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个人道德修养
如何塑造个人竞争能力
文章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
人的竞争力,是个人的社会适应和社会生存能力,以及个人的创造能力和发展能力,是个人能否在社会中安身立命的根本。就个人而言,通俗地说,就是这个人有什么发展的资本,如工作能力,以及由包括个人工作能力在内的各种综合要素组合形成的特定个体的特别概念被社会所认同的情况等等。虽然人生而平等是人类的一种共同价值理想,但由于生活的大环境,家庭出身等方面差异非常大,事实上是人生而不平等。所以,本文讲的个人竞争力的各种构成要素,一般仅仅限于通过个人的努力以及个人的自我修养而形成的竞争能力,而不包括非个人因素而形成或具备的竞争力,如完全是由他人的原因所获得的机会,完全由他们给自己创造的条件,或是上一代留下来的财产等等。那么,如何塑造个人的竞争力呢?
培育个人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一种个人竞争能力。在生活工作过程中,需要对良好习惯进行培育:
对工作事先作计划。
如每年(季度或周)做出下一年度(季度或周)的工作规划;养成记录自己实际耗用时间的习惯,一般是当时做出记录,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事后回忆补记,尽量做到事前控制;应准备一个待办事项清单,时间记录本或效率手册,以备分析检查或查阅待办事项;在办公场所的挂历,台历或记事本上,标注当天或预定工作计划或约会,以备遗忘,也可以电脑系统或电子记事本设置发声装置以便及时提醒;设身处地考虑自己是否浪费别人的时间,或对别人无帮助,如情况消极应及时纠正。如果一项工作别人或部下做得更好或更合适去做,则应及时转交他人。根据个人生活规律,选择每天精力最充沛,思想最集中的时间,去处理最重要的事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克服“办事拖延”的陋习,推行一种“限时办事制”,规定在限定时间内(如4小时,8小时,当天)形成报告处理结果;将一些不太重要的事集中起来办或联办。
现在就做(DO IT JUST NOW)。
许多人习惯于“等候好情绪”,即花费很多时间以“进入状态”,却不知状态是干出来的而非等出来的,最佳时机是需要把握的。请记住:栽一棵树的最好的时间是20年前,第二个最好的时间是现在,手中的鸟比林中的鸟更有效。
学会说“不”。
计划赶不上变化是经常遇到的情况,确实有很多时候自己原本已安排好的计划,但经常会临时出现一些变化。例如,自己的主管要给自己加派新的任务,而如果自己接受这个任务,那就会超负荷地运转而影响自己的业绩,也会影响公司的业绩。在这种情况下,要学会恰当地拒绝,这是时间管理中的摆脱变化和纠缠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但是拒绝自己的上级要讲究技巧,不宜直截了当,而是要委婉,用让上级觉得确实是合理的理由来拒绝这个新增派的任务。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上级是会有其它的安排来解决这个问题。要学会限制时间,不仅是给自己,也是给别人。不要被无聊的人和无关重要的事缠住,也不要在不必要的地方逗留太久,不要将整块的时间拆散。
时间价值观念。
避免“一分钱智慧几小时愚蠢”的事例,如为省两元钱而排半小时队,为省两毛钱而步行三站地等,都是不划算的。对待时间,就像对待经营一样,时刻要有一个“成本和价值”的观念,要注意时间的机会成本,使时间产生的价值最大化;同时在处理事情过程中要注意最重要的事与最紧急的事的优先次序。
积极休闲。
不同的休闲会带来不同的结果。积极的休闲应该有利于身心的放松,精神的陶冶和人际的交流,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而且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发展,一些休闲性的活动也能放松的解决问题。
集腋成裘。
生活中有许多零碎的时间很不为人注意,其实这些时间虽短,但却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做一些事情。比如等车的时间可以来思考下一步的工作,翻翻报纸乃至记几个单词;运动时可回想遇到困难的事,急待解决的事等。在疲劳之前休息片刻,既避免了过度疲劳导致的超时休息,又可使自己始终保持较好的“竞技状态”,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搁置的哲学
不要固执于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善于经营人生,不仅要有良好的生涯规划,还要善于营销自己,在不同的阶段去寻求最适合自己的事业,在快乐中工作,同时要因奉献而喜悦,要因关爱而感激。
个人能力的培育
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个人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洞察能力与沟通能力等,而个人的发展通常从立德、成才、成就三个方面得以体现。
学习能力。
不仅要学习宽泛博学的知识,还要学会学习的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一方面要广开学习渠道,从书本,工作,生活等多种途径进行学习;另一主方面是要“仔细”学习,在学习中思考。通过给自己施加压力来形成学习的动力;对未来美好的向往与吸引来激发学习的动力;通过不断的推动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适应能力
因为在现实的工作过程中,个人需要在不同的场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个人的适应能力非常重要。在动态,复杂和不确定性的环境中促使自己去适应不同的环境,善于换位思考,培育个人在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快速反馈的能力。
创新能力。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对个人的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非常重要,要培育创造性的思维,通过模仿,联想,转换,移入等方式从思路,模式等方面去创新,从大处着手,人小处着眼;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
洞察能力。
在工作和生活中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在常人熟视无睹的情况下独具慧眼,洞察先机。洞察能力的培育要能耐住寂寞,潜心研究纷纭复杂的事物;需要看清事件的本质,不要被表象所迷惑。同时要有自制力,在他人压抑不住自己的时候,能压得住自己,有些时候,压住自己,按一下暂停按钮,可能就会带来新的转机。
沟通能力
要培育沟通艺术,强化个人的沟通能力,形成有效沟通。一方面需要通过话语,文字,姿态,行为等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来交流,在沟通过程中善于使用不同的沟通工具;另一方面需要强调沟通的效率与效益,避免沟通过程中的不畅带来信息的扭曲。
培养个人道德修养
道德是个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核心因素。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是提高个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办法。个人道德修养主要靠自我修养,“是指受教育者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产生积极进取之心,主动接受先进的思想和正确的行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的方法。”道德自我修养的内容主要是培养诚实,信用,合群的品格,坚韧顽强的意志,铸造积极健康,努力进取的精神等等,道德的自我修养靠个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个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则来自个体在道德对其自身的重要性的认识水平上。个人自我修养的方式一般有自我反省,自我总结,自我比评等,具体做法有自学理论,写心得,写日记,定计划,写思想总结等等。
总之,个人竞争力是一个由多个要素有机构成的综合体,这些要素在作用过程中是不可分割的。可把个人竞争力简单的分为两个方面的基本要素:一是能力方面的;二是道德方面的。能力方面的要素主要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工作能力或是说是劳动能力,是一个人具备一定的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个人能力要素具有直观性和显性的特点。通常容易得到人们的重视。道德就一个人个体而言,通常是指其对自身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内在价值评价系统,以及外化出来的行为表现。道德因素具有抽象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容易被人们忽视。个人竞争力的形成以及实现过程主要由能力和道德这两个因素共生的,道德在这个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从表面上看,能力就是竞争力;从本质上说,只有蕴含道德的能力才具有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