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情是朴实的温暖

 莫羽星 2011-02-05
       记忆中没有故乡的模样,因为那是父母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
       那时对故乡的了解仅来源于长辈们的回忆,只知道那是一个山清水秀,朴实无华的地方。真正了解它是在长大后的几次亲身经历中,故乡才渐渐在我的脑海中清晰起来。 
      第一次去故乡是在8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后,高中二年级的暑假,和母亲一起探望亲人。此行要坐4小时的火车到辽西的县城,再乘坐1小时左右的汽车到镇里,下车后还有十里路,或搭三轮车或徒步才能辗转到达目的地——有山有水的小村庄。习惯了城市的高楼大厦,豁然见到另一种景象,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欣喜:房前流淌的小河从村口的小溪流到村中的激流河套穿过整个村落;河边上农妇捶打衣服清洗污浊还不时发出阵阵欢笑;孩子们在水中嬉戏快活,河底清澈得看得见鹅卵石大大小小的形状和数量;闻听有客人来,一群孩子壮年妇女驻足村头,眼里满是突如其来的惊讶和对陌生人的好奇,孩子多在大人后边偷偷的张望,直到我们回到叔叔家里才稍稍安静。接下来的几天里,更多的让我体会到了山里人朴实的温暖亲情,每天都有人请吃饭,吃的永远是一种:小米干饭,自制水豆腐,有条件的加一点藏了好久都不舍得吃的肉和蛋,而这些都是山里人招待上宾的最高礼节了。每天都去山上玩,永远有热情的向导:清晨兴奋的爬到山顶,挽起裤腿趟过湍急的大河,采摘不知名的野花……这里虽然陌生,却让少不更事的我体会到了浓浓的乡情。
       第二次去故乡是2002年,父亲病逝后,为了完成他老人家生前遗愿:去世后要回到阔别70年的家乡。这次我们驱车前往,免去了不必要的路途辛苦。事隔十几年再回故乡就像梦一场,虽然临行前做了种种设想,不知道现在的故乡是何模样,但是那心中的山,心中的水,梦中的人还是让我们感受到了从未有的温暖:车刚刚停在第一次来的村口,眼前的景象顿时让人热泪盈眶,几十人带着白花跪在这里,哭诉对父亲的想念,我的悲伤被大家的杂乱声音淹没,只觉得心中的感伤不知道如何表达。父亲下葬这天,送行队伍伴着唢呐一直洋洋洒洒到山腰上清泉流淌的地方,直到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父亲为何要回到故乡,原来这里有他童年的回忆,年轻时冲出大山时的梦想,还有老年后无法割舍的浓烈的脉脉乡情啊!他老人家不知道,乡情是根,这种朴实的温暖会延续后代直到永远啊!
       第三次去故乡是在三年前,舅舅90岁大寿。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少了几许悲伤,多了更多深情。故乡人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原来的弯弯曲曲的小路如今已是村村通的平坦板油路;原来大山深处的河流山坡已被开发成当地有名的瀑布,每天接待来自各地的游人;饭桌上除了传统的水豆腐,又新添了许多喜欢的菜肴;和我年龄一般的小孩子也被岁月抹去了稚嫩和贫穷,娶妻生子过上了稍稍富足的日子;就连90岁的舅舅也喜笑颜开,养起了猪,盖起了房,精神矍铄过的兴高采烈。依然是房前是山,房后是山,低头见山,抬头见山,但是我却感受到了每天的星光异常璀璨,每天的天空异常晴朗,故乡的人也异常美丽温暖!
       故乡就像一条不知名的小河留在我的记忆里,又好像在我的身边;故乡更像一朵不知名的小花,默默地盛开,无论有没有人看得见,无论有没有人呵护欣赏。然而那恒久不变的真实,那岁月逝去中退不去的朴实时时刻刻像一股清泉那样甘甜,温暖着我的心!
 
(续)
       再回故乡,深情还在,不想却有无限伤感。舅舅94高寿,突然离世!为了不让年近8旬的母亲留下此生遗憾,只有驱车一路颠簸火速赶往故乡。无暇欣赏美景,无力思想更多,母亲急切的心情胜过高速公路上的风驰电掣,担心、伤感、急迫地奔赴目的地。
      高速修路,乡村路险,费尽周折,6小时候的夜里才到舅舅家。还没进村,唢呐震天,乐声一片,想起舅舅生前和4年后的今天,更想起几年前父亲回家的场面,不禁视线模糊,泪眼婆娑。温暖还在,亲人却不在了;深情依旧,而昨天的一切却恍如隔世了,伴着缕缕轻烟,舅舅走了,和父亲一样长眠在生他养他的故土了,留给后人的是对他老人家深深的思念!
      故乡还是那朵小花,美丽而朴实;故乡还是那条小河,宁静而悠长。依然房前是山,房后是山,水豆腐小米饭的人生。故乡还是那么温暖,还是一切如常。可我的内心充满了惆怅,增添了几许寂寞,慨叹人生似乎不再漫长,而是如此短暂……
      朴实的温暖不只有亲情,还有浓郁的乡情吧,人在情在,人不在情常在吧,这份朴实的情怀不只在家乡,还会在心里永远珍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