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雪珥: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总是被逆向淘汰

 汉无为 2011-01-28
雪珥: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总是被逆向淘汰

雪珥,澳大利亚华人,职业商人,非职业历史拾荒者,一直致力于收藏与晚清有关的海外文物,通过挖掘海外史料,以国际化的崭新视角,跨学科的宽阔思维重新审视中国近代史,尤其是中国改革史。不仅十分注重历史研究的实证,更重视思想的理性和宽容,及历史研究成果的大众传播效果。主要著作有《大东亚的沉没》、《绝版甲午:从海外史料揭秘中日战争》、《国运1909:清帝国的改革突围》、《绝版恭亲王》等,在华人文化圈中广为流行。

阅读雪珥作品

          

辛亥革命最大成果是和解与宽容

凤凰网读书:您在2010年所读的书里,自己觉得比较重要的有哪些?请简要谈谈读后感。

雪珥:我最喜欢的书,可能对大多数朋友来说,是很枯燥的。因为要撰写辛亥革命的专栏及书,我花了很多精力阅读相关史料。这本由戴执礼先生花四十年心血收集整理、台湾出版的《四川保路运动史料彙纂》我足足精读了5遍。这本书共收文件约一千九百一十余件,约205万字,其中录自原稿、传单、布告、稿本、孤本者约四百零数件,录自稀有资料者约三百四十余件,共约七百五十余件。从史料价值来看,十分珍贵。美中不足的是,这本史料的编辑上,带了很多的“红补丁”,按照革命史观进行了剪辑和分类,极大地影响了史料汇集本该有的客观和中立。建国后出版的史料荟萃,基本上都有这个不足,很多时候,也只好另找“原著”来看全文,把史料荟萃当作索引。

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而四川保路运动恰恰是辛亥革命的先声。其实,从国民党时代开始,保路运动就已经被神化,俨然成了一场正义对抗邪恶、光明对抗黑暗的泾渭分明的“圣战”。但是,即使在编辑者带有强烈倾向性的结构和标题下,史料本身传递的,却未必就是“红与黑”的脸谱。只有撇开先入为主的意识形态的框框,才能看到这种大规模的群众运动的背后,各种利益的冲突、博弈。其实,我研究中国改革史,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就是:这世界本无天使、亦无魔鬼,你我他皆是凡人,历史细节的背后其实都是利益的博弈,口号标语旗帜等,只是投枪和匕首、工具和武器而已,大多数是当不得真的。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很少,仅有的也在现实的、市侩般的、极其严酷的利益争斗中,被同化或者被淘汰了(你可以称之为“逆向淘汰”)。我认为辛亥革命的最大成果,就是民族和解和政治宽容,并在自己的新书《1911:晚清政改失败百年祭》中,提出了只有“避运”(避免运动)才能保住国运,这就是我从这些琐碎而细微的史料中受到的启发。 

凤凰网读书:您今年读过的书里,有没有看完后觉得是浪费时间的?

雪珥:呵呵,当然有了。现在不少出版社也在给我赠书,非常遗憾,一半左右都是浪费时间。换位思考,我就会更加小心地把握好自己的文字,别写出书来浪费他人的时间。

日本人看中国问题比我们自己还清楚

凤凰网读书:迄今为止,对您最有影响的书是什么?为什么?

雪珥:被震撼和被感动的书很多,非要选个“最”出来,可能就该是日本黑龙会编的《东亚先觉志士记传》。那里头记录的一些甲午战争时期的日本间谍,在中国跋山涉水、不畏艰险,虽然是我们的敌人,却也令人感动,更令我常常感慨:为什么这是“他们的”英雄,而不是“我们的”英雄呢?为什么他们看中国的问题,比我们自己看得还更清楚呢?我们在“口水抗日”之外,是否该首先向日本人学点什么呢?为什么我们甚至连自己的“靖国神社”都没有呢?我把这些日本间谍和我的感触,都写进了《绝版甲午》一书,很多读者也被感动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