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起震父子与《竹石图》

 鸢手 2011-02-10

冯起震父子与《竹石图》

(2009-12-31 17:35:34)
标签:

杂谈

冯起震父子与《竹石图》

               冯起震作品(藏山东省博物馆)

冯起震,字青方,又字省予,号稷下门生,明代益都县高柳社孙家庄(今青州市高柳镇高柳村)人,岁贡生。生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约卒于崇祯十七年(1644),享寿九十余。四子均有名当时:长子可依,仁乡县教谕;次子可立,青州府学生员;三子可宾,字桢卿,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任兵、工、户、礼四科给事中,官至太常寺少卿;四子可宗,以武职起家,官至掌锦衣卫事、左都督。据光绪《益都县图志》载:起震为元代益都府尹兵马都总管冯彰的后裔,“少负异资,淹贯经史,为诸生试辄冠”,但一生“不希仕进”,隐居乡里,以教授为业。起震在课徒之余,优游于阳水之滨,风雩舞兮,苍苍蒹葭,波底红鳞,自享泉林之乐;归则儿孙绕膝,承天伦之欢,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也乐得清闲自在。时有远道而来的好友,清茗野蔌,亦足以畅叙幽情。冯起震尤善画竹,他所画之竹,亭亭玉立,刚劲挺拔,给人以孤清超拔之感。居当时青州画坛三绝“冯竹”、“冀雁”(冀旭芦雁)、“王葡萄”(王曰叟葡萄)”之首。他的作品在山东博物馆、潍坊博物馆和青州博物馆都有收藏,并且在国内拍卖市场上也有不俗表现,2007年嘉德拍卖会上,他的墨竹册页以74800元成交。在众多作品中,他与子可宾合作之《竹石图》艺术水平颇高。今潍坊博物馆藏有冯起震、冯可宗竹石条屏。这十幅竹石图由画而刻,历时七年,从其中李日华的题跋可大略知其始末:“北海冯青方先生墨竹妙天下。迩岁,长公祯卿使君携以入召,勒之司李署中,又自作石,承其趺观者谓两妙一合。”可见,这付条屏刻于冯可宾任湖州司理时。在最后一方石刻下方有“明崇祯二年(1629)己巳仲秋,北海冯起震辑父子竹石,诸公评品十幅,成屏刻石备览”的题刻。这十幅联屏非一时之作,但都是起震画竹,可宾画石,青竹高卓,顽石崚嶒,各有特色又相映成趣。后分别由当时十位名公巨卿分别题跋,其中声名显赫者当属董其昌、邢侗。

冯起震父子与《竹石图》

          冯起震、冯可宾父子竹石刻屏拓片

(转自瞑目尊先生的网易博客http://ajjrx.blog.163.com/blog/static/55669580200711283136404/

同时,据刘序勤先生主编《青州石刻文化》载:青州范公亭公园藏有父子二人合作石屏一块,并有董其昌题诗并记。董其昌题诗曰:“一派湖州画里诗,娟娟疏筑两三枝。朝里邗水帆前雨,正是龙孙长蘀时。”在题记中更誉父子竹石为“文(同)、苏(轼)之后,竹石一派,属东海矣”,把冯起震父子与北宋画竹大家文与可(文同,字与可,苏轼从表兄,善画墨竹,与苏轼同为“湖州画派”代表人物)、苏轼相提并论,可见其推崇之至。这十方刻石及摹本流传颇广。至清乾隆中,诸城刘墉在友人处看到《竹石图》摹本,仍掩饰不住对乡贤的倾慕,欣然题诗四首:

东国人文有故家,流传绘事亦清华。

写来竹石闲情好,忍取弓裘世业赊。

 

高节虚心不受尘,云根山骨更嶙峋。

家风并向图中见,大小冯君似古人。

 

妙迹真宜水月传,兴怀题咏继前贤。

一亭更著修廊接,好句从兹次第编。

 

珂里悬车七十强,恩筵新预赐霞觞。

竹筠石介为君寿,绿野风清奕叶光。

    第一首诗总括冯氏在事功和绘画两方面的成就,第二首具体描绘画作艺术水平之高,第三首羡慕有人有如此珍品,应好好保藏,第四首诗希望这些摹本将给友人以激励,对冯氏父子及其绘画都作出了很高的评价。于此可见冯氏父子影响的广泛和深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