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道青城山

 昵称5620763 2011-01-29
 

最早知道青城山是因为金庸的小说《笑傲江湖》,里面的青城派掌门余沧海剑术了得,阴毒之极,对此印象颇深。后来逐渐了解到青城山乃我国道教的发源地,青城天下幽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同为蜀中名胜。几年前,央视版电视剧《笑傲江湖》风靡一时,四季青翠,诸峰环峙,曲径通幽的青城美景更让我心向往之。终于在那年五一长假去问道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半城水色半城山”的都江堰市西南十五公里处,原名丈人山,周围青翠四合,状如城郭,故名青城山。主峰约1260米,并不算高,但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自东汉末年天师道创始人张道陵在此显道以来,青城山便以道教发源地和天师道祖山名彪史册。
踏入山径,便见林木青翠,郁郁葱葱,路上的游人络绎不绝,那些嘈杂的人声也似乎溶入了满山的青翠静谧之中,山野返归于它清幽古朴的本来面目,正合了道家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主旨。沿着被杜甫称为“丹梯”的石级向上攀登,道旁古木参天,这些古木笔直挺立,直上云霄,经历了岁月的长久洗礼,越发显现出一种绝然超然的态势。浓阴蔽日,深幽涵碧,一种清幽与冷寂相伴,剔除尘俗之虑,真是别有洞天。难怪张道陵会不远千里来到此地,把这里选作自己讲经布道的理想圣地。公元143年,鹤发童颜的张道陵移居青城山,他驱邪降鬼,开坛阐道,与当地的巫教社团斗法,尔后对其改造同化,并相互渗透影响,终于使天师无斗米道在此发扬光大。山上的降魔石、洗心池、掷笔槽,传说就是当时斗法的遗迹。
天师洞内,轻烟缭绕,人们虔诚地礼拜张天师。天师面有三目,神态威严,左掌直伸向外,掌中握有天师镇山之宝:阳平治都功印。面对如此鼎盛的香火和虔诚的香客,天师一定感慨良多吧。洞门前有一株银杏树,高约50米,直径2.24米,据说乃张天师手植,已有1800余年。
走遍了每一个道观,看过了每一块似懂非懂的牌匾,那一尊尊仙像,金装绢裹威风凛凛,高大的身躯面北朝南,让人心生敬畏,情不自禁地就跪下去。老君阁中,大家排列有序,然后依次下跪、叩首,膜拜老子。太上老君端坐在青牛之上,沉寂地看着远方,我只能仰视他。什么是道?道是自然,就是本来的样子,道是一切,,说不清道不明,看不见听不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许,道就在我们各自的心里,心若无道,求亦枉然,只要安心向善,心思纯净,又何须再求?
顺着石阶往回走,有淡淡的清香在空气中飘逸,丝丝的细雨轻拂脸庞,置身在这如烟如梦的世界里,我的心无比宁静安稳,与来时的感觉完全不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家的感觉,此心安处是吾家。青城山竟给了我家的感觉,这样淡淡的情怀,可曾浸润过其他游人的心?我是个喜静不喜闹的人,无论是浓装淡抹总相宜的西子湖,还是禅韵悠然的千年古刹,淡雅温润的江南水乡,亦或气象万千的浩瀚江河,除了惊叹它们的秀美壮丽或雄奇,那喧嚣的人声也让我厌烦,心情也会随之浮浮沉沉。而这里虽然也有如织的游人,甚至如市的喧闹,可我的心竟如此安谧如此踏实,是什么让青城山给了我这样的感觉?
悠悠青城处处是道家的飘逸和超然,置身山中,一切如梦如幻,使人摆脱了尘世的烦扰,忘却了人间的欲望。两千年来,它优美的青山碧水滋润了无数干涸的心田,它清冽的飞泉流瀑涤荡了多少俗世秽物,它悠然的道家情怀抚慰了几多失意之人,化解他们的疲惫和迷茫。有多少人梦着而来,清醒地回去;有多少人乘风而来又满载而归,相信那么多离去的背影,还会再度重来。譬如我,刚坐上返回的汽车,就心里盘算,何时能“偷得浮生几日闲”,再做青城一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