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从秘到不秘

 昵称106843 2011-02-05
[原创]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从秘到不秘
12149 次点击
113 个回复
0 次转到微评
经历历史 于 2011/1/23 11:57:49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道德经》中有个很关键的东西:“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学术界,搞哲学研究的,弄不明白这些话在说什么。修炼界,传统的玄门修炼,得了真传的,这些能说明白,但不外传。几千年来,就是这个规矩。想求求不来。其实,说来也许有人不信,这些十几年前就公开了。

    什么叫“不死”?死这个概念是针对肉身来说的,人都想不死,谁愿死?没人愿死。“炼神还虚”,你与天地同,天地之质即是你之质,天地不坏你不坏,不就是“不死”了吗?
    “炼神还虚”,返回太虚,怎么返?有个程序:“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极其简练。玄关设位,天地筑基。玄门还有许多术语,一粒黍米什么的,还有内景图,说这个过程,很玄妙。但按图索骥不行,必须有师。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还是很简练,说的的息啊凝啊这些。
   
    要做到这些,小道路径很繁琐,要求很多。
    大道无为,都是自动演化。这种好事,万年不遇。
    真正的好东西,不一定在山里,送到你眼前了,得识货。
玄门还讲“安鼎设炉采药炼丹”。在大道上修,鼎炉这些包括机制都由师来做,是成套的东西,直接给你。这里面关键的是“药”。什么是药?从哪里采?药是苦的,从心上采。苦其心志。
看内景图,心是灵芝状,童子从那里采来好东西了。不是实指,是个隐喻,苦其心志,在心性上做文章,吃苦,才能换来好东西,用来炼你的功。《大学》也是给修炼人看的,核心就俩字,“修心”。一回事。
谷是谷,神是神。要单说门,浑身都是门。
修是修心,炼,放在以前说,多指炼丹。玄门重德,由精而炁,由炁而神,最后达到神还虚的目地。
 
孔子说:“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大道,就在人中修。深山老林里修,一个人,很难触及到“心性”,没有参照也难发现自己的不纯之处。盘腿,磨盘压,绳子捆,苦,这个身体上的苦,相对来说,不难忍受。大苦在哪?在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各种各样的矛盾中,在人与人的关系上。
 
看过一篇文章,有高人说过一句话,印象很深:哪一门都是一把把的血汗。修炼不是“吃蜜”,是吃苦。在人中修,更是这样。不躲避,直接面对。
传统玄门修炼一般单传,修起来时间也非常长。一旦有这个命,碰上了,大道中那就是无为,只要你横下一条心,想修,真修你的心,那就是乘风直上。
不真之于真,如影随形
传统上还真是这样,得了一个字的好处,真宝贝,藏着。
千万年来多少人想解决这个死生问题,到处去访,找明师。走在大街上,坐在家里,赶上了,那就是机缘到了,这个可别失了。
现在的人,要是能张嘴谈老子,谈道,觉得自己很“拉风”。可老聃当年传道,被人斜眼相瞧,“异类”,“傻”。这还是轻的。“慧智出,有大伪”,真正的出来了,歪的邪的马上跟上,围住你,挡人的视线,又是二踢脚又是小挂鞭的乱你的耳朵,急眼了,你看耶稣、苏格拉底的遭遇,如何?历来如此。
物以稀为贵,人也是物。都在败坏的时候,多数追求荣华富贵,要利不要义。那要义不要利的,管你怎么着,我就是要义的,就是贵人。
我说万年不遇,别理解成永远遇不到。尽了,不就遇到了?是说等,也说难遇。等个万年不算什么,天地开辟,多长时间了。
神还能在手指头上呆着呢。我说公开了,是清清楚楚的披露出来,但同时明确大道带着无为,不要想,自动演化,关键是那颗心。白居易《和望晓》诗曰:“星河稍隅落,宫阙方轮焕。”真好。现在能读电子,版本方便,一翻就有。
平常重义轻利,不是不要利,而是心不在物上。或义或利的时候,就是义。
你这都是空谈,如果你是战场上的炮灰,你还有这种“情怀”吗?
——————————————————————————————
懵懵懂懂时,命是主导。
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发生什么不该发生什么,和一般人所说的“情怀”没关系,任何事都是在看你如何演德演义。
说到“情怀”这两个字,情是要超越的。怀,胸怀,虚怀,和心有关系。
随随便便就损德。可能本来也不在乎,不知道。
多少年琢磨这些个字的,字看到了,左邻右舍的有,就去了;翻山越岭钻天下海的,也不耽误时间。
 
看孙行者求道,翻山越林,钻天下海,火眼金睛,一根金箍棒,什么都挡不住他。
 
我只知“精炁神”。“炼虚合道”,要从字面上看,我看是在说修炼的过程,“炼,虚,合道”。“炼”的“虚”到什么层次,就是合什么层次的“道”。
道家确实重这个虚字。天虚,越虚越高,所以道门修炼人本着虚修,处处讲无。
http://club./dispbbs.asp?boardid=1&id=6492325&page=1&uid=&usernames=&userids=
《西游记探秘》,好厉害。
借来这里,留个记号。
以前书店里就能看到,形势一变,不那么容易了,得翻找了。
 
真正来说,修口,否则大违“重德”的规矩。不重德怎么能行。
大道修炼,明师带着,全看心性,重德。
古时寻师访道,现在重在分辨,思考,放下成见去看待,去接触。
心不动,是说各种各样的来自方方面面的威逼利诱之下不动心吧。
面对邪恶的杀人、放火,还“心如死灰”,“不动”,似乎实质上是有私。

我本人没什么见解,一直在说书,懒懒的,玄关设位,玄关换位,玄关归位,清清楚楚的,其中,好东西太多,哪里说的过来。

 
蓝色是永恒的象征,海是蓝的,天也是蓝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