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宫泽不等距记谱法及其谱例二首 - 记谱法学习与创新

 兿海名洋 2011-02-08

魏宫泽不等距记谱法及其谱例二首

 
杭州 孙枝荣

 





“宽谱线”和“八度一循环”符合新记谱法的改革方向

魏先生的“不等距谱线记谱法”采用了宽谱线(谱线音程为五度——四度交替,过去为F—C—F,现在为A—E—A)的形式,使音符识别容易,谱面简洁清晰,又实现了八度一循环,黑白键音符分明,这些正是记谱法改革应该实现的目标。对此我表示赞赏!

对于不习惯魏先生“色块音值”设计的同志可以采用与传统五线谱相似的方案来解决,正如魏先生的谱例中显示的那样,我觉得更便于普及推广。
新世钢琴五线谱,一看就美,一用就灵,用的人都说好!新世钢琴快谱,读谱轻松快捷,用的人都说棒!
 

响应孙荣枝先生的提议

孙荣枝先生前不久提议:各自用自己的记谱法写两首谱子,大家看一看,品一品,加强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我将自己的记谱法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记录音高的改革方案《不等距线记谱法》,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继续,是记录音值的改革方案《坐标记谱法》(文字已尽量简化),并分别做了两首谱例,发表于此。现丑了,请各位朋友看后多提意见和建议,请不用客气。

希望各位也将自己的谱例发表上来,供我们大家学习。

 

感谢鼓励 望提意见

魏先生的“不等距谱线记谱法”采用了宽谱线(谱线音程为五度——四度交替,过去为F—C—F,现在为A—E—A)的形式,使音符识别容易,谱面简洁清晰,又实现了八度一循环,黑白键音符分明,这些正是记谱法改革应该实现的目标。对此我表示赞赏!

对于不习惯魏先生“色块音值”设计的同志可以采用与传统五线谱相似的方案来解决,正如魏先生的谱例中显示的那样,我觉得更便于普及推广。
文字

感谢孙先生的鼓励!

通常一个改革方案的优点可能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自己往往很难认清自己方案的缺陷。所以,希望孙先生和各位朋友谈一谈以上记谱法的缺陷。
 
[quote]


魏先生的“不等距谱线记谱法”采用了宽谱线(谱线音程为五度——四度交替,过去为F—C—F,现在为A—E—A)的形式,使音符识别容易,谱面简洁清晰,又实现了八度一循环,黑白键音符分明,这些正是记谱法改革应该实现的目标。对此我表示赞赏!

对于不习惯魏先生“色块音值”设计的同志可以采用与传统五线谱相似的方案来解决,正如魏先生的谱例中显示的那样,我觉得更便于普及推广。
文字

感谢孙先生的鼓励!

通常一个改革方案的优点可能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自己往往很难认清自己方案的缺陷。所以,希望孙先生和各位朋友谈一谈以上记谱法的缺陷。[/quote]
首先对魏老师为记谱法改革所做的努力表示我深深的敬意!
既然魏老师想听一下反面意见,那我就说两句,也不一定正确,言语不妥之处请魏老师谅解!
先说说不等距线记谱。魏老师这种四五度相间的不等距线记谱,同我在1996年设计的“宽窄五线谱”基本一样。四五度相间的五条线正好记写两个八度的音域,并实现了“八度一循环”。 这种记谱当时自认为非常合理,但在实际推广运用中让同学们抄谱时,大家都认为不好使,还不如都用成等距的五度线好使。第一,这种谱子的宽间和窄间只相差一度,也就半个符头的宽度,我们在设置谱面时,不可能象魏老师那样绘那么宽,同学们看来宽间和窄间基本一样,没有什么区别。第二,在绘谱画线时,同学们很难控制线的宽窄,特别在加线时,很难加准。加线时习惯参考就近间的宽度,但这个宽度又不是我们需要的,往往出错。当初我为什么设计成五条线两个八度而不是三条线一个八度,就是为了避免加线,但加线总是会有的。第三,间里面有的记三个音,有的记两个音,视觉上造成新的混乱,思维上也会有新的负担。另外,魏老师谱中的临时变音没有必要那么样记。
再说说坐标记谱。我昨天看到魏老师的坐标记谱时,眼前一亮,以为真的发现了宝贝,仔细一看是一种只供欣赏,不能使用的谱子。记谱法是一种“读写”工具,不仅能读,还要能写。且不说断续的不等距线和各种颜色不好绘制,就说谱中的音长表示方法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怎么能用圆圈的大、小、扁、圆和三角的大、小、胖、瘦表示音长呢?在实际抄谱中,圆圈
和三角都难以抄清楚,更不用说它的大小扁圆高低胖瘦了。如果魏老师是一线教师,可以让学生试一试、抄一抄、弹一弹,是否可行。反正我每设计一种方案时,都要在我开设的“乐音琴苑”里偷偷试用一段时间,认为可行后才敢小心拿出来。
 
感谢李乐音老师读帖和回帖,并提出中肯的意见!

    因这段时间出差在外和忙其他的事,回复迟了,抱歉,望李老师见谅。

    李老师是记谱法改革的前辈,多年致力于记谱法改革事业,已经具有丰富的经验,值得我辈学习。1996年时,我才刚刚在无意中发现现行记谱法存在某些缺陷,但是不相信用了五百多年的记谱法竟然还会有问题。经过反复确认、思考,才动手做方案。自认为方案很不错了,才发到网上,然后被孙枝荣先生发现,介绍我到这个论坛。在这里,才知道有这么多朋友早就在研究这个课题,并不是我一人之见;在这里,才知道记谱法改革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在这里,我学到了不少知识,深入全面了解了现行记谱法存在的缺陷以及记谱法改革的现状,从各位朋友的方案中得到很多启发,使我的方案得以不断完善

 

关于“读”与“写”的关系

李老师就我的方案提出了几个问题,我也谈谈我的看法,与李老师商榷:

    一、关于“读”与“写”的关系:

    记谱法是一种“读写”工具,这一点没错。在很多权威的谈话和文章中,也总是把易懂、易读、易写作为一个重要的改革条件。可能大多数朋友也认同这一观点。易懂是易读的前提,而易读和易写往往是一对矛盾。怎样摆正“读”与“写”的关系,我有不同的看法:

    第一、记谱法是大众化的应用工具, “读”是绝大多数人所需要的,而“写”是少数人要从事的工作; “写”的本身就是为了“读”,可以说“写”是为“读”服务的。五线谱与简谱相比,五线谱显然要比简谱难写的多,但是五线谱却在其它方面占有绝对优势,所以,五线谱并不因为相对难写一些就让位于简谱。从这一点来看,“易读”显然要比“易写”更重要。

    第二、现代科技为新记谱法“易写”提供了可能性。诚然,写谱训练是学习音乐知识和记谱知识、提高识谱能力和音乐素养的重要手段。而新记谱法一旦被采用,也必然会产生新的学习和训练方法。特别是电脑的普及应用,不仅会使新的记谱法记写起来非常方便,且能为学习音乐知识提供多种多样的训练方法。(因坐标谱做到了“一点定音”,可能会在这方面具有优势。)现代科技在不断地改变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习惯,很多人要记写一点东西,首先想到的不是纸和笔,而是电脑和手机。

    第三、形式永远为内容服务。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创造了一些手写五线谱的方法,用于临时记谱,有的甚至只有自己才认识。然后用正规的格式印刷出来,供大家使用。大家对新的记谱法必然有一个认识和适应的过程,也会创造出简便的手写方法。(比如:手记坐标谱时,就不必把色块划出来,只划横线就可以了;也不必区分白色圆形音符和黑色三角形音符,都画圆圈就行了;更不必区分音符的大小。这些用手画确实很难,但用软件程序来实现就非常简单了。)

    总之,我认为,“易读”是新记谱法必须要做到的,应将“易读”放在首位,而不必太在意“易写”的问题。如果能做到既易读又易写,当然是再好不过了;如果易读和易写是一对矛盾,那就应该先满足“易读”,而把“易写”的问题交给电脑或其它记写工具。
 

“写”也很重要

魏先生分析读和写的关系,条理很清楚,表达明白晓畅,文章写得很不错。美中不足的是对“写”的重要性重视程度不够。
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读”和“写”是密切相关的,两者缺一不可,会读是会写的前提,而写对“读”起真正理解所读东西的含义、结构的作用,更是巩固记忆不可或缺的手段。咱们无妨回忆一下儿时学习汉字的情况,为了真正掌握一个字的形音义,认一个字要写多少遍?
可以就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来看看“写”的重要。这个版块的版主工作很不错,前来发表记谱法改革成果的朋友很认真、热情,参加讨论者态度也很严肃认真,说话有理有据,绝不信口开河,在咱们这里是几乎见不到口水贴的。按理来说,论坛就谱谈谱的讨论应当是很热闹的,可是,这个版块建立以来,讨论并不热烈,而且几乎见不到通过谱例来比较分析某两种或某几种记谱法优劣的贴子,这样讨论便很难深入下去。为什么不能用实例比较?原因当然不止一个,其中最大的拦路虎恐怕就是“写”谱之难。如果现在有人想用某首曲子,用你的座标记谱法和另一种记谱法“写”出来,再进行比较分析,就是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天呀,在电脑上如何将这两种谱写出来呢?恐怕懂得的人一百个也找不到一个来。
而且从推广的角度来考虑,离开“写”字也很能成气候。试想一想,如果除了发明者本人之外,没有人(或很少人)能按他的方法写出谱来,他的方法怎能广泛传播呢?
记谱法改革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提高人们学谱用谱的效率,节省时间和精力。记谱法是否易读,是否易写易记(当然还关系到视唱练耳的指导思想和方法,不过不扯远了),都与效率息息相关。
“现代科技为新记谱法“易写”提供了可能性。”这本是句很有远见的话,但现实告诉咱们,利用现代科技来代替手写乐谱,并非是轻松的事。咱们中国是使用简谱最多、最广泛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人为适应社会需求,在开发简谱软件上不辍耕耘,单是大陆就开发出如作曲大师、TT作曲家、贝音、音乐123、天才作曲家等软件。开发者的成绩,得到了许多音乐爱好者的赞赏,可是与此同时,二、三十年过去了,普遍都感到至今还没有一款达到理想的程度,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由此可见,用现代科技为记谱法服务,看来仍然任重道远。
所以,建议记谱法改革的朋友们要重视“写”字;在介绍自己的成果时,既要告诉大家怎样读,也要尽可能告诉大家如何写。
 
非常赞同爱乐学乐先生的观点,应该在我们论坛提倡科学严谨的态度,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风尚,同时也尊重读者、尊重对方、尊重自己。理不辩不明,有不同的看法,才是正常的,才有利于提高、完善。

我将做一个“怎样写”的图贴上来,请大家指点。
 
二、关于用不同大小的音符记录不同时值的音:

坐标谱是用色块(其实质是线段)和不同大小的音符来记录音值的。起初,我制定的规则是:在一个色块中只能依次记录两个音,但是这就要将一拍分成双倍的等分,特别复杂的乐谱要将一拍分成八等分,这样的谱读起来就非常麻烦了。为解决这一问题,才改变规则:在一个色块中依次记录四个音,并想到用不同大小的音符记录不同长短的音。这样,四分谱表(一拍一个色块)可记录约一半以上的曲谱,八分谱表(一拍两个色块)几乎可满足所有音乐记谱的需要,只有极少数非常复杂的音乐才会用十六分谱表(一拍四个色块)。

音符所占色块(或线段)的横向空间,对音值起着决定性作用,而音符的大小并不决定音的长短,但它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1、使各种不同节奏的音符组合形态具有唯一性(非常重要),可有效地避免误读;

2、对音的长短有提示作用(非常重要);

3、更形象地表现音的长短;

4、缩短了横向空间,从而缩小了整体版面;

5、不同大小音符的组合,使谱面具有一定变化,不致于太单调,有利于记忆。

(前面已经讲过:手写时不必区分不同大小和形状的音符,统统画圆圈就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