,过“仙人铺路”,登十八道弯至北海。路长8,090米,有石阶6,369级,是登山北路干线。古时仅有路形,十分简陋。民国二十八年 (1939),黄山建设委员会用赈济款三万二千多元雇工修成。

紫(紫云村)焦(焦村)路 从温泉沿白云溪,过五里桥,翻汤岭关,经钓桥庵至焦村。路长13,000余米。其中:温泉至钓桥 6,125米;钧桥至焦村6,875米。此路形成于古代,为登山的西路干道。清代太平居士陈珊瑞,曾捐款修石阶路。民国二十八年 (1939),黄山建设委员会用赈济款四万八千元雇工整修,成为民国时期由太平县向黄山运输大米的主要道路。

苦(苦竹溪)云(云谷寺)路 从苦竹溪“黄山胜景”坊,沿九龙瀑右侧,经开门石、仙人观榜,穿竹海到云谷寺。路长2,200米,是古时登山东路干道。乾隆皇帝拟游黄山,两江总督高普于乾隆三十一年(1767),整修此路,建筑石坊,手书“黄山胜景”四字。1963年,该路曾全面整修。

云(云谷寺)北(北海)路 从云谷寺经白砂矼、入胜亭,上四百踏,翻白鹅岭,绕黑虎松,至北海。路长4,659米,高差740米。古时为砂石小道,民国二十三年(1934)开始修建石阶路。1950年后,逐年整修,拓宽加固。全路现有石阶5,336级,其中:上4,7 35级;下541级,是东路登山干道。路沿山谷而上,绿树成荫。 1984年沿此路架设云谷寺至白鹅岭的空中客运索道,1986年交付使用。索道全长2,804米,有揽车一对,每车容量41人,8分钟往返一次。已形成立体通道。

点击查看征稿公告,进入安徽文化论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