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级动态经络图,芳香疗法必懂

 碧水青山 2011-02-16
手太阴肺经  
    1.经脉循行:起于中焦(胃),向下联络大肠,再上行穿过横膈膜,入属于肺脏;从肺系(指肺与喉咙相联系的脉络)横出腋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和手厥阴之前,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掌面桡侧入寸口(桡动脉搏处),过鱼际,沿鱼际的边缘,出拇指的桡侧端。
  腕后支脉:从列缺穴处分出,一直走向食指桡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2.主治概要:本经主治胸、肺、喉部疾患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3.常用腧穴:
  中府 云门 天府 侠白 尺泽 孔最 列缺 经渠 太渊 鱼际 少商


手阳明大肠经
    1.经脉循行: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沿食指桡侧,通过第1、2掌骨之间,向上进入拇长伸肌健与拇短伸肌健之间的凹陷中,沿前臂背面桡侧缘,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上行至肩端(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会于督脉大椎穴,然后进入缺盆,联络肺脏,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缺盆部支脉:上走颈部(扶突),经过面颊,进入下齿龈,回绕口唇,交叉于水沟,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旁(迎香),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2.主治概要:本经主治头面、五官疾患和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3.常用腧穴:
  商阳 二间 三间 合谷 阳溪 偏历 温溜 下廉 上廉 手三里 曲池 肘髎 手五里 臂臑 肩髃 巨骨 天鼎 扶突 禾髎 迎香

足阳明胃经
   1.经脉循行:起于鼻翼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与旁侧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着鼻的外侧(承泣),入上齿龈,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内承浆穴(任脉)处,再向后沿着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足少阳经),沿发际至额(头维),与督脉会于神庭。
  面部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会大椎,入缺盆,向下通过横膈,属胃,络于脾脏。
  缺盆部直行之脉:经乳头,向下挟脐旁,入小腹两侧气冲。
  胃下口部支脉:沿首腹里向下到气冲处与前脉会合,再由此向下至髀关,直抵伏兔部,下至膝膑,沿着胫骨前嵴外侧,下经足背,进入足第2趾外侧端(厉兑)。
  经部支脉:从膝下3寸(足三里)处分出,进入足中趾外侧。
  足背部支脉:从足背上(冲阳)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2.主治概要:本经主治胃肠病、神志病和头、面、眼、鼻、口、齿疾患,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3.常用腧穴:
  承泣 四白 巨髎 地仓 大迎 颊车 下关 头维 人迎 水突 气舍 缺盆 气户 库房 屋翳 膺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满 梁门 关门 太乙 滑肉门 天枢 外陵 大巨 水道 归来 气冲 髀关 伏兔 阴市 梁丘 犊鼻 足三里 上巨虚 条口 下巨虚 丰隆 解溪 冲阳 陷谷 内庭 厉兑


足太阴脾经
   1.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末端(隐白),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过大趾本节后半圆骨,上行至内踝前,再上腿肚,沿胫骨后交出足厥阴经之前,经膝、股部内侧前缘入腹,属脾,络胃,过横膈上行,挟食管两旁,连系舌根,分散于舌下。
  胃部的支脉:向上再通过横膈,流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2.主治概要:本经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嗳气、便溏、黄疸。身体沉重无力、舌根强痛、膝股部内侧肿胀、厥冷等病证。
  3.常用腧穴:
  隐白 大都 太白 公孙 商丘 三阴交 漏谷 地机 阴陵泉 血海 箕门 冲门 府舍 腹结 大横 腹哀 食窦 天溪 胸乡 周荣 大包

手少阴心经  
   1.经脉循行:起于心中,出属于“心系”(心与其他脏器相连系的部位),过横膈,下络小肠。
  “心系”向上之脉:挟着食道上行,系于目(指眼球与脑相联系的脉络)。
  “心系”直行之脉:上行于肺部,横出于腋窝(极泉),沿上臂内侧后缘、肱二头肌内侧沟,至肘窝内侧,沿前臂内侧后缘、尺侧腕屈肌腱之侧,到掌后豌豆骨部,入掌,经小指桡侧至末端(少冲),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
  2.主治概要:本经主要治疗心、胸、神志病证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病变。
  3.常用腧穴:
  极泉 青灵 少海 灵道 通里 阴郄 神门 少府 少冲

手太阳小肠经  
    1.经脉循行:起于手小指尺侧端(少泽),沿手背尺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直上前臂外侧尺骨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循上臂外侧后缘出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会于大椎穴(督脉),入缺盆络于心脏,沿食管过横膈,过胃属小肠。
  缺盆部支脉:沿颈部上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
  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2.主治概要:本经主治头项、五官病证、热病、神志疾患及本经部位的病变。
  3.常用腧穴:
  少泽 前谷 后溪 腕骨 阳谷 养老 支正 小海 肩贞 臑俞 天宗 秉风 曲垣 肩外俞 肩中俞 天窗 天容 颧髎 听宫


足太阳膀胱经  
   1.经脉循行:起于目内眦,上额交会于巅顶(百会)。
  巅顶部支脉:从头顶到颞颥部。
  巅顶部直行的脉:从头顶入里联络于脑,回出分开下行项后,沿肩胛部内侧,挟脊柱,到达腰部,从脊旁肌肉进入体腔联络肾脏,属于膀胱;
  腰部支脉:向下通过臀部,进入腘窝内;
  后项部支脉:通过肩胛骨内缘直下,经过臀部下行,沿大腿后外侧与腰部下来的支脉会合于腘疟窝中。从此向下,出于外踝后, 第五跖骨粗隆,至小趾外侧端(至阴),与足少阴经相接。
  2.主治概要: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症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症。
  3.常用腧穴:
  睛明  攒竹  眉冲  曲差  五处  承光  通天  络却  玉枕  天柱  大杼  风门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  气海俞  大肠俞  关元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  上髎  次髎  中髎  下髎  会阳  承扶  殷门  浮郄  委阳  委中  附分  魄户  膏肓  神堂  譩譆  膈关  魂门  阳纲  意舍  胃仓  肓门  志室  胞肓  秩边  合阳  承筋  承山  飞扬  跗阳  昆仑  仆参  申脉  金门  京骨  束骨  足通骨  至阴


足少阴肾经
   1.经脉循行:起于足小趾下,斜走足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进入足跟,再向上行于腿肚内侧,出于腘窝内侧半腱肌腱与半膜肌之间,上经大腿内侧后缘,通向脊柱,属于肾脏,联络膀胱,还出于前(中极,属任脉),沿腹中线旁开0.5寸、胸中线旁开2寸,到达锁骨下缘(俞府)。
  肾脏直行之脉:向上通过肝和横膈,进入肺中,沿着喉咙,挟于舌根两侧。
  肺部支脉:从肺出来,联络心脏,流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2.主治概要:本经主要治疗妇科、前阴、肾、肺、咽喉病证。如月经不调、阴挺、遗精、小便不利、水肿、便秘、泄泻,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3.常用腧穴:
  涌泉 然谷 太溪 大钟 水泉 照海 复溜 交信 筑宾 阴谷 横骨 大赫 气穴 四满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关 阴都 腹通谷 幽门 步廊 神封 灵墟 神藏 彧中 俞府


手厥阴心包经
    1.经脉循行: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过横隔,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
  胸部支脉:沿着胸中,出于胁部,至腋下3寸处(天池),上行抵腋窝中,沿上臂内侧正中,行于手太阴和手少阴之间,进入肘窝中,向下行于前臂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进入掌中,沿着中指到指端(中冲)。
  掌中支脉:从劳宫分出,沿着无名指尺侧到指端,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2.主治概要:本经主要治疗心、胸、胃、神志病证。如心痛、心悸、胃痛、呕吐、胸痛、癫狂、昏迷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3.常用腧穴:
  天池 天泉 曲泽 郄门 间使 内关 大陵 劳宫 中冲


手少阳三焦经
   1.经脉循行: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向上出于手背第四、五掌骨之间,沿着腕背,出于前臂伸侧尺、桡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采购员上臂外侧三角肌后缘,上达肩部,交出于足少阳经的后面,向前进入缺盆,分布于胸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
  胸中支脉:从胸上出缺盆,上直项部,沿耳后直上,出于耳上到额角,在屈而下行至面颊,到达目眶下。
  耳部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达目外眦,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2.主治概要:本经主要治疗侧头、耳、目、咽喉、胸胁部病证和热病。如偏头痛、胁肋痛、耳鸣、耳聋、目痛、咽喉痛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3.常用腧穴:
  关冲 液门 中渚 阳池 外关 支沟 会宗 三阳络 四渎 天井 清冷渊 消泺 臑会 肩髎 天髎 天牖 翳风 瘛脉 颅息 角孙 耳门 耳和髎 丝竹空


足少阳胆经  
   1.经脉循行:起于目外眦(瞳子髎),向上到额角返回下行至耳后,沿颈部向后交会大椎穴再向前入缺盆部入胸过膈,联络肝脏,属胆,沿胁肋部,出于腹股沟,经外阴毛际,横行入髋关节(环跳)。
  耳部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到目外眦处后向下经颊部会合前脉于缺盆部。下行腋部 侧胸部,经季肋和前脉会于髋关节后,再向下沿大腿外侧,行于足阳明和足太阴经之间,经腓骨前直下到外踝前,进入足第四趾外侧端(足窍明);
  足背部支脉:从足临泣处分出,沿第一、二跖骨之间,至大趾端(大敦)与足厥阴经相接。
  2.主治概要:主治侧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3.常用腧穴:
  瞳子髎  听会  上关  颔厌  悬颅  悬厘  曲鬓  率谷  天冲  浮白  头窍阴  完骨  本神  阳白  头临泣  目窗  正营  承灵  脑空  风池  肩井  渊腋  辄筋  日月  京门  带脉  五枢  维道  居髎  环跳  风市  中渎  膝阳关  阳陵泉  阳交  外丘  光明  阳辅  悬钟  丘墟  足临泣  地五会  侠溪  足窍阴


足厥阴肝经  
    1.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上毫毛部(大敦),经内踝前向上至内踝上八寸外处交出于足太阴经之后,上行沿股内侧,进入阴毛中,绕阴器,上达小腹,挟胃旁,属肝络胆,过膈,分布于胁肋,沿喉咙后面,向上入鼻咽部,连接于“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上出于前额,与督脉会合于巅顶。
  “目系”支脉,下行颊里、环绕唇内。
  肝部支脉:从肝分出,过膈,向上流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2.主治概要:主治肝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3.常用腧穴: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蠡沟  中都  膝关  曲泉  阴包  足五里  阴廉  急脉  章门  期门


督脉  
  一、经脉循行
  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如颈项强痛、角弓反张等证。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尾骶、腰背、颈项、头面、鼻口部的正中线上。起于长强,止于龈交。共28穴。




任脉  
  一、经脉循行
  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向上行于阴毛部,沿着腹内,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再上行环绕口唇,经过面部,进入目眶下。
  二、主治病侯
  本经腧穴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如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等证。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会阴、腹、胸、颈、下颌部的正中线上,起于会阴,止于承浆,共24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