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热感冒的治疗

 竹影茶韵 2011-02-12

入秋以来,天气数日一雨,加上暑热未尽,因而湿热过重。在中医里“湿、热”分别为两种“病邪”,即指最近气候中这两种气候极易超出人体的耐受程度,从而引发人体系列不适。
近日来,我周围许多朋友因之患上感冒,症状有头昏、身重、疲惫、鼻息声重、痰黄浓腻、大便溏薄、小便黄涩、多汗,不发烧或低烧等。这些症状,一人身上可能全部出现,也可能或二或三,随受邪程度不同与个人体质而异,而细观其脉,都有滑象存在,而舌苔多现厚腻之象,或黄腻或白腻,这正是湿、热二邪所侵之象。
应对这种“湿热”型感冒,街上所售各类感冒药中成药、西药多不对症,服之多不见效,在此,小云凭多年研究中医的经验为各位支招。
一、        食疗法
薏苡仁,其味甘性寒,尤擅祛热除湿,是近期非常适合食用的食材,所以我们的食疗法,要以之为主料。
赤小豆,甘酸而平,亦擅利水除湿,消肿解毒,对水肿、泻痢等有非常好的疗效。
薏苡仁、赤小豆,两者各半煮粥食用,非但能治感冒,对此段时间未患感冒的人群出现的头昏、身重,嗜睡、多汗等现象也有非常好的调理作用。
在这段时间,各位朋友要注意,不要多食用酒、大枣以及肥腻之物,以免易助生湿热,与自然界的“外邪”相互挟袭,极易致人生病。
同时,已患感冒的人群不要轻易使用“多喝水”的办法来治疗,因此时人体内湿气已重,再多饮水是加重脾脏负担,非但与病无补,反而有害,若因之引起“水饮”等症,就只有用药治疗了。
二、        中药方剂
若出现上述湿热感冒症状,可用下方施治,用量一般一至二付即可,待汗出小便畅后即可停药,以待人体正气抗邪,不必全部服完,亦可使用食疗以助除湿除热。
麻黄7g  杏仁(去皮尖)10g  炙甘草5g  薏苡仁25g
若出现腹胀、便溏、舌苔厚腻,食欲减退等现象,则是湿邪袭内,可用藿香正气丸或藿香正气水治疗。
原有风湿的患者,此段时间病症易加重,需注意保养,属寒湿者可使用艾炙,属风湿偏热性则可根据病情调治。
 
 
湿热气候,谨防“热伤风”

  今年春季的一个主要特点是闷热,湿度很高。有市民为除湿霉,家用抽湿机,一天之内可抽出空气中的水满满一大桶。体质差的人在湿热气候易得一种感冒,这种感冒同流感及风寒感冒在症状上有些类似,如鼻塞、流涕和发烧等,但也有区别,其主要征状是发热重、恶寒轻。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中度以上发热,但病人不会有寒冷的感觉,只是发热,出汗多但并不退热。

  由于气温升高,病毒和病菌混杂蔓延,所以当你在湿热气候下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高烧等症状后,最好请医生开张血常规化验单。如白细胞数偏低,多半是病毒性感染;而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升高,则可能是细菌引起。从病原学角度讲,细菌和病毒感染形成的感冒是不同的,治疗用药也不同。

  虽然热伤风明显是湿热所致,但从中医的角度讲,仍可分“热邪”和“寒邪”两种。原因是当事人热过之后,再用凉水冲浴,再开空调或风扇入睡,如此热、寒邪也就难分了。一般地来说,嗓子发干、咽喉疼、痰多伴咳嗽、大便干燥为热邪;而发觉有头脑昏沉、怕热、流清鼻涕等症状,那是寒邪所致的热伤风。在用药上,热邪和寒邪导致的感冒是完全不同的。 热伤风没有传染性,但会诱发一些疾病的发作,比如慢性气管炎、哮喘等。

  

湿热天气小心胃肠型感冒

        近期的湿热天气导致相关疾病高发。记者昨天从鼓楼医院、市中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医疗机构获悉,最近尿路感染、湿疹、胃肠型感冒患者增多。特别是胃肠型感冒,由于该病症状和急性胃肠炎类似,易误诊,专家提醒警惕。

         刚刚高中毕业的小孙在昨天凌晨看完世界杯决赛后,身体终于吃不消了,开始出虚汗、腹泻、发烧。小孙的父母以为儿子得了胃肠炎,于是给他吃了些家里备用的消炎药和止泻药,但半天下来,小孙症状反而更重了。昨天下午,小孙在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被诊断为胃肠型感冒。

       “最近南京阴雨连绵,冷暖天气交替出现,导致很多人抵抗力下降。加上湿热天气有利于细菌繁殖,特别是一些瓜果容易受到污染,更容易让胃肠型感冒高发。”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李芳副主任医师介绍说,该病发病之初症状与感冒很像,比如发烧、咽喉痛、咳嗽等,但同时也有类似胃肠炎的症状,如腹泻、恶心、呕吐,许多患者都误以为自己得了急性肠炎。

        此外,同样受天气影响,最近尿路感染、湿疹及外伤患者也大大增多。专家提醒说,这种天气要特别注意作息规律,增强身体抵抗力,少吃生冷食物,女性要注意穿棉质透气性好的内裤。

 
 

湿热感冒不要多喝水

        近来“秋老虎”频繁发威,再经过一夏的“折磨”,不少人会觉得心烦气躁,食欲不振,病态连连。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秋季是调养生机,去旧更新,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佳机。温医附二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刘时觉提醒,使用下面招数可以让我们打败“秋老虎”。

  着重养阴补虚

  秋天正是养阴补虚的好时节,林林爸爸看见9岁的儿子最近咳嗽得厉害,想到是不是经过一个夏天的煎熬,体虚了引起咳嗽,觉得应该给他好好补补,听说冬虫夏草能治咳嗽,于是每天炖3条冬虫夏草给儿子喝,结果咳嗽根本不见好转,而且似乎越来越厉害。刘医生说,其实冬虫夏草对肺虚引起的慢性咳嗽有好处,但是对急性咳嗽却会加重病情,因为急性咳嗽要通过凉性药物消散体内邪气,而冬虫夏草则是补品,补不当了反而加重病情,使热性、邪气闭在体内。同样,咳嗽等急性病发作时,白木耳、人参等补品也不可以吃。所以,秋补可不能乱补,只有了解自己的体质才好对症进补。

  如果呼吸浅短,声音低微,神倦懒言,动则汗出,食欲减少,舌质淡就属于气虚体质。用黄芪、党参、西洋参沏水喝,或者做粥喝是最简单的方式;如果面色苍白,口唇淡白,夜热盗汗,肌肤枯涩,舌淡红无苔就属于血虚体质。可以用当归、红枣、何首乌、桑椹做粥,在炖鸡汤、炖肉时也可以加点;如果颧面潮红,口燥咽干,盗汗,尿少而赤,大便秘结,舌红少苔就是阴虚的体质。可以用麦冬、五味子、山药、百合等,熬粥的时候可以放几味。

  调理自己的脾胃

  实际上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气温还是较高的,空气湿度也较大。再经过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往往很虚,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调理脾胃应该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刘时觉医生说,脾虚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体倦怠、面色萎黄,秋天不妨适度吃点健康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芡实、山药等。经过一个夏天后,人们的身体消耗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如西瓜、梨、黄瓜等,要少吃。消化道不适的人在秋季应当少食多餐,多吃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腻食物。常吃辛辣、油腻的人,时间长了身体容易生火,积热于肠胃,秋季调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湿热感冒不要多喝水

  秋季的气候特点是初秋湿热较甚;白露后雨水减少,气候干燥,昼热夜凉;寒露后天气很快变冷,许多人很难适应气候的变化,所以秋季也是多种疾病的高发季节。比如台风过后,因为天气持续炎热,最近感冒发烧的病人特别多,温医附一院的发热门诊一天最高可达100来个病人。其中,湿热感冒者多,一般表现为:低热,微恶风,肢体酸痛或疼痛,头昏咳嗽痰粘,鼻涕浓浊,心烦口渴,渴不多饮,或伴有便溏,小便短赤,苔黄腻。宜清热祛湿为主。不要多食用酒、肥腻之物,以免易助生湿热,与自然界的“外邪”相互挟袭,极易致人生病。同时,已患感冒的人群不要轻易使用多喝水的办法来治疗,因此时人体内湿气已重,再多饮水是加重脾脏负担,非但于病无补,反而有害。薏苡仁、赤小豆,两者各半煮粥食用,非但能治感冒,对此段时间未患感冒的人群出现的头昏、身重、嗜睡、多汗等现象也有非常好的调理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