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表面的和平——《美国丽人》影评

 汀芷若兰 2011-02-14
表面的和平——《美国丽人》影评 文 / 拜大神的科学家

“我今年42岁,一年之内我就会死”

   开头的话像是调侃又像是在制造悬念,“我”是谁?“我”为什么会死?而“我”的死又怎么了?这样的开头让我想到《可爱的骨头》,同样预知死亡,但是表达的意义本片更深一层。

   影片开头导演就急于想要把这一家的全貌展现给我们,导演并不是那种含蓄的人,所以一开始便撕破了这一家表面的平和,让我们看清他们之间的内部矛盾,女强人的妻子卡洛琳对一事无成、性无能的丈夫莱斯特相当看不顺眼,激情已蒸发,婚姻是已死的空壳;丈夫看妻子就是一个字,俗!很讽刺的是他们的女儿珍妮对他们两个都看不顺眼,认为他们一个老旧、死板,每天晚饭放着些不时尚的音乐,另一个完完全全没了父亲的威严,总是像个无用的色老头,除了像女人一样念叨,什么也不会。处于青春期的女儿自己也就像个笑话,生理心理双重膨胀,满脑子的愤怒,满脑子的叛逆。可以说这个家庭中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对立面很不满。导演很会表达,不是絮絮叨叨先给你个表象,再给你本质,而是直接给你本质,让你自己去联系生活中的表象,如此这样,电影就变得好看,没有平静,只有热闹,反正大家都喜欢看热闹。

   影片继续,美国风很浓重,美国是的调侃,处处在提醒这是一部讲美国社会的电影,每一个家庭即是社会的缩影,拜金主义、实用主义是美国文化的典型特征,而实用往往让人变得麻木,在做每件事之前回去衡量一下他的损益比,他的意义。这种事情电脑也会做,甚至比我们计算的更精确,在实用主义的驱使下,审美似乎只是浪费时间,于是拿着DV到处拍美丽事物的里奇显得疯癫,像个异类,飘舞的塑料袋、死去的鸟,他们的美不是“异类”是领悟不到的。

   我觉得像是编剧故意这样写的,让海军上校的儿子里奇变成一个平常生活中可能会被我们称作是坏孩子的人,他进过疯人院,贩卖大麻,欺骗家长,简直就是个罪犯!可同时他在欣赏美丽的东西,那些会被轻易忽视的美就能够被一个罪犯所注意到。这像是一种讽刺,就像有人曾说,有“洛丽塔”情节的人你不要觉得他脏,其实只是他对纯真他过于执着,里奇也像是这样在邪恶之上追求美丽。影片中里奇与珍妮产生了感情,他们的爱情不像是爱情,只是一种相互救赎,珍妮需要里奇证明自己的存在,需要里奇倾听自己的心灵,这样的倾听是好友安琪拉所不能给的,需要里奇纯净的心灵来遮盖父母的庸俗。而里奇需要安琪拉我觉得仅仅是因为对美丽的追求,一种原生态的美,而不是安琪拉面具化的美,两者的相互救赎成就了类似于爱情的“爱情”.

   另一段类似于爱情的“爱情”还是相互救赎。莱斯特与安琪拉的不伦之恋。我最喜欢看的是他们这一对,就像看《这个杀手不太冷》的时候总希望里昂和小姑娘马蒂达能终成眷属,虽然在现实生活中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他们没可能,莱斯特和安琪拉也没可能。这完完全全是正常的,因为我希望他们之间因为爱而在一起,可真实的情况是,其实是相互利用。莱斯特需要安琪拉来证明自己心未死,来让自己惊讶,让自己有对象可以意淫,找一个人把自己想干的事情用另一人的口吻告诉自己,杨德昌的《麻将》里面,反复在提及,人总是需要别人告诉自己要干什么,并非自己真的不知道,而是不经由别人点拨就是没那个的胆量。于是安琪拉给了莱斯特一个很好的理由,为美丽而改变。其实莱斯特一直想改变,只是没人借给他这个胆。而安琪拉,标准的女人,女人真正的拿来炫耀的不是多么多么富有,而是有多少多少个男人追求,女人的征服欲一点不比男人少,女人想要控制世界,必定先控制男人。安琪拉于是发现莱斯特被征服了,为她而健身,为她而活过来,其实安琪拉也就是个小女孩,与其说是女人在耍心机,不如说小女孩在玩游戏。我一直蛮奇怪,为什么他们两个情到深处的时候,安琪拉要说出那句话,“我还是处女……我还是想……正是我想先说……免得你觉得我不够好”,就像个小孩再不和时宜的时候说了不合时宜的话,立即又想补充,但是越补充越乱的感觉。于是他们两个最终不是爱情,只是给彼此的证明,证明心未死,证明不平庸。

   影片来到了最后,那个早已预知的死亡。这一死,处理得像悬疑片,反复切到卡洛琳叨叨着那句台词,牺牲阿牺牲,前面在射击场的铺垫,导演想让我们觉得是妻子枪杀了丈夫,结果最后跳出来说不是的,真正的凶手是他!这种手法波罗很喜欢用,阿加莎阿婆每每总喜欢嘲弄一下读者。导演也想造成这样的效果,于是让妻子去射击场,让珍妮对里奇说想枪杀了他父亲,给我们展示一下海军上校的枪支收藏。最后选中上校,派他去做杀手。这样的安排我觉得有点刻意,推理小说告诉我们最明显的其实是最无辜的,于是妻子和里奇被排除掉了,可我也没想过上校,说不清楚原因,我曾想过是珍妮,因为她看上去似乎积怨很深,可是她是美的载体,不适合干这样邪恶的事。我也想过是安琪拉,在他们正HIGH的时候掏出把枪什么的,可是没这个必要,她没有杀他的理由。知道最后答案揭晓,我还是觉得牵强,尽管我依旧找得到理由来解释,这种心理就像是拿着有力的证据,却心不甘情不愿的辩驳。上校是军人,并且可以说是纳粹的追随者,性格里掺入了德国文化的影子,他的道德观念主宰他的行为,他反对同性恋,因为社会准则不允许,于是他说出很有喜感的“搞什么!同性恋大游行么!”,他在以为儿子也是同性恋之后非常气愤,不是觉得羞耻而是一种嫉妒,因为他也是同性恋,道德观念成功的主宰他的行为举止,却让他的内心矛盾加剧,理智与情感的斗争几乎让他疯狂,而最后他服从了欲望去找了莱斯特,却被泼了一桶冷水,遮羞布被拿掉,感性消失,理性回归,他要维持军人的严谨形象,必须除掉阻碍。可我总觉得莱斯特死的没有美感,虽然合情合理。

   整部影片的语言风格是美国是的幽默,会让你笑出声来,会让你津津乐道,比如“发现能让自己惊讶是件很不错的事情”,(莱斯特)“失业?我没有失业,这可不像,“哎哟!我的工作呢?”我是辞职”“因为什么?我不酗酒,我不上别的女人,我不打你,我不虐待你……自从你认为我无关紧要开始,我甚至没碰过你!在你拿到执照是我支持你,一些人可能认为我该和你平分家产。所以,上床前把灯关上!”影片配乐是由著名的电影配乐大师托马斯•纽曼,他的配乐风格“看似平淡却有另一番深思沉静的意境,期间也不乏令人意外的轻快,活力与热情” 。《Any Other Name》是电影《美国丽人》的配乐,“托马斯•纽曼在影像与旋律上的情感丝丝入扣,钩住妙不可言的基调。托马斯性喜敲打器乐实验影像新韵味,与特有的人性思维与独到的知性品味,总是散发一份用音符关怀影像的细微情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