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瓜细菌性圆斑病的防治

 昵称4579176 2011-02-10
  • 黄瓜细菌性圆斑病


    1)主要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幼茎或叶柄。叶片受害初现少量水渍状小斑点,稍后扩展为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病部四周有黄色晕圈,菌脓不明显。病斑处变薄,中间窗户纸状半透明,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增多,密布叶片后,叶片变黄,提前衰老,造成幼瓜脱落。幼茎发病时会出现开裂。果实上的病斑为圆形灰色斑点,有黄色干菌脓,似痂斑。当棚室中湿度大,温度高,叶面结露,叶缘吐水,利于病菌侵入和病害蔓延。病斑处菌脓不明显,有别于细菌性角斑病,更看不到真菌的菌丝、霉层等霜霉病病状。 

    病原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ucurbitae (Bryam) Dye异名Xcucurbitae (Bryan) Dowson称油菜黄单胞菌黄瓜致病变种(黄瓜细菌斑点病黄单胞菌),属细菌。菌体杆状,单生、双生或链生,有荚膜,无芽孢,大小1.015×0.506微米。在肉汁胨琼脂平面上菌落圆形,黄色具光泽,表面隆起光滑,边缘整齐,透明;在肉汁胨液中生长呈云雾状,无菌环。细菌生长适温2530℃,36℃能生长,49℃经10分钟致死。主要为害黄瓜、西瓜等葫芦科植物。

    2)发病条件   病菌附着在种子内外,或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来年初侵染源,病菌存活期达12年。借助雨水、灌溉水或农事操作传播,通过气孔或伤口侵入植株。用带菌种子播种后,种子萌发时即侵染子叶,病菌从伤口侵入的潜育期常较从气孔侵入的潜育

    期短,一般25天。发病后通过风雨、昆虫和人的接触传播,进行多次重复侵染。棚室栽培时,空气湿度大,黄瓜叶面常结露,病部菌脓可随叶缘吐水及棚顶落下的水珠飞溅传播蔓延,反复侵染,因此,当黄瓜吐水量多,结露持续时间长,有利于此病的侵入和流行。露地

    栽培时,随雨季到来及田间浇水,病情扩展,北方露地黄瓜7月中下旬达高峰。此病发病适温2428℃,最高39℃,最低4℃。在4950℃的环境中,10分钟即会死亡。相对湿度在80%以上,叶面有水膜时极易发病。 因此,此病属低温、高湿病害。病斑大小与湿度有关,夜间饱和湿度持续超过6小时者,病斑大。湿度低于85%,或饱和湿度时间少于3小时,病斑小。昼夜温差大,结露重,而且时间长时,发病重。

    3)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

    ② 种子消毒     选无病瓜留种,并进行种子消毒。可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或冰醋酸100倍液浸30分钟,或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1.5小时,或次氯酸钙300倍液浸种3060分钟,或1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小时,用清水洗净药液后再后摧芽播种。也可将干燥的种子放入70℃温箱中干热灭菌72小时。

    ③ 清洁土壤    用无病菌土壤育苗,与非瓜类蔬菜实行2年以上轮作。生长期及收获后清除病残组织,带到田外深埋。

    加强管理   保护地栽培时要注意避免形成高温高湿条件,覆盖地膜,膜下浇水,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降低田间湿度。上午黄瓜叶片上的水膜消失后再进行各种农事操作。避免造成伤口。

    ⑤ 药剂防治   发现病叶及时摘除,而后喷洒30%琥胶肥酸铜(二元酸铜DT)可湿性粉剂剂500倍液,或60%琥·乙磷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或50%甲霜铜(瑞毒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春雷霉素水剂40075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剂400倍液,或40%细菌灵(CT1片,加水2.5升,或70%百菌通5006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或47%加瑞农500倍液,或12300波尔多液,或14600的铜皂液,或30%细菌杀星600800倍液等药剂,或高锰酸钾8001000倍水溶液,或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12300400的波尔多液喷洒。 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667平方米用对好的药液6075升,连防34次。

    琥胶肥酸铜为淡蓝色固体粉末,无臭无味,微溶于水,对热、紫外线和空气稳定,对人畜低毒。具内吸性,是广谱性保护剂,并有治疗作用,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辣椒疮痴病等细菌性病害有特效。对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腐霉菌、疫霉菌等病菌效果也好。但应注意,瓜苗对该药较敏感,施药浓度不宜过大。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