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倾听自己

 月月格格 2011-02-16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若想他人了解我们,得先自问,我们了解自己吗?
很多时候,我们忙忙碌碌,疲于奔命,对教学工作充满怨气,与孩子的关系逐渐蜕变成刻板的教和学。
激情不再,温情不再……麻木渐渐滋生。此时,我们最需要的也许是一份宁静、一种倾听。
专注的倾听,是治疗创伤的良药,而世上最难得倾听是倾听自己。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当我们审视自己的内心时,或许会发现一个完全不认识的“自己”。
静静地倾听来自心灵的声音,是我们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不仅能让我们用更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世界,悦纳别人,也可以使我们更加纯粹地充实自己的内心,字样自己的灵魂。
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认为:“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善。”“在我所教的每一堂课里,我与学生建立联系,进而引导学生与学科建立联系,较少地依赖于我所采用的方法,而更多地依赖于我在多大程度上了解和相信自我以及将自我收放自如地用于教学。”帕尔默的意思是,决定教师的优秀与否并不在于他所运用的技巧,而在于他的心灵。
学会倾听自己的内心,才能读懂自己。然后才能与学生的心灵建立联系,从“面对面”到“心对心”。彼此息息相通,用自己的热情、快乐去影响。达到这种境界,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你的教学都会出色。
教师生活的紧张压力让我们找不到驻足的时间,繁多的活动让我们应接不暇。所以,让我们偶尔远离“热闹”,坐在开满野花的路边,呼吸清新的空气,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它会告诉我们该在乎的是什么,该放弃的又是什么,我们会知道要如何面对自己的生活,如何面对自己的学生,如何珍惜自己的人生,又该如何珍爱学生的人生,那时,我们会明白,教学中的任何事情都取决于我们的内心,无论快乐或者忧伤。
竭尽全力成为自己心中所向往的那个“自我”,成为符合自己内心的那个“真我”,可以给我们带来巨大的能量,让我们明察秋毫,发现自己心中的另一个“教师”。
倾听自己吧,只有了解了什么能给予我们真正的快乐,才能帮助我们的学生去发现属于他们的真正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