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刺反应点疗法秘要-转贴-岐黄针灸研习-天易健康网(原八字治疗法论坛) - Powered...

 洪微十方 2011-01-27

[转贴] 针刺反应点疗法秘要

病人在某些部位的皮肤上,常常出现斑点。有些病症针刺正规穴位疗效不高,而针刺这些斑点却能手到病除。这些斑点叫作反应点。

1、反应点的特征 颜色:有白、黄色、棕色、灰色、兰色、黑色、瘀黑色和红色等不同颜色的,在同一个病人身上绝大多数只出一种颜色的反应点,少数出现两种颜色,极少数出现三种或四种颜色的。不论哪一种颜色的反应点,它的颜色都同周围皮肤明显不同,极易区别。 大小:大小不一。小的如同针尖,大的如同针头,再大的如芝麻、绿豆、豌豆,甚至大如蚕豆。 形状:最小的是点状。大一些的,有的呈浸润型,边缘不清楚;有的是斑,边缘清楚,但不是圆形。白色、黄色、棕色、兰色、黑色的多半象疤痕,皮纹消失,微有光亮,周围同正常皮肤不密合,略微翘起,可以抓落,但抓落之后,过一段时间又会出现。瘀黑色、红色的反应点,有点状的,也有高出皮肤的,是血泡;极个别的不高出皮肤,呈浸润型。 数目:多少不一。 慢性病,开始出现一个或几个反应点,有的很快出现许多反应点。 分布:反应点的分布是很有规律的。一般颁布在原发病部位及其相关经络区域。比如: 心脏病的反应点,分布在胸背部心区及其经络区域。 肝胆病的反应点,颁布在胸背胁肋部肝胆区及其经络区域。 脾胃病的反应点,分布在胸背部脾胃区及其经络区域。 肺病的反应点,分布在胸背部肺区及其经络区域。 肾与膀胱的反应点,分布在腰部,臀部,小腹,阴部及其经络区域。 生殖系统病的反应点,分布在腰部,臀部,小腹,阴部及其相关经络区域。 五官病的反应点,分布在该器官及其相关内脏经络区域。 外科病的反应点,分布在原发病部位附近及其相关经络。 旧伤的反应点,分布在原受伤部位周围区域。 同正规穴位一样,反应点也是左右对称分布存在的。然而在临床中,往往仅仅是在一侧出现反应点,而另一侧并不同时出现。取对称部位扎针照样有效。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不论哪一种病的的反应点,都不是恰好出现在某一经脉上,而是出现在某一经脉的循行区域。有时,反应点出现在两条或多条经脉之间,说不上它到底应当归属哪条经脉。凡属后一种情况,即为两经或多经同病慢性病后期,多半出现这种情况。

2、反应点的变化 先说反应点本身的变化。 数目:一般开始很少。病程越久,病情越重,则反应点越多。 分布:一般开始分布范围小,病程越久,病越重,反应点的分布范围越广。 大小:一般开始时反应点很小,以后时间一长,病一重,反应点逐渐变大。但是,这种变化,各个反应点并不一致,有的快,有的慢,有的保持原状。而且,变化有一定的限度,到了一定大小,就不再大。个别病例子的反应点不变大。 形状:瘀黑色的反应点,有的体积逐渐变大,成为血泡。有的只增加数目,不变成血泡。其他颜色的反应点不变成泡状。 颜色:病情单纯的,反应点的颜色不变。病情复杂而严重的随着时间的延长,病情加重,逐渐出现两种或更多种颜色的反应点。 再说扎针以后反应点的变化。 扎针以后,过一段时间,反应点大的变小,小的消失。病轻的,扎几次就见效;病重的,要扎多几次才能见效。等到全部反应点消失了,病就好了。如果扎针之后,过了一段时间,反应点还没能没有完全消失,即使只剩下一个,也说明疾病没有得到根治,以后还会复发。

3、反应点的针刺法 反应点小的,对点扎针;大的,可以对准反应点中心部位扎,也可以偏离中心扎。 扎头部反应点,一般垂直扎。如果没有针感,可以向不同方向试探。反应点多的,可以透针。扎胸部反应点,为了避免扎到内脏上,可以捏起肌肉扎,也可以把肌肉推到肋骨上面扎。背部肌肉较厚,只要掌握规定深度,不会出现意外。臀部、四肢,可以深扎;内部有骨骼的部位,要对准骨骼扎。 反应点下面若有大血管,可把皮肤推开一点,避开血管扩张,对准毛细血管或分枝处扎;面积大的,用七星针叩刺血,并加拔火罐,促使瘀血排血,气血循行恢复正常。 逐点扎针,有一个反应点就扎一针。反应点太多,一次扎不完的,可以分区扎,每天扎一区;也可以按大小分批扎,每天扎一批。但是,如果碰上痹症之类的病,疼痛难忍,扎一部分反应点止不住痛,就必须全部扎。 根据反应点左右对称的特点,一侧出现了反应点,另一侧虽然没有出现,依然可以所某对称部位。 反应点可以同正规穴位配合或轮流扎,也可以同反应点的对称部位轮流扎。 反应点多的不留针,少的要留针。 各人体质不同,有的进针就有针感,有的要深刺才有针感,极个别的没有针感。“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没有针感的可改用灸法治疗。 同一反应点,不能每天扎针。扎一次之后,必须休息一两天,否则进针时,针口会痛。同扎正规穴位相比,这是最不同的地方。但是,如果反应点相当长,只要不在原针孔进针,则仍可以每天扎针。

4、针现进反应点的反应 同扎正规穴位,反应点扎针时都有针感出现酸胀、麻、热、触电等感觉,极个别的出现冷感。如果出现冷感,应当立即温针,针后加炙,或用烧山火针法。 开始治疗时,针感一般传得不远,或者根本不传,病重尤为明显。随着病情好转,逐渐传得远些。传导路线同针灸著作中所说的经脉相符。 但是,我碰到过两个例外: 两个女性病人,均身患多种疾病。针刺她们身上任何一个反应点,一个是针感很快传遍半侧身躯,一个是针感很快传遍全身,所经路线患者说得清清楚楚。她们大概都是经络敏人。由于她们对扎针很敏感,针感强烈,传得远,所以,病虽然重而复杂,却都好得快。 一个后遗痉挛性截瘫的小孩,针刺时,不论反应点在何处,每一针的针感都传到大脚趾上,但从外表上看不出任何迹象。这种传导路线,同正常经脉不同。一例脱疽,也有相同的传导现象。 一青年学生,唇内侧生一血管瘤。天突穴下一横指有一反应点,向不同方向捻针,针感向上传到面部与瘤体,向下传到双侧大脚趾内侧。右边乳头直上第四肋骨外开1.5寸有一反应点,向不同方向捻针,针感向上传面部与瘤体,向下传到小脚趾外侧。这种传导路线,也不同于正常经脉。 针感为什么出现这种传导现象?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是个别的还是普遍的?是什么在起支配作用?如果能进一步钻研,弄清它的本质,必将使针灸科学飞速发展。 一般而论,同扎正规穴位一样,扎反应点也有禁忌。情绪过分激动之后,大汗之后,喝酒后,过分劳累之后,性交之后,饥饿之时,都不能扎针,否则会出现晕针现象。有一种情况例外:患严重风湿痛病人,吃不下饭,也无饥饿感,躺下扎针,不会发生晕针。这种病人,针一扎完,食欲会立即恢复。 出针以后,绝大多数针口不出血,少数出很少一点,不予止血,出血会自然停止。只有碰上较大血管,出血较多,才需要按压止血。有时针口流出透明粘液,少的会自然停止,多的要按压才可止住。

5、针刺反应点的适应症 开始给人治病时,我用的都是正规穴位。后来发现了反应点可以治病,就很少用正规穴位,而多采用反应点。特别是那些拖了很久的慢性病,用得更多些。从我治过的病例来看,这个方法应用范围很广。内科,妇科,儿科,五官科,伤科后遗症,只要有反应点的,都可以使用。若无反应点,则只能取正规穴位。 这个扎法不但适用于治疗人的疾病,也可以用来治疗一部分猪病。我把这个方法告诉一位民间蛇医,后来他家的猪生了丹毒,他就是用这个方法治好的。

6、原理探讨 人体为什么会出现反应点呢?中医理论认为,气血在人体内部循行,由一条经脉流向另一条经脉。如果人的饮食起居失宜,或感受风寒暑湿燥热之邪,或七情不节,或遭受外伤,均可导致气血循行失常,从而就会发生疾病。《灵柩》中明确指出:“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衰,饮食起居处。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败,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经脉空虚,血气不蹶,乃失其常。 这段论述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出现反应点。正常的健康的人,阴阳调和,卫实营充,升降有常,气血循环正常,不会出现什么反应点。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热侵袭,七情失常,外部伤害,使局部或全身的气血循环受到阻碍,就必须在局部或全身出现反应点。因为气血不能正常循环,就必然从经脉溢出;溢出之后,无路可走,就必然聚积起来;越积越多,有诸内,形诸外,于是就出现反应点。病轻的,只有一个或几个反应点;病重的,反应点就成片出现。病越重,拖得越久,反应点越多。这就是反应点出现的原因。所以,简单地说,反应点是气血循环受阻引起的。 同是反应点,为什么不同的病人会有不同的感觉?有的胀,有的痛,有的胀而且痛,有的麻,有的发烧,有的冰冷,有的痉挛。 中国古代医学家说:“不通则痛“,意思是气血循环受到阻碍,就会引起疼痛。这有道理,气血循环受到阻碍,的确引起疼痛。但是,我考察的结果,气血循环受到阻碍,除了引起疼痛之外,还有上述各种不同的感觉。其所以如此,是由于有各种不同的情况:气血瘀积过多,气机运行受阴,就会感到胀;再进一步,就会感受到痛;甚至又胀又痛。气血内郁,滞而不行,郁而生热,就会感到局部发烧。气缓血弱,经脉失养,局部就会发麻,发痒,麻木不仁,或者冰冷。如果气血循行一时得到恢复,有病之处气血循行畅通,本来冰冷麻木之处就会突然热如火烧,同时又麻又痒。受热不均,阴阳偏乘,肌失营养,脉失濡润,就会出现局部痉挛。 为什么针刺反应点的疗效特别高? 首先,这个方法一次扎针几十针,多则上百针,甚至几百针。这个方法正如打仗,集中绝对优势兵力,聚敌人而全歼之,不让一个漏网。 其次,疾病侵犯到哪里,哪里就出现反应点。对点下针,每一针都有疗效。行气,活血,祛瘀,各种功效无所不备,可促使气血循环迅速恢复正常,改善人体机能。 一次扎那么多的针,又针针有效,当然疗效特别高。有些病人,或者病情严重,或者病情复杂,经中西医久治无效,最后由我用这个方法而获良效。

7、展望 首先,在诊断方面,反应点有重大意义。 由于反应点的出现是有一定规律的,因此,根据反应点出现的部位,可以诊断是哪一条经脉或内脏生病。根据反应点的多少,可以诊断病情尚轻还是严重。根据反应点颜色的变化,诊断是新病还是旧病。根据反应点大小,诊断病已静止还是正在发展等等。 有的人自无感觉良好,毫无所苦,甚至先进的仪器也检查不出病来。但是,中要身上出现反应点,而且逐渐增多或变大,那么,可以肯定,疾病已经上身,只是还处于潜伏期,没有发作罢了。如果反应点在短期内突然增多或变大,则疾病一定会在短期内大发作。 其次,在治疗方面,扎反应点有明显作用。 我用这个方法治过好多疾病,疗效卓著,无可怀疑。当然,还有一些病证,未敢亡言。但是,如果运用这个方法去治,肯定是可以提高疗效的。 治疗癌症,是世界难题之一,若能顺着这个线索去研究,也许可以找出一个治疗方法来。我治过一例乳腺癌,一例食道癌,一例膀胱癌,一例肝癌,考察过一例肺癌。在他们身上,都有反应点,无一例外,治腺癌、食道癌、膀胱癌,都是采用扎反应点。治肝癌,是用正规穴位。这些病人,都已病到晚期,我扎的次数又太少,最后都没治好。但是,如果早发现,早治疗,用这个方法应当有救。 痈疽,也是难治之症。我曾用这个方法治过一例脱疽,三次即症状消失,以后服中药收功。脱疽可以用这个方法治好,其他痈疽照说可以。但没有经验,只能在此提出,寄希望于后贤。 爱滋病,是当今世界医学的难题,被视为绝症。根据以往的治病经验,可以断言,这种病人一定存在反应点,而且可以用反应点治疗。 第三、在针灸科学的研究方面,反应点可以用来发现新穴位,探索穴位与经络的本质。 我从医疗实践中发现: 眉头同对侧内眼角联线的交点,可以治前额晕,高血压。 大椎旁开5分、向上5分或向下5分,可治背痛,肩痛、上肢痛。 大椎旁开1.5寸、向上5分,可治肩痛。向不同方向捻针,针感向上可以传到手,向下可以传到脚。 内踝尖直上三横指、胫骨后缘,可治疗踝关节无力,走路东倒西歪,呈醉人步态。 上述部位有反应点的针现时反应点;没有反应点的,按穴位扎,照样有效。 其他部位的反应点,因数目太多,部位不定,不好定位。如果一一分析研究,一定可以发现许多疗效独特的新穴位。 穴位与经络的本质提什么,医学家们作过种种试验,提出种种假说,见仁见智,还没有一致的结论。反应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线索,如果顺着这个线索研究,也许可以看到穴位与经络本质的庐山真面目。 第四、在生理学方面,反应点可以用来探索人类衰老的秘密。小孩身上,一般没什么斑点;年纪一大,就逐渐有了;到了老年,简直是成片出现,衰老也就随之到来。这类斑点一般为黄色或棕色,人们叫它“老年斑”或者“寿斑”,西医则叫“色素沉着”等。这是我考察到的反应点中的两种。是什么原因在导致这个现象呢?它的配制是什么呢?红色反应点常见于肝炎、肝硬化、肝癌病人,西医叫它“蜘蛛痣”。临床所见,其他病人也有。为什么反应点会有不同的颜色?弄清了这些问题,也许可以提示人类衰老的秘密,从而大延长人类的寿命。 年老的严重病人,用这个方法去治疗,过一段时同,反应点就会消失,面色红润如儿童,精力旺盛,又可以干重体力劳动,简直是“返老还童”。年老的严重病人,既然有、如些惊人的变化,那么,一般自然衰老的人,更可以用这个方法延缓衰老,延年益寿。当然,这只是推想,事实是否如此,尚待证明。然而,临床所见,前景的确诱人。

8、优缺点 先说优点。 首先、是扎针准。见反应点就扎针,除极个情况外,针针扎准、这不象扎正规穴位量尺寸,有时候难免扎不准。 其次,是疑难杂症也有办法治疗。有些病人的病情复杂,一个人同时患有好几种疾病,很不容易诊断;即使诊断准确了,也不容易处方。这个方法简便得很,根据反应点出现的部位,可以大致诊断疾病侵犯了哪条经脉,哪个内脏;再结合其他诊断方法,就可以作出准确诊断。至于治疗,见反应点就扎针,一扎就见效。必要时加几个正规穴位。 第三,简便易学。只要有一般针灸知识,很快就可以掌握这个方法。 再说缺点。 首先,最大的缺点是花时间太多。轻病,反应点少,几针解决问题,不费时间。重病,久病,复杂的病,反应点多,逐个不停,一次就花了一小时二十分钟。一个病人一次花这么多时间,这类病人一多,一天治不了几个人。 其次,给妇女扎针,扎阴部不方便,正规穴位,分布在阴部的不多,也不常用。而反应点分布在阴部的机会却很多,妇科病常常用到。很多妇女羞于让人扎阴部反应点,贻误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