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比喻人多智慧多,遇事会想出好办法。这一俗语的来源有三个说法。 其一,诸葛亮到东吴做客,为孙权设计了一座报恩寺塔,其实是要掂掂东吴的分量。孙权贴起招贤榜请东吴有才之士造塔,可时隔一月没有一点下文。城门口的三个皮匠得知诸葛亮在寻东吴人开心,很不服气,凑在一起商议,最后终于按照设计,造出了铜塔。 其二,“皮匠”其实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即副将。古代军队打仗,不仅要任命主将,还要任命一名或多名副将,即裨将,他们的谋略各有一套,甚至抵得一个诸葛亮。 其三,原为“三个臭皮匠,顶个猪革梁”。过去鞋子上常有两道突出的梁,是用猪革包上缝成的,由于皮匠手艺拙劣,缝好一道猪革的鞋梁要三个皮匠一起协作。 (摘自《熟语典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