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黄氏世谱从书(之三)源流世系编

 黄甲龙 2011-02-02
福建黄氏世谱从书(之三)源流世系编


参编专家组成员职务、职称
  刘佑平 民政部《公益时报》副总编
  卢美松 福建文史馆馆长
  刘大治 原福建图书馆特藏部主任、副研究员
  陈名实 泉州师范学院泉州学研究所教授
  陈泽山 原福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
  陈锦谷 原福州市社科院历史所所长、副研究员
  杨 树 原福建教育出版社编辑、香港“奇辉”期刊总编,编审
  杨秉纶 原福州市博物馆馆长、副研究员
  官桂铨 原福州林则徐副馆长、副研究员
  林伟功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副会长、编审
  林国清 福州市晋安区文联副主席、副编审
  萨本珪 原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部长
  黄安榕 原福州市文联、福州市作家协会主席
  黄启权 福州市人民政府文化工作顾问、编审
  黄意华 福建侨报副总编辑、高级记者
  萧忠生 原福州市社科院副院长、副研究员
  曾意丹 原福州市文物局局长、副研究员
  罗训森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副会长、高级工程师

 

参编的各宗支宗亲职务
  黄阿三 宁德黄鞠学术研究会会长
  黄郑坤 宁德黄鞠学术研究会常务理事
  黄鸿恩 莆田黄岸宗史研究会会长
  黄国华 莆田黄岸宗史研究会副会长
  黄祖绪 莆田黄岸宗史研究会秘书长
  黄皓春 紫云黄氏谱牒研究会名誉会长
  黄种德 紫云黄氏谱牒研究会会长
  黄奕管 紫云黄炤宗史研究会会长
  黄东明 紫云黄氏谱牒研究会副会长
  黄天柱 紫云黄氏谱牒研究会副会长
  黄奕恩 紫云黄氏谱牒研究会副会长
  黄永融 紫云黄氏谱牒研究会常务理事
  黄既济 紫云黄氏谱牒研究会常务理事
  黄剑岚 紫云黄氏谱牒研究会常务理事
  黄步銮 六叶黄氏宗史研究会会长
  黄拔灼 六叶黄氏宗史研究会常会副会长
  黄以仿 六叶黄氏宗史研究会副会长
  黄祥钗 六叶黄氏宗史研究会副会长
  黄继鸿 六叶黄氏宗史研究会副会长
  黄致宏 黄膺宗史研究会副会长
  黄孝感 黄膺宗史研究会常务理事
  黄纲文 黄膺宗史研究会常务理事
  黄宪国 黄膺宗史研究会常务理事
  黄仕乾 黄膺宗史研究会理事
  黄国光 黄膺宗史研究会理事
  黄孝国 黄春宗史研究会副会长
  黄明书 黄峭后裔联谊会名誉会长
  黄承坤 黄峭后裔联谊会会长
  黄家同 黄峭后裔联谊会秘书长
  黄文生 黄峭后裔联谊会常务理事
  黄国栋 燕山黄氏谱牒研究会主任
  黄泉水 浦西黄氏守祖理事秘书长
  黄金清 黄鼎宗史研究会会长
  黄立禧 黄隐宗史研究会会长

文史专家学者“存疑”部分
福建黄氏世谱源流世系编若干问题探析

一、黄敦、黄膺的入闽时间及其父辈
  张肩孟《虎丘黄氏世谱原序》宋淳化三年壬辰(992年):
  始祖敦公,自光州固始随王(指忠懿王王审知)渡闽。初从父霸、弟膺居于清流泰宁乡梓潭村。及父卒,葬于清流白塔桥焉。厥后,又改筑闽清之南乡盖平里凤栖山,其庵号曰“积善堂”,又曰“虎丘凤栖山”。
  这是至今听见,有关黄敦、黄膺兄弟入闽的较早文字,并载及其父。文字虽不多,但表述尚明白。而且,后之谱牒记载多与之相承。
  《义山黄氏世谱》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
  唐末乾宁四年,始祖敦公,行五,与父霸公偕弟膺公,自固始从忠懿王王审知入闽。初居清流梓潭村。父卒,葬于白塔桥头。后居梅溪场(即闽清)盖平里凤栖山。娶妣江南陈氏,生六男:宗、礼、凝、孛、启、余。生唐大中甲戌(八年·854年)八月初三日子时,卒后梁乾化辛未(元年·911年)四月廿八日午时,寿五十有八岁。
  《虎丘六叶黄氏宗谱总谱》:
  公讳敦,字庆举,号万年,行五,祖籍河南光州固始县,生于唐大中甲戌(八年·854年)八月初三日子时。光启元年(885年),偕弟膺公,随忠懿王王审知入闽。卒于后梁乾化辛未(元年·911年)四月廿八日午时,享寿五十八岁。
  以上所记基本相同:黄敦,光州固始人,父名霸。敦与弟膺于唐光启元年(885年)随王审知入闽。后隐梅溪盖平里凤栖山,卒年58岁。
  《青山黄氏世家宗传》宋绍兴五年(1135年)修:
  入闽始祖讳膺公,字世铭,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人。唐太宰迁之后,五季时,梁太祖拜王审知为中书令,封闽王。公与审知友善,遂偕兄敦公,于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随之入闽。侨居邵武军武阳故县(即邵武县)之仁泽乡(距今郡城东北十五里),因世家焉。生唐宣宗大中四年庚午(850年)四月十九日,天资颖悟,学行俱优,而律赋自成一家。卒后唐明宗天成三年戊子(928年)九月初二日,享寿七十有九岁。配妣杨氏耀卿……。夫妇合葬麈溪之原。生二子:曰茂材、曰茂哲。
  宗传所记,黄膺为黄敦之弟,于唐光启元年(885年)随王审知入闽,与前几节所述皆一致,且增“唐太宰迁之后”;唯黄膺生年却在黄敦之前。
  《黄文肃公世家宗谱》、《鹳薮黄氏族谱》:
  敦公,辇公之子。唐光启初,同弟膺由光州固始县,避乱入闽,依王年(898年)与之请地,隐居梅溪场盖平里(今属闽清县)凤栖山家焉。生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正月十五日子时,卒梁乾化元年辛未(911年)四月二十八日未时,寿六十五岁,葬本里积善院(孙彦荣拓公故居建,玄孙诰撰碑记)后凤栖山之阳,有虎负土成阜之异,因名虎邱(又曰虎葬)。娶江南陈氏,生子六:长曰宗、次曰礼、三曰凝、四曰孛、五曰启、六曰余。是为虎邱黄氏之祖。宋文文山先生诗曰(是为虎邱四句诗也):“六叶同开一样亲,莫因小事便相争。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作弟兄!”
  膺公,轮公之子,字世铭,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人。唐太宰迁之后,五季时,梁太祖拜王审知中书令,封闽王。公与王友善,遂偕兄敦,于唐光启元年(885年)随之入闽,侨居邵武军武阳故县(即邵武县)之仁泽乡(距今郡城东北十五里),因世家焉。生唐宣宗大中四年庚午(850年)四月十九日。天资颖悟,学行俱优,而律赋自成一家,细行以矜志,遂宁而言道,接义方,有训子秘书而赠,不牵拘于仕进之骄人,恢恢乎天地同流之气象也。卒后唐明宗天成三年戊子(928年)九月初二日,寿七十有九。娶杨氏耀卿,生唐大中四年庚午(850年)九月初一日,德性慈祥,持家有节,徽音裕后,子显其光。恩赠太恭人,卒后唐明宗天成二年丁亥(927年)七月十五日,寿七十有八。夫妇合葬尘溪之原。生子二:长曰茂材、次曰茂哲。
  此记与前数节绝大部分都一致,且订正了敦、膺兄弟生年的抵触,又增了“敦公,辇公之子”,“膺公,轮公之子”,表明二人系堂兄弟。但不知黄霸是否黄辇。再一点,所载宋文文山诗,虎丘谱牒均为《敦公训子诗》。

二、黄膺世系及其衍派
  蔡元定《东阳黄氏世家宗谱序》宋绍熙五年甲寅(1194年)春三月清明前一日:
  畏友黄君仁卿(黄榦之兄),世系始于唐太宰讳迁,世居河南。五代末,厥祖膺,随王审知入闽,居邵武仁泽乡。生茂材,拜秘书郎;生子男四人:曰宾、曰推、曰惬、曰鸣凤。
  这是至今所见,有关黄膺世系较早的记载,并出自名家之手,其可信度当较大。
  江夏郡《潭溪黄氏重修世谱》清道光三年(1823年):
  始祖甲三公讳膺,字世铭,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人。唐太宰讳迁之后,五代时梁太祖拜王审知中书令,封闽王。公与审知友善,遂同入闽,侨居邵武军仁泽乡,因世家焉。生唐大中四年庚午(850年)四月十九日,卒唐天成三年戊子(928年)九月初二日,享寿七十九岁。妣杨氏,生一子:曰茂材。乙一公,讳茂材,字天成,生唐乾符三年丙申(876年)二月十一日,卒唐(周)显德五年戊午(958年)五月十九日,享寿八十三,葬邵武军石岐源。妣王氏。
  轮——膺——茂材——宾、推、惬、鸣凤
  建瓯《江夏环峰黄氏族谱》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膺公,轮公三子,是为入闽始祖。字世铭,三,府君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人,唐太宰讳迁之后。五代时,梁太祖拜王审知中书令,封闽王。公与审知友善,遂同入闽。侨居邵武军仁泽乡,因世家焉。生唐宣宗大中四年庚午(850年)四月十九日。天资颖悟,学行俱优,律赋自成一家,训子义方有道。卒天成三年戊子(928年)九月初二日,享年七十有九岁,以子恩赠秘书丞。德配杨氏。生一子:茂材。
  以上二记与《蔡序》完全一致,当为可信。但黄膺究系子一、还是子二存在疑点。
  黄膺衍派:
  清咸丰《邵武县志》卷十四“儒林”:
  宋黄徽,其先光州固始人。祖膺从王潮渡江,居邵武故县。徽以儒术名,游梁宋间,与赵普善;不肯与陈桥议,放还里。
  卷二 朱熹撰《金紫光禄大夫黄公墓志铭》:
  黄公讳崇,字彦高,其先光州固始人,十一世祖膺避地入闽,今为邵武军邵武县人。……孙履为尚书右丞……祖汝臣,不仕。父豫用。
  《朱熹集》卷九十一《端明殿学士黄公墓志铭》:
  公姓黄氏,讳中,字通老。其先有讳膺者,自光州固始县入闽,始家邵武。至公间十有二世矣。公之曾大父汝臣。大父豫,假承务郎。父崇,赠金紫光禄大夫。……建炎再造丞相潜善从祖父也。
  《八闽通志》卷七十“人物”:
  “黄履,字安中,邵武人。”“黄棨,字肃甫。中之孙。”“黄伯思,字子睿,履之孙。”“黄潜善,履之从弟。”
  宋真德秀《真西山文集》卷之四十五《宋故乡贡进士黄公墓志铭》:
  君名振龙,仲玉字也。其先自固始入闽。五世祖庸轻财乐施,长者之称自此始,……子二人:曰朴、曰格。
  黄榦《勉斋集》卷之十七《贡士黄君仲玉行状》:
  君讳振龙,字仲玉,姓黄氏。九世祖自光州之固始从王氏入闽,因仕焉。居言路,有直声,后迁至中丞。子孙散处,有居福州城东者,至五世祖亨,有厚德,自奉薄,喜施予,乡闾感之,号为长者。曾祖讳□,祖钧,父行知。自亨以来皆能继其家声,故今称长者不绝。
  以上所载可知,黄豫、黄崇、黄中、黄履、黄伯思、黄潛善、黄振龙、黄朴等都是黄膺的后裔,不仅居邵武,还散处福州福建、广东各地。

三、黄膺与黄惟淡、五经先生
  周士枢《禾坪黄氏重修大成宗谱源流序》宋咸淳七年(1271年):
  膺公,字惟淡,号幽谷。唐时,自光州固始入闽,徙居邵武平洒,以五经课子,显名于世,号曰五经先生。二子:曰政、曰皓。
  黄华衮《鹳薮黄氏宗谱旧序》清康熙乙亥三十四年(1695年):
  唐始祖膺,自光州固始入闽,徙居邵武平洒,以五经课子,显名于世,号为五经先生。三传而锡祖出焉,又卜处于吾郡南乡,中林木阴郁,有鹳鸟百千巢其上,因名之曰鹳薮。振振绳绳,此其兆也。四传峭祖,生廿一人,皆成立。因召诸子,就地命名。
  上杭太平里《黄氏族谱》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
  膺公,讳惟淡,号金谷,官吏部侍郎。公自光州固始入闽,居邵武平洒家焉。以五经课子,名显于世,号五经先生。娶曹氏,生子三:长名皓,次名盛,三名桂。
  《五经黄氏宗谱》清光绪戊戌年三修:
  膺公,始迁祖,任公长子,公讳宝,号惟淡。生于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授左仆射,官至银青光禄大夫,与胞弟敦公同居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公随王审知入闽,遂卜居邵武城北之故县。今登谱首,特尊为始祖。公以五经课子,世号五经先生。
  其世系为:膺——茂明——钖——峭
  邵武竹粟《黄氏宗谱》民国庚辰29年五修:
  唐膺公渡江入闽,至峭公由邵武和平为百世不迁之祖。膺公,始迁祖,任公长子,讳宝,号惟淡。生于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授左仆射,官至银青光禄大夫,与胞弟敦公同居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公随王审知入闽,遂卜居邵武之故县。今登谱首,特尊公为一课子,世号五经先生。膺公子二:曰茂材、曰茂明。茂明生锡,锡生峭。
  以上各说,均把黄惟淡、五经先生与黄膺混同为一人。但他们的衍派与黄膺并不相同。
  黄惟淡衍派
  明弘治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之七十:
  黄伸,字彦发,邵武人。远祖惟淡,教子皆登科,世号黄五经。伸与兄仅、弟侑齐名,时比“河东三凤”。伸,嘉祐六年登进士第。
  明何乔远《闽书》卷百一十五:
  黄伸,字彦发,黄五经裔孙也。五经名惟淡,教子皆登科,世号黄五经。伸与兄仅、侑齐名,时比“河东三凤”。
  宋何澹《小山杂著》中《黄公墓志铭》:
  黄永存,字坚叟,其先光州固始人。唐末,惟淡者入闽,始家邵武。以五经分授诸子,号黄五经。生知良,宰信州贵溪县。六传而到曾祖扃,咸有隐德。扃生蒙,以文鸣于乡,赠中奉大夫。生公父中美。
  又:黄遹,字景声。始祖惟淡,自光州固始徙邵武,五子各授一经,人名黄五经。后派别而居和平者,公系出焉。
  元苏天爵《滋溪文集》卷十三《元故奉训大夫湖广等处儒学提举黄公墓碑铭》:
  闽有名士黄公,讳清老,字子肃,由进士起家。……按黄氏,光之固始人。讳惟淡者徙闽,五子各明一经,世号“黄五经家”。贵溪令知良,第三子也,居邵武之和平乡。及子俏生,植树于门曰:“汝大,则吾宗蕃衍。”既久,树乃畅茂。俏有子二十一人。宋元丰间,其孙德裕,官少保。
  清咸丰五年《邵武县志》卷十四“宦绩”:
  黄德裕,字仲益,黄五经后,元丰二年进士。历知闽县,方正有为;再知凤翔,卒。
  以上各节充分说明,黄惟淡即五经先生。他与黄膺当非一人,不宜混同。

四、关于黄峭的种种记述
  (一)几位相似相仿的黄峭
  1、光州的黄峭
  清嘉庆二十三年《彝伦堂石桥族谱序》:
  隆公于隋文帝时,官居内阁左学士,娶夫人七,生二十一子。至炀帝登极,残害忠良。公忠言犯阙,帝乃陷其于狱。公之第十子石氏所生,名鞠者,官居谏议大夫,挺皋极谏隋朝,隆公见势莫挽,乃谕之曰:“帝非明主,不可以谏争,子其行也。吾当尽忠。”继之,遂赋诗四韵以嘱之。
  宁德石桥《黄姓宗谱》及各《分支宗谱》:
  光州分源祖忠武公,讳隆,号硝山。隋文帝时,官西都留守,左班大学士,行十六。娶夫人七,生二十一子:吴氏生二子,林氏生四子,陈氏生二子,石氏生五子,方氏生一子,周氏生二子,孟氏生五子。
  时隋炀帝无道,公同第十子官谏议大夫黄鞠,直言上谏,帝不纳,反遭其害。公批麟触怒,下廷尉狱,拘禁天牢。公告诸子曰:“帝非明君,岂可苦谏?吾当以身殉职,尔等兄弟应即逃奔他方,择地立业。”并在狱中赋诗一首,以作儿孙辈他日会亲认祖之隐语。
  这位硝山,是隋代光州人,名隆。也生二十一子,但为七位夫人所生。而且遣子时也赋诗一首。
  2、河南的黄峭
  江西宜春清江夏堂《黄氏宗谱》:
  保信公,于唐大和年间(827—835年)官授荣禄大夫,生子二:宝、贾。贾生实。实公,字友成,唐咸通末年(870年左右),擢国子监,官至黄州团练使。配张氏,生子三:珀、任、住。住公,一名锡,字启祥,号企轩,又名伯四郎,雅好山水,不愿仕进,迁居河南省归德府永平县和平街城堡头中堡鹤薮树下。配熊氏,生子峭。
  峭,字竣德,号靖节。唐开成丙辰正月十六日生,同父居址。性敏慧,志好学,淹通经史。唐乾符甲午明经登第,累官至工部尚书。历职数载,遂解组归田,治家严明。虽子孙众多,内外肃然。后以年迈难支,又思食用浩大,若贪一直守此,非长久之计。乃以后晋天福元年丙辰(936年)正月旦日,召集诸子而嘱之曰:“余今年迈,每忧九泉之虑,难理桑中之业。今于三妻位下,各留长子侍奉;其余十八子各自为谋,各营生业。……今作诗一首,与尔兄弟存览。后人观此,可以序昭穆,笃宗谊,千年后能诵此诗者,即系的脉。”
  这位黄峭是唐末人,同父居址在鹤薮树下,也是三妻二十一子,同样有遣子之举;但他祖父名实,父名任,一名锡,迁居河南;而且这位黄峭,字竣德,号靖节,并无兄弟。
  3、江西抚州的黄峭
  宋黄庭坚《江夏源流山谷序》:
  查阅《唐书》:禹锡公三子秉清公,生选诚公,选诚公生珍仪公,珍仪公生卓贤公,卓贤公生明德公,明德公生用忠、用志二公。用志公生宾公,字文任,居江西抚州府。生弘公,字锡联;环公,字锡聪。弘公生三子:长一郎,讳峭公;次崤公;三岐公。崤公,字瑞麟,登进士第,官工部尚书,娶上官、吴、郑三氏,共生二十一子,以时变告老。值峭、岐二公身故,公群守一堂,百有余丁。一日得听黄巢与王仙芝聚众谋逆。……公唤一堂,尽宜迁避,身佩杨柳,远迁就近,各行变通。先是香公庙匾列二十一房,今时老夫二十一子,与崤岐四子,环公七子,共三十二名编列,愿迁移居,各记本姓支派。峭公嘱曰:
  郢州江夏遽移乡,恐久渊源未许详。姓据陆终来历远,庙传扉相祖宗香。随居奉寝先灵妥,到处和邻世业昌。聊记嘱言欣命韵,能知安德共流芳。
  这位黄峭,与邵武的黄峭更相似,三妻(姓氏均相同)二十一子,也有遣子诗。但他比之年代更早,而且居江西抚州。祖父名宾,字文任;父名弘,字锡联;黄峭,名一郎,字瑞麟,兄弟三:峭、崤、岐。这些均不同。
  4、湖南宁乡的黄峭:
  清黄赤潭《江夏堂黄氏源流总序》(原载湖南宁乡箭楼支民国20年黄氏族谱):
  汉朝文疆公香以孝行著,官至尚书令。生琼公,始拜议郎,迁尚书仆射,赠车骑将军,谥忠侯。琼公生阁公,阁公生琬公、瓒公。琬公历官五官中郎将、司隶校尉诸职。瓒公之孙智顷公生忠公、贲公。忠公善用兵,蜀将,封五虎将军。贲公见汉祚将移,退居不仕,则我祖之在汉时固乎世家也。
  贲公之长子和璞公生觉公,觉公生漪园公、远瞻公。远瞻事晋安帝,封征虏大将军。生峭公,为徐州刺史,生二十一子。值孙恩起事,据有八郡。公以身许国,命子避乱四方,临别赠诗以勉之。诗曰:“勒马奔程自主张,男儿随处可开疆。远游外境非吾境,久在他乡是故乡。继志莫忘莲胆苦,传家须并桂兰香。我居官守难逃避,为愿尔曹百世昌。”二十一子各持诗一首,即便登程。故朝赞公居广东,官散骑常侍;朝辅公居福建;朝兴公居河南;朝参公居湖广,官司棣校尉;朝选公居叙州;朝正公居大冶县;朝栋公居江南;朝匡公居浙江,官光禄大夫;朝先公居云南;朝连公居大宁;朝登公居山东;朝楷公居山西;朝钦公居陕西,官侍中;朝范公居贵州,官中护军;朝柱公居武宁;朝幹公居波阳,官祭酒;朝端公居洪都,官御史;朝升公居镇远;朝襄公居江西;朝侃公居徽州,官督理青州军事;朝桢公子孙散居都昌、南丰、永丰、宜黄、金溪等处。各公苗裔星罗棋布,几遍天下。而朝端公者,则我沇江双井之嫡系祖也。
  这位黄峭与邵武黄峭也有相似之处。虽无三妻,但廿一子名字、居处都很清楚。而且“八句诗”也更相近。
  5、号铁公的黄峭
  《白莲堂记》:
  黄氏祖名峭,字巨木,号山公,因避巢乱,随予四世祖洎公、五世祖兰公父子入闽。
  《仁郁公传》:
  上官仁郁,字虞侯,五代初入闽,娶黄氏,系铁公之女。铁公者,名峭,俗号铁公。九世祖与铁公交厚,因巢之乱,峭避巢同姓之祸,遁居和平鹳薮,生廿一子一女。……黄氏葬峭墓侧。
  《闽樵和平上官氏宗谱》:
  黄峭婿上官仁郁,仕梁,为前将官,封建成虞侯。……生于后汉天福六年(947年),卒于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七月。
  这位黄峭,号铁公,是避黄巢乱来闽,遁居和平鹳薮的,也生廿一子,还有一女。
  (二)邵武的黄峭
  1、史志记载:
  元苏天爵《滋溪文集》卷十三《元故奉训大夫湖广等处儒学提举黄公墓碑铭》(已见于前文)。
  清咸丰五年《邵武县志》卷十九“杂记”:
  黄峭,字肖山,和平人,生于宋季,仕元致通显,年八十二卒,葬鹳薮。有妻妾三,生二十一子。晚年以宗族繁盛,出积赀分命诸子择地而居。于是,有去其乡而占籍他州,至聚族千指者,闻其宗派多称为邵武黄氏二十一子之后。平生著述无所见,惟建宁《卢田黄氏家谱》所载有《题书院四景》六言诗四首。
  此记明载:黄峭生于宋季,仕元致通显;但不详其官职。
  新编《邵武市志》“人物传”:
  黄峭(871—953),讳岳,字仁静,号青冈,又叫峭山。唐邵武和平坎下村上井人。
  黄峭聪颖、有胆略。唐昭宗时(约890年),邵武水灾频繁,蝗虫四起,加上地方军阀割据,盗匪出没,民不聊生。青年的黄峭毅然拿出自家的积贮,聚合乡邻,兴办义师,安抚灾民,武装自卫,使地方得以安定。陇西郡王李克用见黄峭有才干,招致麾下。乾宁二年(895年),李茂贞、秦宗汉、王行瑜叛乱,黄峭随李克用平乱有功,升管江浙两广军务。次年,叛军再次进扰,黄峭又率兵讨平。因勤王有功,昭宗封其为工部尚书。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唐朝灭亡后,黄峭绝食数日,弃官归隐。次年,他返回故里并创办和平书院,教谕后人矢志求学。
  黄峭娶有3妻,生21子。后周广顺元年(951年),他已年高8秩,便均分所积资财给儿子。除留下3妻的各自长子,遣余子散居各地,并授家谱一帙,作为日后相认的凭证。诸子临行时,黄峭口授一诗:“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常。我思外境犹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早暮莫忘亲嘱咐,春秋须荐祖蒸尝。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广顺三年黄峭无疾而终,葬于本村附近黄家林,享年82岁。平生著述仅见建宁卢田《黄氏族谱》载有《题书院四景》六言诗4首。
  黄氏后裔繁衍,现散居闽、赣、粤、台诸省有海外。
  此传内容比清咸丰《邵武县志》“杂记”作明显扩充,不仅采自禾坪黄氏谱牒,而且收集民间传说。作为志书似不够严谨。
  2、谱牒记载:
  宋黄洽《黄氏族谱原序叙》淳熙甲辰十一年(1184年)(原载《邵武禾坪黄氏大成宗谱》):
  琬字子琰,仕镇西将军,生二子:长权,次保义。权徙巴西,又三传曰珣。孙讳湘,仕晋侍御史。生二子:长尧,分金陵;次广,任晋大元帅。广生迪,仕江夏太守。迪生志,徙居邵武三十三都禾坪鹤薮之始祖也。又五传至梅山公,名孔。生三公,讳孟,玄孙讳相,小名十郎,字巽夫,登唐贞观元年乙丑二甲第十名进士,累官侍讲学士。生子简,大中大夫。生子肃,仕后晋殿中侍御史。肃生四子:长一郎,迁湖广嘉平;次二郎,居江西嘉禾,迁湖广白沙;又三郎,居嘉禾,今改南丰;最次者四郎,名忠,讳钖宋,至道中任教授。生子实郎,讳字峭山,登祥符戊申元年(1008年)三甲第九名进士,初守江夏有功,迁奎章阁,累官侍郎制直学士、尚书仆射,元丰五年(1082年)追赠少保,谥文烈。娶三妻:官、吴、郑,生三七二十一子。长妻夫人官氏,生七子;二夫人吴氏,生七子;三夫人郑氏,生七子。分派源流,一一而清。
  这是至今所见邵武禾坪谱较早的谱序,可能保留较原始的信息。
  宋黄震《黄氏族谱序》咸淳元年(1265年)(原载《邵武禾坪黄氏大成宗谱》):
  琼之孙琬,字子琰。琬生权公。权公以下:济方公、珣郎公、侃公、湘公、广公、迪云、志公、良公、俭公、裳公、剑公、德明公、恭公、梅山公、孟公、用成公、节公、福公、巽夫公、简公、彬公、肃公、四郎公。至四郎,名锡,生峭公,讳实郎,号峭山,登宋真宗祥符元年(1008年)戊申科第九名进士,初仕江夏太守,有功,迁至平章阁大学士,至神宗五年追赠少保,谥文烈。居邵武禾坪鹤薮树下,娶官、吴、郑三妻。官夫人七子:长和,仕大理寺丞,居原鹤薮;次梅,居九江黄梅口;三荀,居兴化府莆田县;四盖,居邵武盖竹村;五楚 ,居建宁楚溪上堡;六龟,居邵武大龟潭;七洋,移居泉州晋江。吴夫人七子:长福,移闽县细村;次渠,移漳浦;三政,移建宁建阳县;四宁,移宁化上里;五芦,移建宁堡芦田;六林,居邵武梅林;七塘,居建宁。郑夫人七子:长井,移江西嘉禾,改南丰双井关;次永,居建宁永城堡黄坊;三延,居延平府;四城,居宁都石村;五潭,居邵武潭头;六发,居祖鹤薮;七橙,居延平府南平县黄橙口。二十一子昭昭矣。
  黄洽与黄震两序,时隔82年。其中,对黄峭的上祖世次记述基本相同:黄峭为宋代人,祥符元年进士一致,黄峭官秩也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一序黄峭父名忠,字钖宋,二序改为父名钖。一序称峭之十代祖以上黄志已迁邵武禾坪鹤薮;二序则说黄峭居禾坪鹤薮树下。而一序二十一子只点其数;二序则二十一子从人数、名字到分居的地点一一列出。
  宋周士枢《禾坪黄氏重修大成宗谱源流序》咸淳七年辛未(1271年):
  琼公生六子,长孚德。孚德公之子琬公,字子琰,任豫州牧,封关内侯,复封阳泉侯。瓒公三子孚礼,官谏议大夫。生子连公,任吏部尚书。连公子威,西晋怀帝时,封江夏郡。子竢公,生四子,三曰椿公,生子丕诚。诚公长子伯兴。兴公长子秉哲,哲公子帘。帘公长子仕甫,甫公长子聪。聪公六世孙膺公,字惟淡,号幽谷,唐时,自光州固始入闽,徙居邵武平洒,以五经课子,显名于世,号曰五经先生。公生二子:长曰政,次曰皓。政公官节度使,徙成都;皓公字太平,官内翰学士,亦二子:曰任、曰福。任公官本郡参府,子三:长锡平、次鑑、幼錬。锡公字禹器,梁太祖朝官,授邵武千户,钦宗时赠尚书。生五子:长峭山、次义山、三德山、四海山、五岱山。锡公长子峭山公,名岳,字仁静,号青冈,后唐庄宗时,官征为工部侍郎。娶三夫人:上官氏七子……,吴夫人七子……,郑夫人七子。共廿一子,三夫人各留长子,其余十八支,各居异地,乃由天定。
  关于黄峭的记述,禾坪黄氏谱历经多次的演变,而周序是第一次演变;尤其此序与黄震序时只隔6年,因何有如此大的变化,颇难理解。一是黄峭的上祖全变,原属黄香长子黄琼、黄琬派,变为属黄香四子黄瓒、孚礼之后;二是从黄峭高祖至其父,从“简—彬—肃—钖—峭”,变为“膺—皓—任—钖(禹器)—峭山”。三是开始出现黄膺,字惟淡,号曰五经先生,唐时自光州固始入闽,徙居邵武平洒;四是峭山兄弟从一人增至五人;五是黄峭改为黄峭山,名岳,字仁静,号青冈,从“宋乾符元年进士”改为“(后)唐庄宗时,官工部侍郎”。六是长夫人官氏改为上官氏;二十一子的名字、排列次序、迁徙地也都有改动。此次改动的许多表述一直流传至今,当然,内容也在不断“丰富”。
  (二)黄峭的方方面面
  1、字号名讳
  清咸丰《邵武县志》:
  黄峭,字肖山。
  新修《邵武市志》:
  黄峭,讳岳,字仁静,号青冈,又叫峭山。
  宋黄洽《黄氏族谱原序叙》:
  名实郎,字峭山。
  宋黄震《黄氏族谱序》:
  峭,字实郎,号峭山。
  宋周士枢《禾坪黄氏重修大成宗谱源流序》:
  峭山,名岳,字仁静,号青冈。
  闽汀杭邑新坊乡《黄氏家谱》:
  黄峭,字献瑞,又字实登,号肖山。
  2、父兄:
  宋黄洽《黄氏族谱原序叙》:
  父四郎,名忠,字锡宋。无兄弟。
  宋黄震《黄氏族谱序》:
  父四郎,名锡。无兄弟。
  宋周士枢《禾坪黄氏重修大成宗谱源流序》:
  父锡,字禹器。兄弟五:峭山、义山、德山、海山、岱山。
  《峭祖行录》:
  父弘,字锡联。兄弟三:峭、崤、岐。
  闽汀杭邑新坊乡《黄氏家谱》:
  父黄锡,名忠,字至明。兄弟二:崤、峭。
  3、生卒时间
  清咸丰《邵武县志》:
  生于宋季,仕元致通显,年八十二卒。
  《禾坪黄氏宗谱》、《鹤薮黄氏族谱》:
  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辛卯(871年)四月十五日戌时,卒于后周广顺三年癸丑(953年)十一月初十日巳时,享寿八十有三。
  清光绪十六年广东梅州翰修墨林氏编撰《江夏渊源》:
  生于后晋天福元年丙申(936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辰时,卒于宋明道二年癸酉(1033年)二月十八日辰时,享寿九十有八。
  上杭南阳《黄氏宗谱》:
  生于宋雍熙元年甲申(984年)十月十五日午时,卒于宋元丰四年辛酉(1081年)二月十九日,享寿九十八岁。
  4、出身官职。
  邵武《御制碑文》:
  宋赐进士太子少保谥文烈讳峭山之佳城。
  清咸丰《邵武县志》:
  仕元致通显(无具体官职)。
  新修《邵武市志》:
  管江浙两广军务,封工部尚书。
  宋黄洽《黄氏族谱原序叙》:
  登祥符戊申元年(1008年)三甲第九名进士,迁奎章阁,累官侍郎制直学士,尚书仆射,元丰五年追赠少保,谥文烈。
  宋周士枢《禾坪黄氏重修大成宗谱源流序》:
  后唐庄宗时,征工部侍郎。
  志坚堂《鹤薮黄氏族谱》:
  千夫长,千户侯,钤辖江浙两广军务,封工部尚书,出守岐雍三郡。
  清光绪十六年翰修墨林氏《江夏渊源》:
  宋乾德三年乙丑(965年)进士,官授江夏太守,封千户侯,巡抚吴粤等处;治平四年(1067年)迁平章阁侍制直学士兼刑部尚书;元丰五年追封太子少保,谥文烈。
  5、廿一子:
  最初见宋咸淳元年(1265年)黄震《黄氏族谱序》:
  长和,仕大理寺丞,居原鹤薮;
  次梅,居九江黄梅口;
  三荀,居兴化府莆田县;
  四盖,居邵武盖竹村;
  五楚,居建宁楚溪上堡;
  六龟,居邵武大龟潭;
  七洋,移居泉州晋江;
  八福,移闽县细村;
  九渠,移漳浦;
  十政,移建宁建阳县;
  十一宁,移宁化上里;
  十二芦,移建宁堡芦田;
  十三林,居邵武梅林;
  十四塘,居建宁;
  十五井,移江西嘉禾;
  十六永,居建宁永城堡黄坊;
  十七延,居延平府;
  十八城,居宁都石村;
  十九潭,居邵武潭头;
  二十发,居祖鹤薮;
  廿一橙,居延平府南平县黄橙口。
  宋周士枢《禾坪黄氏重修大成宗谱源流序》,除四盖以外,几乎都有了变化:
  长和,调整为居禾坪侍奉;次梅改为居泰宁县梅口;三荀改为居泰宁县上荀;五楚改为居建宁楚上黄坊;六龟改为居将乐上龟洋;七洋改为居沙县黄洋岩前;八改为政,居禾坪侍奉;九改为化,居汀州宁化县;十改为衢,徙泰宁县永兴上下衢;十一改为卢,徙建宁县卢田安吉坊;十二改为福,徙福州闽清细田村;十三林,改为徙泰宁县梅林;十四塘,改为徙建宁县开山堡石塘;十五改为发,居禾坪侍奉;十六改为潭,徙将乐黄潭;十七改为城,徙新城石塘,后移平溪;十八改为延,居延坪津口;十九改为允,居建宁县允盛堡毛坊;二十改为井,居南丰县龙井乡双井头;廿一改为层,居延平府黄层口。名字改了五个;徙居处动了十四个。
  以后《邵武禾坪黄氏宗谱》形成了《二十一子公名诗》:
  和梅荀盖楚龟洋,政化衢庐福林塘。发潭城延允井层,官吴郑氏共流芳。
  有的把后二句改为:“发潭城延同允井,层居念一共雁行。”
  还有把“龟”改“规”,把“衢”改“瞿”,把“福”改“禄”,把“延允”改“石求”的;而对廿一子排列顺序的变动就更多了。总之,廿一子遣走之时,都已成年人,然而,却无一人有名字,以上这些显然全是以居住地为名字的,实在令人费解。
  关于廿一子还有三点:一是宋咸淳七年(1271年)周士枢在《禾坪黄氏重修大成宗谱源流序》提到黄峭二十一子,共发70孙,时距黄峭卒后二三百年,当已定局;可是如今峭山宗支却衍成193孙,剧增了123孙,翻了一倍多,说明其中相当多支系有不实之处。二是黄峭长子和,生于唐大顺二年(891年),卒于天圣五年(1027年),享年竟达137岁,令人生疑。三是黄峭三子黄荀生于唐乾宁三年(896年),于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中进士,时年88岁,这样高龄的进士,亦值探究。

五、关于“八句诗”。
  “八句诗”曾经在黄氏峭山支系广泛传播,长期以来,有人把它说成是峭山后裔专有的“认祖诗”。其实“八句诗”远在黄峭之前就已产生。近年有人考证:
  战国时期,春申君黄歇在李园之变前,有意制谱十三帙,分发给各子女,谱后附有《楚声歌·送子行》:
  骏马同堂兮赴异邦,任从胜地兮立纲常。身居外境兮犹吾境,家住他乡兮即故乡。朝夕莫忘兮亲命语,晨昏须荐兮祖宗香。根深叶茂兮同庥庆,有志儿女兮当自强。
  据说这是最早的“八句诗”。
  西汉宣帝本始年间,黄霸任丞相长史,与尚书夏侯胜犯忤旨“不立武帝庙”,遭连坐下狱,夫人巫氏将《送子诗》改为七律《认亲诗》教诸子逃奔。
  骏马同堂赴异乡,任从胜地立纲常。身居外境犹吾境,家住他乡即故乡。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根深叶茂同庥庆,阳夏儿郎总炽昌。
  只是首句的“邦”改为“乡”,末句改为“阳夏儿郎总炽昌”。
  东汉献帝时,董卓专权,太尉黄琬尽忠汉室,殉难。赵夫人泪训诸子逃生,又将“八句诗”作些改动:
  骏马同堂出异方,任从随地立纲常。身居外境犹吾境,家住他乡即故乡。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但愿苍天垂庇佑,炎王儿孙永炽昌。
  “炎王”寓琬子“黄琰”,以作认亲私记。
  唐高宗永徽间,黄守恭在泉州经商发迹,置田千顷,舍地创建开元寺。匡护禅师劝其让诸子外出,自谋发展。分遣时,他又依前诗改作“饶钹诗”:
  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随处立纲常。汝居外境犹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朝夕勿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苍天有眼长垂佑,俾我儿孙总炽昌。
  到了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又有了黄峭的“遣子诗”:
  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常。足离此境非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早暮莫忘亲嘱咐,春秋须荐祖蒸尝。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
  此外,锦田黄还有道隆的“认亲诗”,宁德黄鞠也传黄隆的“遣子诗”,如此等等。据云至今黄姓的“认亲诗”已有六十多种,但总是大同小异,只作个别字词的变动。所以,不论《纳奄仁义谱》的稽核是否准确,也不论黄文华的探考人们是否认同,还不妨黄氏宗亲中有更高明的见解。“八句诗”也许可以看成是黄氏祖辈的集体创作,它并非黄姓中某一支系的“专利”。

六、关于黄潛善
  《宋史》卷四七三、列传第二三二:
  黄潜善,字茂和,邵武人,擢进士第。宣和初为左司郎,擢户部侍郎。生事,谪亳州,以徽猷阁待制知河间府。靖康初,金人入攻。康王开大元帅府,檄潛善将兵入援,拜为副元帅。二年,高宗即位,拜中书侍郎。未几,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又进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中丞张徽劾之,乃罢潛善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落职居衡州,责置英州谏官,寻卒于梅州。高宗末年诏以特复元官,复一子。
  民国《福建通志》列传第八:
  黄潜善,字茂和,邵武人,元符三年进士。宣和初,迁左司郎中,擢户部侍郎。坐事,谪亳州,以徽猷阁待制知河间府,兼高阳关路安抚使。建炎元年,康王开大元帅府,拜副元帅。高宗即位,改潜善中书侍郎,迁同知枢密院事兼御营使、右仆射。力主和议,进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中丞张徽劾二十大罪,乃罢潜善,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落职居衡州。寻,责于梅州,卒。高宗末,诏以特复元官。
  秠,字伯瑞,潜善子,以父荫补将仕郎,为御营副使。丁父忧,服阕,权会昌县丞,调南安军司户,改差吉州判官,转知南康军建昌县。任满,通判南雄州,终筠州通判。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黄潜善(?—1129年),宋邵武(今属福建)人,字茂和。徽宗时进士。北宋末年知河间府。康王(高宗)开大元帅府,他被任为副元帅。高宗即位后,任右仆射,逐李纲、张所,杀陈东、欧阳澈,主谋南迁扬州。次年进左仆射,与汪伯彦同居相位。因循苟安,不作备战,为军民所痛恨。建炎三年(1129年)扬州失守时,几为军人所杀。后被贬逐至梅州(治今广东梅县),未几病死。
  王庭珪《故右朝奉郎通判筠州黄公墓志铭》:
  维黄氏邵武军者,世系远矣,代有显人。公讳秠,字伯瑞,建炎帝相讳潛善子也。曾祖讳亨,朝散大夫,赠太傅。祖讳景,朝散郎,秘阁校理,充徐王府侍讲,赠太师申国公。父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御营使;母徐氏,吴国夫人。建炎初,敌犯东京,仆射自河北领兵入觐,总御营使,大策秘画,多更其才。不淹旬,国步再安,可谓有勋力再造。
  《潭溪黄氏重修宗谱》第三卷:
  “仆射房邵武派”世系总图
  居长——黄虬——黄亨——黄景——潛辟、潛厚、潛益、五公、潛善
  该谱始修于宋绍熙甲寅(1194年),主修黄东,字仁卿,黄榦长兄,由蔡元定撰《东阳黄氏世家宗谱序》。其后历宋、元、明至清光绪十几次重修。
  《江夏环峰黄氏族谱》:
  “仆射房世系”
  居长——虬——亨——景——潛辟、潛厚、潛益、五公、潛善
  该谱始修于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由黄勉斋三子黄輹主修于建阳环峰书院,真德秀撰《环峰黄氏世家宗谱序》
  黄文肃世家宗谱》第九卷:
  “青山黄氏世系图”邵武派仆射房世系
  居长——虬——亨—— 景——潛辟、潛厚(宋户部尚书)、潛益、五公、潛善(宋时人称,建炎再造丞相)
  上三谱记载与史志、墓志铭均一致。
  清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年)在泉州开元寺,由崖公派、峭山公派、膺公派合修的《黄氏族谱》也作同样记载。
  但闽西及粤、赣不少《黄氏族谱》均载:
  黄潛善,字云龙,俗称“九子公”,是峭山公第九子化公的第七世孙,宁化人,任广州刺史,卒于梅州。潛善父黄仁,生子二;潛善生九子。
  “江夏黄氏峭山公宗支”:
  黄化初官台州参军,自福建汀州宁化迁居广东饶平。其子黄道,字潛盛(峭山三世)。传至八世龙公,字潛善,宋进士,官广州刺史,累官尚书(注:此黄潛善非青山派系谱中仆射房潛善公。仆射房的黄潛善有五兄弟,只生一子;而峭山公第八世孙潛善只有两兄弟,生九个儿子,其后裔俗称“九子公”)
  据此,邵武黄潛善与宁化“九子公”当非一人,唯“九子公”之长子久昌,亦名秠,又属巧合。故仍当待考。

七、关于黄龟年
  民国7年《永泰县志》“列传”:
  黄龟年,字德邵,麟峰人,家于县城北虹井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官河北西路提举,入为太常博士。吕颐浩见而奇之。靖康中,除吏部员外郎,转监察御史尚书、左司员外郎、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充修政局检讨官,迁殿中侍御史。时秦桧超拜右相,举朝犹未知其奸,胡安国亦荐桧贤。龟年独首论劾桧:“专主议和,沮止恢复,植党专权,渐不可长。”上乃罢桧与祠。并劾桧党王奂、王昞、王守道等,罢之。
  《虎丘义山黄氏世谱》:
  虎丘黄氏始祖黄敦,生六子,曰宗、礼、凝、教、启、余,称六叶同开。四叶黄教生黄腾,腾生元晊。元晊迁居永福(即永泰)龙井(即虹井),生惟几、惟俨、惟愿、惟顺、惟颂、惟正。惟正为朝散大夫,生子春,进士、太常博士。子春生选、远、适。选进士、中奉大夫,生龟年。龟年子衡。
  湖南《渠阳黄氏世谱》:
  绍兴六年(1136年),秦桧复相,诬黄龟年欲迎徽、钦两废帝,高宗怒,欲杀龟年,幸云阳公主陈情太后:“忠奸以国人为断,帝亦闻朝野之言乎?”太后乃谓帝曰:“以姻亲谋反,帝于何处闻之?”帝乃止。时值苖领吴太玉,闻金兵侵犯中原,徽钦二帝被虏,上书皇上,愿率十万健儿勘剿金寇。秦桧欺君罔上,私通金国,反诬吴太玉叛乱,屡派将帅平蛮,多战死。秦桧思复前仇,乘机奏请皇上,派黄龟年南征,欲借以除掉龟年。绍兴八年遣黄龟年统军出征,时吴太玉已被宋将所擒,宁死不屈而被杀,诸苖大恐。龟年得知吴太王受屈,便恩威并济,免诸苖罪,使诸苖臣服;并在古州八湾与吴太玉之女吴月洁联姻,回驻渠阳。从此,南方平定,人民安居乐业。绍兴十四年,宋高宗宣召龟年回京,龟年鉴于奸臣当道,加上酷爱渠阳山水,辞不赴召,遂落籍渠阳上黄寨。龟年先后娶李、赵、吴三位夫人,生10子。在湖南9子,生56孙,繁衍484房,近百万人,后裔遍布湘、滇、黔、桂、蜀、粤、赣、浙,以及港台等地。渠阳现有黄龟年后裔十几万人。永泰与渠阳宗亲已进行互访,迎亲祭祖。
  而邵武峭山宗支曾把黄龟年编入峭山九子黄化支系:“黄化—俊国(龟年)—明武—成晓。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由湖南渠阳靖州迁入捷为县铁炉乡,成晓后裔又迁入云南善感县屋基乡。”这是误会,自须纠正。

八、关于黄道周
  黄道周的族系说法不一:
  志坚《黄文肃公世家宗谱》卷二载明崇祯十年黄道周为粤黄氏撰《江夏黄氏支谱序》中自谓:“余是世籍樵川,侨居漳浦。”樵川古为邵武别称。这样看来,他世籍系于闽北。而建阳黄勉斋潭溪书院黄道周题匾“瑞叶河源”,其落款又称“裔孙道周敬立”;长乐阳夏贤祠即鹏上村黄文肃公宗祠黄道周另一题匾“继往开来”,落款同样为“明崇祯七年漳浦裔孙道周立”这些说明,黄道周属于黄膺宗支。至于属那一支系待考。黄既济《黄道周的家族世系》则说:“黄道周出生于明神宗万历十三年(1585年)漳浦县铜山深井(今东山县),25岁时奉母命迁居漳浦县城。他在《黄氏族谱序》中说:“余世籍霞漳。”“霞漳”即漳浦县。道周先祖可上溯到六世祖黄德钦,乃系紫云黄氏诏安房律公派下,约出生于明英宗正统至天顺年间,而后从原漳浦境内的诏安,迁居于铜陵深井村,以务农为主。德钦生三子:延尧、延贵、遗存。延存生二子:宗德、宗敏。宗德生一子世懋(道周祖父)。世懋生四子:季春(嘉卿)、复寿、仲春、涵春。嘉卿(道周父)生二子:长道琛、次道周。道周,字幼玄,一作幼平、幼元,号石斋。紫云黄氏五房诏安派《高坑黄氏祖祠重修碑记》中载:“文明伯石斋祖配其中,以彰千秋之烈”。这些,主要依据崇祯十六年(1643年)黄道周《乞言自序状》。
  至于《江夏黄氏峭山公宗支》中,在化公四子久盛下载:次子黄潮,1174年生于汀州,后裔迁福建永定之胡家坊,后迁莆田。至明代景泰间,由莆田迁漳浦县铜山所深井开基。十二世祖季春公,字嘉卿,生二子:长道深,次道周(字幼玄,号石斋,明末天启年间中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著有《易象正义》),现已传下23世。对此,紫云宗支表示异议。

九、关于浦西黄氏源流世系
  黄材《始祖浦东登岸谱叙》:
  吾祖燕人也,避五季之乱迁汴;金乱又迁杭,为杭著姓,世姻帝族。
  《黄文忠公族谱序》:
  余闻谱牒之作,上纪祖迹,俾示来世;下开子孙,俾识本源,厥功钜且远也。况余宋室逋臣,漂泊于东西南北间,可无谱以纪之乎?吾祖燕人也,避五季乱,迁于河南光州固始县,继避金乱迁汴,又迁杭,为杭著姓,世姻帝族,传至先君天从公。
  这说明浦西黄氏先祖,唐时居河北,因避五代十国之乱,先迁河南光州固始县,宋代继避金乱迁开封。后来,随赵宋王族南迁杭州,与帝族结亲,成为杭州的望族。
  《江夏黄氏峭山公宗支》:
  根据《狮头黄氏族谱》提供:福建漳浦狮头黄氏浦西狮头(黄家寨)开基始祖“敬爱堂”是化公后裔。峭山公十五世均助公,讳顺,谥镇宦。后裔分居盘陀、高坑、九曲岭后厝、少狮头、杜浔凤、髻山、县城南门、官学口、旧镇、霞美镇下蔡、上黄社、福清新厝东楼、广东陆丰、碣石、九更寮及台湾等地。今人口有11000多人。
  根据《前亭黄氏族谱》提供,福建漳浦前亭黄氏、浦西前亭开基祖是化公后裔。峭山公十五世均禄公,讳杨,字杨,号奇忠,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开基前亭,传至23世于明隆庆六年(1572年),合族修建黄氏大宗祠“鄂华堂”。至今后裔人口逾万(含分支后蔡、欧厝、华林等地)。
  查浦西黄氏大宗祠楹联:“保王存赵祀,敛迹韬光,当时干济更难张陆;奉父启黄基,立规置谱,此日箕裘真绍汴杭。”前亭“鄂华堂”亦有祠联为:“忠矣保皇存赵嗣;孝哉奉父启黄基。”而且查谱牒,前亭的黄均禄正是浦西始迁祖黄天从的六世孙:
  天从——黄材——炳翁——置库——仁夫——均禄
  可是,在《峭山公宗支》“黄化支系”中几处写到其后裔迁徙漳浦时,均无黄均禄的记述。
  再看狮头的黄均助,恰也是浦西始迁祖黄天从的六世孙:
  天从——黄材——燮翁——制库——宪夫——均助
  而且制库、宪夫、均助的支系都很分明。宪夫,制库长子,字博,生于元大德元年(1297年),配林氏,生四子:均济、均敬、均泰、均助,住浦西。同样的,在《峭山公宗支》“黄化支系”迁徙浦漳的后裔中,也都没有黄均助。
  还有一说,天从是黄峭山宗支从邵武离闽北迁到浙江杭州的后裔。但是,在《江夏黄氏峭山公宗支》迁到浙江省的黄化、黄层、黄发、黄井四支主要聚居地中,只有丽水、衢县、建德、桐庐、龙泉,遂昌,并没有杭州。
  正是这样,浦西世系作出说明:据原《狮头黄氏族谱》称:浦西狮头(黄家寨)开基祖是峭山支系黄化后裔;原《前亭黄氏祖谱》称:浦西前亭开基祖是今峭山支系黄化后裔。今峭山支系谱已不列此二房,现已明确澄清,他们实属浦西支系。

十、王台黄氏属于哪一支?
  据反映王台黄氏宗祠内,出现两种认识:
  一说是王台黄氏由浦城—→将乐—→玉台。其依据是民国37年黄邦佐抄本《越台乾祠黄氏族谱》载:“入闽始祖晋公,字甲三,娶吴氏,男复。(生卒年月未记);吴氏卒于宋开宝九年(976年)。[葬]晋公于浦城迁阳岭邹坑;吴氏于将乐水南谢坊村玉华洞前、宝华洞对面。”“晋公随王审知之众入闽。”“二世祖复公(乙四),父晋,母吴氏,娶萧氏。男弘。[葬]将乐西郊西亭岭蔡坑与萧氏合墓。”“[行实]祖(复公)设帐将乐三载,解帐出城,遇伍姓者,因户税莫偿,夫妇被索急,几死。祖尽解束辅,周其完税。后伍姓者家道渐饶,欲报再生之恩,寻至浦城,迎祖迁居将乐。(复公)遂同母吴氏于宋开宝四年(971年)至将乐,卜居玉华洞之阳谢坊村,是为将乐始祖。”
  另一说是王台黄氏由邵武—将乐—玉台。其依据2002年黄睦椿整编《王台黄氏族谱》载:“一世祖:峭山公,字仁静,号青冈。父钖,母杨氏。娶上官氏、吴氏、郑氏,共生二十一子。生地在邵武南乡禾坪鹳薮窠。公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壬辰)四月十五日戌时,卒于后周太祖广顺三年(公元953年癸丑)十一月初十日巳时,寿八十二岁。无病而终,葬于鹳薮黄家林,旧茔辛山乙向、立有石碑,在其父墓穴下。二世祖:复公,名龟,字维材、乙四。父峭山,母上官氏,娶秦氏、郑氏、邹氏、肖氏,生男:崇芳、熙重、有俞、长兰、庚一、弘。公生于后梁末帝乾化三年(913年)癸酉九月十五日卯时,卒年月日待考,葬于将乐西部西亭岭蔡坑与肖氏合墓。(以下完全照抄黄邦佐抄本,包括三世祖、四世祖、等等)。这样就把明明是两个谱硬接在一起了。王台黄氏明明是黄晋的后裔,而变成了黄峭山的后裔;他们本来自浦城,而变成迁自邵武。
  两种说法与做法,从谱牒研究角度看,孰是孰非,明眼人自有判断。

十一、宁德黄鞠、黄春宗支:
  他们各是福建黄氏十大宗支之一,已是定论,并取得共识。本书虎丘宗支中的黄凝支系,根据某些谱牒记载,仍将黄春列入该支三世祖黄彦果世系中,并把黄鞠长兄黄淑十三世孙黄隐以下列其后裔。同时,虎丘宗支黄余支系,也把黄鞠、黄春宗支的一些支系列入。凡此种种都形成交叉。
  对宁德七都黄春世谱中宁德霍童镇兴贤一支,周宁县上车盘、下车盘两支的衍派,虎丘六叶黄余宗史研究会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上述三支属虎丘黄余派系,而不属于黄春派系。
  黄春派系的表述是:六世黄鹗,配彭氏,生两子:黄昊、黄昌,迁涵源(霍童青岩即兴贤,外表即外渺)开基。
  黄春世系宗支分布情况也载:霍童镇兴贤一支,由宁德七都黄厝街迁来,开基祖黄宝骥;周宁县上车盘、下车盘两支,均由宁德七都黄厝街迁来,开基祖分别是黄国赐、黄国政。
  据此表述,六世黄鹗(配彭氏)是霍童青岩(兴贤)的开基祖。
  虎丘六叶黄余宗史研究会书面意见的表述是:兴贤虎丘黄余派谱记载,八世黄鹗系黄文盛长子,自青岩(即兴贤)至外渺开基,地因名鹗表,配何氏,墓葬后池,子二:黄以旋、黄以衡。
  上车盘、下车盘系兴贤虎丘八世黄宝后裔。黄宝,黄文盛次子;九世黄以旅,黄宝长子;十世黄振宜(黄以旅子),子三:黄国政、黄国赐、黄国昌。
  据此表述,虎丘兴贤、上车盘、下车盘三支均是黄文盛后裔。黄文盛长子黄鹗(配何氏)开基宁德霍童,次子黄宝的两位儿子黄国政、黄国赐开基周宁上车盘、下车盘。
  黄春派和黄余派的世系中各有一个黄鹗,均开基于宁德霍童,不同的是黄春派中的黄鹗,配彭氏,生二子:黄昊、黄昌;黄余派中的黄鹗,配何氏,生二子;黄以旋、黄以衡。
  黄余派认为,黄春派把大岭头黄隐派系中第十世黄崇五子黄鹗(配彭氏,生二子:黄昊、黄昌),与黄余派中的黄鹗(父黄文盛,配何氏,生二子:黄以旋、黄以衡)混为一人,以至产生谬误。其实,黄春派从来没有把黄鹗当作十一世的说法。
  黄余派还指出,1988年,宁德兴贤、外表,周宁上车盘、下车盘就与闽清虎丘接谱,《虎丘黄氏宗谱》(再修正)已明确载入与兴贤、外表、上车盘、下车盘的播迁关系。2002年6月,黄余支系各村分支系在兴贤祠堂晋主时,黄春派宗亲也参加晋主庆典,当时并无异议。其实,黄春派当时没有派人去参加晋主庆典。

十二、黄氏宗支补遗
  宋黄文渲《察阳黄氏宗谱旧序》淳祐二年(1242年)、清光绪《福安县志》均载:福安黄翕,五代时,因就长溪尉,由建宁府石牌山迁居钦德里穆阳狮子岩前,寻迁黄坂、蟠阳。十三世黄奎,字良奎,生于宋靖康二年(1127年),绍兴间,由蟠龙再迁辅阳,为阳头始迁祖。卒于绍熙五年(1194年),于庆元四年(1199年)葬于福安二十五都坂头。其孙黄干,字尚质,师事朱熹,深研理学,著作宏富,官至直学士。其裔孙黄钊(1510—1556年),字珍夫,号后谷,明举人,浙江温州郡丞,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抗倭中英勇捐躯。
  据今所知,福建黄氏宗支还有闽侯黄訜,连江黄琮,建阳大乐,宁德黄岳、黄淑、黄推,以及柘荣黄氏等。

后记
  《福建黄氏世谱·源流世系编》的编纂,在充分的思想酝酿后,于2004年元月正式部署,组织力量,开展工作。首先是全面调查,广泛采谱,建立可靠基础。同时,高举团结大旗,提高梳理认识,强调尊重历史,服从真理,反复做好牟合,逐步取得共识;随之,注重谱牒研究,深钻谱序,联系历史名人,正确对待口碑资料,先后成编,精心审校。
  《源流世系编》试出版以来,受到省内外黄氏宗亲以及社会文史界专家学者的普遍贯注,得到肯定,产生很大的影响。许多黄氏宗亲认为:这是全省广大黄氏宗亲和诸多专家学者心血汗水的结晶。它开创了福建黄氏源流研究的新纪元,对海内外黄氏子孙寻根问祖、弘扬宗功祖德、开展文明教育、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刘佑平先生的力作,为全国黄姓溯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全书初步认定并梳理了十大宗支,基本涵盖了全省黄氏的主要支脉,做到先后有序;三是编撰体例较为合理,纲目分明,文字简练,为全省姓氏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四是始终依靠群众,从采谱研谱入手,尊重各宗支的研究成果,采取从下而上、从上而下的多次反复,不仅成编较为顺利,而且全书基本内容受到各宗支的广泛认同。
  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成千上百的编撰审校人员,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求真务实,精心编写,辛勤劳动,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难能可贵,来之不易。历史自会留下记忆。
  然而,由于历史悠久、支派繁多、播迁复杂、分布辽远,加上千百年来兵荒马乱、天灾人祸,交通阻塞,四处漂泊,谱牒散失,记载无着,特别是元代以前,谱牒大量佚失,“文化大革命”期间族谱销毁惨重;至今宋元遗存下来的谱牒屈指可数,明清以后多为重修。因此,抄袭拼凑,记载混乱,张冠李戴,以假乱真,以强吞弱,攀附名人等社会病垢和畸形的“认祖”、“联宗”现象时有发生,酿成祖先渊源合流,有悖史实,给编纂工作带来极大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由于时间仓促、人手不足、水平有限,三五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数千人也只是全省黄姓中的万分之一,面对浩瀚的谱牒海洋,千百年的历史积淀,长期遗留下来头绪纷繁而极端复杂的问题,势必不可能、也不敢奢望一下子理清。而且,也正由于本书是以各宗支提供资料为主,大部分尊重各宗支的意见,编审只是从大的、总的方面“求同”,必然也表现出局部、次要问题上的“存异”。即使现有本书编审中所修改的内容,也未必完全符合每个宗支的意愿,更不可能都反映全省所有宗亲的情绪;甚至还存在某些偏颇,包括不尽符合历史的真实。其原因十分明白:一是至今掌握的资料还不够完整,见闻还有限,考证的力度也不够;二是对问题的认识还有差异,还需要做大量工作;三是从思想牟合到付诸行动还需要时间的过渡。我们这一代不可能把子孙的一切事情都做好办妥。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正是这样,编审中对一时尚未牟合的一些明显的问题写了“存疑”。但由于条目有限,而且篇幅较短,论点论据几乎都没有充分展开。所以,一些黄氏宗亲还感到不够满意。
  就现有所见所知,从总体上看,全省江夏黄氏并不只十个宗支,书中所收的十大宗支只是基本涵盖,尚未全部涵盖,有的宗支明显遗漏,有的宗支尚未显露。再说人丁繁衍,各宗支现有统计,大多数只限于内陆,播迁至海外乃至国外的人丁,或则未有统计,或则代以估计。总之,远未有准确的数字,自然存在误差。
  从局部上看,各宗支的眉目未必完全记载清楚;宗支与宗支之间的瓜葛,有的重复、交叉尚未理清,甚至存在较大分歧。真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情势。
  为此,根据史、志、文物、谱牒综合研究所得的结果,特将“存疑”部分予以“集中”、“扩大”,点出疑窦,查找线索,提供信息,留待后人进一步去研究、去探讨、去解决。
  此外,本书上下篇由于成书环境不同,才学不等,文字结构、笔调自有悬殊。而下篇各章之间尽管在编审时下过工夫统一处理,但各宗支间体例尚有不协之处。
  兹念《福建黄氏世谱·源流世系编》,事关全省黄氏宗亲大益,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举笔千钧,薄冰是履。殚精竭虑,艰苦备尝,心力交瘁,真谛难扬。用特款款书来,不免瑕瑜并见。个中虽有似明不明之理,更有当断不断之嫌。实难孚于众望,惟有待于后来。俟期于他年谱牒之发掘,研究之深入,认识之提高,理解之准确,高明之妙笔,克臻完善,俾见精当。是所至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