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个即将放假的日子里,我期盼着,快点回去看看田田。 昨晚给田田打电话,问他想不想爸爸,他说想爸爸,但爸爸好久没有给他打电话,他告诉我,爸爸回来就让爸爸用座机(电脑边的电话,田田说不清这叫座机,与手机区分)给我打电话,不要用手机打电话。我问为什么呢?他说,哎呀,你就让爸爸用座机打嘛!后来我给旺旺打电话问他,田田为什么要你用家里的座机打电话,不要用手机打电话,他说,他在家时对田田说座机打电话不要钱,手机打电话要钱。原来是这样,田田小小的心里却藏着这么细的心思。 现在每次打给妈妈的电话,总是田田先接的,听妈妈说他现在总是抢着接电话。田田已经有几次独自一人住在外婆家了,一岁半,两岁半,三岁,三岁半,四岁半,这期间的寒暑假每次都是他一人待在姥姥家,等着我们去接她。田田第一次和我分开是在一岁半,那时我要参加咨询师的培训,就只有把他放在外婆家了。听爸爸妈妈说,我走后他醒了就到处找我,闷声闷气的,不哭!那时他还不会说话,每每看到三轮车他都跑去看看,看看我是不是在上面。后来追三轮车成了那个假期他的必修课。而等到我或他爸爸回到姥姥家,他就再也不去抢着接电话了。 现在我也快放假了,我和他打电话,我问他在姥姥家过的好不好,他说,好,要我和他爸爸一起去接他回来过年。要把他的玩具和描红本带去,他要玩。他总是在我和妈妈或爸爸说话时抢过电话接着和我说,可是又不知说什么,就说,我没话了,你先挂。临了说你们来一起来姥姥家过年,他们有礼物的。他也会在电话里说我想你,可是他能不能把自己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了,我一直在猜测他知道“我想你”的意思吗。然而现在我不需要猜了,因为每次的接电话已经告诉了我,他是用行动告诉我们俩,他在想我们了。我的宝贝! 懂你!不需要华丽的语言,行动就够了。一个四岁的孩子多次一人在亲戚家住着,却从没有在电话那边哭泣过,有时也很矛盾,就不愿接我们的电话,或者接了喊一声妈妈或爸爸就挂了。我知道我们这样做是不应该的,怎么能把他一个人放在姥姥家就不管呢?不能因为他的坚强就可以随便忽视他的感受呀。套用简爱的一句话,不要以为我小,就没有感情吗,不要以为我不哭泣就安心的让我待在外婆家。 田田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他需要爱,父母的关爱,而正是从田田的期盼中我感受到孩子对父母的期盼是那么的明确和真切,而这一切又让我想到自己,我似乎太大意了,我忽略了我对父母的关心和看望,很久都不曾想起他们,在心底忘记了他们也需要关爱。我想小时候的我一如田田一样对他们期盼,如今长大成人了,却只顾自己的事情,却把他们抛在脑后,需要的时候才想起。 老师曾经对我们说过,这世间对别人无私只有两种人:一种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另一种就是热恋中的人可以为对方无私奉献。可是子女对父母的爱却不可倒逆。现在的我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是能真正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而且在不自觉的践行这一规律。我能听懂田田说的绝大多数话,尽管他是和他爸爸说的话,我只是听,可是却很少读懂父母的爱,不是她太难懂,是我太粗心,太没心没肺。 2010年的夏天,妈妈过六十岁的大寿,我想给她做个视频,回去放给她看。结果把电脑里的资料翻遍却找不到妈妈单人的照片,更找不到以她为主的合影,或者音频。盯着电脑上的会声会影,我大脑一片茫然:田田的照片和视频片段占了个盘,10G多,可是爸爸妈妈的呢,几乎没有,打电话问哥哥,他也没有。结果为了完成一个祝寿的视频,我把只要有妈妈影子的田田的照片全部收集起来,把录有妈妈声音的田田的视频也拼接起来,再配上歌曲,勉强做了一个4分钟的视频,回家后放给爸爸妈妈看,他们很开心。也就是在那天,我把哥哥的数码相机拿来给我们全家照了很多相片。就是缺哥哥一家三口那天没有回去。 这个假期我想我还是把全家福给照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