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 名与实的根本问题

 传统文化网站 2011-01-30

18. 名与实的根本问题

【原文】明乃哲,哲乃明,奋乃苓,明哲乃大行。此言擅1美主盛自奋也,以琅汤2凌轹3人,人之败也常自此。是故圣人著之简策,传之以告后进曰:奋,盛;苓,落也。盛而不落者,未之有也。故有道者不平其称,不满其量,不依其乐,不致其度。爵尊则肃4士,禄丰则务施,功大而不伐5,业明而不矜6。夫名实之相怨久矣,是故绝而无交,惠7者知其不可两守,乃取一焉。故安而无忧。

【译文】明白就会有智慧,有智慧就会明白,振作就会零落,明白有智慧就会有大的行为。这是说自以为独专其美独自兴隆独自振作,常以放纵浪荡的态度欺凌他人,一个人的失败常常从这里开始。所以圣人写在书本上,传告后进之士说:奋,就是兴盛;苓,就是衰落。兴盛以后不衰落的事,是从来没有过的。所以有自己人生道路的人不以为分量十足,不自以为已经满足,不自以为可以依靠自己的快乐,不自以为已达到标准。爵位高就恭敬读书人,俸禄多就注意施舍,功劳大而不自夸,成就大而不自恃。名称与实际互相埋怨已经很久了,所以互相排斥而不交合,聪明的人知道名实不能兼得,就取一样,所以能安宁而无忧虑。

【说明】上节说到识时务,本节则说识别名与实这个问题,很多人不懂这个问题,以为名高了就可以不顾实了。这个意思是说,有些人地位高了,有名气了,也就骄傲自矜了,也就不尊重他人,不尊重父母长辈了,其实,一个人地位高了,有名气了,并不代表就可以骄傲自矜了,地位、名气仅仅是某些人承认你做了某些事做成功了,但这并不代表你的人生道路就是成功的。一个人的人生道路是否成功,关键是看这一生是否幸福、快乐。就象古代的君王、现代的千万亿万富翁以及名家大师们,事业是成功的,可是人生是痛苦的。管子讨论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许多人成功一点,就自以为高人一等,殊不知,这会彻底损害自己幸福、快乐的人生。人生的根本目的和意义,就是追求幸福和快乐,之所以追求名誉地位财富金钱,其实也是为了幸福和快乐,如果追求到了名誉地位财富金钱,可仍旧是痛苦的,那么这些追求这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尽管名誉再大,地位再高,实际上还是要做回一个普通人,老婆孩子热炕头,才能得到幸福和快乐。

这个名与实的问题还包括人的社会角色的称谓问题,与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同样的问题,即君要象个君,臣要象个臣,父要象个父,子要象个子。你既然承担了父亲的称谓,就要承担做父亲的责任;你既然承担了儿子这个称谓,就要尽到做儿子的责任。然而有许多人有名无实,占据着这个地位,拥有这个名称,却尸位素餐,什么都不做,这叫名与实相符吗?

——————————————————

【注释】1.擅:(shàn)《商君书·修权》:“今乱世之君臣,区区然皆擅一国之利。”《史记·魏豹彭越传》:“擅将其兵。”《说文》:“擅,专也。”这里用为独揽、专权之意。

2.琅:(láng)通“浪”。《管子·宙合》:“此言擅美主盛自奋也,以琅汤凌轹人。”丁士涵云:“琅,读为浪,浪犹放也。”这里用为浪荡、放纵之意。琅汤:即浪荡。

3.轹:(lì丽)《吕氏春秋·慎大》:“干辛任威,凌轹诸侯以及兆民。”《汉书·酷吏传序》:“酷吏独有侯封,刻轹宗室,侵辱功臣。”颜师古注:“轹,谓陵践也。”这里用为欺凌之意。

4.肃:(sù素)《书·泰誓上》:“肃将天威,大勋未集。”《诗·周南·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诗·小雅·小旻》:“或肃或艾,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诗·大雅·思齐》:“肃肃在庙。”《管子·五辅》:“为人子者孝悌以肃,为人兄者宽裕以诲。”《左传·文公十八年》:“忠肃共懿。”《国语·周语》:“宽肃宣惠。”《国语·楚语》:“又能齐肃衷正。”《训文》:“肃,持事振敬也。”《汉书·五行志》:“貌之不恭,是谓不肃。”这里用为畏惧、恭敬之意。

5.伐:(fá乏)《书·大诰》:“乃有友伐厥子,民养其劝弗救?”《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诗·小雅·鼓钟》:“鼓钟伐鼛,淮有三洲,忧心且妯。”《管子·霸言》:“骥之材,而百马伐之,骥必罢矣。”《老子·二十二章》:“不自伐,故有功。”《论语·宪问》:“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荀子·仲尼》:“无伐德之色。”《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史记·淮阴侯列传》:“不伐己功,不矜己能。”这里用为夸耀之意。

6.矜:(jīn)《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书·毕命》:“骄淫矜侉,将由恶终。”《管子·形势》:“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老子·三十章》:“果而勿矜,果而勿伐。”《公羊传·僖公九年》:“矜之者何?犹曰莫我若也。”《礼记·表礼》:“不矜而庄。”战国策·齐策》:“矜功不立。”《韩非子·说难》:“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矜而灭其所耻。”《韩非子·说疑》:“不敢矜其善。”《广雅》:“矜,大也。”这里用为自夸、自恃之意。

7.惠:(huì卉)《书·君奭》:“予不惠若兹多诰,予惟用闵于天越民。”《国语·晋语九》:“巧文辩惠则贤。”《论语·里仁》:“小人怀惠。”《晏子春秋·外篇》:“先言而后当者,惠也。”《荀子·君道》:“其知惠足使规物,其端诚足使定物。”《韩非子·扬榷》:“辩惠好生,下因其材。”《列子·汤问》:“甚矣,汝之不惠。”这里用为聪慧、聪明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