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月19日在临河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兿海名洋 2011-02-12
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月19日在临河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政府代区长  薛维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并就《临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做说明,请一并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和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一五”的五年,是我区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上级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三化互动”战略,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奋斗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经济总量加速扩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按照国家新的统计核算办法,初步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超过自治区和全市平均水平,2010年实现 180亿元,是“十五”末的2.6倍,人均GDP达到34000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8.5%,2010年达到17亿元,是“十五”末的3.5倍;城镇化率达到60%,提高5.5个百分点。产业转型取得重大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25:36:39调整为16:50:34,二产比重在经济总量中首次过半。工业总产值连跨100亿元和200亿元两个台阶,达到245亿元,增长4.3倍。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36.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1.7倍;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总产值达到47亿元,较“十五”末增长50%;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三产增加值年均增长15%,达到60亿元以上,是“十五”末的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达到56亿元,是“十五”末的2.6倍。

(二)投资保持快速增长,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区五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5亿元,年均增长25%。实施亿元以上项目86个、10亿元以上项目7个。开发区东区累计投入基础建设资金10.3亿元,完成高标准配套面积18平方公里,相继引入联邦制药、北方联合电力临河热电厂、鲁花等知名企业70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13亿元,基本形成了以绒纺、食品、电力、制药、冶化、建材为主的工业体系。保税物流园区两年完成投资10.5亿元,配套面积达12平方公里,园区框架基本成形。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累计完成农村建设投资12亿元,干召庙四季青、八一联丰等试点成为全区样板。实施了京藏高速、临策铁路、黄河公路大桥等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巴彦淖尔机场即将启运,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基本形成。巴运物流中心、国际家居建材城建成投运,现代商贸物流业加快发育成形。

(三)城乡面貌极大改观,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全区完成城建投资257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8倍,年均增长40.4%,城市建成区由“十五”末的27平方公里拉大到45平方公里。临河新区建设大见成效,旧城区改造稳步推进。累计新修改造城市道路127条128万平米、居民巷道150条,铺设各类管网266公里。集中供热面积达到540万平米,占总建筑面积的70%。新建了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厂和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完成房地产开发900万平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22平米。“新亮美”工程深入推进,城区主次干道两侧全部整容换装,亮化工程覆盖大街小巷,城市绿地率达到21.3%,人均8.3平米。统筹城乡发展,实施了集镇建设“612”工程。五年新增通乡通村油路507公里,增长1.5倍。完成灌区节水改造7万亩,土地整理2.8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3万亩。完成集中供水工程5处,解决了17.5万农民的饮水问题。完成造林面积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6.6%。

(四)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进入审批和实施阶段,机关事业单位“三定”工作全面完成。政府管理方式明显转变,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削减。加强人才储备,建立了“公开招聘、择优录取”的人事管理新模式。完成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将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完善推行政府采购监督新机制,累计节约采购资金5661万元。在全国首批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在自治区率先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在全市第一家推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全国试点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组建了城投公司,完成融资3.1亿元,激活了发展内生动力。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累计引进各类项目75个,国内资金141亿元,是前五年的11.7倍,开放型经济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五)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实施科教兴区战略,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教育“两基” 率先达标。累计投资近7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21所,整合农村学校14所,全面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5660万元。文体事业健康发展,各项活动丰富多彩。卫生事业长足进步,覆盖城乡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25‰以内,连续五年稳定在低生育水平。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平稳运行,“全民医保”框架基本成形。发动全社会开展捐资助学,全区贫困学生实现“零辍学”。建设保障性住房56.6万平米,解决了6000多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城镇低保逐年提标,农村低保全面启动,五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87亿元。累计购买公益性岗位820个,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9万人。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到户项目24个,31000人实现稳定脱贫。2010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03元,分别增长15%。

(六)民主法治不断进步,和谐建设得到巩固。认真贯彻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支持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及人民团体参政议政,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复,满意率100%。“五五普法”全面完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和谐稳定局面得到巩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级机关执政能力和决策能力不断增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篷勃开展,创建全国文明村镇1个、国家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1个、自治区级文明单位25个、市级文明单位69个。优化环境活动卓有成效,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临河区被评为“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区)”,位列第28位。此外,审计、统计、环保、人事、气象、质量监督、民族宗教、老龄、妇女儿童、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按照区委十一届三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围绕再创临河新强势目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着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提升城市集聚承载力,着力改善民计民生,经济社会呈现出“发展加快、城建加速、基础加强、民生加实、维稳加力”的生动局面。

发展加快体现在: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

城建加速体现在:建设投入的累积效应集中显现。西区临河项目区框架基本成形,政务服务中心封顶装修,机关单位西迁工作有序推进。新开工房地产项目316万平米,建成商品房180万平米。棚户区拆迁改造力度空前加大,完成拆迁6702户、101.6万平米,是前三年总和的近5倍。新增街头绿地21处、396亩,建成“旱改水”厕所35座。

基础加强体现在:三次产业亮点纷呈。工业固定资产全年完成投资30.4亿元,新建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6项,完成西部铜材5万吨电解铜、京新药业续建、扩建项目20项,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7.2亿元。商贸物流业日趋繁荣。保税物流园区海关大楼建成装修,蒙西农机市场、庞大汽贸等9个项目入驻园区。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鼎程等大型市场建设工程全面展开。特色高效农牧业加快发展,新建10个高标准肉羊杂交繁育和育肥园区,鸿德、浩澎等一批档次较高的现代农业园区开工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开始起步。

民生加实体现在: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城镇低保保障标准每月提高60元,达到300元,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提高到1650元。行政事业单位津补贴人均增加500元,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人均提高155元。建成保障性住房3500套,改造危房400户。实施校安工程19万平米。农村13.5万人加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解决了4.2万农民的安全饮水问题。政府承诺的十件惠民实事全部有效落实。

维稳加力体现在: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稳妥有效地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难度较大的历史遗留问题,信访高发态势得到有效控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安全生产监管有力,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五年,是我区发展思路日益清晰,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的五年;是我区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显著改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形成合力,干部群众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临河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奋斗,五年的探索,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只有在实事求是中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真抓实干,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才能以思想的大解放、改革的大突破,推动经济的大发展、社会的大进步;二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只有立足后发展地区的现实,依靠自身优势,找准发展定位,遵循市场规律,在工业发展、城市建设、现代服务业等方面,运用市场机制吸引各类项目资金,实行重点开发、重点突破,借助外力加快发展,才能用相对较短的时间缩小差距,实现赶超;三是必须坚持改善民生。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各项事业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四是必须坚持团结奋斗。坚决服从区委的统一领导,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积极争取方方面面的支持,努力调动上上下下的积极性,形成谋发展、抓改革、搞建设、保平安的强大合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工业主导地位不突出的状况尚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重大项目推进不够理想,缺乏立区大项目,发展后劲有待增强;城市增长极的拉动作用不够明显,辐射带动和集聚要素能力相对较弱;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可用财力严重不足;招商引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升,投资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发展的危机感不强,社会诚信度有待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不高,部分群众生活困难;民生社会事业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我们将予以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期间的主要奋斗目标

 

“十二五”的五年,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五年;是我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迈上新台阶的关键五年。我们面临着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加快发展与矛盾凸显并存,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壮大产业支撑,扩大经济总量,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新挑战;面临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资本资源快速流动,新一轮国家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和自治区建设西部经济区、打造沿黄经济带力度加大的新机遇。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摆正发展定位,完善发展思路,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根据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产业升级为主线,紧紧围绕再创临河新强势目标,做强工业,做大城市,做优三产,做实农业,着力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工业园区、交通枢纽三个平台,构建绿色食品、绒纺、生物制药、冶金化工、现代物流五大基地,加速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生态化进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努力打造“西北绿城”、“塞上水城”、“河套文化名城”。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45亿元,年均增长15%,人均达到57500元;三次产业比例演进为11:54:3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2亿元,年均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947元,年均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338元,年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0亿元,年均增长20%。到“十二五”末,经济总量进入自治区前十位,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超过自治区平均水平。

(一)以扩量提质为重点,建设工业支撑有力的新临河。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区战略和对外开放战略,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辐射和带动,积极参与区域分工与协作,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扩大开放,最大限度地整合外部资源,集聚发展要素,促进产业发育。重点依托当地和周边资源优势,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电力、有色金属深加工、煤化工、装备制造六大产业,全力打造自治区一流工业园区,建成全国最大的抗生素原料药生产基地,建成国内大型绒纺基地和知名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到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40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80亿元,较2010年增长1.6倍。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扩大2倍。

(二)以增强集聚功能为重点,建设城市宜居宜业的新临河。城市的集聚功能和建设品味决定着地区发展的进程。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按照“一市三区一组团”发展规划和建设百万人口城市的目标,加快新区建设和旧城区改造,推进朔方区、双河区建设,全面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努力建设临河人居商贸城、朔方新型产业城、双河生态休闲城,促进人口、产业集聚。到2015年,全区力争累计完成城市建设投资620亿元,年均增长20%。城区面积达到88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50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到70%。城区绿化率达到36%,污水处理率达到89%,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5%,创建国家级园林、卫生城市,成为西部经济区内与包头、东胜、乌海空间上相呼应、经济上相协作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三)以改善农民生活为重点,建设农村充满生机的新临河。农业是促进“三化互动”的最基础产业。要毫不放松地抓紧抓好“三农”工作,按照城乡统筹发展原则,进一步增加农村建设投入,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牧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着力构建全国绿色养殖、绿色蔬菜、绿色农产品“三大基地”和自治区西部现代农业、循环农业、新农村建设“三个示范区”。坚持把林业生态建设做为最大的基础建设工程来抓,引进适宜树种,注重景观设计,每年完成新造林任务4-5万亩,加快造林由布点连线向全域化、森林化方向发展,大幅度提高森林覆被率,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到2015年,全区农业增加值达到40亿元,年均增长8%,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

(四)以发展现代物流业为重点,建设三产繁荣活跃的新临河。三产是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要大力推进第三产业提档升级,按照对接呼包鄂、辐射蒙古国、连通国内外的思路,坚持生活服务业和生产服务业并举,壮大提升房地产、交通运输、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突出发展以现代物流业为重点的新型服务业,着力构筑以保税物流园区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体系。到“十二五”末,临河力争建成货运吞吐量5000万吨以上、营业收入300亿元以上的西部较大现代物流基地。

(五)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建设社会文明和谐的新临河。社会事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要始终把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十二五”期间,政府新增财力的70%要用在社会事业和民生改善上,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繁荣文体事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监测服务体系,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有序流动。加强生态资源保护与管理,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二五”期间,区政府要继续坚持人本理念,围绕群众最普遍的需求、最紧迫的难事、最实际的利益,精心做好改善民计民生的各项工作,每年安排办好一批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使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年年有新提高、年年有新改善。

 

三、关于2011年工作

 

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承接“十一五”发展良好势头,确保今后一个时期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区委十一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及“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今年政府工作要坚持抓关键,带全局,促发展,惠民生,以拆迁、绿化、上项目为突破口,团结和带领全区干部群众,以决战临河的姿态,全力抓好以拆迁改造为重点的城市扩容提质,以生态绿化为重点的城乡基础建设,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的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为“十二五”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财政收入增长2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确保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力争达到150亿元。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下达任务之内。

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政府工作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

(一)全力以赴发展工业经济,加快打造市府经济新强势。

狠抓项目建设。全年要确保完成续建、新建工业项目37个以上,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6个、亿元以上项目10个。农畜产品加工业要全面完成浩森1000吨无毛绒、利一泰5000吨无毛绒分梳项目,加快推进春雪、圣罗兰羊绒纺纱染色,际华森普利裘皮制衣,燕京集团20万吨啤酒等项目,力争肉羊循环产业园项目开工。生物制药产业重点启动联邦制药四期年产5000吨6-APA和京新药业技改扩建项目。冶化产业继续推进西部铜材10万吨光亮铜杆项目,争取华力胜300万吨水泥粉磨站、亿鑫塑业3万吨PVC加工项目建成投产。电力产业争取实施北方联合电力临河热电二期及联邦制药自备电厂项目,兆鑫生物质能电厂年内建成投运。煤化工产业力争川化甲醇、二甲醚“双百万”项目开工建设,争取已签定合作意向的家景集团煤化工项目落地。装备制造产业加紧实施麦德风机总装项目,争取鑫泰磁管道制造和同心富重型汽车组装项目开工建设。切实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对签约项目,要跟踪服务,一抓到底;对有意向的项目,要调动一切力量,强攻落户;对带动力强、效益好的大项目,要特事特办,给予最大政策优惠。实行项目推进责任制,落实任务职责,严格奖惩兑现。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工作联系,突破规划、土地、资金等方面制约,畅通项目推进“绿色通道”。强化督查督办,狠抓序时进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投产达效。

加大扶持力度继续推进重点项目包联责任制,帮助生产企业解决好用工原料问题,力促现有企业健康运行。加大绒纺、食品、制药等主导产业的培育力度,落实“一企一策” 扶持政策。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做强做大。围绕骨干企业抓好产业配套,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加强政企、银企对接,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帮助有条件的企业到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支持企业实施重大技改升级工程,投资2亿元,年内完成技改项目10个以上,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提高竞争力。加强企业发展环境监管,为企业创造公平、安定的生产经营环境。

推进园区建设。加快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施富源南路、建材街、建材南路、五原街等道路建设工程,推进第二污水处理厂、110千伏变电站、中石化加油站、西部天然气加气站等保障性工程建设。优化园区企业布局,优先发展循环类经济项目,推动园区经济向增值型、集约型方向发展。继续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抓紧规划建设建材工业园和装备制造产业园。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法,搞好园区土地收储,保证项目建设用地。

(二)乘势而上推进城市建设,切实提升区域中心新形象。

强攻拆迁改造。立足“大拆迁、大建设、大改善、大变样”,抓好棚户区改造这一头号民生工程。坚持以拆带建、以建促拆,全年确保完成征拆面积100万平米,力争完成200万平米。进一步加强充实专业拆迁队伍,完善拆迁改造程序,规范拆迁市场,理顺拆迁机制,统一补偿安置政策,使拆迁工作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有序,努力实现快速拆迁、和谐拆迁、高效拆迁。积极落实回迁安置政策,新开改造拆迁项目要优先保障回迁房建设,对工程进度、质量、交付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管,确保被拆迁户按时回迁,改善居住条件。依托大拆迁,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新建、续建房地产及公建项目500万平米,发挥房地产拉动投资和扩大消费的积极作用,培育经济增长点。

完善基础设施。全年完成城建固定资产投资105亿元。继续推进城市框架道路建设。打通两条主干道,延伸三条主干道,建设城市外环路。年内全面贯通连接旧城区和西区的河套大街和曙光街。延伸新华东街至物流大道,延伸金川大道和朔方路至黄河堤防公路。黄河堤防公路建成通车,形成临河城市外环框架。继续推进西区基础设施建设。市区联动,完成五一街、银河路等7条主次干道、9条规划支路的续建,实施金川河水系中段工程,争取西区政务服务中心上半年搬迁入驻,广场建成开放,加快人武部、公安局、财政局等19个单位的西迁进度。继续推进旧城区改造。完成建设路、庆丰街等6条道路改造、团结路人行步道硬化,向阳路、欧式街等3条道路沥青罩面工程。实施北边渠、新华东街、临狼路和临陕路出口综合改造工程,推进朔方路与临狼路、临五路、新华街、绕城线,解放街与金川大道5个节点改造,全面改善街区节点形象。加快创园创卫步伐。启动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项目,新建压缩式垃圾转运站4座。实施西区临河3.1平方公里道路、广场绿化及棚户改造区绿化,启动朔方路绿色生态园区建设工程,北至绕城线、南至北边渠的城市生活体验区先行启动,建设一个植物园,打造精品城市景观绿化工程。

提升管理水平。加大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力度,保持城区市容整洁、畅通有序,提升城市管理规范化水平。从市政设施、建筑工地、小区物业、市场秩序等细节入手,彻底整治“脏、乱、差、扰”等问题,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动员社会力量,发挥群治群管作用,加大拆零拆违力度,严防私搭乱建。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发挥办事处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提升城市管理常态化水平。

(三)坚持不懈强化“三农”工作,积极探索城乡统筹新途径。

发展现代农牧业。以典型示范为带动,着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扩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规模,续建高效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园区8个,新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个,新增设施农业8000亩,设施农业累计达到2.5万亩。双河进步园区力争三年内扩展到2000亩,建成全市最大的设施农业基地。依托中央财政现代肉羊项目,坚持繁育结合,新建养殖小区5个、繁育场8个、育肥园区5个,全区肉羊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比重达到90%。完善产业化经营链条。新发展龙头企业10家,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57家。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基地180万亩。加大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应用力度,新建大型自动化育苗中心2个。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黄河险工治理工程,完成马场地六八组险工续建600米。完成中低产田改造8.5万亩,土地整理8万亩。启动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三年完成节水改造7.82万亩。新修乡村油路50公里。加大林业生态建设力度,以京藏高速、机场路、临磴出口、堤防公路4条通道绿化为重点,完成人工造林4万亩,京藏高速临河段实现全线绿化。推进新农村、新集镇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生态文明集镇和示范村。抓紧抓好双河进步村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完成农民新村一期工程,探索通过土地整理、宅基地置换建设新农村的路子。

推进经营制度创新。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农村产权流转的配套政策,激活农村土地、资金等市场要素。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探索形式多样的土地流转模式,促进土地集中规模经营。加强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年内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5个。积极开展“一事一议”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工作,利用上级“一事一议”奖补资金,带动社会和农民投入,办好农民急需和想办的公益事业。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林权证发放工作,积极筹建林权流转交易中心。继续深化农村科技推广、动物防疫、金融支持、信息服务、防灾减灾五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三农”水平。

(四)凝心聚力繁荣第三产业,努力实现商贸物流新突破。

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继续完善三产发展规划,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推动现代商贸业发展。引进大商家,借助大交通,发展大流通,年内力争鼎程小商品批发交易市场建成投运,红星美凯龙大型综合市场、居然之家家居建材专业市场主体完工,推进远鑫大型综合市场配套建设,全面启用农机、煤炭、砂石料、废旧回收交易、汽车拆卸市场,培育不同类型的次商业中心。大力培育总部经济,依托区域中心城市,加快构建与总部经济相匹配的金融、保险、商贸、物流、电子信息网络等服务体系,主动与在巴彦淖尔有业务关系的大企业、大集团对接,吸引周边地区产业龙头向中心城区集聚。继续推进家电下乡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促进农村商贸业发展。加强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努力在农业生态、田园观光、河套文化等特色旅游上取得新进展。

培育物流经济增长极。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配套完善为重点,着力打造物流产业龙头园区。今年保税物流园区要确保完成投资15亿元。开发区管委会和保税物流园区管委会合并到保税物流园区办公,推进保税物流园区北区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区建设。北区继续做好供水、供电、排污以及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南区加快2 万亩土地收储,完成进口保税仓、出口监管仓建设,推进公路港、铁路港及专用货场建设。紧紧盯住已经落地和签约的9个项目,千方百计加快项目进度,集聚人气,以人气带项目,年内力争新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20家以上,促使保税物流园区尽快发育成型。围绕壮大物流经济,全力推进两条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一是积极与天津口岸办、天津海关对接,协调落实区港联运、一次报关、一次报检、一次放行相关事宜,年内实现无水港通关,建设出海物流大通道;二是采取“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方法,扎实抓好临河至甘其毛都口岸一级公路建设,力争2013年建成通车,完成黄河公路大桥建设,推进临哈高速建设,打通我区利用蒙古国和周边地区资源的陆路物流大通道。

(五)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强化经济增长支撑力。

突破招商引资。依托资源和园区平台优势,坚持内资外资并举,国资民资齐抓,三次产业联动,全年引进资金54亿元以上。实行联合招商,强化产业招商,重点瞄准大型国企、上市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力争在引进制造、化工业和现代物流商贸企业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精心服务好现有投资者,留住投资企业,促进现有投资者“二次投资”。全力拉长项目产业链,从单一项目向综合项目延伸,从单一产业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继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发挥小团组招商和点对点招商的优势,广招八方客商,促进项目的对接和落实。

抓好立项争资。牢固树立“发展靠项目”的意识,紧紧把握国家、自治区政策资金投向,进一步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下大力做好热电二期等国家调控项目的立项核准工作。主攻国家政策性投资项目,力争在公路、电网、农田水利、林业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校舍改造、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社会民生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全区要确保有30个以上项目进入国家和自治区盘子,争取上级资金1亿元以上,切实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六)多措并举强化财税金融工作,确保实现财政税收新增长。

加强财源建设。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强力培植支柱财源。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巩固、拓展现有财源。紧紧盯住房地产开发、交通道路以及保税物流园区项目建设,抓好一次性财源。严格依法治税,创新征管手段,拓宽征收渠道。强化税源监控和非税收管理,部门非税收入要纳入财政统一管理,确保应收尽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优化财政支出。树立节支也是增收的观念,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规范预算编制,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合理整合专项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严格政府采购程序。创新财政支出监督机制,强化审计监管,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

完善金融体系。加强区城投公司融资平台建设,加大资产、资本注入,扩大区本级担保规模,多方筹资,为保税物流园区土地收储、新区开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积极引进内蒙古银行、兴业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稳步发展村镇银行和小额信贷组织,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推进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工作,拓展“三农”建设、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渠道,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七)统筹兼顾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推进公共服务上台阶。

发展教育科技事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内涵发展,打造临河教育品牌。建成启用金川学校。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实施学校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工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能力建设,免除职业学校学生学费,逐步免除高中生学费。高质量完成校安工程建设任务,积极创造条件建设青少年校外活动场馆。强化校园安全防范,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加大科普宣传力度,促进科技开发创新和成果转化,力争年内申报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自治区级民营科技企业3家。

完善卫生计生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多渠道补偿机制。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和自治区增补药物“零差率”销售。扩大新农合保障覆盖面,参合率保持在98%以上。多方筹资为区人民医院购置先进医疗设备,提高检测水平,改善就医条件。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进一步加强人口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不断探索建立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新建区计生服务中心和3个国标级镇计生服务站。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组建乌兰牧骑演出队,策划举办消夏文化艺术节、建党90周年文艺汇演等系列文化活动,进一步活跃乡村文化、社区文化和企业文化,满足群众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依法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净化文化市场环境,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加大文化体育场所和配套设施建设,完成河套文化街扩建改造工程。举办首届职工运动会,组织好农民运动会、行业系统运动会、社区运动会,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努力提高广大群众身体素质。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培养、引进、评价和使用的激励机制,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继续组织实施人才储备工程,积极探索按需储备、按岗储备新路子,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培养和选拔一大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门人才,为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构建“打、防、控”一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创新信访工作机制,规范信访秩序,妥善处理农村征地、城镇房屋拆迁等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积极化解信访积案,努力降低集体访、越级访、重复访的发生率。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加强生产、消防、食品等方面的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做好人武、统计、民族宗教、编制、气象、档案、防震减灾、质量监督等工作,重视老龄、未成年人、残疾人等事业。

(八)竭尽全力改善民计民生,努力开创社会和谐新局面。

扩大社会就业。积极落实扩大就业、缓解失业、鼓励创业的各项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就业技能培训,挖掘岗位开发潜力。年内城镇新增就业3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万人。

完善社会保障。继续加大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的扩面和保费征缴力度,提高保障标准。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努力解决困难群众就医、就学、住房等问题。以廉租房建设和保障性政策落实为抓手,年内将人均住房低于15平米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比自治区要求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为年满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补贴。对百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200元长寿保健金;对9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长寿保健金;对8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50元长寿保健金。

实施民生工程。今年,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区政府要倾力再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

1.建设经济适用住房20万平米、2500套;廉租房4.5万平米、900套,公租房300套;改造农村危旧房1500户,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

2.继续实施好棚户区改造工程,2011年力争完成200万平米的拆迁任务,3年内解决好5万户棚改群众的住房改善问题。

3.完成11个旧小区、30栋旧楼房的改造工作;完成20座“旱改水”公厕建设;新规划建设5个便民市场,改善群众生活环境。

4.新建妇幼保健院母婴中心、卫生监督检疫大楼,建设丹达、狼山2所卫生院,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10个,力争建成车站办、金川办、西环办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边群众实现就近就医。 

5.启动建设文体综合活动中心,打造群众文体活动主阵地;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2个;建设一批群众性运动场馆,建成城区室内场馆10个、室外场地4个、街头运动场所12个,农村室内场馆5个。

6.夯实城乡居民低保、医保、社保三条保障线。稳步提高低保、“五保”、孤儿、优抚对象补助标准;新农合住院报销封顶线提高1万元、达到6万元,二级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65%;将城镇职工门诊急诊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0%以上。

7.在城关镇治丰一组新建1所6000平米、400张床位的中心敬老院,积极推进老年公寓项目建设,新增床位300张以上;新建4个1000平米以上社区服务中心,搭建办事处、社区和群众交流服务平台。

8.新建公办幼儿园3所,新建、加固中小学校舍7.58万平米,全面完成中小学校安工程,改善办学条件。

9.实施曙光(城区周边)、马场地两处安全饮水工程,解决1.6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区群众彻底告别苦咸水。

10.完成4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到户工程,解决1300户、5000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九)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塑造政府务实高效新形象。

牢固树立科学施政理念,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着力锻造艰苦奋斗、清廉务实、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优良作风,努力建设有责、有信、有力、有效、有为的政府。
      提高服务效能。以促进发展、改善民生为目标,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深入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树立“等不了”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紧迫感、“欠不起”的使命感,用心谋事业,全力抓落实,坚持重实情、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
  加强作风建设。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盼、怨”。大力倡导求真务实之风,不图虚名,不做虚功,埋头苦干,争创一流。
     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落实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民主协商、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等制度,坚持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决策的公众参与度,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加强廉政建设。倡导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降低行政成本。领导干部和机关单位要带头过紧日子,厉行节约,将有限的资金重点用于保证工资发放、社会保障和民计民生支出上。进一步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落实“一岗双责”和行政首长问责等制度,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发生。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开创政风清、民风淳、人心齐、事业兴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当前临河正处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实现跨越发展、构建和谐临河,是本届政府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也是全区人民共同的心愿和期盼。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再接再厉,为谱写临河跨越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