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李白》课堂实录
执教:孙双金 (时间:2006年10月21日 地点:江苏省如东实验小学 整理:何金钟)
师:(对大家)今天,我带来了我的一堂新课――古诗欣赏课。这是我刚刚备出来的一堂新课,也是一种探究吧!探究在我们小学课堂如何引领我们小学生进行古诗欣赏。还请同行多多指教!(鞠躬)
师:(对全体学生)你们认识我吗?以前见过我吗? 生:没有! 师:没有。我们是刚刚见的面,是不是?初次见面,请多关照!(鞠躬)这堂课,怎么关照孙老师呢?你准备怎么关照我呢? 生:上课多回答问题。 师:多回答问题就是对我最大的关照!你叫什么名字? 生:秦旭尧。 师:秦旭尧同学,握个手!(握手)谢谢你!理解我的心。你是我的知音!(笑声)还有人,你准备怎么关注我呢? 生:上课认真听讲! 师:认真听讲就是对我最大的关照!你叫什么名字? 生:曲苏晨。 师:什么曲? 生:歌曲的曲。 师:能不能解释一下? 生:苏是江苏的苏,晨是早晨的晨。 师:苏晨。这名字是谁给你取的? 生:我爸爸。 师:你爸爸为什么给你取这个名字呢? 生:他突发奇想。(笑声) 师:突发奇想?(笑声)你是江苏的早晨!你还是中国的早晨!你是东方的早晨!你是世界的早晨!你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苏晨同学,握个手!(握手,同学笑。)祖国的未来!你还准备怎么关照孙老师?……你! 生:我觉得我们上课时候应该保持良好的纪律!这样才是对孙老师的关心! 师:保持纪律,才是对我最大的关照!关心、关照应该是相互的。孙老师也应该关心大家!你希望孙老师怎么关照你们呢? 生:教给我们更多的知识。 师:我想你问我,没想到你替我回答了。你来说。 生:我想(希望)你给我们上课幽默一点、有趣一点。 师:幽默一点、有趣一点。你给孙老师提要求,孙老师一定按你的要求去做,好不好?做得不好,你多包涵!啊!(笑)孙老师要多欣赏大家!多表扬大家!多赞美大家!在孙老师的课堂,讲对了的,表扬;讲错了的,还是表扬!我表扬他什么,讲错了的我还要表扬他什么?猜猜看。 生:表扬他回答问题的勇气。 师:勇气!还表扬他什么? 生:他已经动脑了。 师:表扬他动脑的精神。表扬他什么? 生:他有自己的主见和思想。 师:有自己的主见和思想。所以,上孙老师的课,只要你回答问题了,答对答错全是表扬。就是什么人得不到表扬呢? 生:不回答问题的人。 师:你不举手,我不能强迫你说,是不是?你不回答问题,我就没法表扬你了! 生:如果他不回答问题,他就没有积极动脑,你就不会表扬他。 师:我看你长大了一定是个好老师,你叫什么名字? 生:我叫管芮。 师:什么芮? 生:草字头,下面加上内蒙古的内。 师:这个芮,是什么意思呢? 生:以前,在字典中,表示一个国家的意思。 师:现在呢? 生:就是现在的意思。 师:现在表示一个人的意思。(笑)你一个人就能代表一个国家,(笑)你肩上的担子该是多重啊!假如出了国,你代表的就是我们中国!(拍拍肩)芮同学,请坐!我们初步认识了,就开始上课,好不好?好,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同学们,我们中国是诗歌的王国。在诗歌王国的灿烂天空中,出现了许许多多杰出的伟大诗人!你报几个诗人给我听听看? 生:李白,杜甫。 生:孟浩然、白居易。 生:王维、王昌龄。 生:苏轼。 师:苏东坡。 生:王之涣。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是呀!这许许多多诗人,就像星空灿烂的星星。我们作为诗歌王国的后人,我们要了解我们的先人,了解我们著名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歌王国中那最璀璨的一颗星星…… (播放课件:课题――古诗欣赏:走进李白,配乐) 师:今天,我们上一堂古诗欣赏课。课题是(抬手示意) 生:(齐读)走近李白。 师:你了解李白吗?你说…… 生:李白,他是诗仙。他一生作诗很多,他是701年出生。 师:李白是诗仙,作诗很多,给我们后人留下多少诗歌呢?九百多首。李白不仅是诗仙,他还有一个仙呢!是什么仙? 生:(异口同声)酒仙。 师:还有一个仙,是酒仙。李白既是诗仙,又是酒仙,(板书:李白是仙)孙老师简称……(抬手示意板书)是什么? 生:李白是仙。 师:李白是仙,此话怎讲呢? (出示灯片) 师:我们来看看他同代的一位诗人――诗圣杜甫是怎么评价李白的? (出示杜甫《饮中八仙》: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师:杜甫在他《饮中八仙》中是这样写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首诗写的是这么一个故事……想听故事吗?〕 生:想。 师:话说唐玄宗李隆基携他的爱妃杨贵妃到沉香亭畔去赏牡丹花。到了沉香亭畔,亭子下面坐着一排、两排、三排、好几排的乐工,也就是现在的演奏家、歌唱家。李隆基和他的爱妃刚刚落座,下面的演奏家、歌唱家就演奏其优美的曲子。这曲子刚刚响起,李隆基就摆摆手说:“停,停,停!老的曲子我不想听了,今天,朕高兴!李龟年――就是当时著名的乐师,头儿。李龟年,去翰林院,把李太白把我给请来,叫李太白给我的爱妃作几首新诗。李龟年得了皇帝的令,那叫圣旨,是不是啊? 生:是! 师:急急忙忙赶到翰林院,问李白的同事。同事说:“李太白到街上喝酒去了。”李龟年只得又赶到街上,经过一家酒店。只听到酒店楼上有人高声吟唱。李龟年一听,李白在上面。跑到上面一看,李白已经喝得酩酊大醉。李龟年上去摇摇李白:“李学士,学士,快!皇上有请!李白醉眼朦胧睁开一看,是李龟年,把手一挥:“你走!你走!皇上请我也不去,我是酒中仙!”这皇上叫李龟年请李白,就一定要请到李白。李龟年只得叫人把李白扶到马上,把李白驮到了宫中,带到了李隆基的面前。李白还没有醒来,李隆基亲自过来,给李白灌了醒酒汤。李白醒过来一看,李隆基对他说:“爱卿,李学士,今天朕高兴,给我爱妃作几首新词。”李白醒过来第一句就是:“拿酒来!”李隆基说:“你不刚喝酒的吗?”李白说:“我是斗酒诗百篇!”李隆基没办法,又叫人给李白喝了三杯酒。李白喝了酒,提笔写了《清平调》,赞美杨贵妃的诗篇。根据这个故事,杜甫就写了这首诗。我们一起把它朗读一遍。 生: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师:诗仙写的诗,跟常人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今天就走进李白的诗篇。好不好? 生:好! 师:先看第一首。 (出示:《望庐山瀑布》) 师:听孙老师朗诵一下:《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只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谁想吟诵吟诵?你来…… 生:(朗诵《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只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我看到了一个小李白。请坐,谁还想吟诵吟诵?叫一个女同学。你来…… 生:《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这个女李白诵得多柔和。我们一起来诵一诵。 生:(齐诵)《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日照香炉生紫烟,庐山上一个峰,叫什么峰? 生:香炉峰。 师:香炉峰上生出的是什么烟? 生:紫烟。 师:我纳闷啊,我出去看到的都是白色的云雾,白色的云霞,为什么李白看到是的紫色云烟呢?猜猜看,用你的小脑袋猜猜看? 生:因为李白十分富有想像力。 师:想像力也不能把白的想像成紫的? 生:也有可能烟是白的,但石头是紫的,所以他看成了紫烟。 师:你说那儿的石头是紫色的? 生:路上的石头是紫色的。 师:你去过庐山没有? 生:没有。 师:那是你想像的。我去过庐山,石头不是紫色的。 生:我想,是那个晚霞把烟染成紫色。 师:晚霞怎么会把云烟染成紫色呢? 生:我看过晚霞是彩色的。 师:通红的晚霞。红彤彤的晚霞映在香炉峰顶端的白色的云雾上,把它映成、染成了紫色的。也有可能是朝霞,红彤彤的朝霞,红彤彤的晚霞把云雾染成了紫色的,那紫色的云霞升啊升啊,一直升到哪里? 生:天上。 师:升到天上。这样的情景,你看到过吗? 生:我没有看到过。 师:我也没有看到过。谁看到了? 生:李白。 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宛如仙境的图画。 (板书:宛如仙境) 师:这样的景象只有天上神仙才能看到。诗仙看到了,把它写下来了,我们一起诵一诵。日照香炉生紫烟……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 师:好像没有把我带到仙境。日照香炉……起!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 师:哎!虚无缥缈的,如梦如幻的浪漫的仙境,我已经感受到了。这就是诗仙的风格!看看下面的诗句,还有那些地方看出李白的诗篇写得与众不同呢? 生: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什么地方不同? 生:他把庐山的瀑布,比作银河来写。一般的诗人,是做不到的。 师:银河,从天上哇――落来了人间!你想得到吗? 生:我想不到。 师:你想不到,我也想不到。(笑声)这样的想像…… (板书:想像) 师:是一般人想不到的,只有谁想得到? 生:李白。 师:诗仙!如果在“想像”之前,你给我添两个字。李白的诗中,是怎样的想像呢?给我加两个字。 生:丰富的想像。 师:丰富的想像,一般人还能够做到,不能成仙。 生:夸张的想像。 师:夸张就是夸张,不能说是夸张的想像。你说…… 生:超凡的想像。 师:超凡的想像,哎,超越凡人。你认为是什么想像? 生:出人意料的想像。 师:两个字,出人意料是几个字? 生:四个字。 师:也可以。但没有达到我要求的两个字。你来说。 生:大胆的想像。 师:大胆的想像。还有不同的说法吗?超凡的,大胆的,诗仙的想像都是……你说,说错了,表扬!(笑声中,师将话筒凑近一个学生的嘴边。) 生:没有把握的话,不说!(哄堂大笑) 师:叫什么名字? 生:许威。 师:真老练!没有把握的,不说。你想得到我的表扬吗? 生:无所谓!(再次大笑) 师:厉害!达到了仙人的境界!超凡脱俗!(满场笑声)你说…… 生:可以说四个字的吗? 师:(点头)四个字的―― 生:惟妙惟肖。 师:惟妙惟肖是逼真。银河的水,银河里是没有水的。 生:脱俗的想像。 师:超凡的想像,脱俗的想像。就用你们的吧!你们说的好就用你们的吧!我本来想好的一个词,你们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神奇的想像。既然你们说超凡,我就用超凡。 (板书:超凡) 师:超凡的想像,才叫诗仙呐!还有什么地方写得好? 生:就是“遥看瀑布挂前川”。 师:好在哪儿? 生:我觉得那个“挂”用得好。一般的诗人想不到把瀑布用“挂”来写。 师:把瀑布挂在悬崖峭壁上,这也是…… 生:这也是李白作为诗仙的一个奇妙的想像。 师:让我看看你的眼睛。(笑声)你是什么眼?慧眼噢!有智慧的眼睛才能看见那个“挂”,把瀑布挂起来啦!又是超凡的!还有哪些地方写得好?要有发现的眼睛。 生:我认为那个“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飞流只下”写得好。因为那个“飞流”既能写出瀑布来势汹涌,“直下”写出了山特别的险峻。 师:你欣赏“飞流直下”,还有人欣赏它后面的吗? 生:我欣赏那个“三千尺”。 师:欣赏它什么? 生:这句中,李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师:你真了不得哎!你还知道夸张呐!说得好,孙老师奖励你,把你这个词写下来。 (板书:夸张) 师:李白的夸张是怎样的夸张呢?“飞流直下三千尺”(举手示意),这叫什么夸张呢?用一个词来形容它。 生:疯狂的夸张!(笑) 师:疯狂的夸张!哎!这个意思哎,就像李阳的疯狂英语一样,但是,用疯狂来形容诗仙,不雅。(笑)把我们诗仙搞俗了(笑声)。你用什么来形容? 生:不要命的夸张。 师:不要命的夸张?那更俗了!(笑声)一个比一个俗。(笑) 生:极度的夸张。 师:再说一遍给大家听听? 生:极度的夸张。 师:你叫什么名字? 生:冯智荆。 师:冯智荆同学,你是什么脑袋?(笑)给我看看(笑),这个脑袋怎么这么聪明(抚摸学生小脑袋)?是什么元素造成的?(笑声)请坐!写下来! (板书:极度) 师:这不是一般的夸张,而是极度的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什么叫诗仙?写的是“宛如仙境”,诗歌当中是“超凡想像”,它的夸张是“极度夸张”,给我们以丰富的美感。谁来把这首诗诵一诵?让我也来到这样的仙境之中。 (播放音乐) 师:看你的眼睛炯炯有神的,你来诵。 生:《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你的嗓子真好听,已经把我带到了半空中了。(笑声)你来朗诵。 生:《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掌声! (掌声) 师:把我带到了八重天,还没有到九重天。你们一起来朗诵,把我带到九重天。 生:《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好!自从李白在庐山写下了《望庐山瀑布》之后,后来的诗人来到庐山,看到了那壮丽的瀑布,都有感而发,也想吟诗一首,但想到李白的诗写得太好了,太妙了,于是只能摇头作罢,罢了,罢了,不写了吧,不要写了吧,写了出丑了吧。可是,到了唐朝中期,有一位诗人叫做徐凝,在他的朋友带领之下,也来到庐山,看到庐山壮丽的瀑布,他心中激荡着汹涌的波浪。他控制不住自己,也要写一首《望庐山瀑布》。旁边的人劝他:“别写了,诗仙李白写过了。”徐凝说:“我就要写一首诗,跟李白比试比试!”于是,他也写了一首《望庐山瀑布》。 (出示:徐凝《庐山瀑布》) 师:(朗诵)《庐山瀑布》(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李白把瀑布比作天上的银河落到了人间,把瀑布说成“飞流直下三千尺”,这里的徐凝把瀑布比作什么呢?同桌三个人讨论讨论。 (生讨论) 师:告诉孙老师,徐凝把瀑布比作什么呢?说! 生:雷。 师:雷,轰隆隆地像雷那样奔腾地流入大江,他把瀑布的声音比作雷声。 生:他把瀑布比作了一条利剑,劈开了青山。 师:像一条利剑劈开了青山,远远看去,青山一片,中间一条白练――白界。你这个想像比徐凝的还要厉害哟!徐凝听到你的评说,他都感到惭愧惭愧。一条白界!还把瀑布比作什么? 生:白色的绸缎。 师:白色的绸缎。你把那句诗读一读。 生:今古长如白练飞。 师:把它比作白色的绸缎。白练就是白色的绸缎在飞舞。你们比较比较看,一个把他比作一条线,像剑一样的,像白色的绸缎。和李白的比作“银河落九天,飞流直下三千尺”哪个厉害?你说。 生:李白厉害。李白他写出了庐山瀑布的气势。 师:写出庐山瀑布的气势。你觉得哪个厉害? 生:我也认为李白厉害。而且我还认为李白写得好像就是刚,庐山瀑布呢就是柔。 师:庐山瀑布柔,李白写得…… 生:刚。 师:把柔的写刚了。写得有气势,是不是?请坐,你认为呢? 生:因为李白写得比这首诗更加夸张,更加生动。 师:更夸张,更生动,更有气势。你认为呢? 生:我听了那位女孩子的话,我认为徐凝写得好。 师:你认为徐凝的好在哪里呢? 生:他把庐山真实的情景写出来了。李白没写出真实的情景。我觉得给读者(写)就应该写真实的情景嘛! 师:你叫什么名字? 生:苏晨。 师:江苏的早晨哎,就能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发出与众不同的意见,是要有勇气的!你有勇气!你认为呢? 生:我补充曲苏晨的。我认为还是徐凝写得厉害,他敢跟李白写的诗比,我觉得他厉害。 师:大家都不敢跟李白比,徐凝敢跟李白比。勇气、精神就可嘉。你还想说。 生:我认为李白厉害。因为当时在唐朝,宇宙是人类遥不可及的,他能把银河与庐山瀑布联(系)起来,我觉得他厉害。 师:把银河和庐山瀑布联系到一起去,这样神奇的想像,是一般人都做不到的。谁厉害呢? (生举手) 师:放下手,听我说下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走到了宋朝。宋朝一位大诗人――苏轼、苏东坡,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去到庐山游玩,也看到了庐山的美景,那壮观的瀑布景象,他也想吟诗一首,但一想到李白的诗,他不敢作了。陪他的和尚说:“唐朝还有一位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苏东坡说:“我都没听说过,拿来给我看看。”和尚把徐凝的《庐山瀑布》拿来给苏东坡一看。苏东坡一看这首诗,鼻子里哼了一声。和尚说:“你哼什么?什么意思?”苏东坡说:“拿笔来!”和尚递个笔,苏东坡提笔写了一首诗,题目叫…… (出示《戏徐凝瀑布诗》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师:(朗诵)《戏徐凝瀑布诗》:帝遣银河一派垂――上帝派遣银河从天上垂落到人间。古来唯有谪仙词――从古以来,只有李白从天上……谪仙,就是仙人被贬到了人间,他是天上的仙人贬到人间,才写出这样绝妙的词章。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他把徐凝的诗比作什么诗? 生:恶诗。 师:为什么苏东坡这么不喜欢徐凝的诗呢?因为苏东坡也像李白那样,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不像杜甫是个写实的诗人,写得很真实,是不是啊?(指着两位学生)你们两位长大恐怕像现实主义作家?李白是浪漫主义作家,所以他喜欢浪漫的,不喜欢现实的。当然,徐凝的诗,比孙老师的诗不知要好多少倍了!是不是啊?(笑)我们也诵诵徐凝的诗吧,也不要小瞧人家!《戏徐凝瀑布诗》,起! 生:《戏徐凝瀑布诗》,苏轼,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师:这是诗歌当中一段非常美妙的佳话,李白,后人称他为诗仙。作为诗仙,一首诗是不能看出他的风格的。我们再看几首李白的诗歌,是不是有仙人之风? (播放音乐,出示《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师:《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谁来诵一诵?最边上的女孩儿,你来。 生:《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惊恐天上人。 师:最后一句? 生:恐惊天上人。 师:听着你的朗读,把我带到了解放前。(笑)没有把我带到唐朝。你来。 生:《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惊恐天上人。 师:到了宋朝了。(笑)古典的韵味怎么读出来呢?古色古香,怎么出来呢?你知道啊?试一试好不好啊? 生:《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惊恐天上人。 师:你认为把我们带到了哪里? 生:我认为带到了远古时期。(笑) 师:(笑)带到了远古时期了?你认为怎么读才能把古典的韵味读出来了呢? 生:读得像古代人一样。 师:古代人一样?慢一点儿,缓一点儿,悠扬一点儿。你来。 生:《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惊恐天上人。 师:掌声。 (掌声) 师:我特别欣赏你最后一句:不敢高声语,惊恐天上人。你还想咏一咏?诗歌就诵得有味了。你来。 生:不是,我刚刚听了戴枫诵的诗,感慨万千。(笑) 师:感慨万千?说个一千给我听听?不要说万千了, 生:这首诗是深夜里李白写的,当时应该是非常的宁静,李白就融合在这种宁静的夜色中,仿佛是自己一个人的世界,而戴枫就读得非常的平静,又舒缓,所以呢,我的最高的启示就是,以后读诗要根据诗人所在的环境、心情,读出它的高低、抑扬顿挫。(掌声) 师:叫什么名字? 生:许文新。 师:许文新站出来!拥抱一下。 (师生拥抱,笑声) 师:最高奖赏。什么水平哦?哪里是小学生啊?就是小李白嘛!你还想说? 生:一开始刚才读了那个,就是苏轼的那首诗,你说的是他喜欢浪漫主义的,我觉得这首诗也体现了李白这种浪漫主义。从“手可摘星辰”,还有“恐惊天上人”,“星辰”应该就是天上的星星,“天上人”就是天上的神仙。他在写诗的时候,不是写得很现实的,他写的是有点儿朦朦胧胧的感觉,就是让人陶醉在其中,耐人寻味。 师:让我看你的眼睛,不仅是慧眼,而且是火眼金睛!像俺老孙的一样。(笑声)朦朦胧胧,宛如仙境,把你的右手伸出来,告诉我你的手摘过什么? 生:摘过水果。 师:你的手摘过什么? 生:也摘过水果。(笑) 师:除了水果,不许说水果。你的手摘过什么? 生:我也摘过水果。(笑声更大) 师:哎哟,就摘过水果?其他就没有摘过?你还摘过什么? 生:做过作业。 师:我问你摘过什么?你不要老想着作业。(笑)你说。 生:我还摘过美丽的鲜花。 师:摘过鲜花?你的手采摘过什么? 生:虫。 师:虫?小虫子。 生:我摘过星星。(笑) 师:你摘过星星?告诉我,你在哪里摘过星星的? 生:树上的假星星。(哄堂大笑) 师:树上的假星星!我以为是李白再世了呢!只有诗仙李白才能想到他的手能摘到天上的星星啊!诗仙啊,“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那天上的仙人仿佛就在他的左边、在他的右边、在他的头顶之上。李白已经到了一种仙境啊!这就叫诗仙啊!有味道吧?这首诗有味道吧?你品品看?自己诵一诵,我给你们来点儿音乐,好不好?吟一吟,把这个味道吟出来。自己练。 (播放古筝音乐,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师:谁来诵一诵?这一次,把奖励的机会送给你吧――我的“火眼金睛”,你来诵。 生:《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惊恐天上人。 师:最后一句,味道出来了。(夸张地高叫)“不敢高声语,惊恐天上人。”(笑声)能这样诵吗?你夸张了一下,实际上读得已经不错了。(朗诵)“不敢高声语,惊恐天上人。”谁来? 生:《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惊恐天上人。 师:来点儿掌声嘛! (掌声) 师:能读成这样已经很了不起了!孙老师想当年上六年级的时候,读得比你们差多了。李白的诗就是宛如仙境,就是具有超凡的想像,又极度的夸张。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我们再来看一首。 (出示《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师:(朗诵)《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掌声) 师:一首诗,有它的诗眼。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呢?你说。 生:愁。 师:愁啊,你怎么能看到李白的愁呢?他内心的愁怎么能让我们看到呢?他是怎么写的呢? 生:我是从那个“白发三千丈”,还有那个后面的“何处得秋霜”,他那个“白发三千丈”是很夸张的一个句子,这首诗是在他晚年的时候作的。我觉得他那时候一定有很多的忧愁,就写到头上的白发特别的花白。 师:头发花白了,“白发三千丈”原来是因为我内心的忧愁,像这般长啊!对着镜子照一照,不知那明亮的镜子里,什么时候我的满头青丝变成了满头白发?(有生举手)你有话说? 生:李白的诗,都是很夸张的。让人从夸张里面再回到现实。这首诗是在李白晚年作的,因为他受小人的忏悔。他很想报国的,但是皇上却不重用他,所以他很伤感。 师:小人诋毁他,诽谤他,小人一般是不会忏悔的。(又有生举手) 生:大家都知道,白发是因愁而生,所以我可以体会到李白的愁很长。 生:我可以从那个“何处得秋霜”看得出来。大家都知道,“秋霜”是很冷的,李白的心也跟秋霜一样,心也冷了。 师:什么眼睛?你们说他是什么眼睛?(议论纷纷)他都能看到诗歌中的温度啊!冷啊!寒啊!寒若秋霜啊!(有生举手)你有话说? 生:我要补充,因为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李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急需一些冷的东西降降温,(哄堂大笑)借此消愁。 师:你叫什么名字? 生:我叫陆天宇。 师:我知道你,说的不是实话,说的是幽默的话,你们可不能当真,他是调侃一下,(笑)他是太热了,给他冷一冷!(笑)即使诗仙,也有忧愁啊!但是诗仙的愁不像我们常人的愁,写得悲悲切切,凄凄惨惨,诗仙的愁写得那么豪放,“白发三千丈”,那么豪放,那么夸张,那么洒脱,那么飘逸。一起来诵一诵:白发三千丈,起! 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师:你看到过谁的白发有三千丈? 生:没有。 师:只有谁能看到? 生:李白。 师:因为李白是―― 生:诗仙! 师:只有仙人的眼中、心中,才能看到有那么长的白发啊!同学们,李白作为一位诗仙,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九百多首诗。在他的身上,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出示)话说有一次李白去浙江的湖州游玩。在一家酒楼上独自饮酒,酒醉之后,又一人高声歌唱,引来不少看热闹的人――在一般人的眼里,把李白当做疯子了。这是,湖州司马经过此地,问道:“酒楼高歌者是谁?”李白听了之后,用诗回答他:“青莲居士谪仙人”――“青莲居士”是他的号,“谪仙”是贺知章给他的美称。“酒肆逃名三十春”――李白也曾经得到过唐玄宗的召见,但是召见到宫里干嘛呢?就是写几首诗赠送给他的爱妃杨贵妃,博得他爱妃的一笑。李白他有抱世的旷世奇才,他是要为国家报效啊!他怎么能写几首诗博妃子一笑呢?李白就愤然离开宫廷,再次来到人间,飘逸于名山大川之中,在街市酒店之中借酒消愁。“湖州司马何须问”――湖州司马你还要问吗?,“金粟如来是后身”――我李白百年之后就变成如来佛啦!就成仙成佛啦!那种高傲,那种不屑一顾,尽在诗中。喜欢李白吗? 生:喜欢。 生:我也喜欢李白。因为李白有超凡的想像,而且他的诗很豪迈,所以我喜欢他的诗。 师:你喜欢吗? 生:喜欢!我喜欢他的诗里的韵味。 师:韵味!李白是酒仙,李白是诗仙,我说(示意板书):李白是仙。李白是一座高山,如果你们还想学习的话,下次我再给你们上一课――《李白是人》,他也是常人。下课!
附板书: 宛如仙境 李白是仙 超凡想像 极度夸张
(本文转载自万卷论文发表网 ww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