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迷失的踪迹--马嵬坡杨贵妃生死之谜(上、下完全版)帝都咸阳魅力无限 2010-07-14 14:03:46 阅读94 评论9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安史之乱”爆发,李隆基带领杨贵妃出逃到马嵬坡,随行的将士骤然发起叛变,唐玄宗被迫赐杨贵妃自尽。一年后唐玄宗派宦官改葬贵妃,去的人只带回了贵妃生前携带的香囊…… 日本明星山口百惠对媒体声称自己是杨贵妃的后裔,而且日本有多处贵妃的坟墓和塑像,一千多年前的杨贵妃可能幸免于难吗,在当时的原始条件下,贵妃有可能到达日本吗? 杨贵妃生死之谜(上) 杨贵妃生死之谜(下) (请关闭本博客首页音乐观看) 杨贵妃生死之谜:缢死马嵬坡或逃往日本? 杨贵妃在中国是“红颜祸水”,在日本却颇有人缘,日本NHK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古濑绘理称自己是“日本的杨贵妃”,影星山口百惠也曾郑重声明自己是杨贵妃的后裔。 上世纪20年代,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先生在《长恨歌》的评论文章中就指出,杨贵妃可能并没死在马嵬坡,而是去了日本定居。日本人和俞平伯一样,可能也是受了《长恨歌》的暗示:所谓“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这些诗句是指马嵬事变一年后,玄宗回朝改葬,却发现杨妃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说杨妃既未升天堂,也未下地狱,而是隐居在人世间的“海上仙山”----日本的皇宫里。 传说杨贵妃一行人被日本遣唐使救走,在濑户内海的一处港口登陆,因为那时的日本皇家一切都是仿拟唐朝,对唐朝贵妃的到来,自然是热烈欢迎、礼遇有加。杨贵妃到达日本后,受到当时的孝谦女天皇的接见,安排居住在奈良附近的和歌山上。日本都城迁平安京(京都)时她又随至京都,后病逝于京都。此外,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杨贵妃在安史之乱的形势逼迫之下,无奈乘坐“空舻舟”飘往大海,经过漫长时日听天由命地漂泊至日本山口县一个叫做“久津”的渔村的“唐渡口”,杨贵妃在海上染病,上岸不久便香销玉殒。村人合力将她葬于隔山望海的地方,这里有她的墓碑和雕像,这个版本考证了山口百惠不是杨贵妃的后裔,最多是同去的杨国忠之孙杨欢的后人。 日本文学对杨贵妃也很关注,除《源氏物语》、《溪岚拾叶集》里提到杨贵妃外,近代的《今昔物语》等书中以杨贵妃为题材的故事也是不计其数。在日本的传统剧目里,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更是经典剧目。14世纪中叶由著名作家金春禅竹创作的日本“能乐”《杨贵妃》上演至今。李隆基和杨贵妃这一帝妃之恋的悲剧故事非常适合这些剧目的“物哀”与“幽玄”的要求,从而深受日本人的喜爱。在这些林林总总中可以看出,日本人传颂的是杨贵妃的“天生丽质”和她的“霓裳羽衣舞”,以及和她有关的爱情故事。 白居易的《长恨歌》在大多数中国人读来是“讽喻诗”,在日本人读来却成了“爱情诗”,可见身份的不同理解上就有不同。《长恨歌》激发了日本人的想象力,在日本人眼里杨贵妃是来自大唐国里的贵妃娘娘,是美的化身,甚至在名古屋的热田神社被供奉为“热田大明神”,杨贵妃俨然就是“大唐”的代名词,日本人把对杨贵妃的喜爱和对大唐文化的崇拜集于一身,以至于被神话了的杨贵妃和大唐文化一起在日本流传至今。 马嵬坡,追忆杨贵妃的芳魂 杨贵妃墓在今陕西咸阳兴平市西门外的马嵬坡,距马嵬火车站约2公里。现存的墓是一个小陵园,来此首先看到门楼上刻着“唐杨氏贵妃之墓”。进门正面是一座3间仿唐献殿,建筑高大壮观。殿堂之后是墓冢,占地1亩,高3米,墓顶及周围砌以青砖。前有一小碑楼,上刻“唐玄宗贵妃杨氏墓”。墓地周围有回廊,廊壁上嵌有大小不等的30余块石碑,刻有历代名人游历后的题咏,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的不同评价。 据墓地石碑记载,杨贵妃的尸体埋在马嵬驿站旁的土坡下。唐玄宗回到长安后想改葬杨玉环,但尸体以化。据说现在的贵妃墓埋藏着贵妃的香囊和鞋袜。杨贵妃墓原来规模很大,后历经损坏,1981年拨款修建了围墙,重新修缮复原。 杨贵妃,名玉环,华阴人,后随家迁至永乐县(今山西芮城)。自小习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她原为玄宗第18子寿王之妃,后经大臣推荐,唐玄宗见她有倾城倾国之色,后招入宫做女官,天宝四年封为贵妃,从此杨门一族权贵显赫。天宝十五年安禄山起兵造反,沉迷于酒色歌舞之中的唐玄宗仓皇南逃。途经马嵬坡,大将玄礼和部下认为杨家祸国殃民,怒杀杨国忠,迫使玄宗赐杨玉环自缢。贵妃死时,年38岁。 杨贵妃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她的逸闻趣事引起文人墨客诸多感慨。晚唐诗人罗隐在平乱返长安途径马嵬坡时作诗:“马嵬杨柳绿依依,又见鸾舆幸蜀归。泉下阿环应有语,这回休更罪杨妃。”清人赵长令有诗云:“不信曲江信禄山,渔阳鼙鼓震亲关;祸端自是君王起,倾国何须怨玉环。” 说来也奇,日本也有两座杨贵妃墓,京都等古城还有她的塑像。历史上的杨贵妃自缢死于马嵬坡,日本何来贵妃墓一直是个迷。但国内学者俞平伯、周作人先生早年著文说:“杨贵妃辗转到日本定居。日本学者渡边龙策在《杨贵妃复活秘史》一文中考证说,杨贵妃逃脱马嵬坡后得到唐代舞女和乐师的帮助,辗转到扬州,在那里不仅见到乐其兄杨国忠、长子杨暄之妾及其幼子,还见到日本遣唐使团的藤原制雄,在藤原的协助下,杨贵妃搭乘日本使团的船到日本久津登陆,时间为公元757年。到日本后杨贵妃受到天皇孝谦的热诚接待。后来,杨贵妃以她的智谋帮助孝谦挫败了一次宫廷政变,从此在日本名声大震,获得日本人民,尤其是日本妇女的好感。至今还有日本妇女说她是杨贵妃的后代。一些日本妇女到马嵬坡访问时,总喜欢装一袋白色的“贵妃土”带回去。而当地人传说贵妃洁白的皮肤把周围的土染白了,妇女取“贵妃土”搽脸美容,坟土因此变少,后来不得不砌砖盖顶和围边。
![]()
![]()
![]() (文图资料均来自网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