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资哲学'【系统交易方法】

 雾境悟道 2011-02-11
(一)证券期货投资是致富的捷径吗?

这是一本投资哲学,很精辟。炒股炒期的朋友可以看看。

作者:波涛

    股票和期货投资具有高度的假象。这种假象来源于其高度的流动性和波动性。如果我们观察国内外的股票投资人和期货投资人,我们会发现几乎没有什么人没有过赚钱的记录,甚至是“辉煌”的记录。但与此同时,我们还看到只有很少的人能够长期的、稳定的、持续的从股票中和期货投资中赚钱。中国的股市和期货市场的历史太短,大多数的投资人还看不清这一现象。在这个股票和期货市场发育初期,盈利的市场分配比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更趋于平均化。但随着市场发育的逐渐成熟,财富逐步向少数人手中集中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很少有投资者认真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股票和期货的高度流动性说明了什么?意味着什么?市场流动性是指在一特定的时间及其相应价格上成交的难易程度。成交越容易越密集,则流动性越高。成交意味着什么?成交意味着买方和卖方形成了相反的价格判断。买方一定是认为现行的价格低还有上行的空间才会买,卖方一定是认为现行价格高没有上行空间才会卖。在每时每刻,买卖双方面对同样的市场信息,无论是企业的经营状况还是期货商品的供求状况,却形成完全相反的价值判断。市场流动性是以市场操作的难易和价值判断难易的反比关系的存在为基础。市场操作越容易则价值判断越难。价值判断越容易则【心随草动手打】市场操作越难。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的涨停板或跌停板就是说明市场当时不存在相反的价值判断,当由于某种原因市场上形成了一致的看法时,市场上便不存在观点相对立的买卖双方,从而形成有行无市,即停板。与股票和期货市场相对的是房地产市场。房地产的流动性低是由于它的价值判断容易,对一块房地产的评估很难产生差异很大的价值判断。因此,房地产市场的价值判断容易,从而市场操作难。明白了这个道理,每个股票和期货投资人每时每刻应当提问自己一个问题是:我的每一笔交易都有一个竞争对手和自己相对立,我的竞争对手的判断将和我的判断完全相反,那么,我凭什么来保证自己的判断比对方的判断更趋于正确呢?我的高明之处(Edge)在哪里?



    股票和期货合约的价值判断难,而且非常之难是每个投资人必须时刻铭记在心的首要问题。一个难于做出价值判断的投资对象绝不可能是一个简捷的投资对象。



    很少有投资者认真思考过第二个问题:股价和期货价格的高度波动性说明了什么?意味着什么?多年来,现代投资理论以大量的精密的数学手段反复检测了股票的波动特点,以无可争辩的证据证明价值具有随机性特征。所谓随机性,是指数据的无记忆性,即过去的数据不构成对未来数据的预测基础。投资理论界和投资实务界在股价随机行走特征上的争论,不在于随机性存在与否本身而在于对其程度的确认。理论界认为股价的波动是高度随机的。实务界认为股价的波动中有相当部分是随机的。股价随机特征的存在对投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两点:(1)任何投资人从局部和短期而言都有可能赚钱。(2)投资人从全局和长期而言获胜的概率非常之低。打个比方说,如果投资人用掷硬币看正反的方法决定股票的买卖策略,他的理论的正确率趋近于50%。但是这个50%的胜率就导致了这个投资人是个必然的输家,而不是必然的赢家。这里的关键在于“成本”。投资人买卖股票期货要付手续费和其他连带开支。股票交易和期货交易都是一个“零和博弈”(Zero-Sum Game),即赢家的钱来【心随草动手打】自输家的钱。投资业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投资本业;一部分是投资服务业。在投资本业中,投资赢家的从业人员是由投资输家来养活的。不但如此,投资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包括政--府管理人员、股评家、数据商,等等,从根本上而言也是由输家来供养的。这个道理不难相同,只是很少有人认真的去想一想。如果输家要养活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投资从业人员,那么输家不管从数量上还是资金量上都要远远超过赢家便成为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所以华尔街流行这样一句话:市场一定会用一切办法来证明大多数人是错的。



    所以,“大部分投资人在大部分时候是错的”,这一市场现象不但有投资人主观上的因素,而且是市场得以正常运转的要求。一个客观上要求大多数人成为输家的投资对象绝不可能十一哥见解的投资对象。



    上述市场现象在美国已被各种精确的统计数据所佐证,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上述市场现象又可分为三个子现象:(1)大部分个人投资者(业余投资人)在市场上是净输家。(2)大部分专业分析师和评论家的观点在市场的重点转折点是错的。(3)大部分机构投资人的操作业绩低于市场平均表现。这里需要强调的指出的是第三点。虽然大部分机构投资人的业绩低于市场平均表现,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定是净输家,因此他们使用的参照系通常是一个市场平均尺度,如普尔500指数(SP500)。赢利率低于SP500上升幅度不一定意味净亏损。事实是,机构投资人的赢利分布比率要大大高于业余投资人。毫无疑问,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



    由于股票价格和期货价格的波动具有高度随机性,因此用什么态度进入该市场便成为至关紧要的问题。对任何投资人而言,都有下述两种态度可供选择:一种是赌博的态度;一种是投资的态度。



    所谓赌博的态度,是指缺乏实现严密设计的具有正期望值盈利率的博弈计划,而在单纯利益心理驱动下进场下注。



    所谓投资的态度,是指按照事先周密设计的具有正期望值赢利率的博弈计划进场操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说的投资,也同样包括投机。按西方投资界的定义,投资和投机不存在好与坏在道德判断上的区别,而主要在于时间长度的区别,如果以长期操作为手段,则称之为投资;如果以短期操作为手段,则称之为投机。



    因此,投资(包括投机)与赌博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依据一个具有正期望值的博弈计划或操作系统。如果投资人没有这样的计划,则股票市场或期货市场就变成了一个赌场。事实上,大多数股民或期货投资人是以赌博的心态进入市场的。如果投资人具备这样的计划,则甚至赌场也可以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投资场所。事实上,历史上不断有职业赌博家(他们常常是伟大的数学家)依据精密的数学方法寻找到击败赌场的数学模型,其中有些对现代统计学和现代金融投资理论做出重大贡献。



    从股价和期货价格波动具有高度的随机性,可以引申出以下结论:在存在操作成本的前提下,具有正期望值的操作系统的发现是可能的;但该类系统的发现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价格波动是百分百随机的,则具有正期望值的操作系统是不可能存在的。



    价格波动在某种程度上的非随机特征的存在,是投资交易系统存在的基础。投资家(包括投机家、交易师)的主要任务就是:(1)识别该特征的存在条件及其特征。(2)据此制定出相应的交易系统。(3)实施拟定出的交易系统。



    这里我们看到投资家和分析家的一个重要区别,即他们着眼点或分析目标的区别。大部分分析师的着眼点是过去价格与未来价格的关系,其目标是未来价格走势的预测或未来价位的预测。万恶对于投资家来说,其着眼点是研究价格的分布特征,其目标是研究确立价格波动中飞随机性部分的统计特征。由于价格波动中随机性部分的强度远远大大于非随机性部分,使得交易系统的研制成为一种非常困难的工作。同时,价格波动中无论随机性部分或非随机性部分的统计特征都存在相当程度的不稳定性,使得交易系统的维护成为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投资家必须实时监测所用交易系统的工作状态并根据市场的数据【心随草动手打】统计特征的根本性变化来相应的修正所用交易系统,甚至研究开发新的交易系统。这里提出任何一个投资家都必须面对的巨大心理素质问题。一方面,投资家必须有对按照交易系统发生的局部的甚至是连续的失败保持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投资家又必须有能力修正旧的交易系统以致开发新的交易系统。这就好像战争中军事家一方面能够面对劣势实行必要的战略转移,同时又避免逃跑主义的错误。



    交易系统或操作系统对投资家的另一要求是必须具备正确处理和整体关系的能力。这一能力是投资家必须具备而绝大多数分析师或评论家不具备的。对于投资家而言,每一次符合其交易规则的失败的(赔钱的)投资都是对的;每一次偏离其交易规则的成功的(赚钱的)投资都是错的。由于价格波动的随机性因素的存在,投资家知道他根据已定的交易系统而发生的每一次交易的结果如何是一种随机的现象。这好比统计学中从暗【心随草动手打】袋中摸黑球和白球的实验。每一次摸到黑球或白球的可能性是随机的,但是总体上摸到黑球或白球的概率是确定的。这又好比看麦肯罗或格拉芙打网球,他(她)打每一球的胜负是随机的(这就是运气),但他(她)打一年比赛的排名绝不会是随机的,而是相当确定的(这就是实力)。投资家如果不能以这种概率统计的观点看待每一次交易得失,他就根本不可能成功。这是投资家必须具备的素质。制定和实施交易系统的能力是投资家实力的体现。这里我们已经看到,投资家和分析家的分析理念是如此的截然不同。对于分析家而言,对市场未来走势的预测是其着眼点和归宿;对投资家而言,对风险收益的综合评估是其分析的重心。



    在投资家眼中,(1)市场风险是不可能根本回避的。无风险的投资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利润是对所承受风险的回报。(2)风险最小前提追求利润最大化,才是投资的基本原则。交易系统的实质,不但是这里所说风险收益的综合评价体系,也是风险收益的综合执行体系。



    对投资家和分析家而言,他们所追求的的投资哲理也是同样截然不同的。分析师奉行的哲学是尽量的“对”,而投资家奉行的哲学是尽量“少错”,尽量“小错”。表面上看,两者之间的差别是细微的,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实质上是巨大的。一个投资人如果不能吧自己的投资行为建立在尽量少错的投资哲学上,则说明他还未能悟到投资的真谛。



    常听到有人说,“风险越大,收益越大,风险与收益成正比”。这句话不完全对。风险与收益之间即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也存在非正相关的成分。这是因为价格波动是随机性成分;同时也存在非随机性成分。投资家的任务是:(1)根据风险与收益间的正相关的关系确定自己的投资对象。(2)寻找风险与收益间非正相关的关系以确定自己的投资操作。如果与收益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则投资人不会有承受风险的投资动力。同样,如果风险与收益间不存在非正相关关系,则投资家无法据此确定自己的操作策略。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股票价格和期货价格波动的随机性特征以及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零和博弈”的市场结构特征,决定了绝大多数投资人都认同“赚钱的经历=赚钱的能力”这一假象,而实际上赚钱的经历不等于赚钱的能力。投资人如果不能摆脱这个假象的影响,则难易成为最终的赢家。股票和期货投资作为一个行业来说,和社--会上的任何一个行业都不相同。在西方发达国家,要想在任何一个职业型的行业【心随草动手打】赚钱要先取得“赚钱的能力”,即资格认定,例如,大学教授要先获得博士学位才能教书,律师要先法律学位并通过律师资格考试,医生要先取得医学博士并通过医生资格开始及相应的实习规定等等。这种行业性的严格规定,使入门者一开始就铭记一条准则:“你必须有付出才能有获得”。也就是说你必须先有赚钱的能力然后才能又赚钱的经历。但在股票期货市场上,由于价格波动的随机性,几乎所有的投资人都有赚钱的经历。这种市场现象助长了人们的不劳而获的心理,或者以为不先取得赚钱的能力就可以得到赚钱的经历,或者以为既然有了赚钱的经历就证明了自己已经具备了赚钱的能力。正是股票期货市场的这种巨大的诱惑力,吸引了一代一代投资人不断为市场注入新的资金,使二级市场以“零和博弈”为特征的市场结构得以维持强大的活力和延续力。

(二)谁是投资人最强大的对手?

作者:波涛



    很多投资人,很可能是绝大多数投资人,当在市场上有了相当一段时间的磨砺以后,会从心理感受到一股“神秘”的市场力量的存在。在美国等发达的市场国家,人们常常用“他”来描述这股神秘的力量。在中国这个还在刚刚发育的国家(包括台--湾地区等),人们目前在用“庄家”来描述这股什么的力量。这股神秘的力量几乎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它好像对投资人的心理活动了如指掌。例如,投资者A经过一再的犹豫、观望、再犹豫、在观望等反反复复之后,终于认定这个涨势是看准了,于是鼓足勇气杀进去,但好景不长,刚刚看到一点赚钱的苗头,市场急转直下,一下子把投资人深深地套牢。经过一段时间回头再看,原来投资人A买到了几乎是市场最高点的区域。投资人A找来某刊物一看,原来说是“庄家”出货了(在美国:“原来'他'进场做空了”)。投资人A于是做了几个深呼吸,稳住心神,决心不慌不忙,等市场反弹后也跟上“庄家”(“他”)撤走。可谁想一盼再盼,这个反弹一致似有似无,就是不让投资人A平身而退。而且慢慢的,市场在上上下下中离投资人A的进场点越滑越远。这种日复一日的煎熬,越来越令投资人A焦躁不安。再看看营业厅内股民B到Z各个面如土灰,唉声叹气。终于有一天,投资人A痛下决心,决定“割肉”出场,寻求一个自我解脱。谁承想几天后,市场突然开始往上走,看是投资人A还自我宽慰:“市场涨一点还会再跌,幸亏我下决心跑掉了,损失不会更加扩大了”。谁承想市场【心随草动手打】似乎不再回头,一波一波居然涨起来了。投资人A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砍单看到市场最低点上了。投资人A气的捶胸叹气,原来打算割块肉寻求个自我解脱,没承想割去了一块大腿。经过一段时间恢复伤痛,投资人A决定总结经验。回想市场跌了以后,各位股评家纷纷评论,引用各种信息来源,把股价下跌的原因解释为庄家出货。再回想市场涨以后,同样有不少股评家评论纷纷,描述庄家如何如何进场。思来想去,忽一日投资人A猛然大彻大悟,原来是庄家在市场上神出鬼没,呼风唤雨,把该心得与股民B到K一起交流(股民L到Z已洗手不干),原来大伙都有同感。于是从股民A到K开始不再关注市场走势,而是成群结伙四处寻觅“庄家”踪迹。好在各种花钱不花钱的消息来源还真源源不断,只是苦于真真假假,真伪难辨。又是反反复复轮下来。投资人A细细一算账,确有几次似乎抓到了“庄家”的尾巴,跟上赚了点钱,可是合下来,腰包还是又扁了一层。痛定思痛,投资人A感到捕捉“庄家”的踪迹确实“有利可图”,只是太过于若隐若现,太难捕捉了。上述投资人A的经历虽然纯属杜撰,但是确实是颇为典型的一般投资人的心路历程。



    市场上到底有没有能够左右市场的“庄家”(美国:神秘的“他”)?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应该回答另一个问题:“谁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历史”或者说“历史统计”最有资格回答这一问题。它的回答也最公正,最权威。从市场最发达,历史数据最完备的美国来看,有两种人最接近投资人心目中的“庄家”的概念:一类是资金十分雄厚,有强烈企图垄断市场动机的外线投资人(或机构);另一类是资金十分雄厚,有企图垄断市场动机的内线投资人(或机构)。先不说这两类操作是违法的。即使一部分人逃过了执法机构的监督,但他们的操作结果如何,历史统计也显示出明确的结论。多项依据历史数据做成的研究结果表明,多数企图操纵市场(指股票和期货等二级市场)的操作结果都以失败告终。其中最著名的案子是美国的亨特家族企图逼死白银期货市场一案,结果以亨特家族倾家荡产而告终。从统计的观点看,垄断性操作难易获胜的首要原因是由于存在两个基本的制约因素:(1)市场结构,即二级市场以“零和博弈”为特征。因为二级市场是纯【心随草动手打】粹的流通市场,不具备生产性,不产生附加值。(2)心理因素,即人们的利益驱动心理如何控制的问题。当操作人由于财力雄厚而能够影响市场价格的时,他便面临一个十分困难的选择,即如何控制自己的“度”,如何不使自己成为市场上的“多数”。因为市场上的多数趋于成为输家。很多投资经理(包括中国目前的投资经理)都有这样的体会,即当资金数额足以影响市场价格时,创造账面赢利(浮动利润)的业绩是十分容易的,但是要想获得实际赢利则十分困难。这里的问题就是“度”的控制问题。当操作者由于垄断性操作而有过获利经历后,他更加无法控制自己的心理欲望,很难不使自己逾越区分多数与少数的“度”的界限,而最终走向自己的反面。



    一般投资民众之所以认为“庄家”能够赢钱,还来源两个错觉:①把相持能力等同于赚钱能力(这点在期货市场更为明显)。②把价格影响力等同于赚钱能力。一般来讲,大额投资资金比小额资金相持能力强。但是,这不等于说大额资金容易赚钱。大额资金比较小额资金也有其自身的弱点:(1)一般来讲大额资金都有成本,绝大多数机构投资人的操作资金都有成本,从而形成“成本压力”。(2)一般来讲大额资金都有赢利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期限限制,从而形成“业绩压力”。因此,很多大额资金都是属于“压力资金”,而“压力资金”都难摆脱作者心理压力的影响,因而较难获胜。相反,小额资金只要风险控制得当,其相持能力不一定因此削弱。大额资金比小额资金的真正绝对优势,主要在于:(1)操作条件比较优越。(2)科研能力比较强。但是小额资金特别是个人投资人中真正的风险资金,由于是非压力资金,因而更容易取得心理优势,从而更容易获胜。



    第二个错觉是一般民众认为“庄家”有能力影响价格,因此有能力赚钱。这是因为一般投资民众看问题时很容易形成某种偏向性。他们没有看到,如果某一机构在进场时由于资金量大而对价格产生影响,比如说股票操作,产生求大于供的上涨压力,如果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机构在退场时,也同样会产生供大于求的下跌压力。因此,这种市场影响是一柄双面刃,即能伤人,也能伤己。在西方投资界这种影响效应被称之为“回波”。精明的投资家对这种回波效应都是极其谨慎的。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记忆具有选择性。从生理学的角度上看,人的记忆能力几乎是趋于无限大的。但是从实际上看,绝大多数人的记忆力是非常有有限的。这里的差别就源于认得记忆时的意愿,即记忆的选择性。也就是说,人只能记忆自己愿意记忆的东西。在投资上,无论是一般股民还是机构投资经理,对自己的“胜绩”往往是“曲不离口”,但对自己的败绩却往往是“三缄其口”。由于这种记忆的选择性,使投资人对自己相信的东西愿意记忆,对自己不相信的东西不愿记忆。由于绝大多数投资人都缺乏严格的统计学的训练,因此很难依统计学的规则去观察问题。由于这个原因,以中国短暂的股市历史为例,个别机构大户的个别胜绩便被夸大到了严重偏离其统计意义的地步。



    由于目前中国还缺乏精确的统计资料,因此无法全面了解机构大户在股市和期货市场的业绩。但是,很多迹象可能暗示其一般状况。①目前因炒作失败负债严重而导致破产或被兼并的经纪机构决不能仅仅被称之为个别现象。②绝大多数股票和期货经纪机构都有市场操作的专门队伍,但是目前还几乎都从属于经纪业务,而不能独立成类似西方国家“交易公司”的经济实体。这说明这些机构的市场操作业绩还缺乏稳定性,他们好需要经纪业务收入的支持。③目前,绝大多数基金和信托资金都不以二级市场操作为主营项目。至于个人投资大户,已有媒体追踪报道称第一代个人大户已几乎尽被淘汰出局。



    至于美国,前面已经提到具有垄断意图的外线操作和内线操作的一般状况。这里还要提一下另一类合法的内线操作,即由上市公司的高级主管和董事会成员买卖本公司的上市股票。由于美国这类买卖活动都要报备证券监管机构,因此统计资料十分详尽精确。一般投资民众倾向于认为内部消息对买卖股票的成败具有决定意义,因此这类内线投资人的动向十分引人注目。但是多年来的统计结果表明,从整体而言,这些内线投资人的投资业绩【心随草动手打】十分平淡,最多只能称之为微利。这种统计数据再次验证了股票价格的确定受多数复杂因素的影响,是企业经营状况,经济整体环境及市场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内线投资人虽然得就近观察之利,但也易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毛病。



    综上所述,历史资料表明,投资二级市场上并不存在有能力垄断市场并获得长期稳定的垄断性利润的有形实体,即西方一般投资民众心目中的神秘的“他”和中国投资民众心目中的神秘的“庄家”。即使在中国目前市场发育的初级阶段,虽然这类违规操作的市场行为比较西方发达国家更容易发生,但是没有有力的证据证明其长期稳定获利的能力;从从长远发展看,这类市场行为将越来越不易发育成熟的二级市场。



    既然这股神秘的市场力量不是一个有形实体,那么他是什么呢?很多投资家认为,他是一股无形力量的总和,是众多投资人心理弱点的总和,是市场心理力量的总和。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当理性的个人为了某种共同利益的追逐而集合成一个群体,并进而形成共同的群体心理特征时,个人的理性便不复存在而表现成群体的非理性集合。由于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人性的弱点极容易相互感染,相互传递,相互增强,因此其合力远远大于简单的算数之和,极易由群体的非理性思维取代个体的理性思维。由于它是个体的非理性思维的集合,它当然给人一种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神秘力量的感觉。因为它既是自我,又是非我。



    这种“庄家”的概念(或神秘的“他”),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不但是个体人性的弱点在群体水平上的集合,而且从实际上说,也是投资人在投资过程中不断处理心理矛盾的实际需要的产物。投资人需要一个无所不能的“庄家”(或神秘的“他”)的存在。



    许多投资人需要用“庄家”(“他”)的存在来解释自己的失败。他们的逻辑是,这不是我不行,而是它更能。他们需要一个借口,他们需要一个强大的存在来解释自己的心理弱小。在失败面前,他们不敢面对自己的心理弱点。实际上,“庄家”的赢并不能解释这些投资人的输。因为按照定义,“庄家”的存在的必要条件是有足以影响市场的资金。而这种影响必然需要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无论是“庄家”的进场和出场都是如此。那么,任何一个输家多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你为什么没有识别这个过程?这个没有能力识别或识别了但没能力做出反应才是输的直接原因。



    许多投资人需要用“庄家”(“他”)的存在来维护自己的自尊。投资市场的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每个投资人都必须面对赤裸裸的自我。面对公开公平的竞争,每个人的心理弱点和人性弱点都暴露无遗。很多投资人没有勇气面对这样的残酷的现实,无法承认自己存在这样严重的人格缺陷。为了维护一个完满的自我,他们需要一个超自然的力量来驾驭一切。这是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延续的惯例,现代心理学这一社--会现象有极深刻的揭示。“庄家”(“他”)概念不过是这一历史过程中在投资市场的一个具体表征。



    为什么一般投资民众对维护“自我”或“面子”比其他行业的动力更直接、更强烈?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投资人在其他行业或领域都是相当成功的人士。他们带有很高的自尊和自信进入投资市场。他们的信条是:既然我能在其他领域成功,那么我就能在投资领域获得成功。但是投资市场与其他行业的一个根本不同点是,这里不承认任何先天的优越条件或先决条件。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除投资市场以外的任何行业,相当多的成功者是依靠其竞争对手不具备的某种先决条件而获胜的。而在投资市场上,投资人的心理素质却成为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很多投资人不能接受的事实是,帮助他们在其他领域成功的某些条件在投资市场不起作用甚至是起反作用。投资市场是世界上唯一的极其接近完全公平竞争的市场。



    投资二级市场的高度公平性主要源于其参与者的高度自愿性。二级市场的投资者都是在完全自愿基础上作出的选择。这里不存在任何外在的强制性因素。而在任何其他的行业里,无论是务农、做工、求学、经商、当官等各行各业,人们往往都可以找到某种强制性因素迫使人们做出某种选择。由于广大参与者的某种不自愿性使得某些参与者具备了强制他人的条件并得以依据这些条件获利。甚至连银行储蓄这类投资活都具有某种强制性,如社--会治安因素的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考虑等,使银行储蓄成为很多人保管流动性资产的唯一选择。但是股票和期货投资却是建立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的,没有任何人可以强【心随草动手打】制投资人去做这种选择。由于投资二级市场的高度自愿原则,因此战无不胜的“庄家”的神话是与其根本相违背的。因为如果确实存在这么一个战无不胜的“庄家”(或“他”),那么别人完全有权利选择不和你做这个游戏。你如果要吸引别人长期的玩下去,只能使游戏建立在完全公平游戏规则之上,使别人在理论上具有完全平等的获胜机会。因此,任何外在的强制性的优越条件是与市场的完全自愿原则相违背的。在市场完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游戏双方较量的只能是自身的后天性条件,如专业能力,心理素质等。而心理素质的优劣则成为优胜劣败的终极障碍。这点和任何对抗性的体育运动都是相同的。

(三)投资分析、风险管理、与投资心理

作者:波涛



    正确分析只是成功投资的第一步。成功的投资不但需要正确的市场分析,而且需要正确的风险管理,正确的心理控制。

    这三者之间的心理控制是最重要的,其次是风险管理,再其次才是分析技能。这三者,也有人称之为3M系统(Mind,Money,Market)。但是99%以上的投资人来说,他们以为分析是最重要的,而根本不认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更不知道心理控制的极端重要性。而在分析方面,他们又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判断买点(或者进场点)上,而不知道判断卖点(或者出场点)是比判断买点更重要,也更难的多的事情。

    那么,分析买点的重要性在整个正确的交易系统中又占多大比重呢?打个比方说,在分析方面,判断买点的重要性如果说占10%,那么判断卖点则占90%。而分析方面在整个系统(3M系统)中的重要性则可以说占10%。这么说来,判断买点在整个系统的重要性则不过占1%左右。市场分析是管理的前提。由正确的市场分析出发,才能建立起具有正的数学期望的交易系统Leroy风险管理只是在正期望值的交易系统前提下才能发【心随草动手打】挥最大效用。而心理控制则是这两者的基础和纽带。一个人如果心理素质不好,则往往会偏离正确的市场分析的方法,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分析,也常常会背离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投资市场不同于社--会生活的任何其他方面。当人们从事任何其他社--会职业时,人性的弱点往往还可以用某种方法掩饰起来,但是在投资市场上,每个人都必然把自己的人性弱点充分的表现出来。这是根本无法遮掩的。所谓公开竞价,其实就是公开展示人性。
  
    人性的弱点集中表现于四个方面:懒、愿、贪、怕。

    一、“懒”,主要表现为不劳而获的心态
    虽然人人都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绝大多数人还是想获得免费的午餐。于是他们就不能从心里真正准确的回答下述问题:①股市投资是一项事业(Business)还是一种赌博(Gamebling)?多数人是把它看成一种赌博。但是多数人绝不会在嘴上承认这一点。那么我们再问:②如果你把股票投资看成是一项事业,那么你投入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做投资的准备工作?如果一个人相当一个数学家、物理学家、电机工程师或者医生、律师等等,他们第一要做的事,一定是去上学以获得最必须要的基础知识。股票投资比上述各项专业难度更高,因为潜在的高回报率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但是,又有多少人付出了比做其他那些专家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投资市场的学问?③大多数人总是不时想从朋友处、证券商处或其他各种渠道打听所谓内部消息,或者十分注意报纸的所谓新闻。如果【心随草动手打】我们问,这些消息往往都是免费的,而免费的信息往往都是不值钱的。况且,市场上的任何信息都是有目的的,你怎么看?④很多股民热衷于打听相互对股市的看法,或者所谓专家对股市的看法,如果我们说打听别人的看法有百害而无一利,你信不信?总之,不劳而获的心态有很多种,甚至可以说是无所不在的。不付出艰苦的劳动,是不能从市场上得到相应的回报的。这里我引用美国著名的投资家甘式的一句话:“如果你想获得成功和赢取利润,你就必须着眼于更多的了解,无时无刻的学习,永远不自满。如果你没有知识,你会失去你积累获继承的全部财产,而如果你掌握了知识,你便可以用很少的钱赚更多的钱。”



    二、“愿”,就是一厢情愿的心态
    它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点:①寻求对自己有利的消息。投资人从自己的利害得失出发,往往对市场走势有一种主观上的企盼,因此特别愿意得到对自己有利的小道消息。实际上,经验丰富的投资家都知道,市场上的绝大多数所谓“新闻、消息”都是为了某个特别的利益集团而散布出来的。一厢情愿的心态之所以是失败者的心态,就在于它是着眼于眼前的事物,而市场永远是只关心未来的。投资人对市场的观察如果不能客观,便已经输了先手。②输了不认赔,还要加码。我们常常看到,很多人在得了绝症之后,便很容易上一些江湖骗子的当,相信什么祖传秘方或者什么特异功能。不少投资人在明知道已经做错了以后,还不愿认错,而是在所谓“套牢”的借口下苦苦企盼。这些人犯的错误就是不尊重市场。当一个人输了的时候,就是市场明确告诉你犯了错误的时候。市场是客观的,对【心随草动手打】抗市场是绝不会有好下场的。③人的本性有一种倾向,只愿意相信自己潜意识中愿意相信的事,而不是真实的事。只愿意听到自己潜意识中感到舒服的话,而不是真实的话。有经验的投资家都知道,一个成功的投资决策往往是决策时内心感到很不舒服的决策。投资决策过程经常就是一个选择过程。在很多可供选择的方案中,总有一个最让你难受的方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个方案往往事后证明是最成功的方案。



    三、“贪”,表现是很明显的
    人人都知道贪不是好事,可绝大多数人却戒不了贪欲。在股票市场上,由于交易规则的限制,投资人的买卖往往是一对一的,也就是说用一分钱买一分货,因此这种规则本身对投资人的贪欲是一种外在的限制。但在商品期货市场上,由于实行保证金制度,投资人可以用一分钱买到十分货甚至二十分货,因此这个贪欲就往往会暴露无疑。绝大多数投资人在期货市场上的失败的首要原因,往往是下手过重,或者说“交易过量(Overtrade)”。他们往往企盼一夜暴富。在这种巨大利润的驱使下,他们会忽略相对应的巨大风险的一面,铤而走险。要有正确的风险管理,前提是戒贪。但戒贪实在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



    “交易过量”的另一种表现是交易过于频繁。投资人由贪欲驱使,往往患有一种华尔街称之为“市场症”的病症。就是说每时每刻都想进场交易的冲动。如果哪天甚至更短时间不能去经纪公司去看盘,就会觉得坐立不安,茶不思饭想。这种贪欲的表现在股票投资人和期货投资人中都十分普遍。



    贪的另一种表现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赚小钱赔大钱”的现象。大多数投资人由于贪欲驱使,当赚了钱时觉得“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急于获利了结。而当赔了钱时又死不认账,企图扳回平手而导致越输越大。有经验的投资家都知道在输的时候戒贪更是难上加难。有人甚至认为在赢的时候不能戒除贪欲是获得巨大成功的最后的障碍。



    四、“怕”是指大多数普通投资人的“怕”
    其实,经验丰富的投资家也有“怕”,只是他们的“怕”和普通人投资人的正好相反。投资家“怕”市场,但不怕自己。他们对市场十分“敬畏”(Humble),但对自己却十分自信。普通股民正好相反。普通股民对市场毫无畏惧,因此往往在最高点买进,而在最低点卖出。但是他们也有怕,就是怕自己。在市场一涨再涨达到接近最高点时,他们怕自己误了班车而不怕市场已经十分脆弱。而在市场一跌再跌接近最低点时,他们怕世【心随草动手打】界末日到来而急于抽身逃跑。所以,成功的投资家的贪和怕只不过和普通投资人正好相反。投资家是普通股民贪的时候怕,而在普通股民怕的时候贪。普通股民的“怕”还表现在投资决策时既犹豫不决,又容易冲动。这是同一弱点的不同表现。这就是说,普通股民的“怕”是非常容易相互感染的,从而表现出强烈的群体性。当人们的情绪相互感染时,理智便不复存在。



    上面所说的“懒、愿、贪、怕”,要完全克服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们是人性的表现,也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他们的表现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成功的投资家是能够成功的把它们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不使其影响理智的思维。



    道理虽然简单,但做起来却非常之难。因为它要求一个人能脱胎换骨的改造自己。就好像社--会上流行的戒烟、减肥,其实方法都不复杂,但是又有几个人能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呢?



    所以,一句话,要想战胜对手,就要先战胜自己。不能战胜自我的人,是绝不可能在投资市场最后成功的。

(四)交易系统的种类。

作者:波涛



    交易系统,是指由相互关联的交易规则构成的完整规则体系。



    由交易系统的定义可以看出:①一个交易系统至少应包括两条以上的交易规则。②这些规则应具有相互间的有机联系。③这个系统能完成至少一个完整的交易周期。



    由交易系统的定义还可以看出,市场上的大多数投资人不使用任何交易系统。目前国内股票市场上的大多数投资人有三种基本的决策方式。第一种是由上市公司经营信息得出对企业经营状况的某种判断从而决定买进点。第二种是由根据【心随草动手打】所谓“庄家”的动向而决定的买进点。第三种是根据股票的跌幅而决定的买进点。这三种方式的共同点是:①只有买入点的规定而没有卖出点的规定,因此不能构成一个完善的交易周期,即完成一个进场和出场的循环。②这种决策方式都具有某种主观随意性,因而不能称之为规则。上述三种操作方法,由于不符合交易系统的定义,因此不是系统的交易方式。



    交易系统大体上可以分为下述几种类型。这里要强调指出,下面的例子只是说明而举例,不包含任何作者本人对其有效性的判断。



    一、以技术指标为基础设计的交易系统
    例1:简单算术平均线系统。如果设定短期平均线向上穿越长期平均线为买入信号,短期平均线向下穿越长期平均线为卖出信号,则构成一个简单但是完整的交易系统。这个系统有明确的买入点的规定和对应的明确的卖出点的规定,有能力完成一个以上的买卖周期。
   
    例2:如果设定RSI<10为买入信号,RSI>90为卖出信号,则有严重的设计缺陷。因为如果用于中长线信号,则RSI可能长期不能趋近某一极值,从而得不到对应的操作信号,长期无法完成完整的买卖周期。



    二、以数据统计分布模式为基础设计的交易系统
    这类交易系统的设计者一般都有很强的数学根底,有能力对市场数据做统计分布特征的研究。

    例1:如果某期货合约跳空高开若干点买入。利润达到X值出场或收盘价出场。亏损达到Y值止损。该例的设计思想是企图捕捉跳空开盘对后市的影响。



    例2:如果在合约突破型跳空买入,衰竭型跳空卖出。这就不是一个交易系统。因为:①某类跳空可能长期不出现致使不能完成进出场周期。②对信号的定义具有某种主观随意性。



    例3:如果按迪马克波动系列数终点为进场信号,反向迪马克波动系列数终点为出【心随草动手打】场信号。这不是一个交易系统,因为有时不能完成一个交易周期。



    三、以图形分析为基础的交易系统
    图形分析在技术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很多交易系统以图形分析为基础。



    例1:如果以维克多突破模式为买入信号,反向维克多突破模式为卖出信号。则是一个简单但是完整的交易系统。



    例2:如果按罗斯钩式突破为买入信号,反向罗斯钩式突破为卖出信号。这是一个完整的交易系统。



    例3:如果以卡尔汉数突破为买入信号,反向卡尔汉数突破为卖出信号。



    上述三例都是完整的交易系统,因为双向信号都是必然发生。



    例4:如果按图形分析的W型反转为买入信号,按M型为卖出信号。则是一个有严重缺陷的系统,因为某一信号不是必然发生的。



    例5:以K线为例。如果以早晨之星为买入信号,以黄昏之星为卖出信号。则不成为一个交易系统。因为某一星式不是必然发生的。



    四、以某种数学理论为基础设计的交易系统
    这种设计思想比较有较强金融投资理论背景的人所偏好。



    例1:飞镖系统。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美国投资理论界提出,由华尔街日报出面组织一场历时数年的公开竞赛。一方是当时华尔街最著名的股票分析专家组成的若干专家组,一方是一只飞镖。方法是:在墙上贴上华尔街日报股票报价版,用飞镖投掷报纸。所击中股票即定位买入股票。然后持股至规定期限卖出。同时,每一轮竞赛挑出一组最著名的华尔街股票分析家,根据他们公开推荐的买入股票买入,持股至规定期限卖【心随草动手打】出。然后比较两种方法所选择的股票产生的投资效益决定胜负。结果:飞镖法的投资效益始终以压倒优势战胜了华尔街股票分析家。飞镖投掷报纸选择股票是一个随机选择过程,此次长期竞赛是投资学术界的一次胜利。因为竞赛结果验证了投资学术界的随机行走理论。



    例2:硬币法。抛掷质地均匀的硬币,落地后某一面向上为买入信号,另一面向上则是卖出信号。抛掷硬币后正面或反面落地是一个随机过程。因此这个交易系统也是以随机选择为过程为基础。



    例3:以满月为买入信号,以新月为卖出信号。这是一个以金融占星术理论为基础的交易系统。该方法以月球引力场的变化来解释地球生态系统的周期性变化。



    五、以基本分析为基础设计的交易系统
    例1:当P/E Ratio(股价/收益比率)小于某一值为买入信号,大于某一值为卖出信号。



    例2:当收益增长率大于某一值为买入信号,当收益增长率小于某一值为卖出信号。这是以股票基本分析为基础的简单的交易系统。



    例3:每年某月买入白糖合约,若干月后平仓。每年某月卖出白糖合约,若干月后平仓。这是以白糖合约季节性波动为基础设计的交易系统。



    例4:当新屋开工率持续回落若干月后卖出铜合约,若干月后平仓。当新屋开工率持续上升若干月后买入铜合约,若干月后平仓。这是根据新屋开工率与铜期货价格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分析为基础设计的简单交易系统。



    六、以心理分析为基础设计的交易系统
    例1:当市场传言开始传播时进场;当市场传言被证实时出场。



    例2:当投资咨询机构情绪综合指数进入高度乐观指数区域时为卖出信号;当该指数进入高度悲观指数区域时为买入信号。这是一个有严重缺陷的系统。虽然投资咨询机构情绪综合指数是一个相当有参考价值的指数,即投资咨询机构的总体情绪趋于一致时是市场的反转信号,但是其极值区域具有波动性,因此以此为依据有可能失去对应的操作信号。



    由以上各类举例我们可以看出,交易系统的设计可以建立在各种不同的理论基础之上。我们的例举已包括了技术分析派、基础分析派、心理分析派和学术分析派。当然还有其他的理论可以据以建立交易系统。



    总之,交易系统的关键特点在于它的客观性和完整性。当根据任何一种理论形成的操作方法达到整体的客观性和整体的完整性时,它就已经成为了一个交易系统。

(五)交易系统策略的公式化。

作者:波涛



    交易策略的公式化是指将交易系统的策略思想转化成精确的数学公式或计算机语言公式,使之成为计算机可识别并可检验的公式系统。



    很多投资人对自己的投资策略只能做出某种模糊的描述。比如我们经常在一些媒介上看到或听到类似的描述:“某某股票放量上攻”、“某某股票受到某日均线的压力”、“某某股票呈小幅盘整”、“某某股票某日拉出一根大阳线”、“某某股票严重超买”或“超卖”,等等。这里的“放量上攻”、“压力”、“大阳线”中的“大”,“小幅盘整”中的“小幅”,“严重超买或超卖”中的“严重”及“超买超卖”,都【心随草动手打】缺乏严格的定量及定性,即缺乏数学语言的精确性及计算机语言的明确性,因此不能直接转化为数学模型及进行计算机检验。例如,如果投资人以“放量上攻”后跟进作为进场的策略思想,这里暂不提出场规则的定义,单是进场规则就是不明确的,不客观的,不可重复的,因而不可能进行统计检验。这里“放量”缺乏定性和定量。什么叫“放量”?“放量”是绝对水平还是相对水平,那么参照系是什么,参照标准又是什么?不准确回答这些问题,就无法达到数学公式意义上的精度。再例如,如果以某股票“拉出一根大阳线”后跟进作为进场的策略思想,那么这个“大”是如何定义的?是与自身对比为大,还是与其他股票对比为大?大了多少叫大?是绝对值还是相对值?等等。同样,不准确回答这些问题,就无法达到数学公式意思上的精度。



    投资人必须首先把自己的交易策略思想转化为精确的数学公式或计算机语言才能客观的利用计算机对大量的统计数据进行检验,进而评估其交易策略思想在统计意义上的准确度。



    交易策略的公式化过程可以参考以下基本步骤:

    (一)定义交易规则:交易策略的定性化

    定义交易规则,是指将交易策略思想归纳成明确的交易规则。定义交易规则的过程即是首先对交易策略思想定性的过程。以简单的平均线交易系统为例,如果交易策略思想是短期平均线向上穿越长期平均线为买入信号,以短期平均线向下穿越长期【心随草动手打】平均线为卖出信号。则该交易策略思想可以定义为以下交易规则:

    1、期货交易系统:允许做空。

    规则1,当短期平均线向上穿越长期平均线时,做多。
    规则2,在做空信号发生前,持单。
    规则3,当短期平均线向下穿越长期平均线时,做多平仓出场,转为做空。
    规则4,在做多信号发生前,持单。



    2、股票交易系统:不允许做空。

    规则1,当短期平均线向上穿越长期平均线时,买入。
    规则2,在卖出信号发生前,持股。
    规则3,当短期平均线向下穿越长期平均线时,卖出。



    这里需要强调指出,这里列举的简单平均线交易系统,只是为了用来说明将交易策略思想转化为明确的公式系统。事实上,这里举例的平均线交易系统,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一个亏损系统。



    上面列举的1例,是一个连续交易系统,即始终在市场中持有未平仓单;而2例,则是一个非连续的交易系统。



    (二)定义交易规则变量及参数:交易策略的定量化



    在将交易策略思想归纳为明确的交易规则体系后,还必须进一步对其包含的变量及参数做出明确规定



    定义1:MA1=MA(CLOSE,N1);
    定义2:MA2=MA(CLOSE,N2);
    定义3:N2>N1;
    定义4:CROSS(MA1,MA2),BUY;
    定义5:CROSS(MA2,MA1),SELL;



    当对交易系统所产用变量及公式定义完成后,一个交易系统便从质和量上固定下来,研究者便可研究参数在不同值域中的变化而使交易系统在给定数据库中表现变化。



    (三)编写计算机语言



    当交易系统编写成公式和定义后,研究者需进一步将其编写为计算机可直接使用的语言或软件语言,以使交易系统能够直接上机运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