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書

 LM0318 2011-01-30

四書概述

一、論語

   

由「孔子」的門人弟子及再傳弟子所纂輯。

   

十三經之一,四書之一。

   

1.孔子門人弟子聽課或日常發問的筆記。

2.記錄孔子與時人或弟子的對話和孔子弟子之間或與時人的對話。

3.記載孔子的言語行事。

學說要旨

以「仁」為中心思想。

   

漢代論語原有三種:魯論、齊論、古論。

西漢末年,張禹以魯論二十篇為主,兼採齊論、古輪,號「張侯論」,就是現在的流通本。

   

1.以何晏集解、朱熹集注、劉寶楠正義最著名。

2.十三經注疏本以 何晏 集解、宋 邢昺 疏。

二、孟子

   

為「孟子」的弟子所記。

   

原屬子書,因為宋代學者,特別重視孟子,所以南宋光宗紹熙年間,收入經部。

   

全書強調「義」字,與論語強調「仁」字,互相表裡。

學說要旨

1.道性善。

2.尊王賤霸。

3.貴民輕君。

4.先富後教。

5.重仁義、輕功利。

6.拒楊墨、放淫辭。

   

共七篇,二百六十一章。

   

1. 趙岐 章句、朱熹 集注、焦循 正義 影響最大。

2.十三經注疏本採 趙岐 注、宋 孫奭 疏。

三、大學

   

或認為是「曾子」所作。

   

原為禮記第四十二篇,宋 程頤 將之提出,單獨成冊。

   

1.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

2.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經一章、傳十章。(傳為解釋經的文字)

   

禮記有 鄭玄 ,另外有 朱熹 四書集注 大學章句。

四、中庸

   

相傳為孔子之孫「子思」(孔伋)所作。

   

原為禮記第三十一篇, 朱熹 將之與 論語、孟子、大學 合編為 四子書 ,通稱 四書。

   

1.孔門傳授心法的書。

2.儒者以為:大學至中庸的門戶,中庸是大學的閫奧。

   

禮記有 鄭玄 ,另外有 朱熹 四書集注 中庸章句。

四書:經---論語、孟子;取自 禮記 的篇章---大學、中庸。

四書編纂意旨:

1.總綱:大學之道,在名明德。

2.分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3.依仁、行義:論語的仁(內心),孟子的義(行為)。(一切的基本和行為的準則)

4.達道、成德:中則不偏,庸則不易,行天下之正道,得天下之定理。

5.止於至善:終極目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