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雄夜市卖拔丝地瓜的女生

 牵手彩虹1965 2011-01-29

丁启阵

 

这是我第二次到台湾,也是第二次逛高雄的六合夜市。因此,我不像第一次到台湾的同行者们那样,什么东西都觉得新奇,什么小吃都想品尝一下。建筑、街景、夜市商品,各种情形,上一回的记忆都还清晰如昨;蚵仔煎、炒花枝、乌鱼子,各样小吃,上一回基本上都尝试过了。不过,边看边吃,一条三四百米长的夜市逛下来,其中一个路边小摊,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是一个专卖拔丝地瓜的小摊。金黄色的拔丝地瓜,被装在一个个透明的小餐盒中。每盒大约有十几片地瓜,重量约莫一市斤,售价是50台币,折合人民币将近11元。

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摊面上排列整齐的装着拔丝地瓜的餐盒,不是上下两排横行印制的大字招牌,“拔丝地瓜”,也不是两侧竖排的广告语,“国宴点心”,而是小摊后边正在忙着将刚刚出锅的拔丝地瓜装进餐盒的两个女生。

从熟练的动作和认真的神情看,她们不像是偶尔来了兴致,客串一下摊贩角色,而像是从业有年的熟手。背后的故事,是两人合伙创业,还是帮助父母经营家族小吃业;父母在忙着别的加工程序,还是因病因故不能出摊;两个女孩,是姐妹,还是一为主人一为好友……均不得而知。

这两个小女孩,看年龄,也就十四五岁的样子,像是“国中”(初中)学生。她们眉目清秀,衣着洁净,发型入时,神情专注,跟我们所熟悉的内陆路边摊主人的形象,相去甚远。换言之,她们不像是夜市上卖拔丝地瓜的摊贩小主人,更像是偶像剧里时尚的都市小女生。

众所周知,内陆路边摊的主人,不是满脸沧桑的中老年男女,便是表情悲凉的年轻男女,衣着面貌也往往乏善可陈。相貌周正、衣着整洁一点儿的,一定会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蹿红网络。例如,长沙“堕落街”上的“烧饼男”。据我两次在台湾走马观花的所见所闻,如果台湾人也像我等大陆同胞这般少见多怪,就会有太多的人可以受到追捧,成为网络红人。有媒体报道,由于近年经济的不景气,台湾有不少知识分子“下岗”之后,跻身出租汽车司机行列,他们会说外语,言谈斯文,举止优雅,成了台湾的一道风景线。

海峡两岸,如许差异,原因何在?我以为,一在教育,二在制度。据官方统计,台湾的文盲率不到4%,那里的教育普及程度,至少比我们这边先进二三十年。因此,高学历低就业的情况,比我们这边普遍得多。小摊贩中有帅哥靓妹,他们早已司空见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