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管理
丰南安全生产培训2010 、05
主要教学内容1、应急概述 2、应急预案3、应急演练 4、应急处置教师 韩昌印• 导 言 安全生产的核心概念:生产经营单位以安全为核心,实施一系列安全管理活动,消除或者有效地控制危险和有害的因素,防止人员伤亡伤害、设备设施损害、环境破坏的事故发生,确保人员设备与环境的安全。
•
如果以安全生产事故为主题,那么安全生产管理的三块任务就是预防、救援、惩处。 防为上,救为中,惩为下。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安全生产的工作做到家,就必须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有所预料,对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措施有所谋划,以便出现意外时会迅速正确的行动,把事故的不良后果降低到最小。这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这项工作就叫——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法,对此项工作有硬性要求。因此,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安管人员必须认真研究,规范运作。•
•
•
•
•
第一节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概述
•
一、安全生产管理的常识温习
• 1、 安全 危险
• 安全与危险是一对释义相关的反义词,可以一起分析理解。从两个层面理解。第一,安全与危险都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判断。第二,判断的尺度是:有发生意外事故的可能 而且这种事故的后果令人难以接受。有,则是危险,没有则是安全。
• 这种可能 任何一个生产经营单位都有,因此安全生产管理就必须放到首位!• 安全的另外三个特性:
• A、安全总是相对而言危险却时有可能发生
• B、安全的概念具有主体性因而没有绝对性
C、安全概念的确立与事故可能发生的概率有关 举例:法航空中客车
滦县杨柳庄
• 2、事故 事故致因
•
事故就是意外事件,对人对设备设施对环境有负面影响的意外事件。
•
事故致因:人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状况,管理上的缺陷。
事 故 分 类• 轻伤---肢体或器官 功能性、器质性• 失能伤害 1天以上 105天以下• 重伤---肢体或器官 功能性、器质性• 严重失能伤害 105天以上•
死亡---当时或伤后一个月内死亡 1---2
• 一般事故 较大事故 重大事故 特重大•
3
10 10 50
30 100 30
100
• 1000 5000 5000 一亿•• 3、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基本功制度建设:岗位职责、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人员培训:关键岗位、特种作业、全员培训应急救援:应急预案、应急演练、救援技术事故处理:把握原则、科学规范、重在教育 以上常识温习目的:紧急救援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1、事故应急救援的三个特点安全事故的突发性:时间地点人员难以预见,危害影响难以预见。 (举例)安全事故的复杂性:发生缘由常常难以立即准确判断,可能涉及多个环境设备技术问题,一个事故发生后还可能有其他隐患。事态发展的多变性:事故难控、场面混乱、人员恐慌、情绪激动等,均有可能。• 2、应急救援的三个原则• A、人命关天,救人第一。第一时间,竭尽全力,措施得力,最大努力降低伤亡• B、控制事态,紧张有序。控制危险源,控制事故本身发展,严防次生伤害。• C、消除后果,恢复现场。封闭、清洗、消毒、隔离、监测、清墟、复原。• 提示:事故调查,对外发言,必须科学准确谨慎,防止杂音。(事故的衍生---该事故的发展演变派生 事故的次生---此事故引起另外的事故)
• 三、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
1、我国各类重大灾害和事故频发。一是幅员辽阔,气候多变;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技法制人员素质都在一个相应的阶段。我国每年发生的各类事故都在100万起左右,事故死亡人数在10万人以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500亿。其中,10——29人的事故平均每三天一起,30人以上事故平均每月一起。不可预见的灾害事故迫切要求各级政府各个单位把应急救援工作纳入重点。
•
• 2、应急救援体系不健全,应急救援水平低能力差,也是伤亡事故严重、经济损失严重的主要原因。1998年南方洪水,2003年非典事件,2003.12.23重庆开县井喷,每年的矿难等等救援不及时救援能力差,暴露出我国应急救援整体水平低。因此应急救援工作必须加强,体系必须完善。••
• 3、进入本世纪后,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了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和谐社会的理念,应急救援法制、体质、机制逐步加强完善,先后颁布有关应急救援的法规,“一案三制”的应急救援管理开始完善和加强。• “一案三制”释义一案------应急预案•
三制------
• 法制:预案编制管理谨依国家法规要求• 体制:应急救援行动中上下左右部门之间关系、职责、制度• 机制:应急预案运作之时一个系统之间的上下左右的行动秩序、层次、方法• 4、许多典型案例说明,经济救援的工作水平与突发事故发生后损失的大小密切相关。•
正面典型:
•
汶川地震中最牛的校长 叶志平
•
王家岭矿难的救援效果 115 38
•
负面典型:
•
开县井喷 湘乡市学生踩踏事件
•
2003.11.23 2009.12.7
•
234人 8人
••
•
•
•
•
• 四、应急救援的法律文件要点•
1、安全生产法 第五章 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 2002 11
1
• 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六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第六十九条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的,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第七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 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第七十二条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负责人接到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赶到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抢救。•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支持、配合事故抢救,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2002年的安全生产法对应急救援有了明确的提出,但是对应急预案尚无具体要求。•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007 11 1 我们学习五个条款• 第三条 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 第二十三条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并对生产经营场所、有危险物品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防止发生突发事件。• 对三类企业的要求增加了“预案”• 第四十九条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可以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 1、迅速救人 2、区域控制• 3、抢修设施 4、禁止限制• 5、物资支援 6、组织人员• 7、保障生活 8、管理市场• 9、维护治安 10、防止衍生衍生事故:由此事故扩大而生的事故 次生事故:由此事故而引起的另外性质的事故 •
• 第六十四条 有关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1、预防措施不得力 2、发现隐患未消除• 3、应急准备不到位 4、应急救援不及时• 此法对应急预案和管理已有了较具体要求•
3、国家安监总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