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GEO轨位申请

 昵称5706241 2011-02-14
30年艰辛

    早在1977年,ITU就为各国规划了直播卫星信道,中国分配到的直播卫星资源为3个轨位(62°E、79.8°E 、92.2°E),共55个信道。据称,3个直播卫星轨位的获得是依据参加ITU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在会上提出的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希望分配到覆盖小而分散、但数量较多信道的希望和要求。然而,几个轨位的覆盖情况并不理想,62°E轨位不能覆盖整个中国,79.8°E轨位的卫星在中国东部的接收天线仰角偏低。而每个轨位对应有10多个波束,也不便于实际卫星的设计和使用。

    据了解,那时的直播卫星规划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通信卫星技术的限制。鉴于星上太阳能电池不能长时间提供电能,因而,卫星轨位都选在服务区以西20余度处,这样使卫星提前进入日照区并在星蚀期间进入地影区的时间段为下半夜,可保证卫星在节目播出的黄金时段能得到太阳能电池的正常供电。当时还没有复合馈源和赋形天线技术,规划中的服务区都是椭圆波束,而卫星无法调整覆盖区的波束,也确实无法在大服务区中实现高EIRP值。

    在1997年召开的世界无线电大会(WRC-97)上,中国代表团又为香港地区争取到了一个直播卫星轨位(122°E)。
    2000年5月召开的世界无线电大会(WRC-2000)对一、三区广播卫星业务频段(BSS)重新进行了规划,审议并修改了有关BSS法规条款和技术标准(中国属第三区,且与一区国家相邻)。在新的规划中,中国原有的轨位79.8°E被调换到了134°E,中国拥有的规划轨位数仍然为3个(62°E、92.2°E、134°E),每个轨位的上、下行波束各2个,每个波束12个频道,共计96个模拟频道,使用圆极化。

    据悉,中国代表团曾在1999年召开的规划指导组工作会议(IRG)上提出,我国79.8°E轨位与印尼80°E规划轨位之间存在严重互扰且不便解决的问题,请求将79.8°E轨位调换到134°E。经过艰苦的努力,克服了部分国家的阻挠,这一提案最终获得通过,并在WRC-2000上得到确认且生效。除了轨位变更外,中国在原规划中的数十个小服务区也被合并为每个轨位一个上行服务区和两个下行服务区。重新确认后的3个轨位(62°E、92.2°E、134°E)分别覆盖中国的西部、中部和东部,3个轨位的信道数都增加到了24个。由香港使用的122°E轨位的直播信道数也在这次会上得到改善,在从原来的4个增加到12个的同时,还为澳门在该轨位上争取到了12个直播信道。
   
    之后,根据我国现有几个轨位的覆盖情况,根据ITU的相关规定,轨位所有国可在发射卫星前增报对其所使用直播卫星轨位的补充和修改资料,并与有关邻星主管部门进行干扰协调,以保证在一个轨位上建立起能够满足覆盖所需的直播卫星系统,2003年初,我国向ITU申报了对3个轨道位置(62.2°E、92.2°E、134°E)广播卫星的修改资料,其工作频段为下行11.7-12.2 GHz,上行17.3-17.8 GHz,卫星波束覆盖中国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卫星极化为线极化或圆极化,卫星转发器为4个54MHz转发器和18个36MHz转发器,申报的业务种类为数字电视(高清和标清)、数字影院、数字声音广播业务和多媒体数据业务。修改后的方案,利用了现有的数字压缩技术,每个轨位可同时向全国广播100多套数字电视节目。与修改前模拟制电视规划相比,其容量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