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镜头型号版本识别快速指南
|

|
Fotobug编译 2002年11月14日
|
|
【Nikon卡口】【相关讨论】【Nikon镜头型号详解】
基于Roland Vink原文而编译:
http://home./staff/rvink/version.html
http://home./staff/rvink/history.html
A型:早期Nikkor镜头,1959年
C型:多层镀膜镜头,1971年
K型:后期的前AI镜头(Pre-AI),1974年
AI型:自动指示(Auto indexing)镜头,1977年
<next page>
经转换的AI镜头,1977年

改装AI卡口Nikkor镜头
该镜头所作的改动主要是更换了光圈环,于是它就变成了一个AI镜头,它的测光连动拨叉就是一对带有小孔的兔耳,这一改动使得该镜头能够在非AI机身上将最大光圈值正确地传递到测光表。光圈环可以更换,但即使该镜头已改装,还是不能完全替代AI镜头的某些部分,比如说位于卡口后面的镜头速度传递柱(片)。缺少这一特点的改装AI镜头就不能象其他AI、AIS型镜头那样在FA和F4机身上进行矩阵式测光。
|
原装AI镜头
要发现一个原装AI镜头与改装AI镜头有什么不同是困难的。但AI镜头多了一个镜头速度传递柱(片)以提供附加信息给测光表(注意上述非AI镜头和更改型AI镜头均无此传递柱),因此AI镜头能够工作在FA、FG机身的程序曝光方式下(FA上为速度优先自动曝光),并能在FA甚至在F4上进行稳定的矩阵式测光,(但AI镜头不能在F4的速度优先和高速程序自动曝光方式下工作,因为在F4的速度优先和高速程序自动曝光方式下,机身与镜头的数据交换完全是电子式的,而FA是机械式传递的)。如图所示的这个50mm f/1.4AI镜头卡口后面有三枚螺钉,而AI卡口的长焦镜头,为了卡口的稳定支撑,也象旧的非AI镜头一样,用了五枚螺钉,通常,AI镜头的制造质量是一流的,卡口环用铬合金制造,整体刚硬而坚固,它是一整块铬合金垫片,外边进行打磨处理以提高更换镜头时的操作稳定性,卡口环到了AI-S时代才改为用铝合金制造。
|
AI-S型:支持快门优先的AI镜头,1981年
E系列,1979年
<next page>
F3-AF型:为F3提供自动聚焦,1983年
AF型:自动聚焦镜头,1986年
-
由机身马达驱动镜头聚焦,卡口有5个CPU电子触点。
-
塑料做工,高档头金属制作,并且表面为皱纹漆。
-
D型镜头(AF-D)可以给闪光测光表提供焦距数据,1992年上市。
-
G型镜头(AF-G)没有光圈环,光圈通过机身设置,2000年上市。
<next page>
P型:带有CPU的镜头,1988年
AF-I型:内置马达的镜头,1992年
-
内置聚焦马达,卡口处有10个电子触点。
-
自动聚焦时可以全时手动聚焦。
-
其他方面同AF-D型镜头。
AF-I 400/2.8 D IF-ED
|
AF-S 600/4D IF-ED
|
<next page>
AF-S:带有静音马达的镜头,1996年
-
带有改良的静音聚焦马达,其他同AF-I型。
-
外观上与AF-I型相比,多了一道金圈。
IX镜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