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7 卖木雕的少年

 越秀区桂花岗 2011-02-08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
    2、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难点:
  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看图片,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非洲草原)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有关非洲的地理、自然景观、社会风俗等资料,谁愿起来交流一下。

  师:非洲是个鸟语花香的地方,到处是绿树繁花,各种热带动植物快乐地生长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吴晴一起走进非洲,去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板书:卖木雕的少年

  

二、初读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师:请同桌俩一起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在去非洲旅行前,朋友叮嘱我一定要做哪几件事?
  一是看瀑布、二是买一两件木雕
  3、你见过大瀑布吗?下面就一起欣赏一下美丽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吧!说说自己的感受。
  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呢?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作者又是怎样向我们介绍木雕的呢?请读出有关语句。

  4、作者正在挑选木雕时,一位卖木雕的少年出现在作者的面前, 边读边画出描写少年语言和行为的句子,结合这些句子,想想:这位黑人少年是怎样的一位少年?
  在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顺序: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买木雕——赠送木雕。朋友介绍的非洲木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看到精美的木雕时,爱不释手,激发了购买的愿望。这两部分都是为后面做铺垫,这样才能更充分地表现出“我”放弃买木雕后的遗憾心情。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才会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木雕小象墩虽然只是一件小礼物,却表达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  

  三、识字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
  a.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认读生字,并想办法快速记住字形。
  b.认读生词,讨论词语意思。
  c.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2、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识字动画,学习生字

     利用其中的生字动画学习

  3、识字写字指导。

  举例:“释”是翘舌音,“宾”是前鼻音,要注意读正确。

  “栩”字不要读成“羽”。

  写字方面:“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的右边不要写成“犬”。

  四、词语累积

  1、找词语。可以先结合课后练习题三,让学生先找出这些四字词语(不一定是成语),并抄写下来,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2、理解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比较难的词语。

  举例:

  (1)“游人如织”的“织”不好懂,这里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说明游客很多,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

  (2)“琳琅满目”的“琳琅”本意是“美玉”,这里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

  (3)“栩栩如生”中的“栩栩”是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

  注意:教师不能让学生记词语注释,更不能把词语分解成单字让学生一一对应。只要学生能在本课的语境中,大致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可以了。

  3  运用词语。教师可以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词语。

  举例:大瀑布真是(   )。这里(   ),景色十分(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     )。其中象墩(     ),大象雕得(     ),我一看就(     )

  4  教师还可以利用本课的语境,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地方是否可以用其他词语来替换,调动学生运用平时的积累。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小朋友,课文里介绍的木雕象墩构思新奇,我们也来欣赏一下精美的木雕吧!看到这些木雕你有什么想法?

    

(非洲木雕)

  师:小朋友,这些木雕雕得,的确让人爱不释手;课文里介绍的大象木雕也一样栩栩如生,卖木雕的少年更可爱,更让人感动。怎样走进少年的心灵,去品味这份感动呢?我们还得细读课文,在文字深处去感受。请静思默想,或轻声读读体会体会。

  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二、品读入情 

  1、师:又细读了这篇文章,同学们是不是已经被卖木雕的少年那诚恳的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深深打动了?请大家跟着范读想象那动人的情景。

  利用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范读动画

   中的 

  2、看完范读动画,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请大家畅谈自己的感受。

  3、把你们深切的感受带到朗读中去吧!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全文也行,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自己读也行,与别人分角色读也可以。

  4、 朗读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三、研读
  抓重点词句,深入感受黑人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学生自读。

  师:小朋友,请你们画出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那些句子。

  2、学生读后反馈。

  师: 谁想站起来读读你画出来的写少年的句子。

  3、寻找深入感知课文的切入点。

  课文里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句子确实很多,我们是否有必要一句一句地研读呢?大家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少年神情有个句子是写眼神的,你们发现了吗?

  第9自然段有这么一句话:“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指名读这个句子)读这个句子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呢?

  生:①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生:②他怎样对待遗憾呢?

  师:对了,这些问题就是引领我们深入阅读的向导。我们先看少年的遗憾是怎样产生的。

  4、研读第一次对话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1)自由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注意读出语气。

  (2)谁想站起来读读少年的话?(诚恳地说该怎么说。猜测的话谁来试一试。)

  (3) 分角色朗读。(谁想当一下黑人少年,“我”的话谁想读。看看你们最后能不能流露出遗憾的神情。)

  (4) 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明白了吗?

  5、研读第二次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他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⑴ 指导朗读:我”说的话都有提示语,你看,“高兴地喊”、“感动极了”,这些话容易读出语气;而少年的话该读出什么语气呢?(自由读对话,琢磨少年说话的语气)

  ⑵分角色朗读:谁想站起来读读黑人少年的话,表达表达感情;谁想读读“我”的话,高兴高兴,感动感动!

  ⑶ 读着读着,你明白了吗,最后,黑人少年为什么笑了?

  四、补充阅读:中国援建坦赞铁路

  师:小朋友们,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呢?想知道吗?

  举例:作者游览的非洲国家是赞比亚(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位于赞比亚境内),中国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援助建设了坦赞铁路,给非洲人民留下了良好印象。

  这一写作背景也说明“国际理解”是双方的行为,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在非洲是多么深入人心。

  五、情境写话

  1、师:那天晚上,“我”和宾馆里的各国游客,以及许多当地人都对这个黑人少年赞不绝口,大家纷纷夸起了这个黑人少年。请你先想一想,人们会怎么夸;然后你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员,写几句话夸夸这个少年。

  2、学生自由写话。  

  3、展示学生作品,欣赏评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